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holder

中医气化理论与实践

中医气化理论与实践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胡臻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4-28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237666
版次:1
商品编码:12047343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7
字数:175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气的阻阳之变为万物之肇始。阳化为火,则为气与神;阴化成水,乃成血与形;从而演变出寒热燥湿与升降出入多种变化,如脏腑的功能变化、气血的化生与运行、经络的流注与传变等。

作者简介

  胡臻,男,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临床人才,浙江省名中医、温州市名中医、温州市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现任温州医科大学期刊社社长、温州医科大学中医系主任、温州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温州市健康促进会副会长、浙江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来华留学教育分会常务理事、泰国东方大学孔子学院理事、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视光学院孔子学院理事。历任温州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主任、温州市中医院副院长,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等职。1992年受浙江省卫生厅选派赴巴西任梅内泽大学卫生研究院客座教授。1996年受国家卫生部和浙江省卫生厅委派,任中国援助纳米比亚医疗队首任队长。2005年代表温州医学院赴泰国东方大学,开展中医学合作交流,在泰国东方大学开设中国传统医疗中心。2007年被国家汉办任命为泰国东方大学孔子学院副院长(即中方院长)。2003年被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选拔为国家中医临床人才。2007年被评为温州市名中医。2012年被评为温州市劳模。2014年被评为浙江省名中医,2014年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来华留学教育模范个人”称号。编撰出版的专著有《中医临床思维(英文版)》、《国际标准化英文版中医教材:太极拳》、《总统府里的中国医生》等七部,并在各级专业杂志中发表论文50余篇。所负责的课题《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医学全英文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浙江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临床擅长中医治疗老年病、慢性肾病、糖尿病等。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中医气化疗法模式的提出
第二节 中医气化疗法的思想
一、气化整体恒动观
二、气化对立平衡观
第三节 中医气化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 中医气化学说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目标

第二章 中医气化学说原理
第一节 气概念的界定
一、气的原型
二、气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气化不灭原理
一、气化基本概念
二、气的阴阳衍化
三、气化基本形式
第三节 气机运动的程序
一、气机的概念及表达形式
二、气机运动基本特征

第三章 藏象气化原理
第一节 藏象与五脏气化
一、藏象与气化
二、脏腑的阴化与形和水的形成
三、脏腑的阳化与神和火的产生
第二节 五脏气化特点
一、心系气化特点
二、肺系气化特点
三、脾系气化特点
四、肝系气化特点
五、肾系气化特点
第三节 经络对机体气化的作用
一、经络为气机升降出入的通路
二、脏腑经气互通

第四章 中医气化病机原理
第一节 阴阳气化病机定性式
一、阳化异常病机定性式
二、阴化异常病机定性式
第二节 气机运动病机定势式
一、气逆
二、气陷
三、气闭与气滞
四、气脱
第三节 脏腑经络病机定位

