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5
城镇现代化进程飞速碾压而来,那些属于古老文明的事物在这个速朽时代损毁得太快。民间著名藏书家韦力先生用三年时间实地寻访,行走记录,以一己之力,希求保存中华佛教文明留在当代的样貌,尤其是重新发掘那些为人所忽视部分。全书一千两百多幅实景照片,分上下两册精装全彩印刷。
本书是韦力“传统文化遗迹寻踪”书系中一部。佛教入华,经历了从排斥到接纳的多次往复,逐渐地调整与借鉴,而后根植于中华沃土,成为华夏文明体系的组成部分。韦力按照八宗一派框架,以一宗一派为单元,实地寻访重点遗迹,梳理廓清中国佛教的脉络与理念。
韦力,著名藏书家、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凭个人之力,收藏古籍逾十万册,四部齐备,被认为是中国民间收藏古善本较多的人。
著有《古书之爱》《古书收藏》《芷兰斋书跋集》《得书记》《失书记》等。开有一个中国古籍界罕见、时时更新的“芷兰斋”微信公众号。《得书记?失书记》(2册)获第十一届文津图书奖。
“富而好书”的韦力,近些年来,书出了一本又一本,都围绕着他所热爱的古书展开:《古书之美》《古书之媒》《得书记》《失书记》……接下来,他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古代人文遗迹,靠着自己的双腿,走遍全国,一一寻访、记录。其实,据他自己介绍,十多年前他较早出版的《书楼寻踪》,就已经开始关注人文遗迹了,只不过集中于其中的特定部分——古代藏书楼。由此延伸开来,去寻访古人墓址,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在这一寻墓之旅当中,困难不断,有的受自身学力所限:要补读的中国思想、学术、文化方面的书太多;有的来自外界环境:城市化的迅猛推进、地方政府的官僚作风,都常常让他败兴失望;更残酷的是,一次偶然的意外,让深山访碑的他断了一条腿。即便如此,他也并不气馁放弃,而是努力将这一人文寻踪之旅坚持了下去。对他来说,这不是自得其乐,而是有着大关怀与大抱负:保存、传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澎湃新闻》
有斯人,乃有斯书。
序 言
天台宗
第一篇 创宗之祖 智顗 智者塔院
第二篇 五祖 章安灌顶 国清寺 道场
第三篇 唐中兴之祖 湛然 悟月洞 道场
第四篇 山家山外之争 知礼 延庆寺 谛闲
三论宗
第五篇 关河三论派 初祖 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寺
第六篇 关河三论派 二祖 僧肇 草堂寺 祖庭
第七篇 摄山派 初祖 僧朗 栖霞寺 祖庭
第八篇 初祖 吉藏 嘉祥寺 祖庭
三阶教
第九篇 初祖 信行 白塔寺 祖庭
唯识宗
第十篇 初祖 玄奘 大慈恩寺 祖庭
第十一篇 初祖 玄奘顶骨 玄奘寺
第十二篇 二祖 窥基 圆测 护国兴教寺
第十三篇 四祖 智周 戒台寺 道场
华严宗
第十四篇 初祖 杜顺 祖庭 华严寺
第十五篇 二祖 智俨 贤首宗祖庭 至相寺
第十六篇 三祖 法藏 大荐福寺
第十七篇 四祖 清凉澄观 显通寺
第十八篇 五祖 圭峰宗密 丰德寺 圭峰寺
第十九篇 论主 李通玄 方山
第二十篇 中兴教主 净源 慧因寺 道场
律 宗
第二十一篇 相部律 法砺 日光寺 祖庭
第二十二篇 南山律宗 初祖 道宣 净业寺 祖庭
第二十三篇 日本律宗 初祖 鉴真 大明寺 道场
第二十四篇 宋中兴之祖 元照 灵芝寺 道场
第二十五篇 民国律主 弘一 故居 墓
密 宗
第二十六篇 初祖 善无畏 广化寺 墓塔
第二十七篇 二祖 金刚智 墓
第二十八篇 三祖 不空 大兴善寺 祖庭
第二十九篇 四祖 一行 墓塔 国清寺
第 三十 篇 七祖 惠果 青龙寺 东密祖庭
净土宗
第三十一篇 初创之祖 庐山慧远 墓塔
第三十二篇 初传之祖 菩提流支 超化寺
