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倬雲說曆史係列三:中西文明的對照(精裝珍藏版)

許倬雲說曆史係列三:中西文明的對照(精裝珍藏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許倬雲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1-22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浙江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13075025
版次:1
商品編碼:11993410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8-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216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許倬雲說曆史”係列書是颱灣史學大傢許倬雲先生基於“全球大曆史”史學視角的通俗曆史講座讀本,縱深橫闊,深入淺齣,充滿人類關懷。本係列書一共五本,包括《大國霸業的興廢》《現代文明的成壞》《中西文明的對照》《文明變局的關口》《颱灣四百年》。
《中西文明的對照》是“許倬雲說曆史”係列的第三本。本書中,作者從全球大曆史的視角,以兩條主綫分彆勾勒齣東西方文明發展的路綫圖:兩者長期以來平行發展,也存在各自發展的“峰與榖”及轉摺點;最終,中國形成大一統國傢,歐洲走嚮瞭列國並立,直至現代民族國傢的形成。明清以來中國一落韆丈,歐洲人則發現新大陸,開啓瞭以工業革命為基礎的現代文明。從此以後,在世界曆史的進程中,中國人隻能扮演追隨者的角色。本書從地理環境、社會製度、思想文化等方麵,以兩相對照的方式剖析瞭兩者的成敗因緣,並指明瞭中華文明復興可能麵臨的機遇與挑戰。

作者簡介

許倬雲,1930年生,江蘇無锡人,著名曆史學傢。現為美國匹茲堡大學曆史學係榮休講座教授、中國颱灣“中研院”院士,2004年榮獲美國亞洲學會傑齣貢獻奬。許倬雲先生不僅以其學貫中西的素養享譽海內外學術界,近二十年來他還緻力於曆史知識的普及工作,力圖將曆史的現實意義呈現給大眾。代錶著作包括《萬古江河》、“許倬雲說曆史”係列等。

目錄

目錄

001 前言
005 第一章 中、歐古代文明的發展
027 第二章 中、歐上古政治製度的比較
047 第三章 中西思想的分野
071 第四章 中西文化圈的分閤與擴展
095 第五章 中、歐在中古時代的文化重整
119 第六章 中、歐麵對曆史轉摺的關頭
145 第七章 中國的封閉與西方的開放
173 第八章 現代以前:三百年間的差距
197 第九章 結論

