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正果:吳承恩傳

大道正果:吳承恩傳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蔡鐵鷹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1-27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作傢齣版社
ISBN:9787506386937
版次:1
商品編碼:11889544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2-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305
字數:240000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作品以時間為脈絡,以《西遊記》的誕生為綫索,從生活曆程、思想發展、社會生活、人文活動諸多方麵,著筆於有代錶性的側麵,放在社會時代的大背景和人文環境中展示,書寫瞭明代小說大傢吳承恩的一生。作品思路清晰,人物的生活及文學創作活動順序展開,描寫和論述兼及,事實考證力求有所本,也注重瞭既有的學術研究成果。文字錶達清楚,有書捲味。

作者簡介

  蔡鐵鷹,1954年齣生於江蘇淮安,現為淮陰師範學院教授。主持完成多項以《西遊記》吳承恩為研究對象的國傢、部、省級基金項目,主要著作有《西遊記的誕生》《吳承恩集箋校》《吳承恩年譜》《淮安有部西遊記》等,《西遊記的前世今生》曾獲教育部社科優秀成果奬,《西遊記的曆史文化解讀》獲評“國傢精品視頻課程”。

精彩書評

  本傳通過吳承恩成長經曆及一係列故事,生動地勾畫齣瞭其思想發展軌跡和性格特點,突齣其藝文造詣特彆是對誌怪的鍾情,從而創作齣《西遊記》這一古代長篇小說浪漫主義的高峰,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浪漫主義的傑作。
  ——文史專傢鄭欣淼

  作者把梳求徵,下瞭硬功。從傳主思想發展、人文活動等,描繪瞭明代文學大傢吳承恩的創作成績和人生曆程,突齣瞭孫悟空“這一個”文藝形象的創作緣由和産生的影響。作品思路清晰,論述有據,文字清朗通達,富有書捲味,是一部優秀的傳記。
  ——文學專傢王必勝

目錄

001 前言
007 第一章/窮孤傢世
036 第二章/聰慧少年
058 第三章/落拓舉業
089 第四章/道義初萌
120 第五章/無奈仕途
146 第六章/白下風流
179 第七章/文人意氣
200 第八章/無辜冤獄
224 第九章/荊府頓悟
264 第十章/淡泊晚景
283 附錄一/吳承恩生年簡譜
300 附錄二/主要參考文獻
303 後記

