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12
◆断版多年的好书重新复活,给予创业者鼓舞、勇气和力量,陪伴每个创业者走向未知的荒原,开拓财富的宝藏;
◆强烈渴望财富的必读书,唤起内心征服者的力量,为富人和财富张目;
◆一部活生生的商业肉搏史,真实而详细记述了创业过程中的精彩曲折、艰辛悲怆;
◆罗辑思维视频第103期,罗振宇痛快酣畅推荐!
◆清晰展示创业者登顶财富王座的必备条件,洞悉关键时刻的震撼选择。
凭着“天方夜谭”式的设想、敏锐的投资眼光、强烈的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毅力,美国商人赛勒斯·菲尔德以及他的团队成功地进行了一场疯狂的投资,完成了19世纪*伟大的工程,人类历史从此改写。
在新闻瞬间即可传遍全球的今天,时间的延迟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但在19世纪中期,它却是活生生的现实。美国和遥远的欧洲之间横亘的大西洋,使得两个世界的交流*快也只能达到穿越大西洋的船舶的速度,而一根电缆的敷设让这个时代从此终结。
美国商人赛勒斯·菲尔德以及他的团队决定用已经形成的技术接通跨越大西洋的桥梁,连接旧世界和新世界。数十年的努力,无数次失败的尝试,几百万美元的资金,近在咫尺的凶险海洋,对无数个无法预见的技术难题的克服,惊心动魄、波澜起伏,再现了敷设大西洋电缆的壮举的历程;飞速发展的技术、复杂的金融交易,人类历史和时代风云重重交织,商业与时代在这里相互成就。赛勒斯·菲尔德由此享誉全球。同所有的企业家一样,赛勒斯·菲尔德目标明确、意志坚定——那就是一定要敷设一条跨大西洋电缆,并由此成立一家盈利企业。但由于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他的成就远不止为自己创造了丰厚的利润——他为一个世纪后的地球村打下了牢固的技术基础。当我们重新回顾一段历史时,一定能从中找到获得商业成功的必需因素!
约翰·S·戈登,美国作家和经济历史学家。1944年生于纽约,其祖父和外祖父均在纽约股票交易所拥有席位。他1966年毕业于范德比尔特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9年,他出版了《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获得各界广泛关注。此外,他还著有《资本的冒险》《财富的帝国》。
自打几年前读到了这本《疯狂的投资》,我就一直把它搁在我的书架上,因为我觉得在里面可以找到所有创新者用于激励自己的那些素质,很多细节菲尔德在160年前其实已经给我们做了示范。……如果你是一个创业者,或者你希望成为一个创业者,想激励你的兄弟们,在这本书里找到相关的企业家的禀赋素质以及那些给你启发的细节会给你极大的帮助。那欢迎来读一读这本书,五年内什么大事都可能干得成,什么奇迹都会发生,《疯狂的投资》随时等你。
——“罗辑思维”罗振宇
戈登先生巧妙地重述了大西洋电缆的敷设历险,对与此有关的人物和历史进行了详尽生动的描述。阅读《疯狂的投资》,可以让我们重温那鼓舞人心的胜利,让历史的光芒照亮现实的迷雾。
——《纽约时报》
奇迹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它需要耐心、恒心、信心和一点运气……一部引人入胜的作品。
——《华尔街日报》
《疯狂的投资》读来轻松愉快……金融、技术和人类历史的完美结合。
——《芝加哥太阳报》
戈登善于将科技内容通俗地讲给读者,也能够对菲尔德和他的伙伴们为实现宏伟梦想而进行的复杂的金融交易娓娓道来。
——《华盛顿邮报》
戈登以他惯有的热情对人物进行了栩栩如生的描述……这是一本充满技术结晶的好书。
——《福布斯》
关于货币的注释
致 谢
第一章 无愧于时代的伟大事业
第二章 赛勒斯·菲尔德
第三章 纽芬兰岛
第四章 “几个月?我们还是说需要几年吧!”
第五章 筹集更多资金
第六章 第一条大西洋电缆
第七章 千难万险
第八章 穿过深水区的闪电
第九章 “菲尔德先生,这艘船可以为您敷设电缆。”
第十章 新的电缆,新的尝试
第十一章 荣耀的光芒
后 记 “让这两个世界合而为一吧!”
后 记 “让这两个世界合而为一吧!”
