中醫奇腑奇經係統臨證新論

中醫奇腑奇經係統臨證新論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劉緒銀,蘇鳳哲 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6-08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人民衛生齣版社
ISBN:9787117239691
版次:1
商品編碼:12102183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7
字數:305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中醫奇腑奇經係統臨證新論》對奇恒之腑和奇經八脈係統的文獻在進行梳理,在腦、命門、膻中、督脈研究方麵提齣瞭新的觀點,對奇恒之腑和奇經八脈的病變特徵和治療思路做瞭詳細介紹,並結閤DANG*當前40餘種常見病、疑難病如膽石癥、腦萎縮、中風、癲癇等治療,介紹瞭瞭從奇恒、奇經係統理論入手,開闊思路並取得療效的經驗與方法。國醫大師路誌正(認為係“創立新說”)、國醫大師張學文(認為“見解新穎”)對此均有較高評價。

作者簡介

  劉緒銀,湖南省武岡市人,二級主任醫師,國傢中醫臨床人纔,碩士研究生導師,國醫大師張學文教授、路誌正教授、李今庸教授弟子,全國第五批老中醫藥專傢學術繼承工作指導老師、腦病專傢王淨淨教授學術繼承人,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統醫藥項目“龍山藥王醫藥文化”代錶性傳承人。
  7歲起在叔叔指導下學習中醫藥,1981年考入湖南中醫學院中醫專業學習。曾任《湖南中醫藥導報》(現《中醫藥導報》)編輯部主任,協助國醫大師路誌正創辦《世界中西醫結閤雜誌》,2006年參與瞭執業醫師考試辦法修訂討論。係湖南省衛生係列高級職稱評審專傢、中華中醫藥學會腦病專業委員會常委、中華中醫藥學會風濕病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南省中醫藥和中西醫結閤學會老年病與虛證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常務編委、《傳統醫藥保護與傳承》執行主編。臨床以老年疾病,尤以心腦血管疾病、風濕骨病、肝病為特長,擔任多傢中醫藥醫療機構學術顧問和中醫藥期刊編委,齣版《(肘後救卒方)新解》《國醫大師張學文臨床經驗傳承集》《中醫教您防治中風》等學術著作12部,發錶醫學、哲學論文130餘篇,獲省、市科技進步奬及省自然科學論文奬10項。
  
  蘇鳳哲,中西醫結閤主任醫師,醫學博士,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學博士一後,國醫大師路誌正的傳承弟子,碩士研究生導師,第1批國傢中醫臨床人纔,首屆中醫藥傳承奬獲得者,現任北京市通州區中西醫結閤醫院副院長兼國醫館館長,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科普委員會常委、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推拿砭石颳痧委員會常務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特色療法與適宜技術推廣聯盟副主席兼秘書長、北京市中醫師協會理事、《世界中西醫結閤雜誌》常務編委,在國傢醫學期刊發錶論文80餘篇,獲省部級科技進步奬3項,齣版著作8部。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中醫藥學的基本認識方法
一、直察法
二、試探法
三、內視法
四、類比法
五、實驗法
第二節 中醫藥學的思維模式
一、意象思維
二、直覺思維
三、尚同思維
四、整體係統思維
五、辯證思維
六、邏輯思維

第二章 奇恒之腑
第一節 概論
一、藏腑
二、藏象
三、奇恒之腑
第二節 腦
一、解剖形象
二、生理功能
三、生理特性
第三節 女子胞
一、解剖形象
二、生理功能
三、生理特性
第四節 精室
一、解剖形象
二、生理功能
三、生理特性
第五節 膽
一、解剖形象
二、生理功能
三、膽為奇腑
四、生理特性
第六節 骨與髓
一、解剖形象
二、骨的生理功能
三、髓汁的生理功能
四、脊髓的生理功能
第七節 脈
一、解剖形象
二、生理功能
三、生理特性
第八節 命門
一、概念演變
二、生理功能
三、命門的本質
第九節 膻中
一、解剖形象
二、生理功能
三、生理特性
四、為奇恒之腑
第十節 奇恒之腑與五藏五腑的關係
一、腦與五藏五腑
二、女子胞與五藏
三、脈與藏腑
四、膽與藏腑
五、精室與五藏
六、骨、髓與藏腑

第三章 奇經八脈
第一節 概論
一、經脈
二、八脈名考
三、奇經的內涵
四、經脈的結構
五、腧穴
六、奇經理論的發展
第二節 督脈
一、循行分布
二、腧穴
三、生理功能
第三節 任脈
一、循行分布
二、腧穴
三、生理功能
第四節 衝脈
一、循行分布
二、腧穴
三、生理功能
第五節 帶脈
一、循行分布
二、腧穴
三、生理功能
第六節 蹻脈
一、循行分布
二、腧穴
三、生理功能
第七節 維脈
一、循行分布
二、腧穴
三、生理功能
第八節 奇經與藏腑經脈的關係
一、奇經的根結標本
二、奇經生理作用
三、八脈交會穴
四、奇經屬絡
五、奇經與藏腑

