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色越器: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出土唐五代秘色瓷器

秘色越器: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出土唐五代秘色瓷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编
图书标签:
  • 秘色瓷
  • 唐代瓷器
  • 五代瓷器
  • 越窑
  • 司岙窑
  • 上林湖
  • 考古报告
  • 瓷器研究
  • 陶瓷
  • 出土文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ISBN:9787501050833
版次:1
商品编码:1207938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浙江慈溪上林湖为越窑的中心产区,其中后司岙窑址是烧造秘色瓷的主要窑场。2015-201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发掘,发现晚唐五代时期的堆积,出土了大量的秘色瓷器,产品种类丰富,不仅为法门寺地宫和临安钱氏家族墓地出土秘色瓷找到了产地,许多器物为首次面世。《秘色越器: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出土唐五代秘色瓷器》选取后司岙窑址出土秘色瓷器及窑具、装烧标本近200件,并选取法门寺地宫和临安钱氏家族墓地出土秘色瓷做比对,展示其新发掘和研究成果。

目录

秘色探秘 沈岳明
后司岙窑址发掘收获郑建明
晚唐
1. 八棱净瓶TN06W04⑤—1—6:6
2. 八棱净瓶TN06W04⑤—1—2:30
3. 八棱净瓶TN06W04⑤—1—5:14
4. 八棱净瓶TN02W01③:4
5. 八棱净瓶TN02W01③:2
6. 净瓶TN06W04⑤—2—3:168
7. 八棱净瓶TN06W04⑤—1—6:35
8. 八棱净瓶TN06W04①:17
9. 执壶TN04W04⑤—3—8:36
10. 执壶TN02W04⑥—1—3:17
11. 穿带壶TN06W04⑤—2—3:167
12. 穿带壶TN06W04⑤—2—2:18
13. 葫芦瓶TN04W04⑤—3—6:28
14. 盆TN01W02③:3
15. 钵TN02W04⑥—1—5:47
16. 钵TN02W04⑥—1—6:38
17. 钵TN06W04①:15
18. 钵TN01W01④:13
19. 钵TN02W04⑥—1—5:46
20. 钵TN02W04⑥—2—6:2
21. 钵TN05W03①:7
22. 小钵TN06W03①:2
23. 小钵TN02W04①:16
24. 小钵TN02W04⑥—1—5:44
25. 小钵TN06W04①:9
26. 小钵TN02W04⑥—1—3:25
27. 小钵TN02W04⑤—2—6:2
28. 枕TN06W04⑤—1—2:24
29. 枕TN06W04⑤—1—5:16
30. 枕TN06W04⑤—1—6:39
31. 枕TN04W04⑤—2—9:37
32. 碗TN02W04⑥—1—6:37
33. 碗TN02W04⑥—2:32
34. 碗TN03W04⑦—1:1
35. 碗TN02W04⑥—2—4:33
36. 玉璧底碗TN03W04⑩—1—1:1
37. 玉璧底碗TN04W04⑤:53
38. 玉壁底碗TN06W04⑤—3:48
39. 玉璧碗TN02W01③:11
40. 玉璧底碗TN04W 04⑤—3:45
41. 玉璧底碗TN06W04②b:28
42. 玉环底碗TN02W01①:1
43. 玉环底碗TN02W04⑧—1:44
44. 玉环底碗TN02W01①:25
45. 玉环底碗TN02W04⑥—2—8:30
46. 盘TN05W03②:9
47. 盘TN02W04⑥—2—8:29
48. 盘TN01W01④:11
49. 盘TN02W04③:18
50. 盘TN02W01①:1
51. 花口盏TN02W04⑥—1-2:5
52. 花口盏TN02W04⑧—1-2:5
53. 花口盏TN01W01④:12
54. 花口盏TN02W04⑧—2-2:1
……

