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黃道周(1585-1646),字幼玄(或幼平),又字螭若,螭平,號石齋,漢族,明代福建漳浦銅山(現東山縣)人,明末學者、書畫傢、文學傢、儒學大師。
天啓二年(1622)進士,深得考官袁可立賞識,曆官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南明隆武時,任吏部尚書兼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首輔)。因抗清失敗被俘。隆武二年(1646)壯烈殉國,隆武帝賜謚“忠烈”,追贈文明伯。清乾隆年間改謚“忠端”。道光四年(1824),從祀孔廟。
黃道周《孝經》紙本,凡11.5頁(23麵,其正文10.5頁,21麵,款跋1頁2麵)半頁23.4×12.7厘米。署款:“崇禎辛巳之鼕黃道周頌並書於白雲之庫。”並跋雲:“是作《頌》之初本,起草未定,有更易十餘句,及改定數十字者,要其大概,盡在初編,時已凝寒筆硬,而是編細書未甚潦草,不忍棄置,後之覽者,或有諒其草創,略其迂疏,因後本以參定,或並為之揚汰,無以塗跣貽慚修士,固所願也,十月初七日道周再頓首識。”黃道周小楷,初以鍾繇、王羲之為宗,得力於《宣示錶》《薦季直錶》之法,他深諳隸法,通古融今,將古文字和金文的筆法稍作變化,融人其中,打破瞭傳統書法四平八穩的結字方法,在筆畫的搭配上造成險峻峭拔之勢,拓寬橫嚮,縮短縱嚮,結閤得相當自然,質樸古雅,給人以新的視覺享受。
用筆與結構:
一、點畫厚實、緩澀蒼茫。
黃道周小楷書法用筆厚實,點和竪畫起筆多采用橫摺切入法,下筆的速度較為緩慢,書法綫條蒼茫樸厚,自然産生生拙之感。力求做到用筆果斷,切、摺、轉、頓有機結閤,盡量適應黃氏那種積極強調緊迫的用筆習慣,力爭點畫厚實,質樸古雅。
二、大小各異、流暢活潑。
黃道周小楷在結體上橫嚮取勢較多,故字形偏扁,而且左收右放,左高右低,捺畫長而舒展,重心嚮右傾斜,形成一種錯落感,達到歪中求正之感。縱嚮結構的字多以上寬下窄,重心上移,形成倒三角結構。包圍結構的字,通常外框收緊,內部筆畫或部件緊湊,但又不失疏朗,遊刃有餘。黃道周寫字多不循規蹈矩,注重化解離閤、奇正矛盾,斜中取正,求得整體結構的平穩。他的書法既有晉人書法的古樸雅緻,又有魏碑奇逸雄脈,方圓兼備,不流世俗,自成風貌。
內頁插圖
經典碑帖還原放大集萃:黃道周 孝經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