耽于成功、停步不前可不是赛勒斯·菲尔德的本性,但他的企业家生涯已基本结束了。菲尔德的大名享誉全球,受到大西洋两岸的极大推崇,他也进而投入了许多了不起的事业,包括致力于解决英美两国关于亚拉巴马的争端。
他的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继续经营上。大西洋电缆使他又一次获得了富贵荣华,因此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还清了债务。很快,他在纽约北面的哈得孙河沿岸建造了一所大型乡间别墅,取名阿西里,以纪念先祖天文学家约翰·菲尔德——他就出生在英格兰的同名小镇上。
但是,如同许多企业家一样,菲尔德并不擅长投资。19世纪80年代,他活跃在华尔街上,对曼哈顿高架铁路公司这类的公司很感兴趣。菲尔德沉湎于投机生意,经常和儿子小赛勒斯和爱德华合伙经营,有时会因为犯错遭遇毁灭性的打击。仅在1887年6月24日这可怕的一天,他损失的资金竟高达600万美元。
赛勒斯步入老年后晚景凄凉。一个女儿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疾病,他最钟爱的儿子爱德华被发现卷入了证券欺诈案。他的爱妻玛丽在他们50年金婚庆典后不久撒手人寰,第二年赛勒斯也告别了人世。
虽然他的财产被19世纪末期的华尔街市场吞噬,他的英名却在世间流传。1892年7月12日,72岁的菲尔德去世。成百上千的人们参加了在阿西里举行的安魂仪式,其中既有名流人士也有普通大众。他的灵柩被运回他的出生地——马萨诸塞州的斯托克布里奇,在他的父亲曾经传道的教堂举行了简短的仪式后长眠地下。他的墓碑上写着:
赛勒斯·菲尔德
由于他的勇气、精神和毅力
世界上才有了大西洋电报
字数不多却概括精准。正如当时有人说的:“大西洋电报发出的每条消息都是他的挽歌。”挽歌从未间断,人们对他的景仰也是菲尔德从没想到的。
虽然1866年建造的两条跨越大西洋的海底电缆证明了海底电报长途通信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它的商业价值却还有待探讨。探索任何新技术所能取得的最大商业价值都需要进行不断的实验,不论是19世纪60年代的大西洋电报还是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
起初,大西洋电报费用非常昂贵——每条电报至少10个单词,每个单词10美元。由于当时10美元几乎是一名技术工人一星期的报酬,大多数人都无力支付这一费用,仅有大公司和富人们才用得起大西洋电报。尽管如此,在1867年7月28日至10月31日间,大西洋电报公司还是发送了2 772条商业电报,并且获利颇丰,每天收入2 500美元。但按照这一速度,人们只利用了5%的电缆的能力。因此公司将费率减半,一条10个单词的电报收费46.80美元,收入马上上升到每天2 800美元,更多的人开始使用跨洋电报。
当竞争出现后,价格急速跳水,跨洋电报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1869年法国成立了一家新的电报公司,敷设了一条从法国布雷斯特到纽芬兰南部圣皮埃尔,然后到马萨诸塞的跨洋电缆。盎格鲁—美利坚电报公司当然反对这个新公司,尤其是它的资金大多还是来自英国,但却也无可奈何。“大东方”号又一次受命敷设电缆。
随着电缆数量的增加,人们不断开发新技术来降低费用,发送电报的费用也不断下降。例如,1870年《纽约论坛报》记者霍勒斯·格里利仅仅花费了5 000美元发送了一条关于普法战争的报道。由于各大报纸间的激烈竞争,报社不得不耗费巨资满足美国公众对于大洋彼岸即时信息的需求。但很快,他们就达成协议,成立了美国合众国际新闻社来分担费用。
到了1870年,华尔街每年都要耗费100万美元电报费用,因为是否及时了解伦敦的价格可以区分致富或破产。伦敦的经纪人们每年花费也大致相当。在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电缆出现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短短几年间,“大东方”号敷设了5条跨大西洋电缆,到了1900年,数目已经上升到了15条,其中一条通向巴西和阿根廷。敷设海底电缆的游戏并不仅限于大西洋。1869年,大西洋电缆的投资人之一约翰·彭德爵士组织筹建了英国—印度海底电报公司,敷设了一条从苏伊士通向孟买的电缆,最终完成了英国对其印度殖民地的电报联系。英国从前同印度的电报联系只是从印度到波斯湾,然后在陆上通过土耳其帝国和欧洲一些国家。信息通过整个线路往往需要一周时间,由于一些工作人员不会讲英语,传递的信息经常无法识别。
彭德爵士的脚步并没有仅停留在印度。到了1871年,电缆经新加坡通向了澳洲,又很快延伸到了中国和日本。到1902年,一条电缆贯通了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温哥华和澳洲大陆以及新西兰。整个地球都已被海底电缆连接到了一起。
