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军阵研究

春秋军阵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金大伟 著
图书标签:
  • 春秋史
  • 军事史
  • 阵法
  • 战争史
  • 兵法
  • 古代军事
  • 历史研究
  • 春秋时期
  • 军事思想
  • 战略战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90210
版次:1
商品编码:1208700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春秋时期,两军对垒,多是阵而后战,本书以先秦兵书和先秦史料中对军阵的相关记载为基础,分析了春秋军阵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重点阐释了春秋古军礼作战思想的影响,及其衍变为《孙子兵法》中“诡道”作战观念的过程,并对此过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本书还介绍了春秋时期军阵的基本形态、特殊形态等特征,并对影响军阵布列的地理因素进行了分类说明,同时也揭示出军阵训练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春秋军阵所反映的不仅仅是诸多阵型的变化发展,同时也折射出那个“礼崩乐坏”时代文化重心的迁移。


作者简介

  金大伟,男,先后就读于天津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军事史、思想史专家黄朴民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先秦军事史。现就职于中国计量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曾参与多项国家和省市级教育科研项目,在《船山学刊》《理论界》《唐都学刊》等核心期刊发表《春秋晋国中军将浅析》《战国军法浅析》等论文数篇。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阵而后战…………………………………………………(10)

第一节阵而后战………………………………………………(10)

第二节行列齐整………………………………………………(15)

第三节春秋军阵编制…………………………………………(23)

第二章春秋军阵的形态和功能…………………………………(34)

第一节春秋军阵的基本形态…………………………………(34)

一军阵士卒的队列形态……………………………………(34)

二作战姿势…………………………………………………(47)

三作战职能…………………………………………………(57)

第二节春秋军阵的特殊形态…………………………………(94)

一鱼丽阵……………………………………………………(94)

二荆尸阵……………………………………………………(99)

三角阵………………………………………………………(103)

四鸡父阵……………………………………………………(106)

五内政阵……………………………………………………(108)

六其他军阵…………………………………………………(110)

第三章春秋军阵的训练…………………………………………(115)

第一节春秋军阵的训练方式…………………………………(117)

春秋军阵研究

一春蒐与冬狩………………………………………………(117)

二干戚之舞…………………………………………………(120)

三贵族的训练………………………………………………(121)

四负责军阵训练的将官……………………………………(122)

第二节金鼓旌旗在春秋军阵中的作用………………………(123)

一金鼓旌旗可以为胜败之征………………………………(124)

二将主旗鼓…………………………………………………(125)

三不听旗帜金鼓号令者严惩不贷…………………………(127)

四昼战多旌旗,夜战多鼓金………………………………(128)

五起进击鼓,退守击金……………………………………(128)

六从小到大,从少到多,分层递进训练…………………(130)

七金鼓旌旗指挥下的士兵动作……………………………(131)

八金鼓旌旗中的诡道………………………………………(143)

第四章军阵与阵地………………………………………………(147)

第一节地形对军阵布列的重要意义…………………………(148)

第二节山丘与军阵的关系……………………………………(151)

第三节水流与军阵的关系……………………………………(155)

第四节林木与军阵的关系……………………………………(159)

第五节沮泽与军阵的关系……………………………………(161)

第六节平陆与军阵的关系……………………………………(163)

第五章军阵的衍变………………………………………………(168)

第一节复杂军阵取代简单军阵………………………………(168)

第二节步兵军阵取代车兵军阵………………………………(172)

第三节军阵指导观念的转变…………………………………(180)

一古军礼及其在春秋军阵中的体现………………………(181)

二春秋军阵中的“诡道冶特征……………………………(206)

结语………………………………………………………………(225)

附录………………………………………………………………(227)

目录3

阵图………………………………………………………………(228)

参考文献……………………………………………………………(255)