第三十三篇 释义之祖 净影慧远 净影寺 出家及归骨地
第三十四篇 初祖 昙鸾 墓址
第三十五篇 二祖 道绰 玄中寺 祖庭
第三十六篇 三祖 善导 墓址 天龙寺
第三十七篇 三祖 善导 灵塔 香积寺
第三十八篇 八祖 云栖袾宏 墓
第三十九篇 九祖 蕅益智旭 舍利塔 灵峰寺
第四十篇 十三祖 印光 舍利塔 灵岩寺
禅 宗
第四十一篇 初祖 达摩 空相寺 塔院
第四十二篇 二祖 慧可 二祖寺
第四十三篇 三祖 僧璨 三祖寺 舍利塔
第四十四篇 四祖 道信 四祖寺 墓塔
第四十五篇 牛头宗 初祖 法融 幽栖寺 宏觉寺
第四十六篇 五祖 弘忍 五祖寺
第四十七篇 六祖 慧能 光孝寺 出家地
第四十八篇 六祖 慧能 南华寺 道场
第四十九篇 北宗禅 神秀 玉泉寺 度门寺
第五十篇 荷泽宗 神会 龙兴寺 道场
第五十一篇 赵州禅 从谂 柏林寺 舍利塔
第五十二篇 永嘉禅 永嘉玄觉 妙果寺 舍利塔
第五十三篇 黄檗禅 黄檗希运 黄檗寺
第五十四篇 洪州宗 南岳怀让 福严寺 道场 磨镜台
第五十五篇 洪州宗 马祖道一 佑民寺 宝峰寺
第五十六篇 石头宗 石头希迁 南台寺 道场
第五十七篇 百丈禅 百丈怀海 百丈寺 道场
第五十八篇 临济宗 义玄 临济寺 舍利塔
第五十九篇 临济宗 黄龙派 黄龙慧南 墓塔 黄龙寺
第六十篇 临济宗 杨岐派 杨岐方会 杨岐普通寺 道场
第六十一篇 沩仰宗 慧寂 舍利塔 栖隐寺
第六十二篇 沩仰宗 灵祐 舍利塔 密印寺 道场
第六十三篇 曹洞宗 洞山良价 普利寺 墓塔
第六十四篇 曹洞宗 曹山本寂 墓塔 曹山寺 道场
第六十五篇 云门宗 文偃 大觉禅寺 祖庭 虚云 舍利塔
第六十六篇 法眼宗 清凉文益 清凉寺 祖庭
山家山外之争 知礼 延庆寺 谛闲 观宗寺
在天台宗史上,宋代曾经发生过一件大事,那就是“山家山外之争”。这件事影响之大,已经超过了本宗内部学术争论的范畴,震动了整个宗教界。《中国佛教通史》上说:“山家山外之争看似宋代台宗内部的宗义辨析、抉择,实是宋代台宗与禅宗、华严诸宗之竞争在己宗内部的反映。由于在宋代新型社会体制下佛教生存境遇的改变,佛教诸宗必须为获得存在的合法性而努力,故佛教诸宗在融通的同时,相互的竞争亦趋于激烈,且呈现出新的形式。这突出表现在,对宗义的论辩乃是与对宗教实践形式合法性的辩护紧密相连的。具体到山家山外之争,则忏法的合法性实乃整个宗义论争的核心,而义学主题的深入展开乃是围绕此点而进行的。”这个事件涉及一个最关键的人物,那就是知礼。《中国天台宗通史》对此有明确的说法:“四明知礼是天台之学的中兴者,一部山家山外之争史其实就是围绕知礼而展开的。”
我们先聊聊“山家山外之争”的起因。从唐代中期开始,大唐盛世逐渐衰落下来,而后产生了安史之乱、会昌灭佛等等,这些动荡使得佛教各个宗派的文献资料都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当然,天台宗也难以幸免。到了五代时期,吴越王钱俶偶然读到了《永嘉集》,他对此书中的一些文句感到费解,于是通过人找到了天台宗十五祖义寂。义寂告诉钱椒说,这几句话的出处是智顗的《法华玄义》,但此书的原本在中国失传了。钱俶通过了解得知,日本和高丽仍有保存,于是就想办法将其弄回来,杨亿在《杨文公谈苑》中记载了这件事:“吴越钱氏多因海舶通信,天台智者教五百余卷,有录而多阙,贾人言日本有之,钱俶置书于其国王,奉黄金五百两,求写其本,尽得之,讫今天台教大布江左。”
这段话说,吴越王听商人们说,日本藏有天台宗文献,于是他就给日本国王写了封信,同时奉上五百两黄金,让他们把这些请回来,请回来之后,才使得中国佛教界又多了天台宗的文献。但是,吴越王从海外征集回天台宗文献,也有的记载称不是从日本,而是从高丽弄回来者,此事记载于《佛祖统纪》卷十中:“初,吴越王因览《永嘉集》‘同除四住’之语,以问韶国师。韶曰:‘此是教义,可问天台义寂。’即召问之。对曰:‘此智者《妙玄》‘位妙’中文,《妙玄》既失不存,未审何缘知之,必寂师先曾见残编耳,唐末教籍流散海外,今不复存。’于是吴越王遣使致书以五十种宝,往高丽求之。” 这里写明是从高丽国找回了天台宗文献,然而究竟是从日本还是高丽找回了文献,我没有找到确切的说法,但无论怎样吧,就是从海外费了很大力气,又花了很多钱,把天台宗文献又弄了回来。