五代
窑具
装烧
其他

精彩书摘

  《秘色越器: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出土唐五代秘色瓷器》:
  另外明代李日华《六研斋笔记》也讲到:“南宋时余姚有秘色瓷,粗朴而耐久。今人率以官窑目之,不能别白也。”这就讲得非常明确了,而且这个秘色瓷,“今人率以官窑目之”,就是说,很多人把它当作官窑瓷看待。通过这个文献,我们也知道这些秘色瓷产品风格特征跟官窑非常接近,“不能别白”。所以如果要找南宋时期余姚烧造的秘色瓷,就要找跟官窑风格非常接近的产品。
  还有一个文献就是熊彦诗的《应诏上皇帝陈厉害书》:“臣尚有得于耳目之间者:永嘉养兵置局,织造锦袍;余姚呼集陶工,坯冶秘色;钱塘村落,辇致花窠。方陛下衣裳在笥,敝袴不假,则锦袍何用?日昃不食,土铏致膳,则秘色伺求?”熊彦诗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谀臣,他最有名的就是写了“大风动地,不移存赵之心,白刃在前,独奋安刘之略”,就是说,南宋中兴,全靠秦桧。《应诏上皇帝陈厉害书》倒是做了一个臣子该做的事,他上这个书的时候是在绍兴二三年间。绍兴二年(1132年)其任温州瑞安知县,其实他这个上皇帝陈厉害书主要是说,皇帝在这个动荡的年代,为什么还要呼集陶工坯冶秘色?故上书以玩好之弊论之。
  ……
秘色越器: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出土唐五代秘色瓷器(图书简介) 主题聚焦: 本书是一部集考古发掘报告、器物研究与工艺技术探讨于一体的专业学术著作,全面展示了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出土的唐五代时期秘色瓷器的辉煌成就。它不仅仅是一份考古资料的汇编,更是对这一时期中国陶瓷艺术巅峰状态的深度剖析。 核心内容概述: 一、 考古背景与发掘历程: 本书首先详细介绍了上林湖后司岙窑址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及其在越窑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后司岙窑址作为唐五代秘色瓷烧造的核心区域之一,其发现对于理解秘色瓷的起源、发展和定型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书中收录了历年来对该窑址进行的系统性考古发掘工作,包括发掘区域的划分、地层堆序的建立、遗迹(如龙窑、作坊区、浸水池)的测绘与描述,以及出土遗物的初步统计。详尽的文字描述配合精细的考古平面图和剖面图,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清晰、可靠的考古现场认知框架。 二、 器物分类与断代研究: 全书的主体部分集中于对出土数以千计的秘色瓷器标本和完整器物的细致梳理与分类。研究人员依据胎釉特征、造型规制、装饰母题和出土层位,对器物进行了科学的分类。这些器物涵盖了碗、盘、碟、洗、梅瓶、执壶等日常与祭祀用瓷,其中不乏造型独特的创新器形。 重点在于对秘色瓷的“断代”研究。通过将后司岙窑的考古学材料与同期其他窑址(如湖州窑、瓯窑)的发现进行对比,结合唐代中晚期至五代十国的历史分期,书中对秘色瓷的生产高峰期、风格演变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技术侧重进行了严谨的推断和界定。对那些具有明确纪年或可参照物支持的标本分析尤其深入。 三、 秘色釉的科学解析与工艺探索: “秘色”并非仅仅是一种颜色描述,而是一种极高标准的烧造工艺的代名词。本书投入大量篇幅,运用现代科学检测手段,深入探讨了秘色釉的物质构成与烧制技术。 胎体研究: 详细分析了后司岙窑胎土的矿物成分、颗粒大小分布和烧结程度,揭示了其胎体细腻、坚硬、吸水率低的特点,这是形成秘色瓷质感的物质基础。 釉料配方: 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等方法,精确测定了釉料中铁、钛等微量元素的含量,探讨了釉料配方中石灰石、长石和釉灰的比例对最终釉色——那种“淡如碧玉”的青绿色——产生的影响。 烧成环境: 结合窑炉结构和残存的窑炉气氛痕迹,还原了唐五代时期采用还原焰进行高温烧成的技术过程,阐释了如何通过精确控制气氛实现釉色的“秘”与“色”。 四、 装饰艺术与纹饰语汇: 秘色瓷的装饰艺术是其审美价值的核心体现。本书系统整理了出土器物上可见的装饰手法,包括刻花、划花、篦划、模印以及施釉技巧的应用。 刻划花卉: 重点分析了莲花、牡丹、菊花等传统纹样的表现手法,及其受同期金银器、漆器装饰母题的影响。研究了线条的深浅、疏密与节奏感,以及如何利用釉层厚薄的变化使纹饰在光照下呈现出若隐若现的层次感。 兽面与几何纹: 对少量出现的龙凤纹、连珠纹等庄重纹饰进行了专门辨识,并结合其可能的用途(如宫廷或祭祀用器)进行解读。 素面极致: 同样高度评价了那些不施装饰的素面秘色器,强调其完全依靠釉色自身的质感和完美的器形线条来体现“君子之德”的审美取向。 五、 历史地位与文化影响: 本书的总结部分,将上林湖后司岙窑址的秘色瓷置于唐五代陶瓷史的宏大背景下进行定位。它论证了后司岙窑在唐代中晚期确立的“秘色”标准,如何成为五代时期南唐、吴越等地方政权竞相模仿和努力超越的范本。研究指出,后司岙窑不仅是越窑的精锐力量,更是唐朝后期宫廷对高等级瓷器需求的直接回应者,对宋代汝窑、官窑等后世名窑的审美取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书特点: 本书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详实的物证为支撑,融合了考古学、材料科学与艺术史学的多学科研究方法。所有图版均采用高精度彩色摄影和三维扫描技术,确保器物细节的真实呈现。它不仅是陶瓷考古和博物馆学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书,也是对中国古代精细手工业成就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深入了解中国“青瓷之冠”的权威指南。它以无可辩驳的实物证据,再现了唐五代时期那段失落的、要求极致的“秘色”传奇。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资料汇编工作无疑耗费了巨大的心力。我注意到,除了详尽的器物考古报告数据外,书中还穿插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献记载和同时期其他窑址的对比资料。这种多维度、交叉验证的写作手法,极大地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尤其是对于那些细节部分的考证,比如某些铭文的解读、纹饰的文化内涵追溯,都做得极为扎实可靠。对于一个对历史细节有执念的读者来说,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是极其宝贵的。它让人感觉,每一个结论都不是凭空臆断,而是建立在坚实的、层层递进的证据链条之上的。它提供了深度,也展现了广度。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沉浸式体验。作者的文笔极其富有画面感,他不仅仅是在描述器物,更是在讲述它们背后的故事和使用者的生活场景。想象一下,在那个遥远的唐代宫廷或贵族府邸里,这些散发着神秘光泽的瓷器是如何被小心翼翼地使用、陈列,它们见证了多少风花雪月和历史变迁。书中对器物的使用场景的推测,细腻到让人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香料气息和品尝到盛放在其中的佳酿味道。这种将冰冷的考古发现与鲜活的历史生活紧密结合的叙事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对历史的浪漫想象,让我对古代匠人的智慧与情怀产生了由衷的敬佩。