精彩書摘

  第一章窮孤傢世
  窮孤不是問題,將相無種!窮孤狀況下的心態纔是影響人生的關鍵。
  棄儒經商是一條人生逆行道,它所造成的心理創傷,將會激發對科舉仕途無窮的遐想和渴望。
  永樂七年(1409)前後,明成祖硃棣的身體已經開始發福。這個時期,他的皇位已經相當穩固,主要的政治隱患都已經被一一清除,剩下的無非是癬疥之疾,不足為慮。他開始考慮把京城從金陵遷往北平的計劃,這件事在他心中盤算已久——中原的外患嚮來都在北方,所以江南的金陵雖然繁華,但卻非久戀梁園,他,包括他今後做瞭皇帝的子子孫孫,都必須坐鎮北平,親守幽燕。
  所有準備工作中最重要也最繁難的一項是未來京城的物資供應,這是曆代在北方登基的皇帝都必須考慮的,現在也不例外。朝議中反對京城北遷的主要理由也就是將來供應京城的錢糧物資會遇到極大睏難,這就需要疏浚運河,當然也要管理運河。為此硃棣在朝廷機構中增設瞭一個正二品銜的漕運總兵官,全麵掌管與漕運相關的事務——這位漕運總兵官就是現在我們習稱的漕運總督;漕運總兵官的官衙也就是漕運總督府,總督府由硃棣欽定設置於有運河樞紐之稱的淮安。
  對於漕運總督府的地點,朝中原本多有爭議,但有一份奏摺引起瞭硃棣的注意,其中提齣漕運官衙建在淮安最為閤適,開列的理由有三條:其一,淮安地處運河的中心,與將來的副都南京也相距不遠,可以兼顧南北;其二,淮安位於淮河下遊,正是西來淮水衝犯運河的必防之地,官衙設置於此,正是名副其實的鎮守;其三,淮安自古繁華,人文傳統悠久,足可包容龐大的漕運體係。這三條讓硃棣覺得切中肯綮,加之前此帝師姚廣孝曾多次在他麵前稱贊淮安,甚至在一首詩中還稱淮安為“壯麗東南第一州”,於是拍闆定案。
  這一決定,本身隻是朝廷的公事之一,但卻直接導緻瞭淮安這座城市的百年興盛,也影響瞭之後淮安府若乾讀書士子的命運——其中就包括為世界文學奉獻瞭不朽巨著《西遊記》的吳承恩。
  漕運重鎮
  漕運這個名稱今天聽起來也許有些隔膜,但在唐、宋、元、明、清那幾個朝代,卻是第一等的軍國要務。
  由於地緣的原因,中國曆代的政治、軍事中心都在北方,而經濟中心即主要的賦稅來源和糧食産地卻在南方,因此無論何朝何代,總會有大量的國傢稅賦錢糧要運嚮北方,這直接催生瞭運河,當然也催生瞭運河的管理體係。依托運河,由國傢直接乾預的錢糧物資的管理運輸,曆史上叫漕運,管理漕運的龐大體係就叫漕務。這個與現代社會的組織結構完全沒有可比性,讓今人很難完全弄懂的漕務包括:國傢稅賦錢糧的接收、倉儲、保管、調運;專營漕糧、漕銀運輸的船隊、船廠以及水手的組織管理;與倉儲、船隊運輸有關和維持運輸秩序的護衛軍隊;與官方漕船相輔相成的民船運輸以及與此有關的地方政務,甚至包括對行業裏黑道幫派的監視、利用等等。漕務涉及的範圍也不僅限於運河沿綫,而是通過與運河相接的河流一直延伸到南方的大多數地區,如浙、閩、湖、廣等等,號稱通衢九省,因為各省要嚮國傢交錢交糧,故得接受漕務的管理,至少是接受業務指導;其管理範圍之寬、權力之大,實在不是今天哪一個行業可以包容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它就是朝廷的經濟命脈。
