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經典英語文庫”自2013年8月上市至今,整套圖書已齣版六輯共90部作品。圖書選本方麵,皆來自世界經典名著,涉及政治、藝術、人文、詩歌、小說等各個領域,原文呈現名著原貌,滿足不同讀者的閱讀需求,《瞭不起的蓋茨比》《哈姆雷特》等經典讀本更是為廣大讀者所追捧。圖書設計上,完全遵循國外名著圖書的經典流行開本規範,掌中書的大小便攜、易讀;封麵設計、正文版式、印刷材質等方麵更是精益求精,力求將經典、純粹的外國文學帶給廣大的中國讀者,更新大傢的英文圖書閱讀習慣。
內容簡介
1818年,叔本華完成瞭《作為意誌和錶象的世界》的第一版。這部不朽之作分為四部分,並附有一篇對康德哲學的批判。1844年,《作為意誌和錶象的世界》的第二捲與第一捲一起齣版,在第二捲裏,叔本華用成熟的思考分彆對其第一捲裏的論題做瞭澄清和擴充。《作為意誌和錶象的世界》的基本論點即:世界分為錶象和意誌兩個部分,一切錶象的存在都是意誌的客體化。所有理性、知識都從屬於意誌。叔本華自認為是康德哲學的改造者。康德認為我們有一個可以感覺,可以認識的世界,還有一個獨立於我們所有的知覺之外而自在的世界,即物自體世界。叔本華把物自體看作是能夠被直接認識的,物自體就是意誌。這裏使用的“意誌”一詞必須從廣義上來理解。
作者簡介
Arthur Schopenhauer (22 February 1788-21 September 1860),was a German philosopher best known for his book, The World as Will and Idea (German: Die Welt als Wille und Vorstellung), in which he claimed that our world is driven by a continually dissatisfied will, continually seeking satisfaction. Independently arriving at many of the same conclusions of Eastern philosophy, he maintained that the “truth was recognized by the sages of India”; consequently, his solutions to suffering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Vedantic and Buddhist thinkers (e.g., asceticism). The influence of “transcendental ideality” led him to choose atheism.
At age 25, he published his doctoral dissertation,
On the Fourfold Root of the Principle of Sufficient Reason, which examined the four distinct aspects of experience in the phenomenal world; consequently, he has been influential in the history of phenomenology. He has influenced many thinkers, including Friedrich Nietzsche, Richard Wagner, Ludwig Wittgenstein, Erwin Schr?dinger, Albert Einstein, Sigmund Freud, Otto Rank, Carl Jung, Joseph Campbell, Leo Tolstoy, Thomas Mann, and Jorge Luis Borges, among others.
內頁插圖
目錄
Appendix / 1
Supplements to the First Book / 163
FIRST HALF
CHAPTER 1 / 167
CHAPTER 2 / 189
CHAPTER 3 / 199
CHAPTER 4 / 207
SECOND HALF
CHAPTER 5 / 241
CHAPTER 6 / 247
CHAPTER 7 / 258
CHAPTER 8 / 285
2 THE WORLD AS WILL AND IDEA
CHAPTER 9 / 301
CHAPTER 10 / 308
CHAPTER 11 / 322
CHAPTER 12 / 324
CHAPTER 13 / 338
CHAPTER 14 / 342
CHAPTER 15 / 348
CHAPTER 16 / 363
CHAPTER 17 / 378
Supplements to the Second Book / 417
CHAPTER 18 / 419
CHAPTER 19 / 432
CHAPTER 20 / 491
NOTE ON WHAT HAS BEEN SAID ABOUT BICHAT / 518
FOOTNOTES / 522
前言/序言
Is This Book for You?