这样,通过一代人的努力,海底电缆技术已经将地球上的主要国家紧密相连。这些海底电缆不仅是现代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它极大地推动了现代世界的形成 ),也是各国战争时期的重要国家财产(和别国打击目标)。1914年8月,英国宣布对德国开战的几小时后,英国的电缆敷设船只“塔里考尼亚”号就驶近了北海的德国海岸。船员们有条不紊地捞出了5条德国跨大西洋电缆,把它们割断后又抛回大海。
受到这一打击后,德国不得不使用新的无线通信技术,这是20年前马可尼发明的与世界沟通的技术。但英国的情报部门截获了信息并成功破解。1917年,一条信息对德国造成了致命的打击:齐默曼提出要与墨西哥结盟,帮助其夺回被美国抢占的省份,这使得威尔逊总统向国会提议参战。
19世纪50年代,威廉·汤姆森曾经钻研过对瞬间电流的应用,现在,这一技术被实际应用于无线电报技术,这为海底电缆提供了有益的补充,但却不能取代海底电缆技术,哪怕是在非机密情报沟通上,因为无线电报技术要受到暴风雪和电磁干扰的影响,可靠性远不如海底电缆。即使有了卫星技术,跨洋通信还是主要依赖于电缆,因为卫星要受到太阳系“天气条件”的影响,它只能提供全球30%的通信交流。
到了20世纪20年代,新兴的电话技术出现——人们用无线电波传递电话信号,非电缆通信手段才首次能和电缆技术匹敌。1926年,跨大西洋电话通过这一技术顺利实现,但非常昂贵,每通电话当时要花费75美元。
费用昂贵是因为电话信号必须要比电报信号强很多,才能够在另一端被有效地转换成声音信号。当时除了跨洋电缆,还没有其他有效信号传输手段。1921年敷设的第一条电话电缆只有90英里,连接哈瓦那和西屿,每次仅能同时提供三通通话。
但是,无线电话利用的无线电频率有严格的数量限制,日益增长的跨洋通信很快就达到了数量的极限。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发明了“中继站”技术,使信号在通过电缆传输时能够定时更新,最终解决了通过海底电缆传输电话信号的问题。1956年,第一条跨大西洋电话电缆敷设成功,可以同时传输32通电话。随着电子革命的来临,电缆技术突飞猛进。截至1988年,电缆可以同时可以完成10 000通电话。到了1996年,新敷设的跨太平洋电缆可以完成320 000通电话。
电缆容量的增加导致了价格的急遽下降,利用率的大大提高。1950年,美国打出了100万通越洋电话。1970年,数目增长到了2 340万。1980年则是2亿。1997年,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2亿。这一数目还在随着数据传输和互联网的需要而继续上升。美中两国正在筹建一条新的光纤网,耗资将达到10亿美元。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这也大约是136年前第一条跨大西洋电缆造价的10倍,但是它的运作能力却与从前有了天壤之别。
光纤网的设计长度是1.875万英里,每分钟可传输800亿字节,足以同时提供400万通电话或传送相当于1.8万卷百科全书的数据。美国至巴西、美国至欧洲间也拟建造同样的电缆。
和半个世纪前相比,如今纽约到伦敦的电话费比当年纽约到费城还要便宜。
1866年,当菲尔德庆祝电缆敷设成功时,纽约的知名律师威廉·马克西维尔·埃瓦特(二人的父辈曾是耶鲁同窗)在一次宴会上向他表达了敬意。埃瓦特后来曾被提名任国务卿。他借用了意大利热那亚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墓志铭上的话:“从前只有一个世界;他说‘让我们有两个世界吧’,然后就有了两个世界。”埃瓦特说:“那么,说到大西洋电缆和它的作者,‘从前有两个世界’,他说,‘让它们合而为一吧’,我们就有了一个共同的世界。”
这个预言在今天已经充分实现。同所有的企业家一样,赛勒斯·菲尔德目标明确,意志坚定——那就是一定要敷设一条跨大西洋电缆,并由此成立一家盈利企业。但由于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他的成就远不只为自己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他为一个世纪后的地球村打下了牢固的技术基础。
疯狂的投资 [A THREAD ACROSS THE OCEAN]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疯狂的投资 [A THREAD ACROSS THE OCEAN]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挺好
评分没来得及看应该不错吧呵呵
评分超值,好看。
评分物流超快。赞
评分不错不错
评分这包装还能再差点吗
评分挺好的,服务也不错,物流速度很快,小哥辛苦了。
评分故事,是个好故事。当初罗胖子节目里推销时,描述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评分学习学习看看投资如何疯狂
疯狂的投资 [A THREAD ACROSS THE OCEAN]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