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演义-现代白话版(上下册)

民国演义-现代白话版(上下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蔡东藩,许廑父原 著



点击这里下载
    
Loading...

正在下载信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ISBN:9787513911047
版次:1
商品编码:1203863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768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一部浩瀚而通俗的中华通史!
?风靡海内外,累计销量超1000万册!
?民国时期精心挑选的学生课外补充读物!
?著名史学家柴德赓、顾颉刚联袂推荐!
?毛泽东列给儿子毛岸英的必读书!
?系统学习中国历史的入门读本!
?以轶闻为纬,既有《三国演义》式的血肉丰满;以正史为经,更有《资治通鉴》式的确凿严谨。
?现代白话版,译者刘子儒深得蔡东藩精髓,文笔流畅,史学功底扎实!



内容简介

《民国演义》是《历朝通俗演义》的民国部分,由蔡东藩、许廑父编著。该书前一百二十章由蔡东藩原著,后四十章由许廑父续写,共一百六十章。该书内容翔实,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中华民国的历史,问世后受到人们的广泛推崇!

作者简介

蔡东藩(1877—1945年),浙江省山阴县(今属浙江萧山)人。著名演义小说作家、历史学家。从1915年开始创作《清史通俗演义》,到1926年《后汉通俗演义》出版,耗时十年,写成了中国完整的历史小说《历朝通俗演义》,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许廑父(1891—1953年),浙江杭州萧山人。1929年受会文堂书局之邀,续编蔡东藩的《民国通俗演义》后40章。1930年返杭州就任《东南日报》副主编。1931年浙江商学社成立,许接办《浙江商报》。1953年病逝于杭州。

精彩书评

一般历史通俗演义,在过去也曾出版过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东藩先生这一部相提并论的。
——著名历史学家 顾颉刚
我们的民族历史要承,要绪,读蔡先生的书可以导你入门,且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著名作家 二月河
如果我们需要理解中国历史的丰富和复杂,蔡著确实是一部难得的线索清楚、故事完整、细节生动的作品。
——北大教授 张颐武
毛泽东为何喜爱蔡著?原因很多,但蔡著成功实现了历史真实和趣味性的统一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著名学者 杨天石