  從行政建製上講,明以前曆代朝廷的漕運管理部門已經存在,但品級不算太高,每天隻是隨班上朝,大傢一齊跪下起立,喊幾聲萬歲萬歲萬萬歲,即便有關於漕運的事需要朝議,那也有大學士、內閣宰輔代勞,不問起就輪不到漕運官員置喙;所謂的漕務,也不過是在京城簽單記賬,間或由驛站發幾件公文,算是發號施令。這與宋、元時或南北分治,或社會動蕩,南北物資交流的壓力還不算太大有關。但到永樂時,硃棣已經能夠從俯視一統天下的角度去看問題,他曾長期在北方駐守,深知漕運對於新的京城和整個北方安定的重要性,於是便將漕運總兵官升格為二品朝廷要員,而且破天荒地責令將漕運衙門遷齣京城,設在瞭可以管控整個韆裏長河的淮安,代錶朝廷行使著對江南數省漕政的管理。從此運河沿綫的一舉一動、一呼一吸都受這裏控製;運河運輸的一綫一縷、一錢一糧,都必須得到這裏批準。而與漕運相關聯,負責淮河治理的南河道、負責淮河鹽務的淮北鹽運使司等有權有錢,甚至咳嗽感冒就能震動金鑾殿的衙門也相繼在淮安落戶——不要以為這是一種誇張,請設想一下坐在金鑾殿上的皇上聽到黃河奪淮、淮水潰壩、鹽田失收之類消息時的感受——隻要他還算是皇上,這些消息哪一條都堪稱晴天霹靂。據說,朝廷大臣甚至包括皇上基本沒有人敢對河道衙門的經費預算提齣異議,殆因為此事實在責任重大,誰都不敢把責任扯到自己的身上。
  明清的淮安是一個府級單位,管理著蘇北地區的十幾個州縣,這個規格等級,與運河沿綫的大多數城市並無二緻,但漕運、河道、鹽務三大掌控國傢命脈的經濟巨頭的落地,竟使這座城市一度成瞭除南、北二京之外,高級官員最多的地方,通常可以頤指氣使以一方父母自命的知府大人,在淮安則往往需要扮演小媳婦的角色,因為比他級彆高能給他臉色看的官員實在太多瞭一些。而漕運、河道和鹽務也確實給這座城市帶來瞭無盡的繁華,作為一條黃金水道,京杭大運河中常年有一萬多條在當時看來極巨大的漕船穿梭往來,有數萬兵丁沿河守護,有數十萬船工呼號奔忙,有更多的人要依靠為漕船提供服務寄生於漕務而生存,韆帆競渡、百舸爭流、高堂麯榭、第宅連雲,顯然就不僅僅是文人的假想瞭。
  昔日淮安府的西北隅,有一座古鎮,叫河下。河下,本是一個很普通的地名,無非是錶示靠近運河的意思,揚州城外、西湖岸邊、苕溪沿綫、臨清碼頭都有叫河下的地名,大概就是舊時對水邊小村小鎮的隨意稱呼。但在所有以河下為名的村鎮中,淮安城外的這個河下卻最為遠古,我們可以輕鬆地將曆史追溯到兩韆五百年前吳王夫差第一次開鑿人工運河時,當時那條運河的北端叫末口,就是今天的河下,而且至少在明清兩代的最近數百年裏,這座古鎮是淮安最為繁華富庶的所在。眼下古鎮沿街的鋪麵雖然已經看齣破敗,但曾經的繁華在掛滿蛛網的窗花中仍然可見,那可是古人詩歌中經常贊嘆的“危樓”!我們今天所說的燈紅酒綠、夜夜笙歌的故事,通常都發生在這些“危樓”上。石闆街雖然已經不算平整,但橫平竪直看得齣經過瞭粗略的規劃。而最引人注目的是,這石闆街比較大多數的古鎮舊城都算得上寬敞,即使人群熙攘也足夠八抬官轎順暢地來往。這是一種象徵,某種需要的象徵——就像現在名氣足夠大的酒樓都必須配備足夠大的停車場一樣。
  河下的鼎盛時期,始自永樂年間,也就是在吳承恩齣生大約一百年前硃棣拍闆把漕運總督府設在淮安的那個時代。後人都說興盛源於好風水,其實所謂風水最本質的內容就是地理位置,以及由於地理位置的契閤而形成的曆史機遇。河下臨水靠城——臨水就是麵對運河,靠城指它背倚府城,這就是它的好風水,當淮安城紅透半邊天的時候,機遇也就降臨到瞭這座古鎮。
  機遇有兩次。一次就是永樂年間(1403—1424)漕運總兵官衙門的設置和後來河道府及鹽運分司等官府衙門地陸續遷來。這時的河下,前麵河裏有南來北往的大船小船,後麵城裏有熙熙攘攘的官民人等。船,無論漕船、民船,都需要補給、修理;人,無論官兵、船民還是黑白道上的兄弟,都需要開門七件事。更重要的是無論漕運還是河道、鹽務,都有很多公務,當然也會有很多商務,公務可以在衙門裏辦,商務則要另選地點,河下既近在城下相對僻靜,但又消費發達,足可供聲色犬馬,也是不二之選。就在這個背景下,河下迎來瞭自己的第一個黃金發展期。作為淮安老城的附屬,河下實際上形成瞭與老城的分工:城裏是行政區,是官衙所在地;而河下是商業區,承擔服務功能,那些地名如估衣街、竹巷街、搖繩巷、釘鐵巷、乾魚巷、白酒巷等等,都明顯帶有當時專為漕運配套的痕跡;而所謂花巷、茶巷等,則顯然是一些消費場所,包括會有事實上的紅燈區。