精彩書摘

第一章
中、歐古代文明的發展
談到中國和歐洲的古代文明發展,就不得不談到今天所謂白種人和黃種人之間的差彆。最近二十年來,人類學界齣現“非洲人種擴散論”,認為現在世界各地的人類都是最後一撥兒從非洲往北移動的人種的後代,稱為“現代人種”。這一理論最受質疑之處是:本來在這些地方居住的其他人種,究竟到哪裏去瞭?
在古代,人類掌握的工具不可能造成滅種的災害。假如這些在各地居住的原來人種並沒有被消滅,而隻是和最後一撥兒非洲北上擴散的人種混閤,那麼,我們隻能說,所謂“現代人種”也不過是許多人種之一,並沒有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其他人種。
亞洲和歐洲人種,都是“現代人種”的一部分
我們不能忽視,歐洲早已有人居住,例如尼安德特人1。這一古代人種並沒有消失,人類學傢細密地研究人類基因,實際上已經在歐洲人中找到瞭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尼安德特人曾和來自非洲的所謂“現代人種”同時在歐洲居住,最後,兩者混閤為歐洲的土著人種。
迴過頭來,看看東方的中國。中國考古學在古代人種的基因方麵,還沒有太多的新研究。從“北京人”2到近來齣土的“許昌人”3,中國有不少古人類的發現。經過體質人類學的解析,發現這些古代人種之間有相當可見的承襲跡象。
最近,又有對兩萬年前丹尼索瓦人4的基因研究,他們是存在於現代亞洲大陸和海洋島嶼的民族。丹尼索瓦人的遺骸是2008年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阿爾泰山底下的一個洞穴中發現的,經過德國科學傢所做的基因研究,肯定瞭這一種人乃是亞洲古代的人種。現在,基因研究學者已經從若乾亞洲人種的樣本中,找到瞭丹尼索瓦人的基因。
亞洲大陸上的古代人種成分還有待做進一步的研究,將來找到的結果可能和歐洲現代人一樣——亞洲古代人種基因也保留在今天的亞洲人身上。這種解釋指齣的方嚮是人類的多樣性。來自非洲的“現代人種”,在北方的歐亞大陸擴散;居住在各地的人群,各有其演化過程,又有不斷遷移過程中的分分閤閤以及因此而生的基因擴散。也就是說,歐洲、亞洲各地的人類,確實會有相當的同異。總之,我想可能的情況是,亞洲和歐洲的人種是有一些不同,但都是“現代人種”的一部分。
歐亞文化的不同,根源於舊石器時代
迴到古代文化本身的特色來看,亞洲和歐洲,都從舊石器時代的采集和漁獵生活,一步步發展到新石器時代的定居農業。仔細比較這兩個地區的發展形態,我們也能看到其間相當不同的發展途徑。兩者的差異,決定瞭後來文化發展的不同形態。那些影響發展方嚮的因素,可能到今天還存在於兩個地區。不同的人群,身處不同的自然環境,會各自發展相應的行為模式和社會結構。我們也許可以藉用生物基因的觀念,稱這些特質為“文化基因”。
以中國而論,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的過程裏,其中有所謂的中石器時代,亦即以漁獵采集為生的階段。中國的考古資料中,並沒有顯示齣明顯的區隔,整個過渡是和緩的。新石器文化是距今七八韆年,甚至一萬年左右的時候齣現的。那時,亞洲東部的中國,北麵發展瞭小米種植的農業文化;南麵,也就是長江以南,發展瞭稻米種植的農業文化。在這個基礎上,很快各地都發展瞭發達的新石器文化。
在新石器文化的前一個階段裏,也許我們可以說,距今九韆年到七韆年之間,齣現瞭幾個發展得非常復雜的新石器文化,例如仰韶文化5。今天我們也許不必用“中原仰韶”來涵蓋其他地區,我們要注意的事實乃是在新石器文化前期最鼎盛的時代,中國這個地區至少有五個高度發展的文化形式齣現。
在中原一帶,從仰韶文化到龍山文化6期間,已經齣現瞭相當大型的村落,每個村落人口為數不少,並且小米種植相當發達,象徵著人類文化麵貌的陶器也有瞭非常精美的彩繪。村落之中,也有相當多的防衛設施齣現。當然,各地的地區性文化會呈現齣個彆獨特的麵貌。村落之中,已經有富貴與貧賤的差彆——錶現於墓葬,實際上已經是相當復雜的社會。中原新石器文明的前半段,雖然復雜,但沒有特彆引人注目之處,彩繪的陶片相當精美,燒製技術也不錯,然而並未達到令人驚嘆的程度。
沿海一帶的情形可就不一樣瞭。最北方遼河地區的紅山文化7,有非常大的聚落,聚落與聚落之間階層關係復雜。紅山文化的玉器,在今天的玉石市場上還可以當作精品看待。紅山時期的“女神廟”和領袖墓葬都規模宏大、結構復雜。山東的大汶口文化8,特色是以高溫燒製的黑陶,黑、亮、薄、精美。在大型墓葬之中,與黑陶共同存在的其他器物中,也有非常精美的骨製品。大汶口文化齣現瞭文字,我們今天固然還不能解讀這種文字,但它是文字這一點不容置疑。大汶口聚落的範圍非常龐大,一個大的村落所占的麵積和墓葬的規模都錶現齣這個聚落人口眾多,可能不下韆數。村落內部階級分化,貧窮與富貴之間的差彆明顯。
再往南走,在浙江寜波、紹興地區,齣現瞭良渚文化9。良渚文化與其前身河姆渡文化10有相當緊密的關係,並延續瞭數韆年。良渚文化的特色是齣現瞭“玉琮王”11,其切割之細、雕刻之精美,令人驚嘆。還有很多人工堆積的土山,顯然是一些禮儀建築—也許是祭祀上天的祭壇,領袖們的墓葬就在這些土山下。良渚文化擴散的範圍極為廣大,從今天的浙江到蘇北,這些土山處處可見。
往中部走,今天的湖南、湖北在當時是廣大的湖沼地區,內陸湖廣袤如海,這一地區的古代人類發展瞭種植稻米的農耕文化。其最盛的時期,就是所謂的石傢河文化12,不僅有許多復雜的村落齣現,而且有廣大的遺址,中心城市周圍有十來個次要的衛星城市,城市遺址的麵積竟有數百萬平方米。
這種大規模的新石器文化,達到瞭一定的文化高度和復雜程度,共存於亞洲大陸的中國。它們共同的特徵是都超過瞭漁獵取食的階段,而進入農耕生産。村落分布相當密集,就考古而言,最發達的地區,從陝西到河南,包括黃河以北的山西部分地區,在這廣大的範圍內,現已發現的仰韶文化遺址和後期的龍山文化遺址為數過韆—這個分布密度是相當可觀的。那時,中國的古代人類,都已經發展齣瞭相當高度的農業生産方式。

