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可持續發展教育足培養“地球公民”負責任的生活的需要,也是建設人與白然、人與人關係協調的和諧社會的需要。
《可持續發展基礎》正是這樣一本弘揚可持續發展理念、闡述可持續發展原理、解析可持續發展係統、介紹可持續發展實踐的普通高等教育教材。
《可持續發展基礎》共9章。第1章,闡述可持續發展思想形成、內涵實質與基本原則:第二章,解析可持續發展係統的要素、結構和功能:第三章,分析人口的數量、素質、結構、觀念與可持續發展的關係;第四章,概述資源特性、資源經濟學基礎和資源可持續利用:第五章,概述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關係、環境價值理論、環境影響評價、環境保護與環境建設:第六章,概述經濟發展與環境生態的關係以及農業、工業、旅遊、貿易的可持續發展;第七章,分析製度建設、科技進步、社會意識、民生保障與可持續發展的關係:第八章,介紹可持續發展係統評價理論以及常用的指標評價方法:第九章,闡述可持續發展戰略理論與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踐。
《可持續發展基礎》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學生綜閤素質課的教材,也可作為地理、經濟、社會、環境等學科的可持續發展專業教材,還可供從事可持續發展方麵工作的政府官員、規劃人員、環保人士參考。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導讀
第一節 可持續發展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可持續發展的內涵與實質
第三節 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二章 可持續發展係統
本章導讀
第一節 可持續發展係統的要素
第二節 可持續發展係統的結構
第三節 可持續發展係統的功能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三章 人口可持續發展
本章導讀
第一節 人口數量與可持續發展
第二節 人口素質與可持續發展
第三節 人口結構與可持續發展
第四節 人的觀念與可持續發展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四章 資源可持續發展
本章導讀
第一節 資源特性與資源開發
第二節 資源經濟學基礎
第三節 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五章 環境可持續發展
本章導讀
第一節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關係
第二節 環境價值論
第三節 環境影響評價
第四節 環境保護與環境建設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六章 經濟可持續發展
本章導讀
第一節 經濟發展與環境生態
第二節 産業可持續發展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七章 社會可持續發展
本章導讀
第一節 製度建設與可持續發展
第二節 科技進步與可持續發展
第三節 社會意識與可持續發展
第四節 民生保障與可持續發展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八章 可持續發展係統評價
本章導讀
第一節 可持續發展係統評價的基礎
第二節 可持續發展係統評價的指標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九章 區域可持續發展戰略
本章導讀
第一節 區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理論基礎
第二節 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本章小結
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可持續發展基礎》:
人類行動受人類觀念的支配,滿足需求和願望是人類生活的主要目的。人類的消費決定著人類的需求,人類的需求決定著人類的生産,人類的生産又決定著自然資源的消耗和人類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是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基本日標,也是人類必須通過主觀的努力纔能實現的一個日標,從人類主體上看,可持續發展必須體現公平性原則、和諧性原則和責任性原則。
(一)公平性原則
公平性是指機會選擇的平等性和資源分配的公正性。可持續發展要求在各國之間、窮富之間、男女之間、當代人和後代子孫之間公平分享利用自然資源的效益和健康的環境,並使一切環境的、經濟的和社會的成本內部化。因此,可持續發展的公平性原則包括三個方麵。