评分

我特别喜欢这本书在“比较研究”部分所展现出的独特视角。它没有将上林湖后司岙窑孤立地看待,而是将其置于更宏大的唐代陶瓷文化版图中进行考察。书中清晰地梳理了不同地域、不同风格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借鉴,尤其是在吸收外来文化元素方面所展现出的中国古代工匠的强大创造力。这种横向比较的视角,让读者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秘色瓷”的独特性是如何在时代洪流中孕育而生,并最终确立其在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这种宏观的战略性视野,使得全书的论述不仅局限于对一个遗址的记录,而是提升到了对一个时代审美取向和技术成就的深刻洞察。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学术深度感到非常惊艳。它不仅仅是对几件出土文物的简单罗列和描述,而是构建了一个极其严谨的考古学与艺术史的分析框架。作者似乎将自己完全沉浸在了那个时代的背景之中,从胎土的成分分析到釉色的化学探究,再到器物造型的流变轨迹,每一个环节都做了深入浅出的探讨。特别是关于“秘色”这一概念的界定和辨析,书中引经据典,对比了同期其他窑口的产品,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新观点,让人茅塞顿开。读完后,我对自己过去对唐五代陶瓷的理解有了颠覆性的认识,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刚刚入门的学徒,被引向了更广阔、更精妙的知识殿堂。这本书的学术价值,毋庸置疑,是该领域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令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透着典雅的气质,光是放在书架上就已经是视觉享受了。封面设计采用了仿古宣纸的质感,配上那种深邃的青绿色调,仿佛能透过封面感受到穿越千年的历史厚重感。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很考究,触感细腻,印刷色彩还原度极高,特别是那些精美的器物照片,纹理细节纤毫毕现,即便是没有专业知识的人,也能被那些瓷器的温润光泽和精湛工艺深深吸引。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这不是一本普通的学术专著,它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充满了对文化遗产的敬畏与热爱。作者在排版上的用心也值得称赞,图文布局错落有致,既保证了学术内容的严谨性,又兼顾了阅读的流畅性,让人在欣赏精美图片的同时,也能轻松跟上文字的节奏,体验感非常好。

评分

痴玉者:当然有,但往往到最后都退给店家或者朋友了。

评分

好书,非常专业的好书,值得认真细读,加上京东给力的活动,非常有意思的一本书。

评分

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

评分

正版 精彩

评分

好书,非常专业的好书,值得认真细读,加上京东给力的活动,非常有意思的一本书。

评分

好书,非常专业的好书,值得认真细读,加上京东给力的活动,非常有意思的一本书。

评分

痴玉者:当然有,但往往到最后都退给店家或者朋友了。

评分

痴玉者:当然有,但往往到最后都退给店家或者朋友了。

评分

禅师:你有到大拍场拍过古玉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