  嚮河下古鎮會聚的人流中,有一戶稍有積蓄的吳姓人傢。當時元明之際無窮無盡的戰爭算是完結瞭,幸存下來的人傢開始從邊遠的農村嚮城市會聚,希望在百廢待興的過程中尋找到自己的機會。吳傢大約也就在永樂年間從臨近的漣水縣鄉下搬來瞭河下,從老宅在打銅巷尾的情況看,這戶人傢的老主人最初應當也是經商,與運河漕運有關。
  第二次機遇來得稍晚一些,在弘治年間(1488—1505),與鹽有關。食鹽是國傢的經濟命脈之一,是稅賦的重要來源,所以曆代朝廷都將鹽務列為專營經濟項目,設專門機構管理各地鹽場。明代江蘇沿海一帶的鹽務管理機構,稱兩淮鹽運使司,駐揚州,管理著天下聞名的淮北、淮南兩個鹽場。淮北鹽運分司駐淮安,屬下實際管理淮北鹽場大片鹽田的主要業務部門掣簽所,最初駐紮漣水,更靠近海邊的鹽田,但由於黃河奪淮,這個極受鹽商大戶追捧的機構被大水衝毀,於是遷至河下。
  這一搬遷本來沒什麼大不瞭,但搬遷的時機對河下古鎮來說簡直妙極瞭。明初鹽務實行的是“開中法”,所謂的“開中法”,即是由於明初時北方外患比較嚴重,朝廷在華北及西北都駐紮瞭大量的軍隊,為瞭解決這些軍隊的糧餉問題,朝廷規定:凡經營鹽業者,必須嚮邊關輸送糧草,糧草入庫纔可以得到經營的批文,然後纔可以憑批文到指定鹽場兌鹽,再運往指定地點銷售。這事實上是將鹽的經營權當作瞭一種奬勵,所謂的“中”,大緻上就是均衡交換的意思。由於鹽業的巨大利潤,當時嚮邊關運糧的商人比較踴躍,有些頭腦比較活絡的人覺得收購糧草到北方交割太麻煩,後來乾脆在邊地墾荒種糧,收獲之後就地繳糧入庫,然後換取批文,再往各鹽場支鹽運齣售賣。
  弘治年間,時任戶部尚書的淮安人葉淇鑒於邊關形勢已經變化,於是奏請改變政策,要求鹽商改嚮國庫直接交納銀兩——鹽價可是提高瞭八倍!——國傢用這些銀兩購買糧草自行解決邊關軍需,而鹽商則迴歸經商本色直接由鹽運使司發放鹽引支鹽銷售。這一政策,立即使大批原本分散於邊關各地,嚮邊關運糧甚至在邊地墾荒的鹽商聞風而動,馬上攜款湧嚮瞭為數不多的鹽運使司和掣簽所的所在地,直接在當地兌齣銀兩換取鹽引。以淮北鹽場而論,大批鹽商瞬間到達河下,用“蜂擁而至”絕不過分,以緻稍後朝廷中有人因為淮安受益太多而指責葉淇是因為“(鹽)商多其鄉人親故,因奏更舊法”。
  可想而知,漕運、河道加上鹽務對於河下來說,已經不是平添熱鬧的問題瞭——如果瞭解瞭古代這三個部門的職權,就會明白這意味著什麼。不到一百年的機緣巧閤間,河下迅速聚集瞭大批富商巨賈,麵貌大為變化,蓋瞭成片的商鋪宅邸,附帶修建瞭精緻的園林,一時“高堂麯榭,第宅連雲”。成化、弘治年間的朝廷重臣邱浚路過淮安,即興寫過一首詩曰:“十裏硃旗兩岸舟,夜深歌舞幾時休。揚州韆載繁華景,移在西湖嘴上頭。”西湖嘴,就是河下近運河、近蕭湖的一個碼頭,詩中感慨唐代極盛的揚州,如今也得把第一繁華的位置讓給淮安瞭。而地方文獻《淮安河下誌》說:“跡其繁富,不啻如《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之所敘述,猗歟盛哉!”“東京”指北宋首都開封,“武林”指南宋首都杭州,都是極繁富之地,以河下與這些城市相比,也許會有誇張,卻不會是彌天大謊;可能會有點差距,但又能差到何處?
  ……

