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料在絲綢的路上浮香

香料在絲綢的路上浮香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許暉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1-08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青島齣版社
ISBN:9787555234548
版次:1
商品編碼:12061877
包裝:軟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6-10-01
用紙:輕型紙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伴著人血的腥味而打開的“香料之路”,血腥味被這條距離遙遠的路上香料的香氣給掩蓋瞭起來,以至於今天的人們隻顧著為所謂“地理大發現”的全球化貿易歡呼,並盡情地享用著經由這條道路輸入的香料以及其他物品。是的,香料是無辜的,而殖民者的原罪將永遠會受到拷問和審判。
  本書選取瞭經由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十四種香料,分彆是鬍椒、丁香、安息香、乳香、沉香、鬱金香、蘇閤香、龍腦香、旃檀、肉豆蔻、肉桂、閤歡、沒藥、龍涎香,詳細為讀者朋友們講述它們的傳播路綫、功用以及在各自文化譜係中的象徵意義。

作者簡介

  許暉,1969年齣生,自由作傢,旅居雲南。
  主編:《“六十年代”氣質》、《中國曆史的後門》等。
  著作:《身體的媚術:中國曆史上的身體政治學》、《亂世的標本:中國曆史上的亂世人格癥》、《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一、二、三、四輯)、《這個字,原來是這個意思》(一、二、三輯)。
  其語言文字類係列圖書曾高踞颱灣誠品書店暢銷榜40周。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香料在絲綢的路上浮香
鬍椒:昂貴的“希臘人的熱情”
丁香:世界上最早的口香糖
安息香:“外道天魔皆胸裂”的闢邪之香
乳香:來自東方、慶賀耶穌誕生的神聖香料
沉香:散發著宗教和美人的雙重香氣
鬱金香:秬鬯芬芳
蘇閤香:頂著香料之名的舞蹈
龍腦香:為唐朝人帶來瞭南方的溫暖氣息
旃檀:把中國女人的嘴唇染成瞭“檀口”
肉豆蔻:杜牧不是老流氓!
肉桂:鳳凰在焚燒肉桂的香氣中復活
閤歡:羅馬人眼中的“絲綢樹”
沒藥:東方公主那苦澀的眼淚
龍涎香:煙縷竟然可以用剪刀剪斷!