一是時間維度的縱嚮公平,即當代人與後代人之間的代際公平。可持續發展要求在滿足當代人需求的同時又不損害後代滿足其需求的能力;也就是說,當代人在考慮自己需求與消費的同時,也要對未來各代人的需求與消費負起曆史的責任,使每一代人擁有同樣選擇的機會空間,並確保下一代擁有一個至少和當代人所擁有的一樣健康的、多樣性的和有生産活力的環境。
二是空間維度的橫嚮公平,即同一代人不同人群之間的代內公平和不同區域之間的區際公平。代內公平可産生代際關係效應,解決好代內公平是實現代際公平的前提,可持續發展要求滿足全體人民都可以閤理嚮往的生活需求,特彆是貧睏人口解決溫飽的基本需求,並且要求每個區域在滿足本區域需求的同時絕不損害其他區域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我們之所以不能促進公眾對可持續發展的興趣,通常是由於國傢內部和國傢之間忽視經濟和社會公正的結果。
三是要素維度的人地公平,即人與自然的公平。人地公平可産生代內關係效應,協調好人與自然的關係是實現代內公平的前提,可持續發展要求人類尊重自然、保護自然、迴報自然,而不是一味地徵服自然、索取自然、掠奪自然。人類要認識到人與自然的相互依賴性,並堅持與自然以一種健康的、具有支持力的、多樣性的和可持續的狀態協同共存①。
(二)和諧性原則
和諧性是指要素之問的關係的協調性。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旨在促進人類之問及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和諧(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1997),從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人關係上看,可持續發展的和諧性原則至少包括四個方麵的內容。
一是促進人地關係和諧。人類是自然的産物,自然是人類的載體,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是生命共同體,人與自然關係和諧是人類在地球上可持續生存的前提。所謂人地關係和諧,就是要協調人類無限需求和地球有限供給之問的矛盾,實現人地公平,把人類的資源消耗和汙染排放控製在地球這個生命保障係統的承載力內。
二是促進代內關係和諧。代內關係是決定社會係統結構與功能的“序參數”,社會公平是社會係統有序運行的保障,實現代內公平是協調代內關係和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由之路。所謂代內關係和諧,就是要協調不同階層人群、不同地域群體、不同社會群體在需求滿足、發展機會和消費水準等方麵的利益關係,實現代內公平,使社會係統在和諧發展的軌道上前進。
三是促進區際關係和諧。區際關係是代內關係在空間上的錶現,由於不同的利益集團和社會群體往往占據著不同的地域空間,代內關係通常要通過區際關係來錶現,如發達國傢與發展中國傢的關係。所謂區際關係和諧,就是要協調不同區域之間的空間相互作用,妥善解決人口、資源、環境、經濟和社會諸要素的跨界影響和“外部性”問題,實現區際公平,使所有的區域都能揚長避短,互補多贏。
四是促進代際關係和諧。代際關係是可持續發展概念與傳統發展概念最本質的區彆,代際關係和諧是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人類社會隻有做到世代之間在機會選擇和資源分配方麵的公平,纔有可能實現可持續的發展。所謂代際關係和諧,就是每一代人都要承擔起後代子孫享有更好生活質量的道義上的責任,在考慮和安排自己的行動時,都能考慮到這一行動對其以後的三代人、五代人甚至七代人的生存和發展的影響,並能協調好人地關係和代內關係,實現代際公平。
……
前言/序言
自1994年《中國21世紀議程》頒布,特彆是1997年可持續發展戰略被全國人民代錶大會確立為國傢長期發展戰略以來,國內對可持續發展的研究日益深入,對可持續發展的教育也日益普及,眾多高校的不同專業相繼開設瞭可持續發展方麵的課程。
可持續發展理論進入大學課堂,教材建設是關鍵。近年來,國內有關可持續發展的著作大量齣現,但教材建設卻顯得相對滯後,與可持續發展作為國傢戰略的地位以及可持續發展學術研究的繁榮極不相稱。因此,為瞭滿足教學實踐的需要,有必要編著一本既適閤師範院校地理學專業教育,又適閤高等院校通識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方麵的教材。
可持續發展既是一種新的發展理念,也是一種新的發展模式,是一個由人口、資源、環境、經濟和社會五大要素構成的生態一經濟一社會復閤係統。因此,編著本書,必須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的係統觀,以解析可持續發展係統的要素、結構和功能為重點,以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係統思維為目的。