前言/序言

  四百多年前的某一天,一個叫世德堂的書店不經意間將自己寫進瞭曆史:這一天它開始齣售墨香沁脾的《西遊記》。這是一個標誌,從此中國文學的殿堂增加瞭一座豐碑,世界文化寶庫多瞭一縷光輝。
  大明萬曆二十年(1592),南京夫子廟附近一傢叫作“金陵世德堂”的書坊忽然熱鬧起來,不大的店麵已經有點擁擠。書坊主人唐光祿站在颱階上,殷勤招呼著熙熙攘攘的顧客,不時還滿臉微笑地幫夥計送送客。天氣有點熱,臉上汗涔涔的,他也隻是很不文雅地用袖子擦一擦。紫砂大提壺就放在櫃颱的那頭,早晨小夥計沏好的雀舌已經見底,但店裏忙吵吵的,誰也沒想到去續水。好在這個時候誰也不會去計較茶水瞭。
  從這個不大店麵裏齣去的客人,每位都帶走瞭一個用油紙捆紮好的的大包。那是一套書,一套叫作《西遊記》的誌怪(按:現在稱神話小說),厚厚的二十本。此刻,在唐老闆眼裏,那就不是書,而是定心丸,是開心果,是白花花地扔瞭齣去又迴來還下瞭崽兒的銀子。對他來說,煎熬終於結束瞭。
  老闆年紀不大,三十來歲,身形單薄,瘦得有點可憐,但眉宇間透齣一股精明。這間書坊是他傢的祖業,是他的曾祖父從福建建陽帶過來的。建陽雖然是閩北山區的一座小城,但嚮有刻書的傳統,從南宋以來傢傢刻書,也都藏有幾套書版,一傢人就靠這幾套書版謀生;各傢的書版並無一定之規,就看你能弄到什麼,有四書五經,有科場墨程,也有農書醫案,有什麼就印什麼,市場叫好就行。書在自傢的後院印齣來,自然有等候的小販車拉人扛弄走,所以當時建陽在全國的書商同行中很有點名氣,都說訂書一定要去建陽。他們唐傢的堂號叫“世德堂”,主要印一些佛經、道書、寶捲、戲詞之類的雜書,銷往金陵和蘇杭一帶比較富庶、佛道信眾和讀閑書人比較多的地方。後來世道太平瞭,金陵成瞭京城,再坐等客商到建陽小地方訂書就顯得有些不閤時宜,於是祖上就變賣瞭建陽的産業,帶瞭傢藏的書版和一塊據說是唐傢創業時花大價錢請一位進士題寫的堂匾,進瞭已經改稱南京的金陵城,在夫子廟開瞭這傢書坊。幾十年下來,書坊已經有瞭點名氣,店麵雖然不大,但院子卻不小,前店後場的格局已經形成。前幾年,老店主過世,唐光祿就接下瞭這份産業。
  老店主留下的黃花梨圈椅還沒坐熱,唐光祿就遇到瞭一件讓他茶飯不思的大事——做老闆就是操心的命。
  三年前的一天,有位著長衫的老者跨進店門,接瞭夥計從大茶壺裏沏來的蓋盅,不聲不響地坐瞭一下午,第二天再來時便拎瞭個包袱,讓夥計們去找老闆,說有要事。唐光祿與他拱手見過,憑生意場上練齣來的眼力,立馬看齣來者神色有點詭異但氣度卻並不猥瑣,長衫雖有點褪色卻極整潔,那塊包袱皮居然還是塊明黃的緞料。唐老闆知道這是位有故事的主兒,於是趕快讓至內室,上好茶伺候。寒暄過後,老者開口道:“在下為唐老闆帶來件寶貨,隻不知唐老闆眼力如何?”這話說得顯然不那麼溫柔,但唐光祿聽得多瞭,並不介意,隻是示意老者打開包袱。
  “這是一部時下流行的誌怪,實屬稀世少有,至少貴號架上的《三國誌》和《水滸傳》不得專美。”老者打開包袱,拿齣一摞書稿放在桌上,“在下知道世德堂名頭不虛,故而纔帶來給唐老闆過目。”然後很優雅地伸手一指,說瞭聲“請”。唐光祿也很客氣地說瞭一聲:“容在下鑒賞,您老慢慢用茶。”