第五章 中药气化理论
第一节 中药的五味与升降沉浮
一、五味的阴阳属性与升降沉浮
二、中药的五行属性与升降沉浮
……

第六章 中医气化疗法
第七章 中医气化疗法临床思维
第八章 脏腑气化病证治规律及实践

后记

精彩书摘

  《中医气化理论与实践》: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治病必求于本。”这里的本就是指气化阴阳的平衡。其精髓在于“阴平阳秘”或“以平为期”。调整阴阳是针对机体气化异常,出现阳化与阴化的太过与不及而提出的治疗原则。所以阴阳失调是中医的病理观,维持阴阳的平衡就是中医最基本的治疗观。比如张仲景根据《黄帝内经》阴阳学说的基本理论,认为疾病都是阴阳两方面斗争的结果,即阴阳失调是导致疾病的关键,并以此把疾病分为阴病与病阳两类。阴病与阳病都是在阴阳转化过程中特定的病性、病态、病势、病位的表现,阴阳自和是机体阴化与阳化向生理状态的恢复,但是阴病与阳病都有其各自的自和方式。
  纠正阴阳失调为核心的治疗法则的确立,是在对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治疗原则,以指导具体的立法、处方、用药。这在中医气化疗法中突出体现出两个方面,一是整体程序的思维,二是个性化的诊疗。《黄帝内经》提出了治病求本、标本缓急、调整阴阳、扶正祛邪、因势利导、三因制宜、治未病等治则,《素问·移精变气论》有“治之要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逆从倒行,标本不得,亡神失国”。
  一、燮理阴阳
  针对病态气化所表现出的阳化与阴化的太过与不及,在治疗上应采取调整阴阳的法则。所谓调整阴阳,就是针对机体阴化和阳化的太过或不及而言。具体可以体现在水与火的消长过程。阳化太过者火热亢盛,治宜清之、泻之;阴化太过,水湿泛滥,治宜消之、利之;阳化不足,气虚寒生,治宜补之、温之;阴化不足,血枯津燥治宜润之、补之。
  L损其有余
  损其有余,就是祛其偏盛,是针对机体阴阳气化偏盛病理变化所制定的治疗原则。阴阳偏盛是指阴化太过或阳化太过而言,所谓“邪气盛则实”,故临床上表现为实证,当采用“实则泻之”的原则以损其有余。其中阳邪偏盛导致实热证,应以寒清热,用“热者寒之”的方法祛除机体阳化太过;阴邪偏盛导致实寒证,应以热散寒水,用“寒者热之”的方法祛除阴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若阴阳偏盛进一步发展,损及人体正气明显者,则当兼顾其不足,在损其有余的同时,分别配以滋阴或温补。
  2.补其不足
  补其不足,又称补其偏衰,是针对阴阳气化不及而表现出偏衰病理变化所制定的治疗原则。由于阴阳偏衰是指人体正气之阴阳虚衰,当采用“虚则补之”的治则以助其气化不足。其中阳化偏衰不能制阴而出现虚寒证,当补阳以制寒;阴化偏衰不能制阳而出现燥热证,当养阴以润燥。由于阴阳之间存在着互根互用的关系,所以阴阳气化偏衰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产生“阴阳互损”的病理变化,即阴化不及,日久可损及阳化,而引起阳化不及的虚寒;阳化不及日久,可损及阴化,而引起阴化不及的虚燥。其结果是出现阴阳两虚证。对此应采取阴阳并补的治法。
  ……

前言/序言

  气是中国古代先民对自然现象的一种认识表达,是古老的宇宙观,是人类自然观的一枝奇葩。古人在探讨生命现象时,总会把视觉投向“气”。所以从气的运动变化的角度来探讨生命现象就成了古代中国医学的一种必然选择。庄子言:“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理学家王夫之在其《张子正蒙注》中论日:“气化者,气之化也……一阴一阳,动静之机”。气化学说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人体的疾病正是来自不正常的气化作用。所以,《素问·举痛论》日:“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气作为一种先民原始的生命理论的核心,一直贯穿着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始终。本书主要思想是基于《黄帝内经》所指出的“百病生于气”理论,从气的本源出发,开展对气化理论的探讨。从生理角度来看,人之生,气聚成形,聚则为生;气散形毁,散则为死,气归自然。气的“阳化气,阴成形”,以及聚散离合等运动变化是维持人体生长壮老已各个生命过程的基本要素。从病理角度来看,人体的疾病来自不正常的气化作用。本书从“寒热燥湿”以及“升降出入”的变化来确立病因病机模式和治疗方法,提出了“治疗新八法”,并施用于临床实践,收到了独到的疗效。
  全书在继承中医传统理论的基础上,采用积极探索的态度,沿着中医自身发展的体系与轨迹,从理论到实践自成体系,特别在临床案例的治疗与分析中,体现出中医气化理论的临床思维过程,表达了一位现代中医人对传统理论的思考,以及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变革的心路。本书不仅可作为中医临床工作者的案头书、中医药学学生的学习指导书,以及广大中医爱好者的启蒙书,同时也希望能为中医理论的研究者提供一些积极的理论与临床的思路和方法。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与更多的中医学者一起,为促进中医自身学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笔者几次对书稿进行了修订与补充,特别是对临床应用方面的资料进行了整理,精选了多年临床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这些资料鲜活生动,真实地记录了临床治疗过程和治疗选方用药,不失为难得的第一手资料。在此我要感谢我的师长、同事和学生,更要感谢多年来一直激励并伴随我不断成长、激发我临床灵感和思路的患者朋友们。
  古人说“气脉为上,境阔势远”。让中华医术伴随着人类的文明的悠远流长而生生不息。
中医气化理论与实践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中医气化理论与实践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医气化理论与实践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中医气化理论与实践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中医气化理论与实践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