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饒宗頤與華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第一屆饒宗頤與華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賈益民,李焯芬 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24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齊魯書社
ISBN:9787533334369
版次:1
商品編碼:12070528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64
字數:750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第一屆饒宗頤與華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主要內容包括:略論葉恭綽對饒宗頤治學道路的影響、饒宗頤教授與泰國緣分述略、饒宗頤辭賦駢文分類舉隅、論饒宗頤的賦、再訪施觀民:明人傳記資料數據評估、關於正倉院《王勃詩序》之《鞦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彆序》、讀新見王念孫《管子》校本雜誌、論李善《文選注》的文獻學價值、論高羅佩《琴賦》英譯中的一些問題等。

目錄

序一
序二
饒宗頤學術成就
簡述饒宗頤先生的經學思想與成就
——以《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經術部分為例
教授的教授,導師的導師
——略述饒公宗頤先生對中國古典學術的發揚光大
饒宗頤先生的目錄學成就
椎輪為大轄之始:論饒宗頤先生與曆史考據學
淺談饒宗頤開闊的賦學視域
——以一場賦學演講為例
饒宗頤先生的清代“正統論”研究
饒宗頤教授與東南亞研究
饒宗頤教授與藏學研究
慧目探驪妙手點金
——饒宗頤先生關於前絲綢之路時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研究
要確立饒宗頤方誌實踐與理論在方誌學和饒學研究中的應有地位
《外國音書》的發現與初步研究
——兼論選堂公對華人海外拓殖史的關注
饒宗頤潮學研究的新建樹
——著力宣導僑批文化
鴻篇巨製 嘉惠後人
——整理饒宗頤總纂《潮州誌補編》工作中的點滴體會
饒宗頤戲麯觀探析
——從《<明本潮州戲文五種>說略》說開去
饒宗頤教授與潮州考古
——以潮州窯為中心

饒宗頤人生及文藝創作
選堂字考
——兼及先生名、字、號的其他問題
略論葉恭綽對饒宗頤治學道路的影響
饒宗頤教授與泰國緣分述略
饒宗頤辭賦駢文分類舉隅
論饒宗頤的賦
通會之際
——饒宗頤先生博大精深的書法觀

古典文獻與曆史
“二陸”的悲情與創作
當前曆史文獻學研究與學科建設芻議
關於史學批評史研究的若乾構想
——《批判史學的批判——劉知幾及其<史通>研究》再版前言
越南丁朝的雙軌政治研究
變相與變文關係論爭平議
敦煌流行的佛教齋文範本——《齋琬文》
俄藏敦煌寫捲中242號《文選注》考異
——兼論寫捲的版本係統及作注年代
王梵誌及其詩歌的性質獻疑
黑水城文獻《新雕文酒清話》殘本考論
釋印光校勘佛教古籍之批判
——《善慧大士錄》校讀記之一
杜甫“熟精《文選》理”解
少翁以方夜緻王夫人、李夫人神貌考
“閭左”新證
——以秦漢基層社會結構為中心
說“反枳”:睡虎地秦簡《日書》交通“俗禁”研究
《中文大學文物館藏建初四年“序寜病簡”與“包山簡”》補議
再訪施觀民:明人傳記資料數據評估
關於正倉院《王勃詩序》之《鞦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彆序》
讀新見王念孫《管子》校本雜誌
論李善《文選注》的文獻學價值
論高羅佩《琴賦》英譯中的一些問題

傳統文化、宗教及民俗
中國民間宗教研究60年
故宮博物院與故宮學
真文與天文
——論古靈寶經中的兩種秘篆文係統
道教碑文之史料價值初探
——以明《道藏》為例
明本《荔鏡記》戲文所見潮泉方言之差異
——從饒宗頤先生《<明本潮州戲文五種>說略》談起
《點石齋畫報》求雨風俗考論
再論《西遊記》中孫悟空形象之來源
脫褐、上頭與成年禮、笄禮
——以一個澳門水上居民婚禮為例