目录

第 一 章 武昌起义爆发 一
第 二 章 军统吴禄贞被刺 五
第 三 章 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 九
第 四 章 组建南京临时政府 一三
第 五 章 彭家珍刺杀良弼 一七
第 六 章 民国建立,优待清廷 二一
第 七 章 迎袁世凯南下 二六
第 八 章 袁世凯兵变就职 三〇
第 九 章 袁世凯宣布约法 三五
第 十 章 民国借款碰壁 四〇
第十一章 熊希龄受辱辞职 四四
第十二章 政党嘲笑新总理 四九
第十三章 中华民国修订法规 五四
第十四章 张振武被正法 五八
第十五章 拉拢孙中山、黄兴 六三
第十六章 民国第一个“国庆节” 六七
第十七章 俄蒙协约吓走梁如浩 七一
第十八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七五
第 十九 章 宋教仁惹来杀身之祸 七九
第 二十 章 宋教仁之死 八四
第二十一章 背后的真凶 八九
第二十二章 曲折的真相 九五
第二十三章 国会与大借款 一〇〇
第二十四章 袁世凯的决定 一〇五
第二十五章 土匪白狼军 一一〇
第二十六章 革命初露端倪 一一五
第二十七章 南军和北军 一一九
第二十八章 首领们的潜逃 一二四
第二十九章 四攻制造局 一二八
第 三十 章 革命大势已去 一三三
第三十一章 江宁惨遭淫虐 一三七
第三十二章 捷报频传 一四二
第三十三章 大总统选举法 一四八
第三十四章 袁世凯上任大总统 一五二
第三十五章 国民党的失败 一五七
第三十六章 黎元洪被迫辞职 一六一
第三十七章 袁世凯赐大婚 一六五
第三十八章 熊希龄的失策 一六九
第三十九章 赵秉钧暴毙 一七三
第 四十 章 白狼死在狼窝里 一八〇
第四十一章 总统想要变皇帝 一八五
第四十二章 艰难的谈判 一八九
第四十三章 屈辱的外交条约 一九四
第四十四章 最后二十一条 一九九
第四十五章 创立筹安会 二〇三
第四十六章 红颜知己 二〇七
第四十七章 袁克定的本事 二一二
第四十八章 请愿团笔战梁启超 二一六
第四十九章 梁士诒的安排 二二一
第 五十 章 袁世凯内定选举 二二六
第五十一章 段祺瑞深夜遇刺 二三〇
第五十二章 蔡锷夫妻演双簧 二三六
第五十三章 郑汝成之死 二四三
第五十四章 蔡凤津门之别 二四九
第五十五章 袁世凯的推戴书 二五四
第五十六章 两块宫廷香饽饽 二六〇
第五十七章 云南省独立 二六五
第五十八章 袁家女人的把戏 二七〇
第五十九章 唐继尧的讨袁檄文 二七四
第 六十 章 卖国密谋泄露 二七九
第六十一章 云、贵联合讨袁 二八三
第六十二章 众姨太争宠 二八七
第六十三章 陆荣廷的忍耐 二九〇
第六十四章 曹锟和蔡锷交手 二九三
第六十五章 龙觐光受困 二九六
第六十六章 北军的连败 三〇〇
第六十七章 帝制的撤销 三〇四
第六十八章 袁世凯的尴尬 三〇九
第六十九章 龙济光的假独立 三一四
第 七十 章 南京会议的召开 三一八
第七十一章 陈其美中计被刺杀 三二二
第七十二章 陈宦的背叛 三二五
第七十三章 袁世凯的临终遗言 三三〇
第七十四章 帝制派摊牌 三三五
第七十五章 袁世凯的葬礼 三三八
第七十六章 内阁的重组 三四一
第七十七章 共和再造 三四四
第七十八章 副总统的人选 三四七
第七十九章 蔡锷的逝世 三四九
第 八十 章 总统和总理的矛盾 三五三
第八十一章 跟德国绝交 三五七
第八十二章 众议院的骚乱 三六一
第八十三章 国会的撤销 三六四
第八十四章 张勋的复辟 三六八
第八十五章 黎总统的逃亡 三七三
第八十六章 讨逆军和张勋的较量 三七六
第八十七章 张勋的溃败 三七九
第八十八章 对德宣战 三八四
第八十九章 借债平定南方的决策 三八七
第 九十 章 段祺瑞卸职 三九一
第九十一章 冯总统秘密离京 三九四
第九十二章 徐树铮的阴谋 三九九
第九十三章 北军的连胜 四〇三
第九十四章 龙济光的窘境 四〇七
第九十五章 俄国的局势 四一〇
第九十六章 无休止的借日债 四一四
第九十七章 徐树铮诱杀陆建章 四一七
第九十八章 冯国璋下台,徐世昌继任 四二一
第 九十九 章 徐世昌的劝告 四二四
第 一百章 协约国的胜利 四二八
第 一百零一 章 巴黎和会 四三二
第 一百零二 章 李纯推行和平政策 四三七
第 一百零三 章 胶澳之争 四四二
第 一百零四 章 中外学生的抗争 四四七
第 一百零五 章 五四运动 四五二
第 一百零六 章 学生救援 四五七
第 一百零七 章 南北会议中止 四六二
第 一百零八 章 各地罢市 四六七
第 一百零九 章 拒签对德和约 四七二
第 一百一十 章 自治外蒙的回归 四七七
第一百一十一章 靳云鹏出任总理 四八一
