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18
张闳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哲学与文化批评、中国现当代文学及鲁迅研究。在大众文化批评理论和实践方面,有诸多开拓性的贡献。倡导文本细读和文化符号学批评,并以独立的批判立场、锐利的思想锋芒和奇警的话语风格,在文化批评界独树一帜,是新生代批评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本书是其现代诗学研究专著,清晰地梳理了现代代表诗人、诗派的抒情艺术。
张闳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哲学与文化批评、中国现当代文学及鲁迅研究。在大众文化批评理论和实践方面,有诸多开拓性的贡献。倡导文本细读和文化符号学批评,并以独立的批判立场、锐利的思想锋芒和奇警的话语风格,在文化批评界独树一帜,是新生代批评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声音的诗学:现代汉诗抒情艺术研究》是其现代诗学研究专著,清晰地梳理了现代代表诗人、诗派的抒情艺术。
张闳,文化批评家,随笔作家。曾为医生,后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兼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化哲学与文化批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著有《文化街垒》《黑暗中的声音——鲁迅<野草>的诗学及精神密码》《感官王国——先锋小说叙事艺术》《乌托邦文学狂欢——**文学史》《欲望号街车——流行文化符号批判》《言辞喧嚣的时刻》等。
上篇 抒情的荒年
北岛,或一代人的“成长小说”
第一部北岛的学习年代
广场声学练习
啼哭与吼叫
哈姆莱特或“父子对抗”游戏
向石头学习
幸存者及其神话
第二部北岛的漫游年代
自我的迷失
在路上
“道”与“行”
“一个潜入字典的外来语”
舒婷:世纪末的诗歌“口香糖”
一、朦胧家族的“独生女”
二、朦胧修辞
三、软性话语
四、撒娇美学
五、道德策略
六、诗歌“口香糖”
介入的诗歌:20世纪90年代的汉语诗歌写作诸问题
1.一段问题史
2.1989:终结与开始
3.90年代的诗歌的“介入性”
贫乏时代的抒情诗人
多多:孤独骑士的精神剑术
胡宽:致命的呼吸
钟鸣:“旁观者”清
欧阳江河:虚构的立场
小海:像河流一样抒情
宋琳:丽娃河畔的纳喀索斯
萧开愚:简朴的力量
蓝蓝:无奈叹息的美妙
王乙宴:雨中的欲望与梦想
轩辕轼轲:误解的病毒与讽喻的诗
昏暗的诗歌
抒情的荒年
诗歌为什么暗淡无光?
当代诗歌的“外省精神”
《年代诗丛》与诗选的“尺度”
数码时代的诗歌风暴
我们这个时代的诗歌江湖
淡蓝色的药片。或生与死
诗神与死神的对话
泰山与鸿毛
恺撒的权柄
淡蓝色的药片
“寄生虫”如是说
下篇 沉默与倾听
听与说:汉语文学言说的问题史
圣的没落
道的空虚
听的误差
言的窘迫
记忆的缺失
自我意识的练习簿
《野草》:沉默的声音
从“呐喊”到“自言自语”
“声音”·自我意识·权力
“声音”的诗学
“声音”中的恐惧
“无声”的焦虑
沉默与言说的窘迫
生命力的声音
附:释《秋夜》
现代国家的声音神话及其没落
无线电广播:现代国家的声音发生器
电台播音员:声音神学的样板
便携式收录机:声音的自主装置
流行音乐:声音的变乱
声音中的西方想象
空心的音乐
卡拉oK:空心的音乐
李春波:流行歌曲中的戏谑与反讽
崔健VS林志炫:两代人的“花房姑娘”
愤青的“花房姑娘”
小资的“花房姑娘”
王菲:“酷时代”的塞壬
刀郎:均质的“膨化”声音
周杰伦:流行天王变形记
龚琳娜:你真的不懂“神曲”
意识形态诗学批评
洞见与盲视
文本的解放
《声音的诗学:现代汉诗抒情艺术研究》:
2.1989:终结与开始
对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汉语诗歌写作者而言,罗兰·巴尔特的诗学理论可以说是一场及时雨。因为,此时的诗人们也陷入了差不多与萨特同样的窘境。而现在,他们似乎已经找到了摆脱这一窘境的理论依据。认为诗歌可以“做什么”的想法,乃是“今天派”(以及一些所谓“朦胧诗派”)诗人的观点。他们也确实用自己的诗歌“做”了一些什么。而在更晚一些的诗人们看来,“今天派”所做的,倒不如什么都不做。或者说,“今天派”虽然在社会政治方面做得很多,但在诗歌艺术本身做得却很少。“今天派”的诗歌曾经以其前所未有的“介入性”,给当时的中国社会以极大的精神震撼,鼓舞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激情。但是,年轻一代的诗人们很快就发现了“今天派”诗歌的“介入性”中所包含的浓厚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而在抒情方式和美学风格上,这些诗歌则往往显示出某种粗暴化和简陋化的倾向。他们甚至发现了这种粗暴和简陋的美学与“文革”美学之间的相似性。舒婷的抒情诗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这种美学缺陷的补偿,或者说是另一方面的补充。舒婷的诗在其情感性质上(但不是抒情方式上)显得较为纤细和朦胧,因而,比较适合于“花季”少女们阅读。而且,它的确很快就同港台流行歌星的彩色照片一起,被供奉在新一代的“花季”少女们的梳妆台上。
欧阳江河在《'89后国内诗歌写作:本土气质、中年特征与知识分子身份》一文中,总结了他们这一代诗人自80年代中期以来所经历的精神转变。欧阳江河写道:
抗议作为一个诗歌主题,其可能性已经被耗尽了,因为它
无法保留人的命运的成分和真正持久的诗意成分,它是写作中
的意识形态幻觉的直接产物,它的读者不是个人而是群众。然
而,为群众写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一方面是对于一种普泛化的“人的命运”的关注,另一方面又是对于写作中的个人性的追求,在普泛化的“人”的形象与个人之间,曾经作为中介的现实政治被取消了。只有写作活动本身才成为连接这二者的桥梁。新一代诗人相信只有这样才是诗歌艺术的纯洁性和“真正持久”的美学价值的保证,是诗歌写作的新的可能性。因而,拒绝“政治性介入”,成为新一代诗人的基本姿态和新的艺术信仰。在这样一种新的艺术原则的指引下,1980年代的诗歌产生了一些重大的改变。首先是诗歌的主题内容的变化。以往的“政治意识形态”内容被替换为“文化精神”。这一方略自江河和杨炼的后期的一些诗歌(如江河的《太阳和它的反光》,杨炼的《诺日朗》、《自在者说》等)开始,至“整体主义”诗歌中达到了高潮(如宋渠、宋玮的《大日是》、石光华的《和象》、刘太亨的《生物》,以及不属于“整体主义”的诗人钟鸣的《树巢》等)。诗坛涌现出一大批“文化巫师”般的人物。他们为自己的诗歌寻找了一批新的“象征物”——大地、小麦、高梁、葡萄(这使人感到好像是到了一处乡镇的集贸市场)、上古文明的遗址和器物残余、创世的物质元素(金木水火土之类),并用它们取代了以往的革命诗歌中的“象征物”——红旗、铁锤、镰刀、向曰葵,等等。借助于古老的文化幽灵的神秘魅力,他们的声音显得十分奇特,而且富于魅惑力,因而,它很快也感染了理论界和小说界。一时间,文坛一派喃喃的“文化咒语”之声,仿佛正在举行一个盛大的招魂仪式。
……
声音的诗学:现代汉诗抒情艺术研究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声音的诗学:现代汉诗抒情艺术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声音的诗学:现代汉诗抒情艺术研究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