第四章 奇係統疾病證治
第一節 概論
一、病因
二、病證特點
三、辨證診斷
四、治療原則
第二節 常用藥物
第三節 常見證候特徵
一、腦病特徵
二、女子胞病特徵
三、膽病特徵
四、脈病特徵
五、精室病特徵
六、骨病特徵
七、脊髓病特徵
八、命門病特徵
九、膻中病特徵
十、督脈病特徵
十一、任脈病特徵
十二、衝脈病特徵
十三、帶脈病特徵
十四、蹻脈病特徵
十五、維脈病特徵、
第四節 常見疾病證治
腦溫
腦蠱
頭痛
腦絡痹
中風
腦水
腦萎
癡呆
癇病
癲狂
顫病
多寐
失眠
眩暈
腦鳴
腦瘤
鬱病
神憚
藏躁
百閤病
膽脹
膽熱病
膽石癥
膽癉
呃逆
奔豚
麵痹
項痹
脊痹
脊痿
腰痹
偏痹
痿痹
筋痿
脈痹
骨痿
癭病
遺精
陽痿
尿失禁

精彩書摘

  《中醫奇腑奇經係統臨證新論》:
  蒼耳子味辛、甘,性溫,有毒。散風除濕、通竅止痛,主治風寒濕壅滯之頭痛、風濕痹痛。《本草正義》雲:“溫和疏達,流利關節,宣通脈絡,遍及孔竅肌膚而不偏於燥烈,乃主治風寒濕三氣痹者之最有力而馴良者。又獨能上達巔頂,疏通腦戶之風寒,為頭風病之要藥。”《施今墨對藥臨床經驗集》認為“本品辛苦溫潤,具有較強的疏散宣通、行血活血之功,上行人腦巔,下行走足膝,嚮內至骨髓,嚮外達皮腠,故為祛風除濕之聖藥”。
  辛夷味辛,性溫。散寒氣,通竅。《本草新編》雲:“通竅而上走腦捨”。主治風寒所緻之頭麵疼痛、鼻塞。《本草經疏》雲:“辛夷,主五髒身體寒熱,風頭腦痛,麵野,解肌,通鼻塞涕齣……又鼻為肺之竅,頭為諸陽之首,三陽之脈會於頭麵。風客陽分則為頭痛、麵歪、鼻塞、涕齣、麵腫引齒痛。辛溫能解肌散錶,芳香能上竄頭目,逐陽分之風邪,則諸證自愈矣。眩冒及身幾幾如在車船之上者,風主動搖之象故也,風邪散,中氣溫,則九竅通矣。”。
  薄荷味辛,性涼。疏散風熱,芳香闢穢,人肝經而上應腦,清頭目,理氣解鬱。主治風熱、鬱熱、痰濁擾動腦竅之頭痛、頭暈,和膽腑、衝任鬱逆之胸腹脅肋脹滿疼痛、嘔吐、目赤等。
  蟬蛻味甘,性寒。疏散風熱、透疹止癢,性走竄而搜剔奇經以息風止痙。主治風熱擾動奇經、腦竅之頭痛、手足痙攣、抽搐、煩躁不安、癲癇,和熱伏衝、任之皮膚斑疹、瘙癢、咽喉腫痛。
  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疏散風熱、升清降濁。主治風熱、鬱熱、濁熱、陰虛內熱上擾腦竅之頭痛、眩暈,目赤、視力減退,失眠,耳鳴、耳聾。
  蔓荊子味辛、苦,性微寒。疏散風熱,人肝經而上清頭目,入膀胱而通督脈。主治風熱、鬱熱、濁熱上擾腦竅之頭痛,目赤、流淚、畏光,耳鳴、耳聾。
  柴鬍味苦,性微寒。疏散風熱、理氣解鬱,入肝膽而上應腦;升陽舉陷而下通帶脈,以升提帶脈。主治風熱毒邪和情誌抑鬱、氣機鬱滯之頭痛、頭昏、胸腹脹痛、惡心嘔吐、月經失調,以及奇經虛弱、固攝無力、帶脈不振之腹脹痛、氣短、乏力、內髒下垂。
  升麻味辛、微甘,性微寒。發錶透疹、清熱解毒、升陽舉陷、提振帶脈。主治風熱毒邪壅滯衝任之斑疹、齣血、下血、皮膚瘙癢、牙齦腫痛、口舌生瘡,和奇經虛弱、清陽不升、帶脈不振之頭痛、頭昏、神疲、氣短乏力、脫肛、內髒下垂、下血、帶下、崩漏。
  葛根味辛、甘,性涼。解肌退熱、生津止渴、升陽止瀉、發錶散邪、疏通督脈。主治風邪犯督、上擾腦竅之頭痛、頭昏、頭暈、項背強直疼痛、遍身骨節疼痛、肌肉痙攣拘急疼痛,肢體麻木,和奇經虛弱、陽氣不振、清陽不升之頭痛、眩暈、項背酸脹疼痛、四肢痿軟或痙攣拘急、腹瀉。
  人參味甘、微苦,性微溫。大補元氣而能益固奇經,補腦氣。主治奇經虛弱、腦氣不足之證,用於頭昏、眩暈、神疲怯弱、嗜睡或失眠、乏力、肢體痿軟。黃芪味甘,性微溫。補氣升陽,能益腦氣、益固奇經、升提帶脈。主治奇經虛弱、腦氣不足、帶脈不振之證,用於頭昏、眩暈、神疲怯弱、乏力、內髒下垂、肢體痿軟、遺精、崩漏。《得配本草》雲:“主陽維為病苦寒熱。”
  白術味苦、甘,性溫。補氣強陰、燥濕散滯,能益腦氣、固奇經、利腰臍之氣,固帶脈。主治奇經虛弱、濕濁擾腦、滯奇之頭昏、眩暈、惡心嘔吐、神疲、腰痛、風濕痹痛、肢體痿軟、帶下、胎動不安。《本草求真》雲:“白術專補脾陽,生則較熟性更鮮,補不膩滯,能治風寒濕痹,及散腰臍間血,並衝脈為病,逆氣裏急之功。”
  ……

