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青少年、专家、学者 徐友渔:我从亲戚那里得到汉默顿编的《西方名著提要》(哲学、社会科学部分),立即爱不释手、反复阅读。这是一本编辑、选材非常好的书,把从苏格拉底到尼采的整个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脉络提纲挈领地展现给读者。这本书中,*吸引我的是柏拉图关于洞穴中影子的比喻,以及罗马哲学家兼皇帝安东尼的“冥想录”,它们比散文更优美,比诗歌更有诗意。因为有这个良好的开头,我以后阅读哲学时感到思辩性抽象和枯燥的时候少,享受诗性愉悦的时候多。
窦桂梅:我们常说“教师应当是给学生开书单的人”,但谁又应当是为教师开书单的那个人?这本书就像一本经典名著的目录,用忠实于原著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在西方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100部思想名著,内容涵盖哲学、宗教、历史、自然科学等领域。阅读它,是一次真正的思想盛宴。
叶自成:入选“对我*有影响的几本书”书单。
滋润灵魂和复刻记忆的穿越时空之作
激情重耀人类历史辉煌时的思考之光
再现西方文化思想发展史的基本脉络
内容简介
《西方文化经典》丛书
本丛书是著名学者汉默顿颇具分量的代表品,选目精当、体裁多样,有如精心烹饪的思想盛宴,包括了西方哲学、宗教、历史和自然科学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经典著作。
汉默顿在深刻把握原著精髓的基础上,选取其中重点篇章加以整理,使得博大精深的思想明白晓畅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完整体现了他所追求的让读者“只要用心地花上一二十分钟时间,就能基本了解原书主要思想”的主旨。
作者简介
[英]约翰·亚历山大·汉默顿
1871-1949
著名学者、百科全书式的作家,被誉为“英国已知的大部头参考书较为成功的创作者”。他一生著述颇丰,多为百科全书或世界史类的知名著作,其中亲自编纂的《哈姆斯沃斯大百科全书》在国外已畅销1200万册。
汉默顿格外注重思想普及,致力于人类文化知识的整理,《西方文化经典》丛书是他极为看重的,也是流传较广的西方文化经典普及著作。
目录
目录
1 柏拉图 苏格拉底的申辩
8 柏拉图 理想国
19 柏拉图 会饮篇
26 亚里士多德 伦理学
37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47 西塞罗 论友谊
53 西塞罗 论老年
59 塞涅卡 论恩惠
67 奥勒留 沉思录
76 普罗提诺 九章集
82 奥古斯丁 忏悔录
90 伊拉斯谟 愚人颂
96 马丁·路德 席间漫谈
103 蒙田 随笔录
111 培根 学术的进展
116 伽利略 《 圣经》的权威
122 霍布斯 利维坦
130 笛卡尔 方法论
137 拉罗什富科 箴言集
145 帕斯卡 外省通信
152 帕斯卡 思想录
158 洛克 人类悟性论
164 斯宾诺莎 伦理学
170 佩恩 隐居的些许收获
177 拉·布吕耶尔 论品格
185 贝克莱 人类知识原理
191 休谟 伦理与政治论文集
198 卢梭 社会契约论
204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211 康德 实践理性批判
218 柏克 崇高与美
226 托马斯·潘恩 理性时代
234 边沁 道德与立法原理
243 费希特 人类的使命
249 黑格尔 宗教哲学
257 叔本华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263 孔德 实证哲学教程
272 费尔巴哈 基督教的本质
280 密尔 逻辑学体系
287 密尔 功利主义
293 斯宾塞 第一原理
300 托尔斯泰 我的忏悔
306 勒基 欧洲理性主义的兴起与影响
314 尼采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322 译后记
精彩书摘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
弗里德里希·尼采的父亲,是莱比锡附近的一位牧师,是波兰贵族后 裔,尼采曾说,尽管他的妈妈和祖母是德国人,但他却没有一点德国人的特征。他非常不喜欢德意志——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法德兰的大部分教授要如此敌对他。尼采在文学生活中的特征就是不妥协地反抗文化环境。他的基督信仰和道德准则说明了他是一个高尚的“自由思想家”。他是
“道德大师”的使徒,“道德大师”促使“超人”无情地湮灭弱者的意志。
我认为,在一个人可以完全达到或者希望大概理解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的大部分著作之前,《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本书是不可或缺的,这本卓越的著作总是与尼采的名字息息相关,他的其他带有批评和评论的著作也应该被认真研究。读者要正确地理解这位奇怪、抽象,因此也是最难以捉摸的哲学家,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密切地研究尼采的生活,才能获知他是怎样的人,知道他对同伴的态度是什么,他对生活的看法以及他形成自己的人生观的过程。
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作品中获得一些帮助:他妹妹伊丽莎白·尼采为这位杰出的哥哥写的生平事迹;或尼采的著作《人性的,太人性的》,他将这本书的主旨称为为了自由的意志;或《看哪,这人》,尼采写的最后一部散文作品,总结出他这个人的总体特征,他作为改革者的目的,以及他在思想领域的成就。
尼采有许多没有吸引力的头衔。他反对基督教,是第一个不鼓吹道德行为的人,他具有酒神精神,是歼灭者——所有这一切也许是因为他是一个伟大的受难者。多年来他几乎持续不断地遭受着眼疾和脑神经问题带来的痛苦。他说,365天里有200天他是在纯粹的疼痛中度过的;1888年,只有45岁的他彻底疯了,12年之后他就逝世了。不管怎样,那时他的痛苦是真实的。
与他生活在同一时代的批评家(其中包括他的某些同胞),说他总是疯疯癫癫的,或者说他的哲学就是在疯狂的状态下形成的。这是一种故障预防,因此对那些没有耐心的人来说是一项具有诱惑的方法,没有比这种方法更省事、更合适的了。正如安东尼·路德维先生(尼采最杰出的翻译和评论员之一)指出的,乔治·布兰德斯和泰纳,还有斯特林保都认真地对待《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作者,并且作为艺术家,他们比大学里尼采的主要的批评者更有资格评价。
也许可以下结论说尼采被赋予了太多的智慧——不管怎么说都太多了,他带着高度敏感的、易激动的个性工作。这个24岁富有天赋的学生,在巴塞尔大学担任经典哲学教授期间找到了自己,并很快为自己的早熟付出了代价;10年之后,当他还处中年,他的身体就垮了,被强制退休,靠养老金过生活。
《看哪,这人》有一章的标题是“我为何如此智慧”;还有一章是“我为何如此聪明”。可以假设,这些煽动性的标题所揭示的虚荣,对于笨人来说,比他的任何作品更能激起他们对尼采的愤怒。但当他诉说自己和家庭的故事时,便会了解他“为什么会变成那样”。
西方文化经典(哲学卷)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