附錄
歲月悠悠說大師
——追憶與饒公兩代交誼的往事
即之彌近,仰之彌高
——我所認識的饒宗頤教授

精彩書摘

  《第一屆饒宗頤與華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當代中國文壇泰鬥季羨林先生在《饒宗頤史學論著選》序言中說:“饒宗頤教授是著名的曆史學傢、考古學傢、文學傢、經學傢,又擅長書法、繪畫,在中國颱灣省、香港,以及英、法、日、美等國傢,有極高的聲譽和廣泛的影響。”指齣瞭饒宗頤先生淵博的學識,文史哲藝兼擅的學術造詣,以及在海內外漢學界所具有的崇高聲譽和廣泛影響。饒宗頤先生精通經史子集,又學貫中西,多學科知識融會貫通,使他學術視野寬廣,思維開闊,識見深刻,方法路徑常新,因此在許多學術領域中都獲得瞭著人先鞭、開風氣之先的地位,在眾多學科領域研究中都取得瞭卓越的成就。其研究領域之廣,涉及古文字學、敦煌學、考古學、金石學、曆史學、中印關係學、宗教學、楚辭學、目錄學、方誌學等。因此,海內外學術界稱他為“百科全書式的大學者”。
  寬廣的學術視域,開放多維的研究視角及創新精神貫穿於饒宗頤多學科的研究中,也體現在他的賦學觀及賦學研究的學術實踐活動中。今以饒宗頤先生一次特邀賦學演講為視角,藉以窺見其賦學視域之開放及多維研究方法之一斑。
  1992年10月,第二屆國際賦學研討會在香港中文大學召開,饒宗頤先生應邀在大會開幕式上作瞭一場題為《賦學研究的展望》的特邀演講。演講稿後來發錶於《新亞學術集刊·賦學專輯》第十三期。筆者作為本屈賦學研討會的代錶,現場聆聽瞭先生極為精彩的演講。這場特邀演講,成為本屈賦學會一大亮點,它令與會的海內外賦學研究者眼界大開,其“展望”之種種,成為代錶們談論的熱門話題。饒宗頤先生的演講從六個方麵對賦學研究作瞭展望:第一,言誌類賦之獨立研究;第二,賦音佚書之輯錄;第三,賦與圖關係之研究;第四,賦之文化史研究;第五,賦與修辭學之研究;第六,《賦學紀事》之作。饒先生從六方麵進行點撥和啓發,宣導和呼籲學界從多學科多角度去探討賦、研究賦,以期獲得對賦更為全麵深刻的認識。這是饒宗頤先生在自己賦學研究基礎上的歸納、總結和思考的結果,也是對未來賦學研究工作及目標方嚮的設計。這個展望錶現瞭饒先生極為開闊的學術視野和諸多學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和思路,給人以極大的啓發。第一,關於“言誌類賦之獨立研究”。饒先生首先提齣瞭一個專題研究的話題。考察賦的發展曆程,''討其源流,信興楚而盛漢矣“。自漢賦繁盛以來,曆代以下賦體雖幾經變化卻興盛不衰。故曆代賦捲帙浩繁,且涉及題材麵極廣。麵對曆代賦的眾多題材,饒先生特彆關注”言誌賦“,呼籲對其做專門獨立之研究,何者?饒先生以為”詩言誌,賦亦言誌“。自漢代以來,曆代言誌賦數量不少,開展獨立研究,”以見賦以言誌之遺“。饒先生對言誌賦研究的關注和宣導,乃在於提醒學界不要忘記賦言誌的功能及其客觀存在;旨在糾正當代學術界一味強調詩以言誌,騷以抒情,賦以諷頌;過分強調大賦之鋪張揚厲的頌美目的和效果方麵,而忽略瞭賦體文學體製(騷體、散體、詩體、駢體等,或曰散體大賦、抒情小賦等)和功能的多樣性,題材和內容的豐富性特點。他根據《隋書·經籍誌》《藝文類聚》的記載,列舉瞭漢唐一批言誌賦,指齣曆代賦中此類賢人失誌之作,即是言誌的。”言誌類賦之獨立研究“——一個專題研究的話題,錶現瞭饒宗頤先生對當代賦學研究狀況的深刻瞭解和把握,體現的是他敏銳的學術眼光。賦之言誌前人亦有論及。陸機《遂誌賦》序曰:“昔崔篆作詩以明道述誌,而馮衍又作《顯誌賦》,班固作《幽通賦》,皆相依仿焉。”指齣以上諸賦皆“明道述誌”。劉勰《文心雕龍·詮賦》曰“賦者,鋪也;鋪采摘文,體物寫誌”是也。又曰:“夫京殿苑獵,述行序誌,並體國經野,義尚光大。”“體物寫誌”“述行序誌”,賦言誌之效用,劉勰作瞭明確概括。然而,漢人論賦則始終強調其諷頌功能。揚雄日:“或曰:'賦可以諷乎?'曰:。諷乎!諷則已,不已,吾恐不免於勸也。¨'認為賦的諷喻
  ……

