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19
大时代中的起伏跌宕与悲欢离合
二十世纪知识分子的精神简史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两次获得者
著名作家李辉的精彩之作
所谓旧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们不能忘却的噩梦。书中所写的这些人物,从胡风、冯雪峰、巴金、萧乾、赵树理,到丁聪、吴冠中、王世襄、黄苗子、郁风等,个别人在大时代中被吞噬,大部分则乐观、坚韧甚至委曲求全地挺了过来,从而他们才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更加珍惜生命,珍惜文化创造的可能。
李辉,1956年出生于湖北随县(今随州市)。主要作品有《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沧桑看云》等。1998年散文集《秋白茫茫》获首届鲁迅文学奖。2007年因在《收获》专栏“封面中国”获第五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奖项。2014年因《绝响》一书再获第十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奖项。
自序:旧梦难去,重温在心
旧梦重温时——“五七干校”的历史回望
巴金:思想史,如江水奔腾
胡风:风雨中的雕像
冯雪峰:凝望雪峰
赵树理:清明时节
萧乾:难以重叠的重叠
戴乃迭:嫁给中国
黄苗子与郁风:微笑着面对
丁聪:画卷就这样展开
王世襄:自己的天地
吴冠中:在黑白灰的世界里
冯亦代与郑安娜:陪都迷离处
静听教堂回声
王世襄:自己的天地
铺天盖地的风暴中,王世襄被迫率先起来“自我革命”。他环顾四周,家里都是多年精心收藏起来的珍贵文物。明式家具、佛像、铜器、鸽哨等等,在这场风暴中,它们无疑都属于应该破除之列的“四旧”。或者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或者反映出主人没落的生活情调。显然,在这样的情形下,王世襄非常害怕这些他所珍爱的东西,会在随时可能冲进家中的中学生红卫兵们手中化为灰烬。他主动跑到文物局,请文物局的红卫兵前来抄家。这些红卫兵的确与众不同,虽然是抄家,却知道这些文物的价值,运走时非常小心。黄苗子的儿子大刚记得一位同学讲过这样一个细节:一个小学生到院子里来看热闹,在一块古代巨型条砖上踩了一下,一位红卫兵便训斥道:“靠边点,踩坏了怎么办?”那个小学生说:“踩坏了我赔!”红卫兵说:“你赔得起吗?你知道这是哪个朝代的?”吓得小学生赶紧站到了一旁。
王世襄的举动启发了黄苗子、郁风。家里有不少珍贵的藏书藏画,其中有黄苗子为研究古代美术史而购买的一大批明清刻本书籍,有些还是国家图书馆都难以找到的孤本、抄本。他们担心这些书同样会被糟蹋,便由黄苗子主动前往美术出版社,请求造反派来抄家,将这些珍贵的东西一一收走。
对于那些对“文革”感到陌生的人们来讲,王世襄、黄苗子的举动,不免显得不可思议。或者说,人们难以理解,这些视文化为生命的文人,怎么会如释重负地抛弃自己的珍爱之物。书、文物,没有了这些,他们的价值又何从体现?
但是,只要走进当时历史场景之中,只要设身处地地走进他们的内心,就不难理解他们。在一个被“革命”热情燃烧得疯狂的年代,在一个文化被纳入政治范畴予以政治审判的年代,在一个个人权利和兴趣乃至个人隐私被完全排斥的年代,文人又如何能回避现实?他们要么如同邓拓、老舍、傅雷那样,在绝望之中以一种绝对方式告别这个世界,要么就只能无奈地接受现实,强迫自己适应变化了的生活。显然,大部分人只能选择后一种方式。
他们不得不随着潮流贬低文化的价值,不得不高呼口号以表示自己已经与过去告别。甚至有些人也真的认为自己的兴趣、爱好是毫无价值的,是与革命相对立,是自己身上耻辱的标志。在这种情况下,抛弃旧我也就不再是一件艰难的事情。他们乐于这样做。而且,唯恐别人不允许自己这样做。但是,实际上他们内心又怎么可能如此决绝,如此轻松?当看到运走他们文物的几辆卡车驶出胡同口时,他们的心一定在滴血。毕竟是多少年与他们相依为命的伙伴,毕竟是自己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与它们告别,终归难舍难分。唯一聊以自慰的是,虽然他们不再可能与之天天相伴,不再可能著书立说,但这些文物如果保留下来,便能够让更多的人去利用。
有这样一种深藏的愿望,恰恰表明他们无论怎样试图改变自己,无论如何想跟随时代,但骨子里永远保留着对文化的热爱。
戴乃迭:嫁给中国
1937年,当戴乃迭走进牛津大学校园时,她再度把注意力放在了中国身上。此时,距她离开中国已整整十年。
说实话,在牛津大学第一次见到杨宪益时,戴乃迭只是好奇地注意到,面前这个年轻中国学生,眼睛细细的,一脸苍白,举止文绉绉,人显得颇有些拘泥。不过,戴乃迭说,杨宪益对祖国的爱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当她到杨宪益房间去的时候,看到墙上挂着杨宪益自己画的一张中国不同朝代区域划分的地图。
