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陶希圣一生错综复杂,毁誉参半,有蒋介石的“文胆”之称。《潮流与点滴 陶希圣回忆录》是陶希圣对一生重要经历的回忆。其中包括加入国民党改组派、参与“和平运动”、主持《中央日报》、为蒋介石起草《中国之命运》等受人关注的部分。
目录
序
自序
聪明不可恃
清末的中学生
辛亥还乡
故乡
北京大学预科
从五四到六三
北大法律系的学生
江风塔影
小编辑新希望
桌子的故事
五卅事件之后
大风暴之后的三年
中大一学期
北平二三事
由牯岭到南京
东战场与武汉
乱流
重抵国门
战时重庆生活
关于《中国之命运》
文章的甘苦与得失
赢得战争失去和平
两眼看“陆沉”
力挽狂澜
可为与不可为
最后一张通讯稿
危难之际
附 逃难与思归
精彩书摘
《潮流与点滴 陶希圣回忆录》:
清末的中学生 民国前四年,光绪三十四年,我住河南省第一中学二年级。先父作安阳县令,一家随往任所。我留在开封,寄居同乡候补道沈晴霄先生寓。我的学名是汇曾,沈先生的幕友陈先生为取“希圣”为字。
就记忆所及,中学的礼堂、教室、办事室,与现在的中学没有什么大差别。中学校的教职员大抵是从湖北省聘来的。因为湖北省设立学堂,比河南早,河南省提学使要办学堂,只有聘用湖北省优级师范毕业,或五路小学的教师,来担任教职员。
中学的国文,要作策论,同时又要作经义。策论是对于一件事,或一个人,或一句话,发表意见。同学们多读炼莱博议》,而模仿为文。《东莱博议》的文章每篇开头一大段议论,到后面一点题,全篇也就完毕。先父不喜那种作法,因此我不读那部书。从那时到今日,我对于一篇文章的“起、承、转、合”总作不好,就是不愿模仿那种文章。
经义是摘取五经的文句而加以解释,当时经师是一位举人陈先生。他讲《春秋》,以《左传》为主,参之以《公羊传》。我听他讲《左传》的故事,极感兴趣,但听到公羊的经义,一点也不懂。有一次,他出的题目是“元年春王正月义”。我对着卷子坐了两小时,全班同学都缴了卷,我一个字也没有写。陈先生到我的桌子旁边,一句一句教给我写,才写下三行半缴卷。
国文之外,历史一课也是每星期作文一篇。我在家中读过《史记》和《前汉书》,对于西汉以前的历史事实,记得清楚,也能发一点议论,历史教师是黄冈王远村先生,于印发讲义之外,还要在黑板上摘录一些故事,讲到三国时代,尤其津津有味。可是我并没有读陈寿的《三国志》,只是熟读了《三国演义》。有一次,王先生出的题目是“刘备不取荆州而取益州论”,我写了一千多字洋洋大文(当时一篇文章以三百字为度),并且在卷子的上面,加一眉注,说“庞统射死落风坡,刘备当为报仇”。王先生看到这里,批道:“三国演义所记者不可全信。” 修身一课比现在的公民,更重身心的修养。其内容大抵从历史上的人物的传记中,取其有关修养和成就的话语或行为。
博物是讲述动植矿物,文字之外,加以图画。格致就是现在的物理和化学。很容易记忆的一点,就是这一课程的内容分为声、光、化、电四大部门。
英文分为文法和读本。文法用《纳氏文法》,读本初读《拿破仑小传》。英文教师龙先生根据这个小传,叙述法国革命的故事,藉以鼓吹中国革命。
第一中学初名旅汴中学,设在后来叫做法政街的一条街上。后改名第一中学,又迁到贡院改建的校舍,这校舍就是留美预备学校和河南大学的旧址。当时虽设学校,仍有恢复科举之可能。所以贡院虽改建学校,仍存留一部分号舍,并存留大门外的三座牌楼。
正面的牌楼,有四个字是“天开文运”。左右两座牌楼,一面是“物华天宝”,一面是“人杰地灵”。一般同学下了课,到牌楼下,环绕着大柱子的石墩,或坐下谈天,或爬上去玩。有一次国文先生出一题目是“物竞天择论”,当然是指达尔文的进化论。可是有些同学竟大做其“物华天宝”的论说。
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在一个月之内先后死去。这个消息传到开封,经过了好多天,然后哀诏才能到达。内城的满族赶着把婚姻及龄的儿女们婚嫁,以免哀诏到达之后,要停止婚嫁一年(是否一年,不复记忆)。哀诏到后,满族到行宫剺面哭临。中学的师生由校长率领到行宫去哭。先生们把薄荷油擦在手绢上,一掩面即可流泪。学生们以袖掩面干号而已。寒假放了,我乘火车由汴洛路到郑州,转京汉路到安阳。在火车上,有警察巡查,把旅客们瓜皮帽上的红帽结摘下,表示居丧之意。
中学生到行宫哭临,是比照一般“生员”的。初废科举,设学校,学校学生的资格仍然比照科举的功名来看待。中学生没有什么叫“制服”,只有“操衣”。操衣是上体操课用的,但通常穿操衣,而在外面罩一件竹布大褂,这就是比照“秀才”的学生的样式,这个样式的青少年走到街上,没有人敢于欺侮。但是这个样式的青少年也不能随意上街乱跑。
我记得中学生时代,除了到书店街去买书籍文具之外,几乎没有自己到街上去买什么东西。有一个时期,听说鼓楼街新开一家洋货店,叫做“华胜公司”。全城为之哄动,大家去看热闹。我特地叫了一部人力车(东洋车)说“到华胜公司去”。那车夫把我拉出南门,一直拉到火车站去。我找不着什么公司,就回来了。我还记得青年会有电影,那只是幻灯,一张一张映出耶稣的事迹。偶然加映活动片子,也只是一条铁路上的旅行,过山洞,顺河沿,眼看着铁路向后退而已。
……
前言/序言
潮流与点滴 陶希圣回忆录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