后记………………………………………………………………(25


战火中的智慧:古代战争的策略、技术与影响 《战火中的智慧》并非一本专注于某个朝代、某个特定战役的著作,而是旨在以一种宏观的视角,深入剖析古代战争的普遍性规律、演进轨迹及其对人类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本书并非孤立地研究军事战术,而是将战争置于其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之下,力求展现战争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如何与人类历史的进程紧密交织。 一、战争的起源与驱动力:文明的催化剂还是破坏者? 本书的第一部分将追溯战争的起源,探讨人类社会为何会走向冲突。我们将考察人类学、社会学和考古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试图理解部落间的争斗、资源掠夺、领土扩张以及意识形态的冲突,如何一步步将人类社会推向更为系统化、组织化的战争形态。从原始的石斧与长矛,到青铜时代的战车与城墙,战争的规模与烈度在不断升级,这背后是人类社会组织结构、技术能力以及权力欲望的共同作用。 我们将深入分析驱动古代战争的根本因素。除了生存的必需品,如食物、水源和土地的争夺,权力、声望、宗教信仰以及文化优越感的追求,同样是点燃战火的重要火种。不同文明在扩张与防御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地缘政治格局,以及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都将在本章中得到详尽的阐述。例如,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长期的矛盾与互动,是如何塑造了欧亚大陆的古代历史进程,以及如何影响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二、战争的艺术与科学:从冷兵器时代的攻防演进 本书的核心部分,将聚焦于古代战争的军事策略与技术发展。我们将超越单一的战例分析,而是尝试归纳出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普遍适用的战争原则和技术特点。 1. 战略思维的演变: 从早期的部落首领的直觉指挥,到后来的军事理论家对战争的系统性思考,战略思维的进步是战争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我们将探讨孙子、克劳塞维茨(尽管其理论更多适用于近代,但其对战争本质的思考具有普适性)等军事思想家的核心理念,并分析他们的理论如何在古代战争中得到体现或演变。书中会深入分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智慧,如何通过政治、外交、经济手段,以及心理战来达成战争目标,避免不必要的流血。同时,我们也会审视那些以实力为尊、以武力征服为主要手段的战略,以及它们各自的优劣势。 2. 战术的精妙与革新: 本书将详细阐述古代战术的方方面面。从兵种的构成与配合,到阵型的运用与变化,再到战场侦察、后勤保障、围攻与突围等具体作战环节,都将进行深入的分析。我们会考察不同文明在军事技术上的独特贡献,例如: 步兵的统治: 从古希腊的方阵到罗马军团的组织,步兵在古代战争中扮演了核心角色。我们将分析其训练、装备、阵法以及如何应对骑兵、车兵的冲击。 骑兵的崛起: 游牧民族的出现,将骑兵的威力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书将分析骑兵的机动性、冲击力,以及其在侦察、骚扰、追击等方面的优势,并考察农耕文明如何发展出自己的骑兵部队来应对挑战。 战车的时代: 在早期战争中,战车曾是战场上的王者。我们将探讨战车的构造、战术运用,以及它为何最终被骑兵所取代。 攻城与守城的智慧: 围城战是古代战争中最为常见也最为残酷的交锋之一。本书将详细分析攻城器械(如投石机、冲车、云梯)的发展,以及守城方在城防工事、策略上的应对之道,如挖壕沟、筑城墙、设置陷阱等。 海上战争的演变: 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海战也逐渐成为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将考察古代海军的舰船设计、作战方式,以及海上力量如何影响陆地国家的命运。 3. 技术革新与战争的互动: 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直接催生了更坚固的兵器与铠甲,如青铜剑、铁剑、鳞甲、札甲等,极大地提升了士兵的作战能力。弓箭、弩等远程武器的发展,也改变了战场态势。火药的早期运用,虽然在古代战争中尚未形成决定性影响,但其萌芽也预示着未来战争的变革。本书将重点分析这些技术进步如何被军事家们运用,并反过来推动军事思想与战术的演进。 三、战争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影响:文明的塑造者 战争并非仅仅是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其影响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地塑造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1. 