戴乃迭结识的这个中国留学生,的确与众不同。他懒散、贪玩、调皮,似乎诸事漫不经心;但他却又绝顶聪明,兴趣广泛,学识渊博。他天性乐于顺其自然,无拘无束,在中国传统文人中,竹林七贤恐怕是他最为倾慕的先贤。在戴乃迭接触到的中国留学生中,大概只有他身上最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的味道。他喜欢收藏字画,喜欢吟诗,喜欢在酒中陶醉。这就难怪戴乃迭爱上了他。戴乃迭晚年曾在朋友面前开玩笑说,她爱的不是杨宪益,而是中国传统文化。虽是玩笑话,但也说明在戴乃迭眼里,两者之间有一个完美的结合。在他们结婚之后的漫长日子里,杨宪益身上的这一特点愈加突出,戴乃迭可以为自己的直觉和选择而满足。
那是值得留恋的日日夜夜。因为,正是在这段时间里,杨宪益结识了戴乃迭,并且很快爱上了她。
说浪漫也很浪漫。爱玩、爱恶作剧的杨宪益,恐怕连自己也没有料到,在爱上了戴乃迭之后,人渐渐变得本分了许多。曾经尚未确定生活目标和学业方向的他,终于因为戴乃迭的出现,变得专注了许多。
回到文章的开头。
戴乃迭和杨宪益爱情关系一旦确定,阻力首先来自乃迭的母亲。
“母亲见到过不少不幸的婚姻,因此她坚决反对我嫁给宪益,尽管我父亲认为,如果我们精神和谐,我们的婚姻就可能美满。”戴乃迭回忆说。
母亲的反对无法动摇戴乃迭的决心。只是在年满二十一岁可以独立自主的年限之前,她还不能做出决断。她等待着那一天。
杨宪益也有他的顾虑。在他的眼里,美丽的戴乃迭本来生活在一个舒适的家庭,而战火中的中国,却十分艰苦,如果和他结婚并一同回到中国,根本不可能保证起码的生活水准。他在乃迭面前,提到一首自己喜爱的摇篮曲,说乃迭这样的姑娘,本应过着歌曲中描述的生活:坐在垫子上缝针线,吃草莓,吃糖,喝牛奶。
所有的顾虑、迟疑、反对都没有改变戴乃迭重返中国的决心。她的心中,不仅仅有记忆中的快乐与多彩,不仅仅有令她神往的悠久文化,更有让她迷恋的杨宪益。像她这样出生于传教士家庭的姑娘,一旦确立了志向,她将终生不渝。不管人生旅途前面会发生什么,只要两个人心心相印,他们会一直走下去。
1940年,盼望回国已久的杨宪益,带着同样热切盼望重返出生地的戴乃迭,登上前往东方的海轮。
离开英国之前,在申请护照时,戴乃迭遇到了负责颁发护照的官员的充满疑虑的询问。
谈到关于前往中国的目的,戴乃迭对颁发护照的官员说:“我有一份在中国的大学教书的合同。”
“你不要相信中国的合同。最终我们会不得不花政府的钱去帮你回国。”那个官员说。
“我和一个中国人订了婚,我们会一起去。”
“你会发现他早已有了两个老婆。我们最后还是不得不花政府的钱帮你回国。”
这时,戴乃迭为了让官员相信自己的确有能力在中国生存,只好搬出已经在中国工作多年的父亲来作后盾。他当时正在中国参与他发起的工业合作社工作。她说:“我父亲现在在工合组织工作。”
“哦,这样情况倒不一样。”
终于说服了护照官员。也许这个官员的忧虑有他的理由,他显然处理过一些棘手的案例。因此,他的担忧和疑虑可能出于善意,是对自己同胞未来命运的关心。但是,他不可能理解戴乃迭,更不可能理解她与杨宪益之间坚实的爱情基础。一旦她做出了选择,她会执着地走下去。后来的生活道路证实了这一点。哪怕从踏上战争中的中国土地的那天起,她就开始经历种种意想不到的艰难、困苦,但她始终没有怨言。她所追求的、她所满足的是与杨宪益之间的心心相印和相濡以沫。这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渐渐凸现出来。
然而,一生中最为严峻的磨难与考验,在二十几年后的“文革”期间在他们身上降临。
赵树理:清明时节
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对赵树理显然是一次严峻的挑战。
他也曾和许多人一样,为热火朝天的建设高潮而欢呼,但一旦他走进农村,一旦深入到农民中间,生活告诉他的东西就远远超出了报告、报纸、广播。他此时在家乡当挂职县委副书记,一日甚过一日的浮夸风,干部领导生产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教条主义,乃至人民公社形式本身所存在的弊病,都不能不令他忧虑,令他思考。
当年和他一起工作过的人,还清晰记得赵树理在实际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务实精神。在1959年2月中旬,县里召开春耕生产誓师大会。蓬勃兴起的大跃进热潮,已经使不切实际的浮夸风已经蔓延至农村每个角落。各级干部们唯恐自己落后于他人,生产指标于是报得越来越高,互相攀比,顿时成为时尚。一个大队的领导在会上报了一个十分惊人的计划,被树为全县的跃进典型。赵树理听了则心情沉重。会后他便找到这个大队干部开门见山地说:“我算了算账,照你这样的计划,肥料铺到地里得有半尺多厚一层,庄稼挤在一起成了绒毛毯子。依我看,这么个干法,只能长把草,连一颗粮食也收不上!”