前言/序言

  我齣生於貧睏的武岡農村,那時的農村缺乏現代醫藥,赤腳醫生常以簡、便、廉的中草藥治療鄉親們的常見疾病,屢獲奇效。尤其是父親的泌尿道結石僅以一味田野山坡皆有的草藥打鼓藤治愈,使我對中醫藥産生瞭濃厚的興趣。7歲時起,在基層從事醫療衛生工作的叔叔的指導下,對照中草藥書,挖采細辛、荊芥、田基黃、茵陳、魚腥草、金銀花等中草藥。1981年,考入湖南中醫學院學習,走上中醫之路。
  大學期間,課外得到瞭著名中醫外科專傢彭澤南先生和《黃帝內經》專傢李育福先生的單獨指導,經常聆聽聞名全國的湖南中醫五老(李聰甫、譚日強、歐陽錡、劉炳凡、夏度衡先生)的學術講座。畢業後,分配到新邵縣中醫院工作,承濛時任院長的湖南省名中醫孫廣生先生的厚愛,主持醫院科研工作,取得瞭多項省級科研成果。1999-2002年,在省衛生廳和中醫管理局及省中醫藥學會領導的提攜下,藉調到省學會主持《湖南中醫藥導報》(現《中醫藥導報》)編輯部工作,結識瞭許多中醫名傢,增長瞭見識。2003年,拜師於國醫大師張學文教授門下。張老為開拓我的思路,提高我的中醫水平,又將我介紹給路誌正教授、李今庸教授等中醫大師,請他們傳道解惑。十多年來,恩師們待我如子,告誡我讀經典、學各傢、跟名師、勤臨床,纔是中醫成纔之路,要認真研讀中醫經典,從字、詞、句和經典成書的人文環境人手,準確把握原文的內涵,全麵掌握中醫認識思維方法與理論,並正確運用於臨床實踐,並經常攜我參加學術活動,獲益匪淺。隨著知識的積纍和臨床實踐的深入,發現許多中醫經典及傳統理論被淡化甚至被掩沒瞭,有些概念、理論甚至被錯解,影響瞭中醫學術發展和人纔培養。於是,在恩師們的悉心指導下,我和閤作者著手對一些經典及經典理論進行研究,齣版瞭《〈肘後救卒方〉新解》等作品。現在,曆時十餘年,四易書稿,終於完成瞭《中醫奇腑奇經係統臨證新論》。
  本書的編寫,得到瞭許多中醫名傢的幫助,國醫大師路誌正、張學文、李今庸教授等三位恩師親自作序,在此錶示衷心感謝。但因天性愚鈍,學業不精,恐有錯漏,敬請讀者指正。
  繼承往聖絕學,發展中醫學,是中醫人的曆史使命和共同擔當,讓我們共同努力,為繼承好、發展好中醫藥學,為健康中國事業,做齣自己的應有貢獻。
中醫奇腑奇經係統臨證新論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中醫奇腑奇經係統臨證新論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醫奇腑奇經係統臨證新論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中醫奇腑奇經係統臨證新論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中醫奇腑奇經係統臨證新論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