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土常识的意味:人类学视野中的民俗研究》适合人类学、民俗学师生与研究者以及对中国民俗感兴趣普通读者阅读。
内容简介
《本土常识的意味:人类学视野中的民俗研究》是从文化人类学的视野出发对中国本土社会及母语文化的诸多事实和现象进行学术性探索的成果。作者尤其注重对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象进行细致描述和深入分析,致力于"发现"本土常识的深层意味,同时也对本土常识的传承及其在现当代中国社会里的再生产过程给予了揭示。作者基于较为丰富的田野工作经验和实地调查资料而从容展开专题性论述,不断地追问着那些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社会事实与民俗现象,进而对很多被人们熟视无睹的"地方性知识"给出了独有新意的解读。本书堪称是一位生活在本土常识的"田野"之中并尝试走向"文化自觉"的本土人类学者长期不懈努力的结晶。
作者简介
周星,陕西省丹凤县人,民族学博士。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师,现任日本爱知大学国际交流学部教授、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ICCS)博士课程指导教授。兼任中国民俗学会顾问、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共同研究员等。
目录
上编 在生活文化中重新发现常识
饺子: 民俗食品、礼仪食品与“国民食品”
陕西韩城市党家村的花馍、礼馍及蒸食往来
灯与丁: 谐音象征、仪式与隐喻
姚村: 物态象征的民俗世界
中国古代神话里的“宇宙药”
端午节和“宇宙药”
人的“生/熟”分类与汉人社会的人际关系
实践的亲属关系
——关于“娘家”与“婆家”的人类学研究
下编 本土常识的传承与再生产
从“传承”的角度理解文化遗产
民间信仰与文化遗产
“村寨博物馆”: 民俗文化展示的突破与问题
器物、技术、传承与文化
——方李莉博士后出站报告读后
地方传统与闽南发展
从政治宣传画到旅游商品
——户县农民画: 一种艺术“传统”的创造与再生产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与“印象中国”
汉服之“美”的建构实践与再生产
后记/鸣谢
精彩书摘
《本土常识的意味:人类学视野中的民俗研究》:
闽西客家人,曾有一种“做大福”的习俗。“做大福”实际上就是一种联村举办的连日大集会、大联欢和大祝福的传统民间活动,一般多在农闲季节进行。“做大福”时,先要敬神祭祀;祭祀前后,要向神场“贺灯”,即交上若干钱,“做大福”的头家,就会为贺灯者在神场挂上一盏日夜照明的船灯(又叫风灯、车灯),灯罩上贴以红纸吉词,内容多为“财丁两旺”之类。“做大福”临近结束时,又有送灯(丁)仪式,由乐队分头将“灯”送到贺灯者家门;贺灯者则燃放鞭炮相迎,送灯队的领队者,要说一些祝福的话;贺灯者接过“灯”后,将其挂在家门顶上,然后对送灯者分赠红包,并以茶、烟、酒及糖果招待,有的还请送灯者吃点心,如红汤圆之类的吉祥食品。“做大福”中的灯俗,含有与神约定,向神请子的属性,送往神场的“贺灯”,就是子宝的具体象征物;仪式临近结束时的“分灯”或“送灯”细节,实际上就是将经过仪式的洗礼,亦即经过诸神祝福的子宝,或者是将可以护佑儿童健康成长的象征性灵物,分给参加此种活动的人们。
在江苏一些地方,人们相信二月二是土地爷诞辰。这一天,土地庙前总要挂上一串红灯,若有久婚不孕者,常会去争抢它。据说,抢得红灯挂在自己房中,即为生子之兆。值得注意的是,二月二为“龙抬头”之日,此日抢灯,似乎还内含对“龙丁”的期待。
四川一些地方向来有舞狮灯的传统。除了在春节期间,狮灯活动十分频繁以外,平时也常有人为祝贺生子或诞辰等缘由,请狮灯班或狮灯队表演助兴的情形。当缺儿少女或婚后不育的人家祈子时,也常会延请狮灯表演“麒麟送子”之类节目;若家长盼望儿子将来能够学业有成,每每也有请狮灯表演“陪太子攻书”之类节目的情形。民间传说里的“麒麟”,其形象介于狮子和龙之间,因它有送子的灵验,所以,也就衍生出这种由狮灯表演“送子”的民俗。
……
前言/序言
本土常识的意味:人类学视野中的民俗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