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模式研究

港澳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模式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馬早明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25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中山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6058140
版次:1
商品編碼:12063465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53
字數:306000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近些年,我一直在研究高等職業教育,提倡傳統大學教育應該轉嚮實用型高等教育,我們的教育確實在轉型,但是雖然我們的社會發展取得瞭巨大成就,人們的文明程度與精神生活並沒有相應提高,甚至齣現社會道德大幅滑坡的怪現象。可以說,科技文明給我們這個時代帶來瞭巨大的利益,但是非人道化地使用科技也給我們的生活造成瞭巨大的災難,甚至會影響到我們自身生存。作為研究大學教育的工作者,是否需要反思我們的大學教育是不是齣瞭問題?因為大學由過去處於社會的邊緣到進入社會的中心,引領社會的進步。大學尤其是科技大學的人纔培養理念是不是齣瞭問題?事實上,這些年我們的大學校園科學主義教育盛行,人文主義教育缺位是不爭的事實。過於我們過於重視工具理性的培養,缺少對學生進行價值方麵的教育,缺少對學生進行人道、人性、人文關懷與社會責任感等方麵的價值教育。西方國傢及我國的港澳颱地區在社會現代化進程中,同樣遇到瞭這個問題,他們的經驗是重視大學通識教育工作。這不僅是新的科技時代需要學生懂得知識與能力整閤的教育需要,更是在當下科技文明時代,人們使用科學技術時的價值方嚮教育的需要。我國港澳颱地區科技大學通識教育這些年做瞭許多有益的探索,許多做法也相當成熟,研究、學習與藉鑒實為必要。

內容簡介

  本書首先比較詳盡地對通識教育的緣起,當前世界流行的大學通識教育理論流派,以及各種理念下實踐模式的類型與特徵,都作瞭比較充分地理論辨析與闡釋,廓清瞭大學本科通識教育的基本理論與實踐模式;其次,書中探討瞭港澳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模式,以香港科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和颱灣科技大學三所區域內比較著名科技大學為案例,剖析瞭這三所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與目標、課程領域與內容、修讀方式與製度安排、實施策略與管理等基本特徵;最後,對我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實踐模式進行反思,並提齣重構中國內地(大陸)科技大學通識教育模式的探討。

作者簡介

  馬早明,1966年生,於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獲得博士學位(2000—2003年),是美國俄亥俄大學訪問學者(2011—2012年),曾在美國、波蘭、中國港澳颱地區高校齣訪或講學。現為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比較教育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其研究領域是比較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港澳颱教育和東南亞教育。

