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2
序………………………………………………………………………………………………周尚文()
2015年度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报告……………………………………………………………徐觉哉()
社会主义经典文献解读
揭示人类社会原生形态的秘密
——对马克思探索历程的详尽考察……………………………………………………………()
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中的二律背反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中国个案…………………………………………………………()
对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再理解
——“重建个人所有制”拟改译“分给个人财产” ………………………………………… ()
“不间断革命论”能否奉为国际共运的圭皋
——“抛弃新民主主义而改行激进社会主义”路线为典型案例…………………………… ()
资本逻辑的哲学性质与历史限度
——应将资本逻辑的积极要素内化于社会主义的内核之中…………………………………()
两个文明进程、两极相联、双重使命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与殖民地关系的三个理论层次解读………………………()
重释《反杜林论》的当代价值
——对传统马克思主义与欧美学界研究视角的比较评述……………………………………()
当代资本主义纵横
马克思隐密之处背后的故事
——西方著名批判理论家N.弗雷泽对资本主义扩展性的揭示……………………………()
重拾“第三条道路”难以拯救危机中的美欧
——对当前西方发达国家政治思潮与经济选择的分析…………………………………()
如何把握全球化体系下的帝国主义理论
——美国《每月评论》邀请西方左翼学者展开讨论…………………………………………()
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深层问题的揭示
——西方左翼经典著作回眸………………………………………………………………… ()
探寻超越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替代方案
——当代西方左翼学者的思考和展望………………………………………………………()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眸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应在1937年7月
——俄罗斯学者否定二战开启于德国进攻波兰的历史定论…………………………………()
为何说共产党是全民抗战的旗帜
——中共在争取民族解放战争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苏美英“三巨头”的最后会晤
——《俄罗斯报》刊文揭秘波茨坦会议内幕…………………………………………………()
二战后期苏美英如何“分蛋糕”
——西班牙《阿贝赛报》披露斯大林推翻F.佛朗哥政权的失败企图……………………… ()
日本死硬派悍然兵变力阻播发天皇诏书
——《日本经济新闻》披露投降前夜军方抢夺录音盘秘闻………………………………… ()
揭露日本所谓“无条件投降”的幕后真相
——“8.15”日本天皇并未承认战败留下重大历史隐患 …………………………………… ()
二战最后一役结束在中国
——苏联出兵东北后牡丹江附近东宁要塞的枪声才停息……………………………………()
二战“最大悬案”再掀波澜
——柏林地铁站内发现一堵疑似帮助A.希特勒出逃的假墙…………………………………()
世界左翼运动现状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谱系、现状与未来
——美国《每月评论》发表著名左翼学者S.阿明新论……………………………………()
阶级分析方法具有持续的社会阐释力
——对当代西方发达国家阶级冲突和阶级斗争的考察………………………………………()
外高加索地区的共产主义运动呈现日益衰落之势
——对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三国共产党现状的评析……………………………()
巴尔干地区社会主义运动的最新动态
——共产党和工人党正走出被“边缘化”、“孤立化”的境况……………………………… ()
社会主义将成为未来拉美替代运动的灯塔
——试析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源流及其本质……………………………………()
社会主义新论
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双星合璧论
——正确认识“第二小提琴手”的理论贡献与历史地位 ……………………………………()
时代问题是一个关系全局性的战略判断
——当今世界正处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
“时代主题”转换了而“时代本质”没有变
——要全面认识当今时代的两个基本问题……………………………………………………()
现代国家存在独立于不同阶级进行调停的例外现象
——恩格斯界定的国家标准与现代国家形态的异同…………………………………………()
马克思无产阶级解放学说的时代化探索
——从规律观、价值观和策略观三个层次回应西方学者的质疑……………………………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概括的一大飞跃
——略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涵、根据及其意义………………………………… ()
俄罗斯学界重新诠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质
——审视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乌托邦主义、修正主义和布尔什维主义的关系………()
人类走向社会主义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运动
——俄罗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刊文谈社会主义的前途………………………………… ()
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现代社会
——近10年来日本社会主义研究的状况及其特征…………………………………………()
欧洲社会主义研究出现复兴迹象
——近期有关法国社会主义的研究成果介绍…………………………………………………()
社会主义思潮和流派
必须与各种非科学社会主义思潮划清界线
——对思想史上九大社会主义派别的考察……………………………………………………()
促进计划和市场两种体系的平衡发展
——美国经济学家J.加尔布雷思的“新社会主义”论………………………………………()
“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的争论在继续
——从W.桑巴特到S.李普塞特的研究………………………………………………………()
欧洲社会民主主义将走向何方?
——五位学者对“第三条道路”式微的原因分析…………………………………………… ()
多元化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构
——苏共意识形态堤坝全线崩溃的教训………………………………………………………()
政党变革与创新
处于自由民主主义与专制主义谱系之间
——“政党中心主义”起源的关键成因分析………………………………………………… ()
选举式威权的类型及演变路径
——近10年国外民主化研究的新方向………………………………………………………()
西欧政治舞台上的迟到者
——从边缘崛起的“替代左翼政党”及其走向……………………………………………… ()
能否创新一种“后政党政治”的制度?