前言/序言

前言
在這本書裏,我想提齣討論的乃是中國和歐洲——這兩個人類史上重要的文化係統,數韆年的發展以及經過途徑的同和異。
我打算從這兩個地區新石器時代的發展開始,討論古代人類對當地環境的適應以及因此而采取的不同對策。我也想討論這兩個地區的古代人類與鄰近地區的其他人類有怎樣的互動方式,然後,我們再從社會製度、價值觀念、經濟發展、國傢形態等方麵一項一項地加以比較。每一課題都包含兩個部分:一部分是中國,一部分是歐洲。
既然身為中國人,我不免在敘述中國的部分會比較詳細。然而,我也瞭解,一般讀者對於歐洲的曆史並不是十分熟悉,因此,我也會介紹一些一般性的知識,以作為比較的依據。從這些章節的比較之中,我們會看見中國和歐洲的發展都有不同時段的高峰和低榖。這兩個大地區之間,還有內亞1和西亞這一大片土地。中國和歐洲之間的接觸,有很長一段時期是間接的,經過這中間的亞洲內陸,有時隔絕,有時暢通。
在這種情況之下,兩個大文化係統起起伏伏,終究各走各的道路。在16世紀之後,海洋航道開通,東方和西方能夠直接接觸瞭。於是,這兩個大文化係統之間的互動,也就決定瞭此後兩個文化分彆開展的方嚮。總的來講,16世紀以後,恰好是歐洲走完瞭從盛到衰、從榖底要重新開闢新途徑的時候;而中國呢,則是在漢唐兩次盛世以後,齣現瞭下降的趨勢。在近代四五百年的接觸中,中國的衰世碰到瞭歐洲的盛世,就不免有招架無力之感。
吊詭的是,歐洲這四五百年來,也在經曆一個“成、住、壞、空”的過程,從16世紀開始的上坡,走過興盛繁榮,進入現在正在衰退的叔世,可能就將走嚮衰亡。中國呢?在這個時機,蓄積瞭兩百年的委屈和沮喪,纍積瞭反彈的動機,可能轉化為再起的強大動力。將來,情況可能就倒過來瞭,中國要從衰勢迴頭的時候,歐美卻從盛況轉嚮衰退。這種推測,目前已經能看齣一些跡象。中國挾其蓄勢待發的“動能”,“接過”歐美留下來的製度和觀念,然而問題在於,中國人接過來的是一個正在腐爛的“現代文明”,我們怎麼能盼望,已經衰敗的種子能長齣優良的果實?
因此,未來人類的前途,也就在於中國和歐美兩大文化係統在人類文明“駁”“復”之際,各處人類能否殊途同歸。我們又如何重新開闢新機緣,使歐洲的頹勢藉由東方興起的澎湃的“動能”,在全世界開闢新方嚮,走嚮全球共享的盛世?
這是需要我們思考的問題。因此,這本書也會有一章—也許在“後論”吧,專門討論這個課題:中國和歐洲兩個文化係統在相逢、相撞、彼此刺激之後,能否融閤?如何融閤?當然,世界上不隻有中國和歐洲這兩個文化係統,還有其他文化係統,比如南亞的印度教、佛教係統以及在中東存在一韆多年的伊斯蘭係統。這兩個係統將來如何定位,到今天還是很大的問題。非洲大陸上,當地文化經過歐洲長期殖民,也已經開始發生變化。目前,他們有沒有辦法從自己的傳統之中,吸取一些有益的文化基因,放在全球文化的體係內,作齣他們應有的貢獻?凡此,都是必須推敲的問題。下麵若乾章節之中,我們會陸陸續續地碰觸到這些問題。
所有的這些討論,無非是作者個人努力嘗試的思考,當然有許多不成熟、不完備的地方。我隻是盼望提齣問題,拋磚引玉,引起彆人的注意,讓大傢一起參加重要課題的檢討和思考,為自己找安身立命之所,也為世界找“貞下起元”的方嚮。


許倬雲說曆史係列三:中西文明的對照(精裝珍藏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許倬雲說曆史係列三:中西文明的對照(精裝珍藏版)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許倬雲說曆史係列三:中西文明的對照(精裝珍藏版)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許倬雲說曆史係列三:中西文明的對照(精裝珍藏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內容很精彩,值得推薦,贊一個!

評分

很好

評分

111

評分

非常好,一直想買,站在文明對比的角度上來敘述,非常吸引人

評分

不知道,幫人買的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一如既往的好!快遞小哥辛苦啦!

評分

很好!

評分

很不錯的書,值得閱讀和思考的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許倬雲說曆史係列三:中西文明的對照(精裝珍藏版)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