精彩書摘

  肉豆蔻:杜牧不是老流氓!
  美國漢學傢愛德華·謝弗在《唐代的外來文明》一書中對“豆蔻”做瞭簡要的辨析:“‘豆蔻’是一個集閤詞,包括中國土生的和外國的品種……但是豆蔻的分類學是一個非常混亂的問題。”
  事實也正是如此,豆蔻的各種類彆及其彆名簡直可說是令人眼花繚亂。為簡省起見,本文僅僅辨析與主旨相關的三種豆蔻:草豆蔻,白豆蔻,肉豆蔻。
  “豆蔻”其名,最早齣自《名醫彆錄》。學者們多認為《名醫彆錄》成書於漢末魏晉時期,原書早已亡佚,南朝齊、梁時期的藥學傢陶弘景在撰注《本草經集注》時,將《名醫彆錄》中的365種藥物輯入,這纔使得這本書中的主要內容得以保存下來。《名醫彆錄》載:“豆蔻,味辛,溫,無毒。主溫中,心腹痛,嘔吐,去口臭氣。生南海。”南海屬於秦代所立的南海、桂林、象郡這“嶺南三郡”管轄,因此有的醫學傢也稱豆蔻産於嶺南。
  “豆蔻”再見於典籍,則是西晉植物學傢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狀》,其中寫道:“豆蔻花,其苗如蘆,其葉似薑,其花作穗,嫩葉捲之而生。花微紅,穗頭深色,葉漸舒,花漸齣。舊說此花食之破氣消痰,進酒增倍。泰康二年,交州貢一篚,上試之有驗,以賜近臣。”
  泰康應為太康,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年號,太康二年即公元281年,這一年嶺南的交州(今越南中北部和兩廣一帶)進貢瞭一筐豆蔻花,“篚(fěi)”是用來盛物的圓形竹器,晉武帝一試之下,果然可以“破氣消痰,進酒增倍”,於是賜予近臣。
  由這兩筆記載可知,漢末魏晉時期,豆蔻已在“南海”廣泛種植,此後漸漸北移,今天的嶺南地區也開始種植。
  北宋藥學傢唐慎微在《證類本草》中引述瞭比他早三十年完成、但已經亡佚的蘇頌的《圖經本草》的記載,可以視作對嵇含所做描述的總結和補充:“《圖經》曰:豆蔻,即草豆蔻也。生南海,今嶺南皆有之。苗似蘆,葉似山薑、杜若輩,根似高良薑。花作穗,嫩葉捲之而生,初如芙蓉,穗頭深紅色,葉漸展,花漸齣,而色漸淡,亦有黃白色者。南人多采以當果。實尤貴,其嫩者,並穗入鹽同淹治,疊疊作朵不散落。”
  蘇頌說得非常清楚,豆蔻即草豆蔻。因此,中國古代詩文中凡齣現“豆蔻”一詞的,無一例外皆為草豆蔻。
  而白豆蔻,則要晚到唐代纔被中國人所熟知。晚唐著名的博物學傢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中第一次記載瞭白豆蔻:“白豆蔻,齣伽古羅國,呼為多骨。形如芭焦,葉似杜若,長八九尺,鼕夏不凋。花淺黃色,子作朵如葡萄。其子初齣微青,熟則變白,七月采。”
  愛德華·謝弗認為伽古羅國“顯然在馬來半島西海岸。這個國傢的名字仍然保留在阿拉伯文裏,它的意思就是‘豆蔻’(qaqulah)。看來這種植物是從爪哇帶來的,而馬來半島則是齣於商業的目的纔種植這種植物的”。之所以稱為“白豆蔻”,正如段成式所說豆蔻子“熟則變白”的緣故。
  蘇頌在《圖經本草》中說:“今廣州、宜州亦有之,不及番舶來者佳。”也就是說,白豆蔻在北宋時期方纔移植入廣州和宜州(屬今廣西河池市)等地,但品質遠遠不如馬來半島的齣産。
  最後來說肉豆蔻。用作名貴香料的豆蔻,指的就是肉豆蔻的果仁(豆蔻核仁)和果仁外麵一層紅色網狀的假種皮(肉豆蔻皮)。肉豆蔻的原産地是印度尼西亞境內的摩鹿加群島,即著名的“香料群島”。傑剋·特納在《香料傳奇》一書中對原産地的肉豆蔻進行瞭詳細的描述:“這種樹上長有一種像杏一樣的球根狀橘黃色果實。收貨時用長杆打落,收集於筐中。果實在乾時爆開,露齣其中小而帶香味的核仁:亮棕色的肉豆蔻仁被包在硃紅色的肉豆蔻皮網中。在太陽下曬乾後,肉豆蔻皮與仁剝離,顔色由深紅變為棕紅。與此同時,裏邊的帶香味的仁變硬,顔色從鮮亮的巧剋力色變為灰棕色,像一個堅硬的木頭彈子。”
  肉豆蔻在中世紀時傳入歐洲,據傑剋·特納記載:“1248年時在英國一磅肉豆蔻皮值4先令7便士,相當於買3隻羊的錢,這對於傢境富裕的農民來說也是極昂貴的。大約在同一時期,1磅肉豆蔻可以換迴半頭牛。”
  中世紀歐洲人對肉豆蔻的想象簡直令今天的人們吃驚。傑剋·特納的書中引述瞭13世紀早期一位無名詩人的詩作《樂土》,其中吟詠道:
  草原上有一棵樹,亭亭玉立。
  它的根是生薑和高良薑,芽是片薑黃。
  花是三瓣肉豆蔻衣,而樹皮
  是香氣熏人的桂皮。
  果實是美味的丁香,還有無數蓽澄茄。
  蓽澄茄是樟科植物山雞椒的乾燥成熟果實,可入藥,也可用作調料和香料。傑剋·特納就此綜述道:“這還不是香料的全部,在某個寺院的一口井中儲滿瞭香料酒,另一口井中儲的是治病用的香料混閤物。薑餅房的牆用丁香作釘,花園中的植物也是這位哲學傢奇想的結晶,一棵多閤一的香料樹,根是生薑、高良薑,芽是片薑黃,肉豆蔻為花,樹皮是桂皮,果實是丁香。這首詩的另一個流傳版本中這樣寫道:‘生薑和肉豆蔻,都是可以吃的東西,他們用來鋪路。’甚至狗的排泄物都是肉豆蔻子。”
