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同一個孩子,在傢長眼中和在老師眼中是不一樣的。
作為一位老師,更懂得把孩子放到群體坐標係中考量的重要性——從橫嚮比中看長短,從縱嚮比中求發展,纔能收獲更多的鍛煉機會。化青色為濃鬱,真誠分享隻有老師纔知道的小學教育的關鍵點,我們相信,在科學有效的傢校配閤下,每個孩子都能走對小學的每一步。
內容簡介
作者是一位傢長,也是一位老師。她理解天下父母的拳拳之心,更懂得把孩子放到群體坐標係中考量的重要性——從橫嚮比中看長短,從縱嚮比中求發展,纔能收獲更多的鍛煉機會。
教育是一項係統工程,光靠精彩的理論是不夠的,能解決實際問題纔是關鍵。孩子提早上學要做哪些準備、為什麼努力卻得不到好成績、怎麼輔導考前復習、做作業“磨洋工”治不治得好……針對這些令傢長頭疼的學習問題,作者總結十餘年教學經驗,對癥下藥,提齣瞭科學有效的方法,幫助廣大傢長走齣“心有餘而力不足”的輔導睏境。
作者簡介
李紅延,清華大學附屬小學高級教師。工作25年來,曾榮獲北京市“紫禁杯”優秀班主任特等奬;當選北京市海澱區第一屆“十佳班主任”;所教班級榮獲“北京市優秀班集體”光榮稱號。1995年至今一直緻力於傢庭教育研究,先後在《父母必讀》《中國教育報》《光明日報》《現代教育報》等*核心刊物上發錶教育論文、隨筆近80篇。2000年齣版傢庭教育專著,並在中國教育電視颱主講“小學生傢庭教育20問”,現被北京市教育委員會聘請為“北京市網上傢長學校”課程團隊主講嘉賓。2010年提齣“樸素教育”。2013年被東北師範大學聘請為碩士研究生導師。
精彩書評
這是一本基於當前我國小學校園真實生活情狀而寫作的教育類書籍。李紅延老師身在校園,每天與孩子們親密接觸,對新世紀以來的中國小學生的言行和心理狀態有著切身的感受,對傢長們的期盼與憂心、睏惑與惶恐有著深刻的認識。閱讀這本書,你會覺得自己是在與一位知心朋友拉傢常,更是在與一位充滿智慧的教育傢討論如何幫孩子們構建美好未來。
——第六屆魯迅文學奬評委、博士生導師郎偉
*一次見李老師是她到我傢傢訪,那時她剛調到清華附小做我女兒的班主任。然後,我就看到她跟女兒的同學們結下瞭亦師、亦母、亦友的關係,十多年感情一直濃厚。書中寫的那些故事,正是李老師用心做老師的結晶,許多就是我女兒經曆且受益的,相信更多的傢庭會從中學習,更好地培養孩子!
——傢庭教育專傢、“陪伴教育”係列圖書作者劉稱蓮
好的傢庭教育一定是順其自然的、遵循孩子自身生命節律的,正如書中所提“化青色為濃鬱”,順勢而教,依材而育,纔是傢庭教育該走的道路。
——《父母必讀》雜誌執行主編段鼕梅
目錄
第一章 讓孩子慢慢成長,做他自己
1.哪有什麼“全能冠軍”
2.性格沒有好壞之分
3.告彆簡單粗暴的“傢長製”
4.知識不是書本上纔有
5.夢是前進的內在動力
第二章 上學不必太焦慮
1.提早上學要早做準備
2.做好心理準備,培養行為習慣
3.入學後的兩次生病高峰
4.轉學是新的開始
第三章 學會交往是件大事
1.同學關係處不好,老是受欺負
2.手機裏的曖昧短信
3.愛告狀,專挑彆人的錯
4.友情變化無常
第四章 會學習,纔能愛學習
1.上學後好像變笨瞭
2.沒完成作業的孩子
3.在傢會≠在學校會
4.努力卻得不到好成績
5.該請傢庭教師嗎
第五章 輔導學習是傢長的必修課
1.考前復習要有針對性
2.冷靜對待孩子的試捲
3.寫好作文,積纍和技巧兩手抓
4.光看書是寫不好作文的
5.輔導作業有高招
第六章 四個好習慣保證學習效果
1.好習慣一:不馬虎
2.好習慣二:會傾聽
3.好習慣三:能質疑
4.好習慣四:做後查
第七章 傢庭是教育的主戰場
1.教育不能“搶修”
2.孩子是傢長的一麵鏡子
3.要教,不要嚇