本宗的文献又征集回来了,这对天台宗当然是一件大喜事,于是本宗的许多高僧开始研究这些文件,这时又产生了一个版本问题。因为历史的原因,很多佛教典籍都失散了,虽然从海外征集回来一些,但这些经典因为来源不一,同一部书就产生了不同的版本,究竟哪个版本才是真正作者的本意,这自然也就引起了争议。这件事很像秦朝焚书坑儒,到了汉代之后,征集回来的各种儒家经典就有了异本,究竟哪个才是作者的本意,这样的争论有些延续了两千多年。
五代到宋初这个阶段,虽然距现在也就一千年,但那时佛教的版本就产生了类似的大争论,其中之一就涉及了智顗的《金光明玄义》。我们知道,天台宗的最重要著作,是“天台三大部”,余外则是“天台五小部”,而《金光明玄义》是“五小部”之一,所以也是天台宗很看重的本宗经典之一。
从海外征集回来的该书与国内流传的残本之间,在内容的多少上差异较大。该书在五代时期出现了两个版本,原本流传的,因为历史的原因,产生了残缺。该书原为两卷,当时流传的只有上卷而无下卷,而后经过征集,《金光明玄义》一书又发现了上下两卷的全本,那么这个全本究竟是真是伪,在业界产生了不同的看法。该书的两卷本被称为“广本”,而只存上卷者被称为“略本”。当时的天台宗分为了三派,其中的正统派或说主流派被称为“钱塘派”,这一派当时的大师是慈光晤恩。这位晤恩倒确实是名师之后,我们前面谈到了吴越王钱俶无法理解天台宗经典时,就命人向义寂请教,而这位义寂的同门志因大师,就是晤恩的师傅。晤恩在他的那个时代,也是名气很大的高僧,他针对《金光明玄义》一书的两个不同版本进行了比勘研究,然后写出了《金光明经玄义发挥记》,晤恩的结论是:后发现的两卷本的“广本”是后人伪造,而只残存上卷的“略本”才是智顗的原作。晤恩在文中阐述了自己作出这个判断的理由,因为争论的焦点是天台关心的问题,为什么争论这个问题,在这里就不再展开叙述。
晤恩这部著作的出现引起了争论,义寂的弟子义通分别写了两篇文章来反驳晤恩的结论,而晤恩的弟子源清和洪敏又作了《难词二十条》进行反击,就在这时,知礼出场了。这位知礼属于天台宗三系之一的四明系,四明系属于天台宗的旁支,所以,有人认为“山家山外之争”就是旁系挑战正统系权威的一个故事。是否如此,我们暂且不论,总之,在此之后,知礼用了几乎一生的时间进行这场争斗。
我们在这里先作一段插叙,那就是,吴越王为什么要下这么大力气从海外征集这些经典?同时,天台宗内部为什么要为《金光明玄义》争斗几十年?这件事要从《金光明经》讲起。此经的全称是《金光明最胜王经》,该经是在武则天时期由义净译出,此经对唐之后的佛教界影响很大。从内容上讲,该经主要是讲一些鬼神,其实这些鬼神的名称,我们大多数人,或者说至少是我,都是从金庸的武侠小说中知道的,比如《天龙八部》,同时我们进入寺庙时,弥勒佛左右的四大天王也是出自该经。从《金光明经》排列的系统来说,天帝释的手下就是四大天王,而四大天王的手下就是天龙八部,天龙八部的手下则是二十八部鬼神。
为什么要叙述这么一段话呢?是因为该经中说,只要国王信奉《金光明经》,那么四大天王将带着他的手下天龙八部等“当与眷属无量百千鬼神,隐蔽其形,为作护助,令彼怨敌自然退散”,这么多的天兵天将来保护国王及其臣民,即此可知帝王是何等地喜欢这部经。比如到了南宋建炎三年,高宗赵构就在台州遇到了一位老僧,高宗向他请问解困之法,老僧回答说:“护国金光明三昧忏”,高宗听后,龙颜大悦。除了高宗之外,隋唐间的不少帝王都很喜欢该经,因为该经能驱敌、消灾、护国,正因为这种社会的原因,才促使天台宗内部为了这部经书,展开了一场大争论。
我们上面说到,经过几个回合的争论,四明系的知礼经过了一段沉默之后,终于出山了,他写了一部书,名叫《释难扶宗记》,从这个书名就可看出,该书的内容就是为这场争论。知礼在这部书中,坚称两卷本,也就是广本才是该书的正版,他在序言中说:“《金光明玄义》,早岁闻浙阳慈光恩师,专守略本,非观心等义,谓后人擅添。受其旨者,则有奉先清、灵光敏,皆广构难词,形乎篇卷,谓观心等文文理乖舛,私欲废之。近胥山学友善信上人,传二师之义,复制长笺,请余详广略之真伪,定存废之损益,俾后人无犹豫两楹之间也。”