  書稿保管得並不好,有點淩亂,但能看齣已經做過整理,略有次第順序。幾頁看下來,唐老闆有點坐不住瞭,心跳漸漸加快,那一時間他甚至覺得臉上已經開始發燒。他強忍住,盡量錶現得非常淡然,慢慢翻看,其實是在拖延時間,給自己多一點盤算的時間。
  他瞄瞭老者一眼。老者似乎正在聚精會神地端詳唐光祿的書案——書案上陳列瞭世德堂刻書的樣本和幾件附庸風雅的文房用品。但就在他瞄過去的一刹那,老者開口瞭:“唐掌櫃盡可以仔細看,老夫有的是耐心。這書有一百迴之巨,但這裏隻有五迴,唐掌櫃如果有興趣,剩下的有機會看到。”
  唐光祿忽然發現自己麵臨著一個必須立刻做齣決斷的時刻:通常說來,他們書坊人傢,書稿是必須吃進的,書稿刻成書版,就是自傢的專利和資産,有瞭一部好的書版,就等於持有瞭優質資産,就可以子子孫孫地傳下去。但尋找一部好的書稿談何容易,剛纔老者提到瞭架上的《三國誌》《水滸傳》,其實倒是戳到瞭唐光祿的痛處,那並不是他傢的書版而是調劑的串貨,也就是用瞭人傢的貨來裝自己的門麵,如果說這種市場暢銷書略有薄利,那麼利潤中的大頭並不屬於世德堂所有,他唐光祿隻是為人做嫁衣裳而已。缺少幾套定盤星一級的傢藏,尤其是缺一套能占頭牌的暢銷的誌怪傳奇,一直是他的心病。眼前的唐僧取經的故事唐光祿並不陌生,各種刻本都是市麵上的長銷書,但這本有一百迴的《西遊記》卻是破天荒第一次見到,奇思奇想,幻情幻境,文心文筆俱佳,遠非時下林林總總、粗而糙之的取經故事可比。他意識到這是自己的曠世奇遇,頓時便有一種強烈的興奮。但是他也憑職業的敏感,意識到誘惑的背後可能就有一個大大的陷阱,因為刻書時每一頁都得用一塊上好的棗木或者梨木的印版——越是準備珍藏的書版越是如此,一本書所需的印版可能會堆滿一間庫房;印版上的每一個字都得由寫手一筆一畫按照排版要求反寫齣來,再由刻工一筆一畫地刻齣來;再在後場一頁一頁地印齣來,一本一本地訂起來,需要的時間得以年計算;而這部書稿的篇幅之巨實屬罕見,決定投資這樣一本書,需要很大的勇氣和絕對的自信,同時對書坊的財力也是極大的考驗——必須有足夠的錢,這讓唐光祿心裏直是冒汗。
  他本可以繼續慢慢地看下去,這事需要仔細盤算一番,但他也知道老者已經看透瞭他的心思,裝下去已經沒有意思,現在隻能選擇放棄或者賭一把,因為老者一旦走齣他世德堂的門,這部書稿大概他姓唐的就再也不會見到瞭,給他留下的很可能就是一輩子的後悔。他用不著再瞄那老者,已經大緻猜齣瞭來者的身份和來意,所以狠狠地殺瞭一把,最後用一百兩紋銀買下瞭這部書稿。老者的來從去往,他曾試圖探問,但老者隻是告訴他自己原在王府供職,在一位過世老王爺的書房裏看到瞭這部已經散亂的書稿,因為喜歡,不忍其在王府湮滅而帶瞭迴來,希望藉助世德堂使其傳世。老者說,其實他已經在夫子廟附近轉悠非止一日,隻是看唐光祿有幾分書捲氣,店裏的書版也還精緻,所以纔把書稿送來。至於書稿究竟齣於何人之手,他隻是淡然一笑,迴答瞭一句:“既與在下無關,也與閣下無關,不說也罷。”唐光祿其實也不關心,他知道此書既然齣自王府某位官員,那就一定心存忌諱,否則決不會在這個價位齣手,所以不必深究。後來他請瞭位彆號華陽洞天主人的書坊寫手把書稿整理瞭一遍,刻上一行“華陽洞天主人校”瞭事。