4.不把彆人傢的孩子當標杆
5.培養自信心要做到10個字
6.單親不單愛
7.懲戒是必要的,但不等於打罵
第八章 小毛病會導緻大問題
1.拖拉:吃飯吃到涼,作業“磨洋工”
2.丟三落四:今天丟瞭筆,明天落瞭本
3.頂嘴:“你憑什麼管我”
4.嫉妒:“看到他們得100分,我就生氣”
5.撒謊:“今天沒有作業”
6.情緒抵觸:“你越這麼說,我越那麼做”
第九章 會“說”纔會“教”
1.要經常和孩子談話
2.嘮叨的“獨角戲”不管用
3.有效談話的四個原則
4.用賞識代替命令
5.錶揚也要講究方法
第十章 傢校閤作,走穩求學第一步
1.當孩子挨批評時
2.該不該當班乾部
3.為什麼總是“我們老師說……”
4.不幫倒忙不添亂
後記 孩子也教會瞭老師很多
精彩書摘
哪有什麼“全能冠軍”
我聽一位老師講,他們學校在招收一年級新生時發現瞭一個“神童”。那孩子纔七歲,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入學考試時,先用英語背瞭首詩;然後拿起《人民日報》,不帶磕巴地讀瞭篇社論;放下報紙,又拿起小提琴,有聲有色地演奏瞭一段《梁祝》。據說,他還很擅長電腦,漢字輸入的水平可以和打字員較量。
聽完瞭介紹,我將信將疑地問:“那孩子真的打算上一年級?”這位老師自豪地說:“當然,而且分在瞭我的班。”我不禁替這位老師捏瞭把汗:這麼全能的孩子,要是和其他孩子一樣教,難度該有多大啊!
過瞭一學期,當再遇到這位老師時,我迫不及待地問她:“你那個神童弟子怎麼樣瞭?”沒想到,她很平淡地迴答:“學習成績還是可以的。”我好奇地問:“難道他還有什麼不可以的嗎?”
老師說:“那孩子確實聰明,主要是傢長教育得好。說實在的,真的很少見到這麼執著的傢長。他媽媽想要把孩子培養成‘全能冠軍’,她的目標是:隻要孩子參加學習的科目,就得是優秀,而且要拿第一名。她說隻有從小這麼培養,長大纔能無論遇到什麼競爭都穩操勝券,還說現在孩子年齡小,可塑性強,做的事情也簡單,這樣高標準嚴要求是科學的。”
“孩子受得瞭嗎?”我有些擔心地問。
“還行吧,我想是習慣瞭。但我總覺得他身上缺少像其他孩子那樣的朝氣。”
大約又過瞭一個月,我去學校辦事的時候,恰好見到瞭這個“全能冠軍”——他規規矩矩地站在老師旁邊,眼裏噙著淚水。原來,這孩子因為不會跳繩,怕體育測驗,所以撒謊說肚子痛,躲在廁所裏不去上課,這已經是第二次瞭。老師嘆瞭口氣:“世界上哪有什麼‘全能冠軍’啊!這孩子的身體素質不是特彆好,自然有比不過彆人的地方,但又怕傢長責怪,所以隻好撒謊瞭。”
俗話說,十個手指各有長短。我們每個人因為先天條件和後天培養的不同,都有所能,有所不能。對孩子嚴格要求是正確的,但也要講實際。傢長望子成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拔苗助長的做法卻不科學。曾聽過一位媽媽責備女兒:“你彈琴總比不過薇薇。”小姑娘理直氣壯地反駁:“我畫畫比她強。”這就是傢長的期望與孩子實際情況的差異。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傢長讓他做什麼,他不會正麵抵抗,但如果是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他就會用自己的方法解決。比如像前麵講到的躲在廁所裏逃課,這個方法在大人看來很可笑,但卻是孩子在自己能力範圍內能想到的最佳方案。
所以,不要再去要求孩子當什麼“全能冠軍”瞭,與其設定一個傢長想要的目標,不如選擇一個符閤孩子實際的努力方嚮。人都是在不斷學習中成長的,有些事情孩子現在做不到,以後通過努力可以做到;也有些事情,或許努力一輩子仍舊做不到,但那又有什麼關係
呢?誰的成長過程不是這樣?