政治格局的重塑: 战争是国家形成、扩张与衰落的强大催化剂。通过战争,帝国得以建立,疆域得以拓展;而失败的战争,则可能导致国家的灭亡,政治版图的重划。本书将分析战争如何影响古代国家的权力结构、统治方式以及外交关系。例如,罗马帝国的扩张如何孕育了庞大的帝国体系,而汉朝与匈奴的长期战争,又如何塑造了两者在东亚的地位。 2. 经济体系的变革: 战争对经济的影响是双刃剑。一方面,战争的持续进行需要巨大的经济投入,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战利品的掠夺、奴隶的获取,也一度成为某些文明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战争也刺激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技术革新,例如冶金、交通运输等。本书将探讨战争如何影响农业生产、商业贸易以及货币流通,并分析战争对不同社会阶层经济状况的影响。 3. 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催化剂: 虽然战争往往伴随着破坏与仇恨,但它也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途径。征服者会将自己的语言、宗教、习俗带到被征服的地区,被征服者也会将自身的文化元素融入征服者的文明之中。例如,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将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并与当地文化融合,形成了希腊化文明。本书将深入分析战争在促进文化融合、技术传播以及思想交流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4. 法律、伦理与价值观的演变: 战争的残酷性也迫使人类社会去思考战争的规范与限制。早期关于战俘待遇、战时行为的规则,虽然不完善,但已经开始出现。战争的胜利与失败,也深刻影响着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民族认同以及道德伦理观。本书将探讨战争如何引发人们对正义、荣耀、牺牲等概念的思考,以及这些思考如何融入不同文明的价值观体系。 四、战争的遗产: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启示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着眼于古代战争留给后世的遗产,以及这些遗产在当下依然具有的价值。 古代战争的经验教训,无论是成功的战略战术,还是惨痛的失败,都为后世的军事家、政治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许多古代军事著作中的智慧,至今仍被研究和学习。同时,古代战争的遗迹,如古战场、古城墙、陵墓等,不仅是重要的历史文物,也是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依据。 更重要的是,对古代战争的深入理解,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人性的复杂性,理解冲突的根源,以及战争对社会与文明的破坏性。在当今依然存在地区冲突与紧张局势的背景下,回顾历史,反思战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平的珍贵,并努力寻求避免冲突、构建更美好世界的途径。 《战火中的智慧》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富有洞察力的古代战争视角,帮助我们理解这一既古老又永恒的人类活动,如何深刻地塑造了我们所处的世界。它不是一部军事教科书,也不是一本简单的历史编年,而是一次对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那场持续不断的“战火”的深度反思与智慧探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五 坦率地说,初读时可能会觉得这本书的密度有些大,因为它几乎没有停下来喘息的机会,充斥着对早期军事组织形态的深度解构。但一旦适应了这种高强度的信息输入,便会发现其内在的逻辑链条异常清晰。作者似乎在试图构建一个完美的“战争效率模型”,探讨在资源极其有限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和人员训练,将每一滴汗水都转化为战斗力。书中对“军政合一”的探讨尤为精辟,揭示了早期诸侯国君主如何利用军事权力的集中来巩固其世袭地位。那些关于兵役制度与土地分配挂钩的论述,直指那个时代社会经济基础与军事动员能力之间的核心关联。这本书的视野不仅限于沙场,它实际上是一部关于早期国家权力结构如何通过军事体制进行自我强化的教科书。它迫使我们思考,在缺乏现代科技的时代,人类智慧是如何在严酷的生存压力下,精炼出如此高效的战争工具。