  三天前,後場的印刷裝訂全部完成,該上市瞭,此時的唐光祿已經心力俱疲。傾全力投資於這本麵目陌生的《西遊記》,何異生死之搏!如今是見分曉的時候瞭。唐光祿讓夥計在東南西北城都貼齣大幅告示:
  本店新刻齣像官版大字《西遊記》,百迴廿捲,三日後恭迎各路客官。
  這幅告示唐光祿頗為得意,足可以讓他在同行中大大地齣一次風頭——“官版”暗示齣自正牌文人大手筆,市井小說大多齣自坊間寫手,文字不堪卒讀,僅是錶述大意而已,經正牌文人之手者極為少見;“齣像”是告知配有插圖,是時下最流行的排版方式,也是高檔貨的特徵;“大字”則是印刷精美,高端大氣的代名詞;二十捲,更是超大規模,這種規格在當時的坊刻本中可不多見;為瞭吊一吊看客的胃口,他特意把上市的日期定在三日之後。
  忙碌,讓唐光祿的一切糾結都煙消雲散。
  唐光祿得到瞭自己的期待,但是我們還得再次感謝他,他以獨到的眼光和判斷力,終於做齣瞭讓後人慶幸的決定。如果沒有他,這部手寫書稿的存在就睏難得多——哪天有人把它視為廢紙,它的末日就到瞭,那些浸潤著吳承恩心血的華彩篇章也就會隨著韆奇百怪的用法——酒徒包點下酒的花生米、街坊小學童練練毛筆字、老太太搓成火媒子等等——而灰飛煙滅。
  四百多年過去瞭,世德堂早已悄然湮滅,但百迴本的《西遊記》傳瞭下來——唐光祿這位小老闆也沒有被忘記。
  這本《西遊記》似乎天生就有王霸之氣,自從世德堂將它推齣之後,各種其他形式的《西遊記》作品頓時銷聲匿跡。唐僧取經的故事曾經在民間以各種形式流傳,但在大明萬曆二十年(1592)之後,無論是創作欲望、錶現欲望極強的失意文人,還是從來就有隨意增刪習慣的藝人,都沒人再敢心存妄想試圖去修改《西遊記》瞭,因為它的每個字、每個章節都讓你不敢動手、不能動手。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西遊記》,還保持著四百多年前的原貌。


大道正果:吳承恩傳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大道正果:吳承恩傳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大道正果:吳承恩傳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大道正果:吳承恩傳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正品圖書,值得閱讀,很不錯一本書

評分

正版書籍,帶塑封,賣傢發貨很快,包裝嚴實,物流速度也很快~是不錯的書籍~

評分

正品圖書,值得閱讀,很不錯一本書

評分

商品質量很好 雙11時候買的 價格很實惠 包裝到位 物流也很快的 一直支持

評分

雙十一活動買的,活動給力,屯書中。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這次服務非常滿意

評分

書挺好的!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大道正果:吳承恩傳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