第一百一十二章 呼伦贝尔回归 四八五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中日交涉 四八九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方政府分裂 四九三
第一百一十五章 湖南战争爆发 四九八
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纯让步 五〇三
第一百一十七章 直皖开战 五〇八
第一百一十八章 段派战败 五一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日使馆收留战犯 五一七
第 一百二十 章 李纯之死 五二二
第一百二十一章 自杀还是他杀 五二八
第一百二十二章 谁来当广州督军 五三四
第一百二十三章 陈炯明忘恩负义 五四〇
第一百二十四章 督军自杀 五四六
第一百二十五章 援助湖北 五五一
第一百二十六章 陆曹争艳 五五八
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员吃醋,小吏出头 五六三
第一百二十八章 厨子也能当县官 五六九
第一百二十九章 内阁之争 五七四
第 一百三十 章 兄弟翻脸 五八〇
第一百三十一章 直奉开战 五八四
第一百三十二章 总统为难 五八八
第一百三十三章 战祸平息,政潮又起 五九二
第一百三十四章 徐世昌被逼下台 五九七
第一百三十五章 黎元洪复职 六〇一
第一百三十六章 陈炯明叛变 六〇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三军舰背义离黄浦 六一一
第一百三十八章 孙中山离开广东 六一六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四川又出事了 六二一
第 一百四十 章 许崇智苦战福建 六二六
第一百四十一章 孙中山回广东 六三一
第一百四十二章 厦门被困 六三五
第一百四十三章 范小泉建功 六四一
第一百四十四章 浦车遭劫 六四八
第一百四十五章 官匪议和 六五四
第一百四十六章 熊攻大足 六五九
第一百四十七章 杨春芳身陷泸州 六六五
第一百四十八章 朱耀华偷袭长沙 六六九
第一百四十九章 衡山失守 六七五
第 一百五十 章 改组国民党 六八一
第一百五十一章 车站劫印 六八七
第一百五十二章 总理争夺战 六九二
第一百五十三章 孙美瑶、老洋人被杀 六九七
第一百五十四章 巧言挽回将心 七〇二
第一百五十五章 刘湘告捷 七〇九
第一百五十六章 厦门失守 七一六
第一百五十七章 夏超受贿 七二二
第一百五十八章 卢督下台 七二九
第一百五十九章 孙中山宣布北伐 七三五
第 一百六十 章 恢复捐官法 七四二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武昌起义爆发
湖北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号召起无数兵民,要成立一个中华民国。什么叫“民国”呢?“民国”是相对“帝国”而言的。从前的中国是皇帝主政,全中国都是皇帝一人说了算,国事就跟自己的家事一样,而且实行世袭制,一代传一代。从古代的夏禹到满人的清朝,期间虽说也是几经革命,屡次改朝换代,但始终没有改变这种皇帝一人说了算的制度。我生在清朝,还记得十年以前,无论中外,统称我国为大清帝国。革命以后,因为国体变了,于是将“帝”字废掉,换成了“民”字。“帝”是一个人的尊号,而“民”则是百姓的统称。
一个人主政,没有人敢说不,要是这个皇帝贤明公正,所有政令都深得民心,自然会国泰民安,但这样的皇帝又能找出几个呢?开国的皇帝里面或许还有几个贤明公正的,但是当江山传到子孙手里,不出几代,君主多半不是昏庸就是暴虐,百姓苦不堪言。痛苦日积月累后,平民百姓也会铤而走险,聚到一起造反。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会出现朝代更迭、兴亡交替的原因。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帝王家也不例外,这是自古以来不变的真理。近百年来,中外潜心研究政治的人士都说皇帝制度弊端太多,只有推翻帝制,改为民主制,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把皇帝专制改为民主制,总统是民选的,政府是民组的,总统和民组的政府都要受人民监督,这样那些昏庸无能的人自然不会被民众选中。