他的这种态度,自然引起其他领导干部的不满。为此,倔强的赵树理,和县委书记争吵起来:“我们做工作,不单是为了向上边交账,更重要的是向人民负责。指标好定,想定多高都行,可是以后打不下那么多粮食,还不是苦了老百姓!”说这些话时,他不会想到,人们很快就将因为自己的虚假和浮夸而遭受饥饿的苦难。但他以清醒的意识,以一个为农民代言的作家身份,隐隐感觉到潜伏的危机。
这便是深入生活赐予赵树理的收获。
……
旧梦难去,重温在心
时间无情,带走诸多往事,人们还来不及细细打量,早已烟消云散,消弭于无形。该忘记的总会忘掉,人的一生,哪能带着那么多的往事压在身上负重前行?
有的往事,如果一旦与人的命运密切相关,却很难被历史遗忘。岁月中走过,多少人历经坎坷与磨难,对他们是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后人是审视历史的参照。
写作三十余年,结识不同领域的前辈,听他们的故事,读他们的文字,在字里行间走进时间深处。选入此书的随笔,从胡风、冯雪峰、巴金、萧乾、赵树理,到丁聪、吴冠中、王世襄、黄苗子、郁风等,所写人物的界别不同,遭际不同,但在一个大的时代格局里,各自命运的起伏跌宕与悲欢离合,相互映衬,让我在写作时,总是感到历史如此沉重。
所谓旧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们不能忘却的噩梦。书中所写的这些人物,个别人被“文革”浩劫所吞噬,大部分则乐观、坚韧甚至委曲求全地挺了过来,从而他们才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更加珍惜生命,珍惜文化创造的可能。
今天八月二十四日,五十年前,同一个日子,受尽屈辱的
老舍,在北京太平湖度过了漫长的一天。他走进湖水之中,再也没有醒来。谁能想到,他的人生最后一页,竟会以这种方式惨然翻过。
又是许多年过去。书中我所熟悉的不少前辈,如今都已离我们远去。于是,我们只能在他们的往事中看历史如何艰难行进,同时,在一个容易淡忘的年代,我们反省,我们沉思。
旧梦难去,重温在心。
这是我们这代人注定的宿命。
二〇一六年八月二十四日,匆匆于北京
旧梦重温时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旧梦重温时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王稼句是何许人也?这个我还真不知道,也懒得去百度,只是觉得这个书名不错,当作睡前读物买的,只可惜以我的习惯,确实没有耐心慢慢看,最终只是囫囵吞枣般的快速浏览了一下。
评分百度百科
评分因为想看冯雪峰的这篇,买了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的。印刷纸张都很舒服。
评分送货很快的,包装严实,而且价格非常的好,快递员非常不错
评分你问我觉得这件宝贝好不好呀?好呀!钻石普拉斯也要支持它。当然啦,你要问不担心这会误导消费吗?我讲的意思,不是我要钦点这个宝贝,你问我支持不支持阿东,我说支持,我就明确的告诉大家。你们呀,我感觉你们铜银金钻也要学习多看评价。我告诉你们,我是身经百战的,买的多啦,自营和大牌第三方,哪一个店面我没买过?我今天是作为一个普拉斯,可以告诉你们一点网购经历,中国人有一句话叫:买了疼三天,不买悔三年。我就五星不评价,这是最好的,但是我见到大家这样热情,一句都不评论也不好,但是将来你们如果使用不当造成偏差,自己要负责。我没有说要钦定,没有任何这样的意思,但是其他会员一定要问我:京东支持不支持?我们不支持它呀?它现在好价又促销,我们怎么能不支持呢?当然,各位的决定权也是很重要的,大家即使不买,最后也不要弄个大热评把我顶上去批判一番。
评分正版。配送速度快。满分。发那么多照片,因为我个人挑书的时候希望能看到书的部分内容,以便判断是否是自己喜欢的风格。希望能帮到像我这样的读者。
评分买过一本《食事》,原先有所担忧,打开一看担忧全无,这两本书没有重样的。要好好读汪先生的著作了。
评分好书,搞活动买的,很好!送货服务很好
评分李辉的旧梦真是美呀,温暖并痛彻人心。
旧梦重温时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