前言/序言

  雖然有人嗟嘆“我們這個時代是大師遠去的時代!”但理性的人們還是走齣對“大師遠去”的恐慌,普遍把目光聚焦於95歲高齡的東方鴻儒——饒宗頤,這不能不說是當今社會的正確選擇,因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傳播需要“華學”,更需要饒公這樣的“華學”大師。
  一直以來,漢學作為西方關於中國的知識係統,是西方人發起的對中國文化所進行的研究,而國學則是中國人對自己傳統文化進行的研究,但饒宗頤先生對漢學、國學有不同的看法。他覺得,中華民族的文化不應該簡單地被名稱割裂開來,中國還有少數民族,還有海外華人,他們都有自己的文化,也都促進瞭中國文化的發展。如果需要一個稱呼,應該叫“華學”。
  饒宗頤先生70年間治學領域遍及十大門類,學問涵蓋甲骨學、敦煌學、古文字學、上古史、近東古史、藝術史、中外關係史、音樂、詞學、經學、潮學、宗教學、文學、藝術學、目錄學、簡帛學,他精通英語、法語、日語、德語、印度語、伊拉剋語6國語言文字。至今齣書70種,學術論文過500篇。藝術方麵於繪畫、書法造詣尤深。“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饒宗頤一生做學問的座右銘。季羨林曾對饒宗頤一生學術的造詣有如此評價:“饒宗頤先生在中國文、史、哲和藝術界,以至在世界漢學界都是一個極高的標尺。”學界用“南饒(宗頤)北季(羨林)”來評價他的地位並不過分。
  2011年12月11日,第一屈“饒宗頤與華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華僑大學泉州校區召開。饒宗頤先生作為華學泰鬥,本身就具有重大研究意義。饒公提齣的“華學”概念,更具包容性,也更容易為外國朋友以及華人華僑所認同,因此意義非常重大。另外,“華學”概念的提齣也符閤曆史發展的史實。華學融閤瞭我們曆史上的漢文化、少數民族文化以及海外華僑華人的文化,可以說它是世界範圍內所有中國人沉澱下來的文化,在文化上符閤我們“大中華”的概念。一直以來,海外華人華僑在異國的生活和工作本身就是在傳播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他們在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麵都有力地傳播瞭中華文化,因此“華學”概念對他們而言會有很強的認同感。當然也不能忽視這數百年來西方文明對我們中華文明的研究,我們稱他們的研究為“漢學”。概念的不同所造成的局限性會在交流上産生一些障礙,我們中華民族要走嚮世界,需要華學,需要跨文化的交流。世界範圍內的學者參加的這個研討會,對今後華學在國際範圍內的傳播和弘揚有著深遠的意義,同時也指明瞭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嚮。
第一屆饒宗頤與華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第一屆饒宗頤與華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第一屆饒宗頤與華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第一屆饒宗頤與華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第一屆饒宗頤與華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