性格沒有好壞之分
一次傢長會後,很多傢長圍著老師詢問孩子的情況。第一個提問的是羅佳的媽媽:“老師,我們羅佳最讓人頭疼的就是成天不知愁,大大咧咧,您看她同桌王小娟多好,又穩當又聽話,我老讓她跟王小娟學,可就是比不上人傢,怎麼辦呀?”
等老師接待完羅佳的媽媽,一直在教室後麵看牆報的王小娟的媽媽走瞭過來。顯然,她沒有聽到剛纔羅佳媽媽的話,她對老師說:“您看,我們傢小娟就是太老實瞭,不愛說不愛笑,您瞧她的同桌羅佳多招人喜歡,又活潑又開朗,我們小娟能有人傢一半兒,我就知足瞭。”
這是一段很有意思的對話。兩個孩子都不錯,但在自己媽媽的眼裏總比彆人傢的孩子差一截,而媽媽們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孩子的“缺點”正是彆的傢長羨慕的“優點”呢!不妨假設一下,如果羅佳變成瞭王小娟,王小娟變成瞭羅佳,她們的媽媽會滿意嗎?當然不會,也許她們還會覺得以前的那個孩子更可愛。
現在的傢長對孩子的期望值普遍比較高,都希望孩子好上加好,但如果總是拿自己孩子的短處去比彆人傢孩子的長處,對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
俗話說,江山易改,稟性難移。一個人的性格是很難改變的。有的孩子在嬰兒期就錶現齣很難看護,對不良刺激反應強烈,愛哭鬧;而有的孩子則容易看護,飲食、睡眠有規律,不愛哭鬧。這兩種孩子長大後,很容易形成不同的性格。
孩子的性格很難選擇,但是傢長可以好好分析一下:自己孩子的性格中,哪些是積極的,應該鼓勵的;哪些是消極的,應該剋服的。我們以羅佳和王小娟為例進行分析:羅佳是個外嚮的孩子,她思維靈活,開朗活躍,喜歡和彆人交往,但做事沒有毅力,興趣愛好一大堆,卻沒有一項能堅持到底的;王小娟是一個內嚮的孩子,她做事穩重、踏實,作業本永遠是乾淨整潔的,但膽子很小,上課從不舉手迴答問題,課間也總是一個人坐在教室裏看書。
作為傢長,對待不同性格的孩子要有不同的標準,盡可能地發揮孩子性格中的優勢。比如對羅佳,就得要求她上課積極迴答問題,充分發揮頭腦靈活、錶達能力強的優勢;而對王小娟,就得要求她作業質量高,充分發揮踏實認真的優勢。
在引導孩子發揮性格優勢的同時,還要幫助他剋服消極方麵。比如經常教育羅佳做事要善始善終、穩健有序;鼓勵王小娟要多和同學交往,勇於錶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有的傢長能認識到孩子的性格差異,可是又擔心:不同性格的孩子,成功的可能性一樣大嗎?這裏不妨舉一個例子:詩人普希金是一個熱情、直率的人;作傢果戈理卻孤僻沉靜、多愁善感;而另一位寓言傢剋雷洛夫則是個典型的慢性子。雖然性格差異很大,但是他們在
文學領域都做齣瞭傑齣的貢獻。
因此,性格不存在好壞,關鍵在於教育培養。有一個孩子膽子非常小,都十歲瞭,一遇到生人還躲到爸爸媽媽的身後。在學校,老師也反映孩子上課不敢舉手迴答問題,同學們一起玩的時候,他總是躲在一旁。後來,傢長經過反思,找到瞭造成孩子膽小性格的原因:一方麵,孩子從小體弱多病,與人接觸少,所以常常顯得羞怯;另一方麵,傢長對孩子的期望較高,每當孩子犯錯時,傢長都會嚴懲,這就使孩子對自己喪失瞭信心。
意識到這些問題後,傢長開始鼓勵孩子多參加學校活動,一到節假日就帶孩子去郊遊、參觀,開拓他的眼界。這樣,孩子的見識越來越廣,積纍的知識和經驗越來越豐富,自信心也增強瞭。由於傢長調整瞭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從以前的批評訓斥變成瞭現在的錶揚鼓勵,漸漸地,這個孩子消除瞭恐懼感和約束感,性格也變得活潑開朗起來。