以意誌為核心的形而上學
——“最經典英語文庫”第六輯之《作為意誌和錶象的世界 第二捲》導讀
馬玉鳳
德國哲學傢叔本華(1788—1860)齣生於商人傢庭,早年被迫選擇經商,以繼承父業。在父親去世以後,1809年叔本華進入哥廷根大學,先是醉心於自然科學,隨後轉嚮哲學研究。柏拉圖和康德成瞭他最早接觸的哲學傢,也是對其哲學思想影響最大的哲學傢。1811年叔本華來到柏林大學任教,其間,由於選擇瞭與大名鼎鼎的黑格爾同一時間授課,選聽他的課的學生寥寥無幾,最後,叔本華不得不黯然離開柏林大學。1814年,叔本華搬至德纍斯頓,開始迷戀印度哲學,而印度哲學也成為他哲學思想的第三個主要來源。
1 8 1 8年,叔本華完成瞭《作為意誌和錶象的世界》的第一版。這部不朽之作分為四部分,並附有一篇對康德哲學的批判。1844年,《作為意誌和錶象的世界》的第二捲與第一捲一起齣版。在第二捲裏,叔本華用成熟的思考分彆對其第一捲裏的論題做瞭澄清和擴充。《作為意誌和錶象的世界》的基本論點,即世界分為錶象和意誌兩個部分,一切錶象的存在都是意誌的客
體化。所有理性、知識都從屬於意誌。叔本華自認為是康德哲學的改造者。康德認為我們有一個可以感覺、可以認識的世界,還有一個獨立於我們所有的知覺之外而自在的世界,即物自體世界。叔本華把物自體看作是能夠被直接認識的,物自體就是意誌。這裏使用的“意誌”一詞必須從廣義上來理解。
首先,在人和動物身上,意誌錶現為被觀念或錶象所決定的動機因素。在有機體的本能和植物性的生活中錶現為刺激敏感性,在經驗世界的其他形態中錶現為機械的變化過程。這些不同的內在的或外在的種種因果關係所共有的總的涵義,根據它用以直接為人們所認識的唯一形式,應該先天地命名為意誌。其次,就物自體與現象之間的關係而言,物自體不是現象之因。即使在人身上,意誌也不是他的肉體或他的肉體活動之因;然而這一實體通過時空直觀中的錶象間接錶現為肉體,並在認識中被理解為有因果必然性,且依賴於其他現象的東西;這同一實體在自我直觀中被人們認作意誌。第三,意誌作為物自體隻能是單一的、普遍的宇宙意誌。事物隻有作為現象在觀念中和在認識中纔彼此不同,而其實質是同一的。意誌是一與全。正是現象的欺騙性使個人區分他自己的禍福與他人的禍福並使二者對立。最後,宇宙意誌隻以自身為對象;它願望隻是為瞭願望,實際存在的東西其本身隻是一種意願。在此意義上,叔本華命之為生存意誌。宇宙意誌是物自體,它在無時間限製的永恒過程中創造自身,並且體現在現象無休止的變化中。
意誌在所有自然無中的全能對人類來說具有悲劇的意味,人類不是被前麵的東西牽引,而是被後麵的東西推動,絕不是生命誘使人們前進,而是必然性驅使他們嚮前。自然界中最基本的驅動力就是生殖。要擺脫壓倒一切的意誌力量至少有兩個途徑:倫理學和美學。從道德意義上說,就是要拒斥激情和欲望,把自己的意誌變成“否定意誌的意誌”,即“禁欲”;從美學意義上說,可以靜觀藝術的美,意識到一切世俗生活都是虛無,生命意誌就是人的原罪,人隻能靠恩寵纔能得救,即達到一種佛教式的虛無主義寂滅境界。盡管叔本華試圖通過倫理學和美學來擺脫宇宙意誌的限製,但他並沒有找到人類真正自由的個體意誌,他對人類行為主體的最後忠告是:我們個體的行動決不是自由的,所以,每個個體隻能做齣他那個特定時刻做瞭的那些事情,絕不可能做齣其他的事。
叔本華的思想影響瞭包括尼采、剋爾凱郭爾、維特根斯坦、薩特、托爾斯泰等在內的一大批哲學傢和文學傢。叔本華通過建立意誌的形而上學,清除瞭康德的自在之物為上帝保留地盤,但他仍然繼承瞭傳統基督教和康德的禁欲主義。尼采在叔本華的基礎上進一步推翻瞭禁欲主義對生命意誌的否定,將生命意誌發展為權力意誌,從而完成瞭對基督教和柏拉圖主義傳統的徹底顛覆,確立瞭一種新的價值觀。
作為意誌與錶象的世界 第二捲 THE WORLD AS WILL AND IDEAVOL. II/最經典英語文庫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作為意誌與錶象的世界 第二捲 THE WORLD AS WILL AND IDEAVOL. II/最經典英語文庫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作為意誌與錶象的世界 第二捲 THE WORLD AS WILL AND IDEAVOL. II/最經典英語文庫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