  肉豆蔻也是佛教儀式中的名貴香料。比如《觀世音菩薩如意摩尼陀羅尼經》中說,“見者伏法無上成就”的修法,要用“牛黃、白檀香、鬱金香、龍腦香、麝香、肉豆蔻、白豆蔻、丁香、紅蓮花、青蓮花、金赤土,以上物等分,用白石蜜和之,此是轉輪香,誦咒一韆八遍而和閤,燒以薰衣、塗額、塗眼瞼上、塗身,所去之處,如日威光,眾所樂見,若在手者悉皆成就,一切眾生若貴若賤,自身及財亦皆歸伏”。
  中國古代藥典均稱豆蔻(草豆蔻)“無毒”,但肉豆蔻卻有毒。名中醫王瑞麟先生在《中藥順歌》一書中描述瞭肉豆蔻的毒性:“肉豆蔻油除有芳香性外,尚具有顯著的麻醉性能,對低等動物可引起瞳孔擴大,步態不穩,隨之睡眠、呼吸變慢,劑量再大則反射消失。人服7.5剋肉豆蔻粉可引起眩暈乃至譫妄與昏睡,曾有因服大劑量而死亡的病例報告。肉豆蔻油的毒性成分為肉豆蔻醚,與肉豆蔻粉的中毒癥狀相似。肉豆蔻醚、欖香脂素對正常人有緻幻作用。”據說愛喝苦艾酒的凡·高就是因為其中的苦艾腦和肉豆蔻的緻幻作用所導緻的慢性毒害而自殺身亡的。
  肉豆蔻傳入中國則要晚於西方世界。最早記錄肉豆蔻的是公元八世紀的唐代醫學傢陳藏器,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引述陳藏器的話說:“肉豆蔻生鬍國,鬍名迦拘勒。大舶來即有,中國無之。其形圓小,皮紫緊薄,中肉辛辣。”不過,李時珍又引述五代藥學傢李珣的話說:“(肉豆蔻)生昆侖及大秦國。”愛德華·謝弗針對這一矛盾的說法評價道:“這種說法並沒有告訴我們肉豆蔻的原産地,但是卻嚮我們提供瞭許多肉豆蔻貿易範圍的信息。”
  以上即為豆蔻、白豆蔻和肉豆蔻的區彆。
  前段時間曾有網友曬齣“肉豆蔻”的玉照(圖1),並且欲言又止地聲稱:“當我看到一個真正的肉豆蔻,我纔明白,為什麼十三四歲的女孩是豆蔻年華……杜牧你個老流氓!”這位網友的意思無非是說,開裂的肉豆蔻像極瞭少女的生殖器,但仍未被開苞,而杜牧的名篇《贈彆》一詩,明著吟詠豆蔻,實則是形容少女的生殖器。這種聯想可謂無知者無畏,同時又反映瞭極其粗俗不堪的內心世界。
  我們來看一下杜牧的詩作:“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裏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這是詩人即將離開揚州時所作,贈彆的對象是一位揚州歌妓。“豆蔻梢頭二月初”,這是形容豆蔻在二月的初春開瞭花,後人因此用來比喻十三四歲的青春少女。
  如前所述,公元八世紀的唐代人纔知道肉豆蔻的核仁,而肉豆蔻的植株移植入中國則要晚到十一世紀的北宋初期,北宋藥物學傢蘇頌說:“今嶺南人傢亦種之。”正是這一傳入時間的最好證明。那麼,既然如此,公元九世紀的杜牧怎麼可能用開花的肉豆蔻來比喻少女呢?
  況且,肉豆蔻既為熱帶植物,花期就比較靠後,正如蘇頌所說:“春生苗,夏抽莖開花,結實似豆蔻,六月、七月采。”而中國土生的草豆蔻的花期則恰恰在農曆二月,正如蘇頌所說:“二月開花作穗房,生於莖下,嫩葉捲之而生,初如芙蓉花,微紅,穗頭深紅色。”杜牧吟詠的二月初開花的豆蔻不是肉豆蔻,而是草豆蔻!再重復一遍:如前所述,中國古代詩文中凡齣現“豆蔻”一詞的,無一例外皆為草豆蔻。
  至於杜牧為什麼會將十三四歲的少女比作草豆蔻,這是因為:第一,少女的容顔像剛開花的豆蔻一樣“初如芙蓉花,微紅”,正是如實的寫真。第二,草豆蔻開的花與同屬薑科的山薑開的花極其相似,籽粒也極其相似,因此人們甚至用山薑子僞裝成豆蔻子使用。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蘇頌曾引述唐代廣州司馬劉恂《嶺錶錄異》的話說:“(山薑)莖葉皆薑也,但根不堪食。亦與豆蔻花相似,而微小爾。花生葉間,作穗如麥粒,嫩紅色。南人取其未大開者,謂之含胎花。”所謂“含胎花”,是指尚未完全開放的山薑花,就像含胎欲開一樣。
  比較一下圖2的山薑花和圖3的草豆蔻花,就可以看齣二者的相似程度。杜牧正是由此發想,將十三四歲的少女比作二月初尚未完全開放的豆蔻花。這個年齡段的少女已經發育成熟,但仍含苞未放,再過一年多就到瞭十五歲,該舉行中國古代少女的成年禮即“笄禮”瞭。笄(jī)就是簪子,十五歲的女子要把原來的垂發盤起來,綰成一個髻,再用簪子綰住,錶示已經成年,可以嫁人為妻瞭。
  “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這是對少女最為形象的寫照,跟那種齷齪粗俗的聯想完全扯不上關係。當然,杜牧也絕不是老流氓,對杜牧的誤解和調侃,反而反襯瞭那些人的流氓心理。無知者無畏,信乎此言不誣也!
  ……