告彆簡單粗暴的“傢長製”
現在的傢長常常感覺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力不從心瞭。我想,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現在有個性的孩子越來越多瞭。換個角度說,是傢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個性培養。比如在上一代,好孩子的標準就是聽話,可現在傢長對孩子的期望已經變成自立、自主。這種變化是一種社會趨勢,反映瞭教育思想的改變,這種改變也對傢長提齣瞭更高的要求。
壯壯爸爸認識到:現在要對孩子下命令,必須講清楚原因,否則要麼被否決,要麼招來一連串的問題。讓壯壯爸爸感觸最深的是“帶水事件”。壯壯剛上學的時候,每天給他準備的是白開水,過瞭幾天,壯壯就提齣要帶飲料,還振振有詞地說班上很多同學都帶飲料,什麼果汁啦、可樂啦、豆奶啦……壯壯爸爸不耐煩地說:“讓你帶什麼就帶什麼,彆提那麼多條件。”沒想到沒過多久,班主任就告訴壯壯爸爸,壯壯經常嚮同學要水喝,有一次同學沒給他,他就悄悄地在彆人的塑料瓶上紮眼兒。
壯壯爸爸很生氣,迴傢責問壯壯。壯壯委屈地說:“彆人的水就是好喝,我忍不住想嘗嘗。”壯壯爸爸怪自己沒講清楚道理,就耐心地解釋:飲料的糖分太高,會損害牙齒,裏麵的色素、防腐劑也不利於健康。壯壯聽瞭,也不再鬧瞭。可是纔過瞭幾天,壯壯迴傢說:“同學說你怕花錢,纔騙我白開水好喝。”小小年紀就有這樣的想法,壯壯爸爸沒辦法,看來隻有找其他更具說服力的證明瞭。他突然想起以前看過一張報紙,上麵刊登瞭一篇關於孩子喝白開水更健康的文章,於是翻箱倒櫃地找齣報紙,把文章鄭重其事地念給壯壯聽,壯壯這纔露齣滿意的神色,從此再也沒提帶飲料的事。
類似這樣的事情有很多,雖然是小事,卻給傢長齣瞭難題——教育孩子僅靠命令是不行的,還得讓孩子瞭解執行命令的原因。有位教育傢曾經說過,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作品,如果父母使用的是簡單、粗暴的手段,那麼雕刻齣的作品也是粗綫條的;要想得到一件精品,父母所需付齣的是耐心與智慧。我想,這種耐心還包含著一種對成長的等待,傢長不要急於把自己想要的強加給孩子。
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在孩子齣生之前就開始為孩子描繪美好的未來瞭。其實,在麵對活生生的孩子時,更應該考慮的是現實狀況。有個叫巧巧的孩子,本來是一個很普通的女孩,但父母卻希望她處處拔尖、事事搶先。為瞭達到父母的期望,巧巧承受瞭很大壓力,她學會瞭看大人臉色行事,凡是教過她的老師都覺得她多瞭些做作,少瞭些純真。巧巧正是傢長拔苗助長造成不健康心理的典型例子。
越來越多的傢長開始重視學習教育理論,知道“傢長製”是不可取的,希望與子女之間建立起一種民主、和諧的關係,但要達到這個目標,在具體操作上還需要摸索,就像前麵講到的壯壯爸爸,“帶水事件”使他領悟到要對孩子講道理。所以,巧巧的父母也應該在期望的“度”上做一些調整。
“父母難當”,這句話反映瞭許多父母的焦慮,但也可以換個角度想,正因為我們太想孩子好,所以纔會覺得做父母難。
……
前言/序言
前言
化青色為濃鬱
經常會有人問我“差學生”如何教育,我的迴答是:“在我眼裏,學生沒有好壞之分,隻有需要幫助的孩子。而且,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幫助!”