同时,国家的立法权归人民,总统与政府只有一部分行政权,不能超出法律界限自作主张,不然便是背叛人民,人民有权利弹劾他们,让他们下台。这便是民主制,也叫共和制,是再好不过的国体了。只是这样好的政策只能纸上谈兵,不能实现,真是可惜啊!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每当回忆起辛亥年间的事情,我都记得一声霹雳——武昌起义爆发,全国人士奔走呼应,如痴如狂。当时我正住在上海,每天和社会各界人士接触,无论是乡绅、知识分子,还是工商界,听到这样的消息都是喜上眉梢。起义军获胜的消息传来,人人拍手叫好,起义军受挫的消息传来,大家都皱着眉头,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当时的人们面对建立新的体制,可谓是一腔热血,为了能够早日推翻当时的政府,乡绅们筹集钱物,学生们搞募捐,做生意和做工的人恨不得停了手中的活计,参军到前线去,非把大清打垮不可。就连那些娇滴滴的姑娘们,也想化身花木兰、梁红玉,纷纷组织起练习团、竞进社、后援会、北伐队,称呼彼此为女同胞,好不热闹。还有一群名伶和时髦歌妓,也都借着这件事大出风头,用自己的美色和才艺搞募捐。
要是单看当时那些宣言,或者听那些爱国演说,肯定会觉得大家的爱国心都要达到沸点了,要是能坚持下去,不要说当时已经呈凋零之态的大清,就是东洋和西洋的列强们也会被吓破胆,让着我们哩!但可惜,中国人做事只有五分钟热度,所以外国人没什么好怕的,再说当时主持募捐的那些人,不过是借着这件事捞好处罢了,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不过,老天有成人之美,在这个关键时刻,安排了孙中山、黎元洪和袁世凯三人出来主事,把清朝两百六七十年的江山一下子夺了过来,四千六百多年的皇帝制度也一股脑儿地扫清了。我国
四万万同胞,趁着民国兴起,总算是能过上安享太平的好日子了。那时候我也是这样妄想的。
谁知这样的美好愿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到了民国二年,各种集会、社团各自为政,相互排挤,都已经把“共和”两个字抛在了脑后。当时我还天真地以为,大家虽然表面上不和,各有各的意见,但实际上都是为了大局。大家各抒己见,再选出最好的政策真心去做,形势自然会越来越好。但是争来争去,议员们只学会了骂人的手段,天天吵闹,也没有个结果,还把笔、墨、纸、砚作为武器飞来飞去,哪里像是政客在商量国事,简直就是小孩打架,一时之间成为笑谈。
袁世凯看到议会这样胡闹,只当他们粗鄙,索性置之不理,依旧我行我素。后来袁世凯直接赶走了议员,取消了国会。袁世凯心高气傲,把人民苦心得来的中华民国据为己有。人们都开始对袁世凯俯首称臣,以前口口声声说要共和的人,现在都改口要恢复帝制,真是可笑至极!他们不这样的话怎么能当上官呢?接着洪宪年号就被抬出来了,中华民国几乎又变成了袁氏帝国。
袁世凯的所作所为,让那些一直盼望着实现“共和”的人们寒了心,于是酝酿了很久的西南军终于出来造反了。一时间,大江南北都飘着五色旗,向袁世凯宣战,甚至袁世凯的心腹都出来反抗他,新华宫里除了他的娇妾和儿子,再没人奉承他了。看官们,您想这袁世凯能成事吗?皇帝做不成,总统也没人承认了。他终于气得两眼翻白,一命呜呼。真是咎由自取!
走了袁世凯,又来了副总统黎元洪,黎元洪表面上打着共和的旗号,实际上只是敷衍度日,能在总统的位置上混一天是一天。再加上黎元洪本来就优柔寡断,那些开国元勋根本不服从他的命令,竟闹出了复辟的荒唐事。这时,段祺瑞又起来兴兵讨伐,事情闹得一团糟。最终,宣统帝让位,黎元洪也辞去大总统职务。
这以后由冯国璋暂任总统,段祺瑞也官居要职。西南各军队都不甘心,连连挑衅段祺瑞,双方于是决裂了。段祺瑞是主战派,冯国璋则主和,自家庭院里闹矛盾,和也不是,战也不是。战争虽然解决不了问题,但是却不可避免,于是中国中部地区成了南北战争的主战场,今天归北方,明天归南方。打了几年后,冯国璋和段祺瑞都耐不住各界的压力,双双落马。
之后民国由徐世昌主持。徐世昌是个大才子,曾担任过军机大臣,还算有点脑子,因此一直很受袁世凯器重,但他却没有居高自傲,始终与袁世凯保持着距离,进退有度。只是,他始终只是个拿笔杆子的,势力也远不及段祺瑞和冯国璋。冯国璋死后,北洋派推举段祺瑞为领袖,一个“书生总统”哪里敌得过四方豪强?段党要什么,徐总统就依他什么。勉强挨过几年,南北矛盾还是没有消停,两方代表非但没有议和,反而各自结盟,各地都在上演党派纷争。
好端端的一个中国变得四分五裂了,还谈什么共和,谈什么民主!反倒让无知的百姓觉得前清的统治都没这么闹腾,从而暗生后悔之意。我虽不敢这么想,但从民国建立至今这十年,白云苍狗,变化很大,我只感到惭愧,不能妙笔生花写尽这些年的事情,晚上坐下的时候看着还有些笔墨,便潦草地写下了这些,一页页下来竟也写了这么多。我唠唠叨叨,总算把民国十年都讲了个大概,算个好楔子。看官先不要笑,之后的事情我会细细说来。