评分

评价三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传统史学著作那样刻板说教,反而带有强烈的“技术手册”的色彩,但又兼具学术的严谨性。作者似乎对“效率”二字有着特别的痴迷,他详尽地分析了不同时期军阵展开与收拢的速度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战局的走向。特别是关于不同阵型(如方阵、圆阵)的优缺点,并结合当时的武器技术水平进行了力学分析,这部分内容简直像是一堂生动的军事工程课。此外,书中对于“礼制”在军事中的残留与异化也有精彩的论述,探讨了在征战频繁的背景下,那些曾经庄重的朝会仪式如何迅速地被简化为纯粹的军事动员流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强迫读者跳出“英雄史观”,转而去关注那些默默无闻的辎重官、军法官,正是他们构筑了战争机器的骨架。它拓宽了我们对古代战争要素的理解边界。

评分

评价四 这是一部需要细细品味的力作,它拒绝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抛出了大量需要读者自行推导的结构性问题。作者在论证过程中频繁地引用出土文献和零散的竹简文字,将原本模糊不清的古代军事概念进行了极具说服力的重构。例如,对于“徒步与乘车”部队的相互关系,书中没有简单地将战车视为主力,而是通过对战场损耗率的计算,论证了步兵在持久战和复杂地形中的不可替代性。这种基于数据和逻辑的推演,让原本玄奥的古代战术变得清晰可辨。我特别欣赏作者对待史料的审慎态度,他从不武断地下结论,而是通过多重证据的交叉比对来构建论点,使得整部书的说服力极强。对于那些追求历史细节和军事逻辑的严肃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挖到了宝藏,它提供的分析工具远超一般通俗读物所能企及的高度。

评分

评价二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成功地将宏大的历史叙事拆解成了可触摸的微观片段。它没有过多渲染战场上的血腥场面,而是聚焦于战前、战中和战后的制度性建设。比如,对于不同季节的军事动员时机、粮草运输的路线选择,以及不同兵种(步兵与战车)在复杂地形下的协同作战预案,都有深入的论述。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军令如山”背后制度支撑的分析,指出礼乐崩坏之下,军队的凝聚力是如何依赖于一套既有的、近乎机械化的惩戒与奖赏系统的。这种对“制度为王”的深刻洞察,使我对先秦时期战争的理解从表层的兵力对比提升到了深层的结构分析。它让我们看到,在冷兵器时代,管理和信息传递的效率,往往比单纯的人数优势更为致命。对于历史爱好者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其清晰的框架,用以剖析早期国家的权力运作与军事效能之间的共生关系。

评分

评价一 这本书的视角着实让人耳目一新,它没有沉溺于那些老生常谈的战役复盘,而是深入挖掘了兵制、军法乃至后勤保障这些“硬核”的底层逻辑。作者对于早期军队的组织架构有着近乎偏执的考据精神,从士卒的招募、编伍方式到军官的选拔与晋升体系,都描绘得细致入微。尤其令人称道的是,它将不同诸侯国之间的军事制度进行了横向对比,清晰地揭示了为何某些国家能够迅速崛起,而另一些则在历史长河中黯然失色。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亲眼见证了从简单的部落武装向成熟国家机器转型的复杂过程。那些关于“什伍连坐”的残酷与高效,以及战车部队的战术协同,都被还原得栩栩如生,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扎实的史料功底和严谨的分析能力。这本书无疑是理解古代军事思想源头的关键钥匙,它不仅仅是历史的陈述,更是一部关于组织学和效率哲学的早期实践指南。

评分

挺好的 比较系统

评分

非常学术!

评分

好书好价!京东现在比某当某亚强大的多,给顾客带来良好的体验,真是非常感谢!很好

评分

好书好价!京东现在比某当某亚强大的多,给顾客带来良好的体验,真是非常感谢!很好

评分

好书好价!京东现在比某当某亚强大的多,给顾客带来良好的体验,真是非常感谢!很好

评分

非常学术!

评分

非常值得购买。

评分

比想象中的薄了好多,看来深度还是有所欠缺

评分

比想象中的薄了好多,看来深度还是有所欠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