知礼在这里叙述了《金光明》一书争议的来由,他谈到了晤恩认为略本是真本的这个判断,而后又谈到了相互之间的争论,然后晤恩说他是受弟子之请,决定要给这个广本和略本,作出最终的真伪判断。这部书出来之后,引起了钱塘系很大的反击,这场相互之间的争斗,第一个阶段就进行了七年,这七年中间,双方大约有五个回合。
这场争论到了第五个回合之时,钱塘系的孤山智圆请出了钱塘太守,以行政命令的形式来干涉此事,并且,钱塘系的主战人物庆昭给自己的对头知礼写了封信,这封信较长,在这里就不再引用了。
总之,庆昭在此信中委婉地表达了要求和解之意,当然,他也不承认自己错了,在信中,庆昭用了这样一句话:“然亦各言其解,显其所承,斯何伤乎?”总体的意思就是说,您知礼知识果然渊博,我很佩服,但是我们对一些观念的见解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传承体系,我们不必要相互伤害。到此为止,四明系取得了这场争论的阶段性胜利。
从争斗双方的地位来看,钱塘系为天台宗正宗,四明系为旁支,正因如此,有些学者认为,知礼经过深思熟虑参加这场争论,其目的是为了给四明系争得正统地位。当然,知礼绝不承认他有这个目的,他反而说,自己是为了维护祖师真正的学说被迫迎战:“余报之曰:夫评是议非,则近于诤竞,非我志也。矧以二师学解有闻,盖吾宗之先达,焉可率尔而拒之哉?信复抱曰:且闻弘赞理教,宜令允惬,法鼓竞鸣,何先何后?夫当仁不让于师,岂况与人乎?坚让不免,遂抽毫释二师之难词,救一家之正义。知我者,无以贬量得失之为诮。” 这场争论的结果,无论从哪个角度说,知礼都达到了他预期的目的。
自此,天台宗的领导权转到了四明系这里,因为这种正统被称为“山家”,而钱塘系则由正统体系反而变为了异端,所以被称为“山外”,这也就是后世所说“山家山外之争”。
虽然经过了七年斗争,知礼给自己争得了正统地位,但钱塘系也并不会就此甘心认输。此后过了一些年,孤山智圆带着众多弟子,又开始了对四明系的新一轮进攻,这场争斗的时间比第一阶段要长许多,历时将近二十年。第一阶段的争斗,双方的主帅是钱塘系的晤恩和四明系的知礼,而第二轮钱塘系换将为孤山智圆,四明系知礼则老当益壮,重新披挂上马,同时他的手下多了一位重要干将,那就是净觉仁岳。这次双方争斗的起因,是孤山的著作《金刚显性录》。我们知道,《金刚》是湛然的重要著作,孤山就是通过阐述这部著作,来批判四明系的妄心观,孤山是想从思想体系上来驳倒四明派,而后孤山又写出了《释请观音经疏阐义钞》,通过此文,他提出了“理毒非性恶”的论点。总之,这两部书里所提出的观念,都是对四明系观念的贬低。于是知礼又写出了相应的著作予以驳斥。双方又经过几个回合的争斗,虽然没有明显的胜负,但结果反而更坚实了四明系的正统地位,为此,知礼也基本投入了自己的全部精力,曾其海在《天台宗山家山外之争》一书中说:“知礼的一生,为救天台宗‘一家之正义’,几乎一直与山外派、后山外派(杂家派)论战,直到耗尽最后一口气。”这里又出现了“后山外”这样一个词,“后山外”的来源,恰恰是知礼著名的弟子仁岳。我们前面提到过,在第二阶段争斗中,仁岳帮着师父进行争斗,知礼指挥仁岳去撰写批驳钱塘系的文章,但是仁岳向知礼请教一些观念时,知礼的一些看法让他觉得不能尽意,于是这位弟子就对知礼的观念提出了异议,这个结果导致了山家派的分裂。正因如此,志磐在《佛祖统纪·知礼传》中,对仁岳的这个行为提出了指责:“前辅之而后畔之,其为过也,与学者何异?”这里的“畔”字通“叛”,而所说的“学者”,则是指的佛教其他宗派。但是平心而论,仁岳的这个做法,应当属于“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可是,他的行为却导致了内部的进一步分裂,这分裂出的体系则被称为“后山外”。那么这场争论究竟有没有价值呢?朱封鳌在《天台宗》一书中给出了如下的结论:“山家、山外的论争,是宋代天台宗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平心而论,知礼是为了维护天台宗的正统,而晤恩、庆昭等因其受华严、禅宗等影响,而对观心问题有不同看法,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三宗同属大乘,可以求同存异。”