清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也就是1911 年10 月10 日,在湖北武昌总督衙门里,总督大人慌慌张张地从外面冲进来,说:“民军打过来了!”接着就一溜烟地跑了。这边清军总督叫嚷着逃命,那边民军都督指挥着厮杀。
统领民军的大都督名叫黎元洪,湖北黄陂人,曾担任二十一混成协统领。黎元洪第一次出兵把汉阳攻破了之后声势大振,于是大呼“民主”。这喊声吓得清廷的皇室高官魂飞魄散,急忙派出陆军大臣荫昌统领陆军从北京出发,同时又命令海军加派舰队开赴湖北战地。几天后,清室又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所有军队都归袁世凯调遣。
袁世凯是清朝摄政王载沣的死对头,宣统帝继位后,载沣摄政,别的事不管,先把慈禧太后宠信的袁世凯给罢黜了。这载沣与袁世凯积怨已久,作为皇帝的兄长,从出生起就没有出头的机会,因为袁世凯一直压在他的头上,这让他十分不痛快,所以一旦有权在手,自然要先将自己的眼中钉拔掉。袁世凯被罢黜后,深知自己不再是载沣的对手,便先退居到河南项城,日日钓鱼游玩,休养生息,安分得很。
直到武昌起义,清廷无计可施,这时又想起了还算有点本事的袁世凯,于是又恭敬地请袁世凯出山。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清廷既派出了荫昌,命他督师,此时又请出了袁世凯,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说不定外面的祸乱还未平息,内部的战争就已经挑起了。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清廷此时已经自乱了阵脚,命令自相矛盾,距离灭亡已经不远了。
清廷重新起用袁世凯的诏令传到了项城,袁世凯却不买账,谎称脚痛不能指挥作战。载沣拗不过袁世凯,只好先派荫昌赶紧南下平乱。袁世凯不来,荫昌倒是可以专心指挥军队了,没过多久他就把部队带到了汉口。
黎元洪闻讯赶紧发兵抵御,双方交战好几次,互有损失。清朝海军上将萨镇冰带兵攻击民军,占据高地的民兵开炮还击,萨镇冰的海军在低地发起攻击十分困难。只听民兵一声炮响,萨氏的江元轮船就被打出了好几个大窟窿,舰队都吓得纷纷逃开。海军被民兵击得七零八落,仓皇逃走。胜负已定,民兵声势大振,趁机占领了黄州、淝阳、宣阳等地方。
到了八月三十号,湖南和陕西也相继独立,清朝巡抚余诚格辞职,钱能训自杀未遂被民兵驱逐出境。又过了五天,山西宣布独立。一时之间,大江南北全是独立的呼声,“民军万岁”的声音到处响起,警报也像雪片一样飞到了清廷,可怜摄政王载沣哭成了个泪人,却没有半点办法。
内阁总理庆亲王奕劻和内阁大臣们原本就极力主张请袁世凯出山,这下更加坚定了,载沣没有办法,只好任命袁世凯为钦差大臣统领海陆各军。又命冯国璋指挥第一军、段祺瑞指挥第二军,当然这两军也归袁世凯调遣。没想到,袁世凯接到诏命后却回复说:“脚 民国演义-现代白话版(上下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民国演义-现代白话版(上下册)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民国演义-现代白话版(上下册)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民国演义-现代白话版(上下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一次购买多,这次很不错

评分

商品质量不错,送货速度快

评分

很好的书,一直支持京东,等到下次活动

评分

估计就应该v那你看看金换个环境

评分

京东商品质量总体不错,价格也可以,打折时更优惠,买的令人放心!

评分

不错 值得看一看

评分

包装精美,物美价廉,质量上乘。

评分

商品质量不错,送货速度快

评分

女儿对民国历史很迷糊,所以买一本看看,哈哈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民国演义-现代白话版(上下册)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正在搜索视频,请稍后...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