目錄

第一章 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實踐模式與哲學基礎
第一節 通識教育緣起與概念內涵辨析
一、通識教育的緣起
二、通識教育概念內涵辨析
第二節 通識教育實踐演進的曆史邏輯
一、由連貫統一時期(1636—1820年)嚮分散碎裂時期
(1820年—19世紀末)轉型
二、由分散碎裂時期嚮連貫統一時期轉型(19世紀末—1945年)
三、20世紀50年代的連貫統一時期嚮20世紀70年代的分散碎裂
時期的轉型
四、由分散碎裂時期的20世紀70年代至今
第三節 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價值取嚮分析
一、大學通識教育價值取嚮的哲學原理
二、大學通識教育價值取嚮的演進
三、當前大學通識教育價值取嚮的轉嚮
第四節 科技大學通識教育模式:類型及其哲學基礎
一、通識教育理念流派及其哲學基礎
二、西方人文教育理念及其實踐模式演進
三、大學通識教育模式及其哲學基礎
第二章 香港科技大學通識教育模式研究
——以香港科技大學為例
第一節 香港科技大學通識教育的曆史
一、“傳統博雅” 通識時代(1989年前)
二、“人文科技” 通識時代(1989—1998年)
三、“全人統整” 通識時代(1998—2004年)
四、“文化自覺” 通識時代(2004年至今)
五、小結
第二節 香港科技大學通識教育的模式
一、通識教育的理念與目標
二、通識教育的領域與課程
三、通識教育的修讀製度與安排
四、通識教育的組織管理
五、通識教育的考核評量
第三節 香港科技大學通識教育的特徵
一、注重個人體悟和探究的共同核心課程教學
二、全麵引導學生個人發展管理的新生入學教育
三、探索個性發展的輔修、雙主修課程
四、自主成長的“紅鳥計劃”
五、形式豐富的語言中心輔助課程
六、靈活創新的學院特色通識
七、特色校園文化體係建設
第三章 澳門科技大學通識教育模式研究
——以澳門科技大學為例()第一節澳門科技大學通識教育的曆史
一、1594—1938年:西式移植,教會通識
二、1981—1999年:權力過渡,公民通識
三、2000—2005年:本土轉型,人文通識
四、2006年至今:國際視域,多元通識
第二節 澳門科技大學通識教育的模式
一、通識教育的理念與目標
二、通識教育的領域與課程內容
三、通識教育的修讀製度與安排
四、通識教育的組織管理
第三節 澳門科技大學通識教育的特徵
一、通識教育理念與目標—— “全人培養”
二、課程領域與內容設置—— “多元化文化論”
三、製度設計—— “限製性修讀與知識互補”
四、通識教育組織管理—— “獨立學院製”
五、通識教育發展動態—— “小型化與高質量”
第四章 颱灣科技大學通識教育模式研究
——以颱灣科技大學為例
第一節 颱灣科技大學通識教育的曆史
一、學術自治倡“通識”(1950—1984年)
二、法之間控限“通識”(1984—1993年)
三、民主意識喚“通識”(1993—2002年)
四、政治理性促“通識”(2002年至今)
第二節 颱灣科技大學通識教育的模式
一、通識教育的理念與目標
二、通識教育的領域與課程
三、通識教育的修讀製度與安排
四、通識教育的組織管理
五、通識教育的考核評量
第三節 颱灣科技大學通識教育模式的特徵
一、以“全人教育”為特徵的通識教育理念
二、以“共同必修與通識選修”為特徵的通識教育領域
三、以“政府宏觀指導、各校專門負責”為特徵的通識教育管理
四、以“分布必修”為特徵的製度設計安排
五、以“課堂討論、小組(個人)報告、文化活動等”為特徵的
形成性評量方式
第五章 香港、澳門和颱灣科技大學通識教育模式比較研究
第一節 通識教育理念與目標的比較
一、香港——培養具有廣闊視野的“完整的人”
二、澳門——培養有教養的專業人士
三、颱灣——培養通達、有識見之人
第二節 通識教育課程領域與內容的比較
一、香港——“均衡論”
二、澳門——“社會本位論”
三、颱灣——“精義論”
第三節 通識教育修讀製度安排的比較
一、香港——核心通識課程模式()
二、澳門——共同與通識課程均衡選修模式
三、颱灣——通識課程均衡選修模式()
第四節通識教育組織管理的比較
一、香港——“獨立學院管理+學校行政部門兼管”
二、澳門——“獨立學院管理+協調”
三、颱灣——“獨立學院管理+各學院共同承擔”
第六章中國內地科技大學通識教育模式構建
第一節中國內地科技大學通識教育模式的檢討
一、核心通識課程模式
二、博雅教育通識課程模式
三、通識教育實用主義課程模式
四、通識教育分布必修課程模式
第二節中國內地科技大學通識教育模式的重構
一、通識教育理念與目標定位的思考
二、通識教育課程領域與內容安排的選擇
三、通識教育修讀製度設計的再思考
四、通識教育實施方式與途徑的探討
五、通識教育績效評估與管理的審思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序言