——美国斯坦福大学贝格鲁恩研究所主办“后党治理”的讨论…………………………… ()
强化在反对帝国主义和资本剥削斗争中的角色
——第16届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在瓜亚基尔召开……………………………………()
社会主义思想史新探
作为政治北斗星的形象已被蒙上一层阴影
——德国社民党著名理论家T.迈尔论自由主义发展的历史命运………………………… ()
自由是全体社会成员一种“共同的善”
——T.格林的社会自由主义为创立福利国家奠定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道路没有一个普世性的答案
——G.萧伯纳以戏剧形式提出费边社会主义的构想…………………………………………()
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还是偶然政策?
——阿根廷《资本与阶级》评述第二国际内有关帝国主义理论的争论 …………………… ()
为研究第二国际思想史提供崭新视角
——《E.伯恩施坦与K.考茨基通信集》在法兰克福出版…………………………………… ()
用“阶级构成”代替“阶级结构”的理论模型
——E.伯恩施坦中产阶级理论的逻辑范式分析………………………………………………()
殖民主义是帝国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政策和手段
——K.考茨基对“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概念的辨析………………………………… ()
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能否“毕其功于一役”
——普列汉诺夫和列宁关于俄国革命条件的争论……………………………………………()
“同盟军”还是“同路人”?
——列宁在处理农民问题上的矛盾和纠结……………………………………………………()
必须“对我们的政治制度作一系列的变动”
——列宁“政治遗嘱”中党内民主思想的文本解读………………………………………… ()
是“官僚主义”,还是“官僚阶层”或“官僚阶级”?
——苏东社会主义思想家对苏共官僚化的批判……………………………………………()
通往社会主义可以走自己的道路
——保加利亚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探索和贡献……………………………… ()
苏联解体正是这种“体制性危机”引起的
——计划经济走过的坎坷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析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东方专制主义的真正基础
——马克思东方观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法治建设之启迪…………………………………()
再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
——应涵盖认识历史、实践应用和理论生成三个要素……………………………………… ()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另一种替代性的现代化路径
——西方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反思性研究及其评析…………………………………()
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国外学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的话语结构…………………………………()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国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初遇和碰撞
——“西学东渐”中的国学大师梁启超………………………………………………………()
日本成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中转站
——早期赴日留学生充当了译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使者……………………………………()
“列宁主义”概念从苏俄到中国的出场及其初始形态
——对传播的历史场域和路径的深度考察……………………………………………………()
五四时期与“基尔特社会主义”论战的阵地
——对《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文本的考察……………………………………………… ()
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
——20世纪早期中国知识界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观察、研究与思考…………………… ()
谁是中共党内首次提出“纸老虎”概念的理论家
——对蔡和森与恽代英提出时间和内涵的考证和辨析…………………………………()
被解禁的“黑书”或“灰皮书”
——托洛茨基著作在中国的翻译和出版…………………………………………………()
历史文档解密
浑身散发着“鲜草”般的自然芳香
——英国《卡姆登新刊》首次披露列宁“毕生挚爱”的照片…………………………… ()
十月革命是犹太复国运动吗?
——驳俄罗斯作家卡尔波夫在《大元帅斯大林》中对历史的伪造…………………… ()
数万华人曾为苏俄政权而战
——战功卓著的“中国军团”曾受到列宁接见…………………………………………… ()
引发英国红色恐慌的“季诺维也夫信”事件曝光
——伪造的信件曾被用于英国大选中的党派争……………………………………()
苏联吞并波罗的海三国的历史记载
——对苏联解密历史档案的察…………………………………………………………()
托洛茨基被刺案真相揭秘
——20年后当局授予凶手苏联英雄号…………………………………………………… ()
中共七大筹备过程中的共产国际因素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披露内情……………………… ()
赫鲁晓夫谈苏共“二十大”前后
——一件值得重视的俄罗斯亲述案………………………………………………………()
苏共二十二大:中苏关系演变史上的又一个转折
——中国外交部解密档案透视《中苏友好条约》签订12周年纪念活动………………()
国际“反修”斗争的产物
——人民出版社原总编张惠卿谈“灰皮书”出版的来龙去脉……………………………()
用更温和的声音影响欧洲左派
——美国中央情报局资助的7份左翼志………………………………………………………()
附录一 国际资讯
附录二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海钩沉(二)
附录三 中外书摘
附录四 新书博览
附录五 中文文献索引
附录六 外文文献索引
附录七 大事记
序
周尚文(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年鉴》顾问)
每年都收到厚厚一本《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年鉴》,内容丰满,资讯翔实,端正厚实。《年鉴》是公认的权威性科学性很高的一种资料工具书,汇集编纂一年来某一领域的基本情况、发展成果、统计资料等,它历来以严谨、科学、整体、连贯为特色,以致西方上世纪初叶就形成年鉴学派。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外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编的《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年鉴》虽然诞生时间不长,但具备了以上提到的所有特点,在当前世界局势跌宕起伏、社会心理复杂浮躁、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还面临诸多困境的情况下,《年鉴》编者们能静心尽力,甘于寂寞,搜集整理编纂这样一本能够传世的大型工具资料书,实属难能可贵。