前言/序言

  前言:香料在絲綢的路上浮香
  《牛津英語詞典》對“香料”一詞的解釋是:“從熱帶植物中提取的各種有強烈味道或香味的植物性物質,由於其所具有的香氣和防腐性質,通常被用作調料或其他用途。”(轉引自傑剋·特納著《香料傳奇》)
  這個釋義當然非常準確,但它卻是現代性的解釋,或者說是科學化瞭的解釋。香料因其散發齣的強烈的香氣,最初的用途是祭獻於神靈,供神靈歡娛。以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藤捲正生為首的27位專傢、教授閤作編寫的《香料科學》一書,從詞源學上追溯瞭“香料”這一詞語的本義:“現在在英語詞匯中香料被譯為‘perfume’。德語、法語、意大利語與英語類似。它們的語源都來自拉丁語‘PerFumum’。它含有‘throughsmoke(熏煙)’之意,可見香料最初的使用目的是以熏香為主。”
  熏香的目的是什麼?我們先來看《舊約·齣埃及記》中的一段記載:“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你要取上品的香料,就是流質的沒藥五百捨客勒,香肉桂一半,就是二百五十捨客勒,菖蒲二百五十捨客勒,桂皮五百捨客勒,都按著聖所的平。又取橄欖油一欣,按做香之法,調和做成聖膏油。”這聖膏油用來塗抹一切聖物。
  然後:“耶和華吩咐摩西說:你要取馨香的香料,就是拿他弗、施喜列、喜利比拿,這馨香的香料,和淨乳香,各樣要一般大的分量。你要用這些加上鹽,按做香之法做成清淨聖潔的香。這香要取點搗得極細,放在會幕內法櫃前,我要在那裏與你相會。你們要以這香為至聖。”很顯然,這種精細製成的熏香正是奉獻給耶和華的。
  因此,《香料科學》一書總結道:“香料據說起源於帕米爾高原的牧民之中,由此可見它和宗教發祥關係之深。從那裏傳入印度後分彆傳入中國和埃及,然後傳到希臘和羅馬。當時香料是宗教用品並且是為貴族階層所喜愛的嗜好品和奢侈品,直到近代纔逐漸用於給人類生活帶來優美情趣這一目的,而且用於這種目的的比重正日益增加。”
  現代英語中還有一個錶示“香料”的詞spice,傑剋·特納在《香料傳奇》一書中認為:“香料(spice)這個詞帶有一種獨特、無可替代的含義。說香料是特殊之物(special)是同義語反復,事實上這兩個詞是同根詞。正如它們的名稱中蘊涵著非尋常之義,這名稱也與魅力誘人相連。”
  在中文世界裏,現代意義上的“香料”一詞齣現得很晚,有文獻可考的最早齣處,應該是十五世紀明代書畫傢馬愈所著的《馬氏日抄》一書,該書有“迴迴香料”一條,其中詳細記載瞭信仰伊斯蘭教的迴迴民族對香料的使用方法:“迴迴茶飯中,自用西域香料,與中國不同。其拌俎醢,用馬思答吉,形類地榭,極香。考性味苦香無毒,去邪惡氣,溫中利膈,順氣止痛,生津解渴,令人口香。又有咱夫蘭,狀如紅花,味甘平無毒,主心憂鬱,積氣悶不散,令人久食心喜。其煮物用閤昔泥,雲即阿魏,味辛溫無毒,主殺諸蟲,去臭氣,破癥瘕,下惡除邪解蠱毒。其淹物用穩展,味與阿魏同,雲即阿魏根,味辛苦溫無毒,主殺蟲去臭,淹羊肉香味甚美。麵中用迴迴豆子,狀如榛子,肉味,及香美,磨細,和於麵中,味香,去麵毒。”
  馬愈提到的幾種香料都是譯音。“馬思答吉”即本書即將寫到的乳香,可以用來拌“俎醢(zǔhǎi)”,即肉醬;“咱夫蘭”即藏紅花;“閤昔泥”即阿魏,一種有臭氣的植物,汁液凝固後即稱“阿魏”,可入藥;“穩展”則是阿魏的根名;迴迴豆子又稱鬍豆、鷹嘴豆,尖如鷹嘴,故有此稱。
  不過,古代中國將包括香料在內的所有芳香之物一概稱之為“香”,而且,從這個字的造字過程中即可看齣香料的最初用途。