  我們為什麼要進行通識教育?
  (代序)馮增俊
  初讀馬早明教授完成的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課題研究成果——《港澳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模式研究》一書,有一種道齣心聲的強烈感受,其中貫穿的積極探索,追尋曆史演進軌跡下定位時代的通識教育(generaleducation),意義重大,也很有時代價值。中國通識教育自20世紀90年代為許多學者重視並積極推進以來,各種不同的聲音隨之泛起,例如,有一些配閤教育部門領導的說法,把通識教育解析為素質教育;有一些積極開展各種藝術活動,以為通識教育就是多樣發展;另一些則從博雅教育(liberaleducation)的詞義齣發,鼓吹讀古書運動,甚至創辦國學學院、博雅學院等,認為讀古書可以讓人迴歸自有天性,從而獲得自由精神與獨立個性之發展。透過該書不厭其煩地羅列的諸多通識教育定義,既讓我們看到通識教育存在的種種歧義,也讓人從中窺視到所麵臨的各種危機和睏難。這是時代的挑戰,也是我們對曆史的責任和對未來的必然應答。這本書對此給齣瞭許多有益的啓迪。
  首先,該書以科技大學通識教育為題,這對厘清通識教育中許多因背景帶來的混雜不清的歧義很有好處,不僅有助於作者清晰地把握通識教育的基本定位,而且可以把握住通識教育的曆史脈動。不錯,通識教育源自“liberaleducation”,但是早期的“liberaleducation”實際上是一種自亞裏士多德以來為自由人(即不從事體力勞動者)建立的專有教育體係。在這種教育下,生産技藝都被貶為不可登大雅之堂的雕蟲小技,體力勞動被視為低下的、不必受教育也能做的工作。古典大學自12世紀以來便一直由這種古典人文學科所統治,18世紀工業革命後科技迅速發展並進入大學,遭到古典人文學科的激烈壓製與排斥,但科技學科憑藉其優勢衝擊瞭人文並膨脹為科技主義,進而壓製人文,使人文科學化,引發瞭大學的四大對抗或緊張:一是古典人文與現代科學的對抗或緊張,二是培養精英與培養大眾的對抗或緊張,三是研究與教學的對抗或緊張,四是學術與應用的對抗或緊張。社會學傢說,過去是科學在世界之中,現在是世界在科學之中。正是這種人文與科學的對立,造成瞭大學的新割裂,現在許多對通識教育和博雅教育的不同甚至對立的詮釋,幾乎都是由此引發。該書從科技大學開設通識教育入手,讓我們有機會看到科學與人文在親近中重建新型的大學文化。這是這本書的意義之一。
  其次,通讀該書可以發現,通過研究科技大學通識教育的基本形態和時代特徵,可以讓我們從中獲得通識教育的演進曆程和現代詮釋。從早期為自由人的博雅教育到大工業革命後針對科研者實施的通識教育,實際上是從貴族的古典教育轉變為勞工的平民教育,這是一種重大的時代變革。僅從現代意義上的大學起源就可以看到,如早期行會式的波隆拿大學(學園)演化為13世紀法國的藝學院(facultyofarts)、15世紀德國的哲學院(facultyofphilosophy),再演化為19世紀美國的文理學院(liberalartscollege),這種體製變化與博雅教育形態的時代演變也是一緻的。該書重視探討這種曆史轉變,在分析科技大學推進通識教育中不是為過往的博雅教育唱挽歌(盡管一些人在追捧),而是直麵在放棄科技主義的背景下科技大學如何積極營造一種新時代所需要的新博雅教育(通識教育),一種重視為社會服務的、為更好地使人獲得職業和技術並使之發揮作用的教育。從書中,我們可以讀到時代對現代大學的呼聲,科技對新人文的呼聲。可以說,在這個世界上,那種迴復山洞、遠離人世、隱入山林,背離使人獲得職業及技術的目標的所謂“理想大學”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紐曼的大學理想就像一種夢囈,數百年從未實現過。當然,如果大學僅僅傳授這些職業與技術,那麼人就會墮落為一種工具或者一種動物,積極推行現代人文學科建設不僅需要,而且還應當像所學習的科學技術一樣重要,兩者缺乏哪一個都不能培養正常的人,更何況要培養優秀的人。所謂“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也是沒有依據的。該書正是從科技大學的實踐,讓我們看到通識教育不是古代博雅教育的翻版,它們是服務不事生産的貴族自由人與服務生産勞動者的兩種本質對立的大學體製,這是該書給我們的另一種意義。
  最後,該書研究港澳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為我們瞭解如何推進通識教育提供瞭不可多得的新啓示。一是復古、搬古、套古、做古萬不可取。博雅教育是古希臘時期人文學科發展的産物,是曆史上的人類教育智慧,但是曆經數韆年社會的巨大變化,這種人文教育框架已經老化過時,而且人文學科在社會進化中也發生瞭重大轉變,我們需要人文學科,需要心智成長,但是照搬過去的那種博雅教育,發思古之幽情,書讀得越古越好,甚至從小學就開始辦國學班(“國學”即“國故學”),是行不通的。因此,堅持通識教育的現代性,關係到大學的健康發展。二是重視現代科技下的人文教育是科技興旺的根本。發展大學通識教育,要正視高端科技的人文品質、一種有人文的現代科技,堅持使有人文精神的科技教育與有科技精神的人文教育,使之珠聯璧閤,方能發展科技教育,方能培養高尖端科技人纔,方能倡興大國科技。三是創新發展方為正道,崇洋媚外、因循守舊隻能自絕其路。通識教育本身就是對博雅教育的時代創新,無論目的和內容都有瞭本質區彆,沒有創新就沒有真正的通識教育。創新點一是以現代社會發展為主鏇律,以培養現代人為目的;創新點二是以服務社會為基點,以培養社會建設者為中心;創新點三是以培養平民大眾為使命,吸收其古今中外知識文化之精華,創新新型的人文教育體係,同時不僅要寫齣當代需要的新人文大綱,更重要的是要倡導新時代的人文之風,促進創新發展,讓傳統人文精神綻放新光彩。
  《港澳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模式研究》內容豐富,是這一領域中最早的探索成果,也是作者多年來數訪港澳颱地區,躬身戮力工作的結果。我總是想,每種研究應當有新的貢獻,纔能推動社會進步,這本書就做到瞭!這正是可貴的學術精神!在這裏,我隻是把初讀此著作的一些感想寫下來,既是對這個研究的看法,也是我對中國開展通識教育的認識。
  謹識於中山大學教育現代化研究中心廣州·新港西路·康樂園


港澳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模式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港澳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模式研究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港澳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模式研究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港澳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模式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港澳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模式研究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