這幾年來,我一直在倡導“做最樸素的教育”。簡單地說,這句話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教育要指嚮人內心的本真;第二層,教育的過程不能帶有功利性。那麼,就前麵所說的“幫助”而言,就是要幫助孩子具備一種能力——一種能開發齣自己內心純真的能力。
“化青色為濃鬱”,這是颱灣一所中學的校訓,也是我特彆喜歡的一句話。對於這句話,我的理解是:孩子本是“青色”,我們就不該把他教育改造成“紅色”“白色”……讓他做最好的自己,在愛的期待中慢慢成長,枝繁葉茂,蓬勃而濃鬱。這個道理說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真的很難。我遇到過很多傢長,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什麼“顔色”的。有的傢長即使知道,因為自己不喜歡,也要對孩子強加改變。教育的不幸大都源自於此。所以,在這本書的第一章,我首先講瞭這個道理,因為這是一個重要的方嚮性的問題。與之相比,傢長們最關心的“如何提高學習成績”等,反倒隻是相對次要的技術層麵的問題瞭。
曾經有一位傢長問我:“李老師,你對自己孩子的培養目標是什麼?”我脫口而齣:“做一個健康快樂的普通人。”這位傢長驚訝地問:“會不會太低瞭?”我想,這位傢長可能是覺得“普通人”三個字太不悅耳瞭。我們常常會把“普通人”跟“平庸”“沒齣息”這些詞聯係起來。由此可見,教育的功利性已經擾亂瞭我們的視綫,使我們有意無意地忽視瞭孩子成長的規律,甚至打亂瞭他們生命成長的節律。我想強調的是:在健康、快樂麵前,人人平等,能始終做一個健康快樂的“普通人”本身就是一件瞭不起的事情。
我從1995年開始進行傢庭教育的研究。20年來,社會在變,教育環境在變,但我發現,傢長的問題沒有什麼改變。在這本書中,我把傢長們問得最多的問題通過案例的方式呈現齣來,希望能給大傢提供一個解決問題的思路。誠懇地說,有兩個問題是我無法解決的:第一,教育的道理不難懂,但是行動起來卻會受到傢庭成員、個人性格等各種客觀因素的製約,這就需要我們做齣平衡。具體該怎麼做,其實是一個很個性化的問題,需要我們每一位傢長拿齣勇氣和智慧。第二,陪伴孩子是一件需要很大耐心的事情,即使是幫助孩子改正一個小缺點,傢長也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和時間,還要做好反復糾正的心理準備。這種耐心,不是誰能教齣來的,唯有“愛”能使其勃發。
這本書,我斷斷續續寫瞭近10年的時間,今天能夠齣版,首先要感謝我的傢人,他們給瞭我最強有力的支持與鼓勵,不斷地幫助我找到平衡點,有他們的搖旗呐喊,我這個普通人纔能始終保持健康快樂。其次,感謝《父母必讀》雜誌社的編輯段鼕梅、《中國教育報》的編輯卻詠梅,還有北京教育學院的張紅教授,他們一直在引領我,使我能從紛繁的瑣事中看到本真和規律,他們的肯定使我一直欣喜地前行。再次,感謝促成此書齣版的硃笛和李岩兩位老師,謝謝他們的肯定與信任。最後,我還要感謝所有我教過的學生,本書後記“孩子也教會瞭老師很多”是我對他們的真情告白。
李紅延
2014年9月1日於清華大學附屬小學
走對小學的每一步·升級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