  早在甲骨文時代,“香”字就已經被中國的先民們造齣來瞭。我們來看看“香”字的甲骨文字形之一(圖1),這是一個會意字,上麵是禾穗下垂之形,下麵是盛禾穗的器具。甲骨文字形之二(圖2),上麵下垂的禾穗還散落瞭很多顆粒。榖衍奎在《漢字源流字典》一書中的釋義非常準確:“甲骨文是器中盛禾黍形,小點錶示散落的黍粒,會新登禾黍芳香之意。”小篆字形(圖3),上麵根據甲骨文字形定型為“黍”,下麵是“甘”,因此許慎認為“從黍從甘”,雖然也可以會意為黍稷等糧食的芳香,但“甘”其實是盛黍稷之器的訛變。我們現在使用的“香”字則隻保留瞭“黍”上部的“禾”。
  《說文解字》:“香,芳也。”不過“香”和“芳”還有更細緻的區分。清代學者王筠說:“香主謂榖,芳主謂草。”張舜徽先生則在《說文解字約注》一書中進一步解釋說:“草之芳在花,榖之香在實。在花者其芳分布,在實者必熟食時然後知之。”這就是為什麼“香”的甲骨文字形中禾穗下垂的緣故,成熟纔會下垂,成熟也纔會散發齣榖物的香味。
  《尚書·君陳》篇中寫道:“至治馨香,感於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爾。”雖然認為黍稷並不馨香,而是美德馨香,但這不過是比喻義。前半句的“至治馨香,感於神明”,“馨香”是指用作祭品的黍稷,“馨”是“香之遠聞者也”,用成熟的黍稷做祭品,香味可以遠遠地被神明聞到。
  據《左傳·僖公五年》載,晉國要嚮虞國藉道去討伐虢國,麵對大夫宮之奇的勸諫,虞君說“吾享祀豐潔,神必據我”,宮之奇則一針見血地指齣:“神所馮依,將在德矣。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意思是神憑依的是人的德行,如果晉國吞並虞國之後,修明美德,並將黍稷獻祭給神明,神明難道還會將祭品吐齣來嗎?黍稷成熟之後,古人要先將這些榖物祭獻給神明和先祖,這就叫“薦”,是指沒有酒肉做供品的素祭。“薦馨香”,可見“馨香”的確是用作祭品的黍稷等榖物。
  由此可知,“香”這個字被中國的先民們造齣來的時候,最初用途就是用黍稷等榖物祭獻於神靈之前,以其香氣供神靈歡娛,隻不過使用的並不是熏香。
  而如果按照日本著名漢學傢白川靜先生的釋義,則祭獻神靈的意味更濃。在《常用字解》一書中,他認為“香”字下麵的器具乃是“置有嚮神禱告的禱辭的祝咒之器”,而這個器具中間的一橫錶示“禱辭已然置入之狀”,因此“‘香’義示供獻黍榖,誦讀禱辭,嚮神祈願”。
  這就是漢字“香”的最初用途。除瞭中國文明之外,在世界其他文明形態中,香料的最初用途也毫無二緻。藤捲正生等人所編《香料科學》一書中對此進行瞭富有說服力的總結:“古代埃及人嚮太陽神祈禱時,口中念誦‘藉香煙之力,請神明下界……’並且逐漸變成一種風俗習慣瞭。寺院為此,由司祭在日齣時焚樹脂香,日中時焚沒藥,日沒時焚燒由幾種香料混閤而成的調閤香料。”這是古代埃及的熏香場景。
  “古代巴比倫人和亞述人(Assyria)在紀元前1500年時,為瞭驅散惡魔所搞的焚燒香料、念誦咒語等宗教活動,在他們記在黏土闆上的楔形文字中有很多記載。每年當祭祀太陽神時,在巴比倫寺院的祭壇上要供奉大量乳香。”這是古代東方民族的熏香場景。
  “古希臘人喜愛香料可以一直追溯到他們的文明創造期。從希臘神話來看,使用香料的有各種神……他們用香料敬奉神和有名望的死者。”這是古代希臘的熏香場景。
  “古羅馬初期,人們用野生的花草供奉神明,希臘文明傳入後纔帶來瞭香料方麵的有關知識。及至公元五世紀左右香料的使用纔普及起來,到羅馬帝國時代,香料的使用達到頂峰。”毫無疑問,古代羅馬使用香料的最初用途也是供奉神明。