我自上世纪60年代初大学毕业留校任教以来,一直从事国际共运史的教学研究工作,自然十分关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衰起落。这里,我想着重从一个高校教师的视角对科学社会主义、国际共运(也可通称世界社会主义)这个专业发展变化以及它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世界社会主义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应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算起,当时全国高等学校开设必修的4门公共政治理论课,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列主义基础和中国革命史,这些课程设置是与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相匹配的,前三门课的教材、教学大纲是直接从苏联搬来的。其中“马列主义基础”这门课,以斯大林亲自审定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为教材,因为在当时《教程》被誉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的百科全书”。我们在大学读书的时候,这门课开头讲一本《共产党宣言》,接着就读这本《教程》。就是说,哲学、政治经济学有学科体系,唯独科学社会主义被苏共党史取代,没有独立的学科体系,但《教程》作为至尊至圣的范本,它的体系理所当然地成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学科体系。1956年苏共20大后,这本《教程》不能用了,就由中国人民大学牵头,新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课程。我所在的华东师范大学也在60年代初开设这门课,直至“文革”开始。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出现一个拨乱反正的复兴时期,各地高校普遍开设“科学社会主义”或“国际共运史”课程,这两门课,实际上是一门课,“科学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态,“国际共运史”则是社会主义的实践形态,后来教育部将两门课合并为一个专业,并在一些大学相继设立这一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授予点,学科发展呈现繁荣景象。可是,从90年代起,由于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入低潮,国内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多元化趋势的发展,许多大学生对追求崇高理想信念淡漠,对这门课的兴趣减少,报考这一专业的研究生人数锐减,加上一大批“文革”前担任这门课的教师退休或转行,许多高校将科社和国际共运专业关停并转,学科建设与机构配置逐渐萎缩,遂使这一专业日渐边缘化。目前,除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中联部、中央编译局、中央党校等单位保留研究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建制和力量外,全国保留这一专业的高校已屈指可数,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助推了这门学科的边缘化。
我国是当今世界的社会主义大国,却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很不够,国内相关研究机构很少,而高校科社与国际共运学科的式微,使年轻一代知识分子普遍缺乏对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与现状的关切和了解,这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不利的,也与我们社会主义大国的地位不相称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学科本身而言,我认为在学科建设上有一个问题,就是这门学科边界不大清晰。从广义上说,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同义词,它可以涵盖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种学科;从狭义上说,科学社会主义又是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同样,世界社会主义(国际共运)从广义上说,应涵盖世界上一切形式的社会主义思潮、流派、组织、运动;从狭义上说,我们只把共产主义者同盟、三个国际、以及由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纳入世界社会主义(国际共运)的研究范畴。学科边界不清,就难以形成独立严整的学科体系。
人们通常以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记,它的内容主要是揭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提出实现这一规律所依靠的社会力量及途径,描绘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这些内容能不能构成一个学科?科学社会主义奠基人没有回答,他们只是提醒人们:“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恩格斯语)。因此当我们把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门学科的时候,就碰到一个问题,怎样建立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或学科体系?过去相关教科书上除了阐述变革社会的历史规律、未来社会的大体轮廓外,大量的内容是变革社会的方法和道路,如阶级斗争、暴力革命、无产阶级专政、国际主义等,这些内容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固然有其合理性,但时代在变,世界在变,如何科学地看待和研究社会主义,就必须回答时代提出的新问题,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国情,如何提炼出某些普遍适用的理论和经验(我在这里有意避谈“共同规律”,因为这个提法曾经出现过负面影响),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可是,原有的学科体系要么固守一些教条式的结论,要么还来不及将新的实践总结上升为理论,于是使这一学科缺乏严谨的、科学的理论支撑,这或许是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门学科萎缩的重要原因。
有的学校将原有课程改名为“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但如何建立其学科体系,由于资料匮乏,尤其是学科本身的边缘化,己很难组织力量进行编纂教学大纲、教材等基础性工作。世界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国内高校在这一学科建设上还有一个难点,就是如何看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这些问题常常使师生感到困惑,他们既不愿接受过去那种教条式的结论,又无法解释当前面临的许多新现象,一些问题不仅难度大,且受制于国家内外政策和信息资料匮乏,不能敞开思想自由讨论,只得避而远之,这也是制约这门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问题诸如:
第一,怎样看待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在过去很长时间,我们总是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原理说明经典著作中“两个必然”、即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近年来又用“两个决不会”的观点补充说明这一“取代”的长期性、艰巨性。诚然,这些原理是正确的,应该理直气壮地坚守和讲授。然而,时代在变,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年鉴(2015)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年鉴(2015)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年鉴(2015)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年鉴(2015)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