在具體設計本書的內容體係時,作者力圖將知識體係、學生發展、社會需要這三個方麵有機統一起來,做到“五個體現”:一是體現基礎性,即將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則、基本要素、基本結構、基本功能、基本方法和基本途徑等基礎性問題講清楚,為學生們將來從事可持續發展研究提供必備的基礎知識;二是體現係統性,即根據係統論思想來解析可持續發展係統的要素、結構和功能,用嚴密的邏輯關係來演繹可持續發展係統的運行機製,以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和實質;三是體現前沿性,即充分吸收國內外最新的可持續發展理論成果,激發學生對可持續發展研究的興趣,推動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普及和研究的深入;四是體現應用性,即注重理論與實際的結閤,解釋可持續發展係統評價和可持續發展戰略規劃的基本流程和方法,以便學生將來在工作實踐中進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規劃和係統評估;五是體現趣味性,即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提供專欄資料和背景知識,增強教材的可讀性,以便在課堂講授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果。
為此,在布局本書內容體係時,以可持續發展的係統特性為主綫,采用“係統綜論一要素分論一區域總論”的邏輯結構和“大闆塊,小係統”的章節結構來組織可持續發展的知識體係。首先,概述可持續發展思想的形成與發展、內涵與實質、概念與原則,概述可持續發展係統的要素、結構和功能;其次,對可持續發展係統的五大要素逐一進行分析,分析它們各自在可持續發展係統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領域和實施途徑;最後,闡述可持續發展係統評價的內容、過程和方法,以及區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理論基礎和在我國的具體實踐,通過區域可持續發展戰略將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和實踐有機地統一起米。實踐經驗證明,這種具有科學、嚴密的內在邏輯性的“綜論一分論一總論”的體係結構有利於學生係統地掌握教材內容。
全書內容由9章構成:第一章,主要闡述可持續發展思想形成的傘球背景和重要裏程碑、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和精神實質.以及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概念和基本原則,旨在以經典著作和關鍵事件為綫索,通過對可持續發展思想形成過程的考察,使學生認識到可持續發展是人類對自己行為反思之後選擇的一條嶄新的發展道路,並明確走上這樣的發展道路必須遵循哪些方麵的基本原則。第二章概述瞭可持續發展係統的要素、結構和功能,力求給學生一個完整的可持續發展係統概念,使學生瞭解可持續發展研究應該涉及哪些領域、需要研究哪些內容。第三章至第七章依次剖析瞭可持續發展係統的人口、資源、環境、經濟和社會五大要素,分析瞭可持續發展係統對這些要素的內在要求,探討瞭這些要素在可持續發展係統內的運行機製及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途徑。第八章簡要介紹瞭可持續發展係統評價的哲學基礎,主要內容和基本原則,指標體係構建的原則、方法、模式和過程,以及可持續發展係統指標體係評價的過程和方法。第九章從理論走嚮實踐.從分析轉為綜閤,將可持續發展理論應用到區域實踐,闡述瞭區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概念類型、目標體係、能力體係,分析瞭區域可持續發展戰略規劃的概念、尺度、過程和內容,研究瞭我國古代樸素的可持續發展思想和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形成曆程,介紹瞭我國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建設。不難看齣,全書內容分為三大闆塊:第一章和第二章屬於“綜論”性質的內容,第三章至第七章屬於“分論”性質的內容,第八章和第九章屬於“總論”性質的內容。建議教師在講授本書內容時,按三個闆塊的順序進行,但第二闆塊中的內容順序可以靈活調整。
本書除總體結構力求體現上述特色外,在每章的編寫體例上也力求與眾不同。在每章的開始設置“本章導讀”,介紹該章內容的要點及準備討論的重要問題。在每章的中間設置“專欄”,專欄中的內容富有知識性,具有拓展性、解釋性和示例性。在每章的結尾設置“本章小結”,將該章的精華內容和基本概念濃縮到一起,這些內容是對全章內容的高度概括,是要求學生掌握的重點內容;此外,各章還布置瞭“思考題”,將該章的重點內容進一步濃縮成幾條綫索,便於學生復習思考,這些思考題並不以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的形式齣現,主要是因為它們不是具體的題目.而是一個方麵的內容,教師在布置練習時可根據需要進行細化。
本書雖然定位於教材,但內容上也很注重體現學術性。書中難免存在引證遺漏和內容錯僞之處,歡迎大傢提齣寶貴意見,尤其希望教材使用者和學習者提齣修改意見,以使本書逐步臻於完善,不勝感激!
可持續發展基礎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