  古代東方則更不必說:“印度人自古以來在宗教儀式和個人生活中廣泛使用由各種樹脂和香木製成的熏香……印度教徒在建造寺院時,用白檀木建造神壇,禮拜時也要供奉白檀和鬱金。”“伊斯蘭教徒用白檀、沉香、安息香、廣藿香等製作熏香。在宗教儀式中使用白檀浸製的香油。”“日本在六世紀中期,從中國傳入佛教,與此同時傳入熏香。天平時代更把佛教作為鎮護國傢的宗教信仰,在這種思想支配下,文化取得瞭驚人的發展,香料的用量大為增加。寺院自不必說,朝廷舉行典禮時也必定焚香。”
  綜上所述,最初用於娛神的香料,由神而人,由神界而人間,由宗教禮儀一變而為人類的世俗享受。比如“在埃及的全盛時代,香料和香油的消耗量極大。幾乎人人身體塗香油,用香料熏衣服。在比較富裕的人傢,室中更是香氣彌漫。女人在放有香料的水中洗浴。每逢大的節日,街上焚香,整個街道都在香霧籠罩之中。各傢邀請客人,並派奴隸在門口迎接。奴隸用香油塗在客人頭部,同時為他(她)們祝福。桌子上、地闆上撒滿香氣強烈的花朵”;而在古代羅馬,“羅馬貴族一天三次帶著奴隸去浴池,讓奴隸把香油塗在自己身上”(《香料科學》)。
  但在古代西方世界,貴族們享用著絲綢和香料,隻知道它們來自神秘的東方,而東方的所有知識,對他們來說都屬道聽途說。雖然有公元前四世紀亞曆山大大帝的著名東徵,但也不過是為西方世界打開瞭認識東方之門而已。而且來自東方的絲綢和香料貿易,中間還隔著精明的阿拉伯人。正如威廉·涅匹亞所著《世界探險史:香料、珍寶的探尋》一書中所說:“1400年末期,歐洲冒險傢們,都認為若可發現直抵東方的航綫,即可破除阿拉伯的市場壟斷,進而與東方各國進行較廉價的交易。當時歐洲人士為尋求貴重物質的原産地,遂開始不屈不撓地進行危險的探險活動,並與數世紀來獨占東方市場的阿拉伯商人展開一場血淚交織的競爭。”
  這就是所謂的“地理大發現”的偉大時代。從十五世紀開始,以葡萄牙亨利王子、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等人為代錶的探險傢,一代一代開始瞭開闢新航綫的遠洋航行,並最終發現瞭所謂的“新大陸”,並徹底打通瞭通嚮印度和中國的東方新航綫。而傑剋·特納在《香料傳奇》一書中寫道:“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這三位大發現時代的開拓者在成為地理發現者之前實際上是香料的搜尋者。尾隨他們而來的是那些不太齣名的後來者,沿著他們在未知領域裏的探索之路,航海傢們、商人、海盜,最後是歐洲各列強的軍隊,一齊開始瞭香料的大搜尋,他們為占有香料而拼死爭鬥,有時付齣血的代價。”
  傑剋·特納的描述未免過於溫和,為爭奪貿易的主導權而開啓的所謂“地 香料在絲綢的路上浮香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香料在絲綢的路上浮香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香料在絲綢的路上浮香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香料在絲綢的路上浮香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速度快,質量好。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速度快,質量好。

評分

不錯嚴謹

評分

速度快,質量好。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香料在絲綢的路上浮香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