但无论怎样,经过这场争斗,天台宗就彻底分裂了,对于分裂的原因,曾其海先生归纳为四点。首先他认为,是禅宗在宋代的发达,因为禅宗是把日常生活都融入了修行之中,所以宗教变为了世俗化和市民化,山外派正是受这种影响,然而山家派的知礼却想把天台宗恢复到智顗创宗时的形态,以抽象理论来匡正天台宗的世俗化。
天台宗分裂的第二个原因,其实早在湛然时代就埋下了隐患。我们在湛然一文中曾经讲到,当年湛然为了对抗华严宗的澄观,就把《大乘起信论》的理念引起入天台宗,湛然用《起信论》中的“真如随缘”来解释天台宗的“性具”说,这样做的结果,就等于把智顗的“性具”说变成了“心具”说,让山外派找到了破绽,所以,“山家山外之争”的真正起源,在湛然。对此蒋维乔先生在《中国佛教史》中也有这样的认定:“山家山外二派之争,具体事情,始自何人?
其所由来,颇极复杂;考其近因,似在荆溪。天台以‘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为教义;而心佛众生,皆与三千三谛无违;然就事实言之,观法常以心为主,则明甚。荆溪因与华严宗对抗,故用起信论解释天台教义,既取真如不变随缘之说,势必分不变真如与随缘真如二
方面,以区别事理二种。但荆溪为努力发挥天台教义之人,尚未判然为此说;若以传于日本之传教大师之说为真心观;则于其所承之师,如道邃、行满辈,已发其萌芽矣;道邃、行满,为荆溪之亲弟,故山外之说早已存在。”事情究竟如何?或者说起因究竟如何?我觉得对知礼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给四明系争得了正统地位,为此,他圆寂之后,被列为天台宗第十七祖。其实,“山家山外之争”看似内部争斗,反而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点,这使得天台宗扩大了在各个宗派中的影响,站在这个角度来说,知礼更应当是天台宗在宋代的中兴之祖。
知礼俗姓金,本就是四明人,在二十岁时,出家于宝云寺,跟着住持一同学习天台教义。知礼学习佛法极为勤奋,赵抃在《宁故明州延庆寺法智大师行业碑》中称赞他:“凡三主法会,唯事讲、忏,四十余年,胁不至席,当时之人,从而化者以千计;受其教而唱道于时者,三十余席。”知礼为了弘扬天台教义,确实是尽心尽力,他一生共讲了《 觅宗记:佛教八宗一派遗迹寻访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觅宗记:佛教八宗一派遗迹寻访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觅宗记:佛教八宗一派遗迹寻访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物流很快,书很好!
评分不错的书,信息量大,开卷有益嘛
评分简体跟这样的内容真的不搭啊。
评分不错。。。。。。。。。。。。。,。。。。
评分等了一周,终于到了,书还不错。
评分藏书家韦力先生的书与人生,读书洞察世事,阅尽人生。读来妙趣横生,让人沉醉其中。爱书人值得收藏的好书!京东的快递服务一直很棒!
评分韦老师的书是值得收藏的。觅诗记、觅理记、觅宗记全部收齐。
评分不错的的一本书,可以研究研究,呵呵哒
评分喜欢的书,节衣缩食也会买,也是一种寄托,一种生活!
觅宗记:佛教八宗一派遗迹寻访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