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人类的灵魂,文学发展史便是人类情感与思想发展的历史。中国文学发展史,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中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精彩的一部分。本书是近世中国文学通史著作中重要的一部巨著。上起殷商,下迄清朝,真实而全面地反映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本书将作家的身世、性格与社会背景相结合,着重阐发作家作品的个性,并将演讲式的才情语言,发挥到极好。对人物的评述,对作品的分析,做出了客观的真确的分析。全书论述精彩,“成一家之言”,在众多同类著作中独树一帜。本书较早是由中华书局出版,共分上下二卷。上卷成书于1939年,出版于1941年,下卷成书于1943年,迟至1949年1月才出版。
刘大杰(1904—1977),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湖南岳阳人,曾任上海大东书局编辑,安徽大学、暨南大学教授。建国后任复旦大学教授,并兼任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早年从事小说创作以及外国文学的翻译和研究,后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文学发展史》《<红楼梦>思想与人物》《魏晋文人思想论》等。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趁京东活动入了好多书,买来后慢慢品读…看完后再买
评分西汉马王堆《帛书》
评分(一)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古今中外都曾把一切用文字书写的书籍文献统称为文学。现代专指用语言文字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故又称“语言艺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曾将文学分为韵文和散文两大类,现代通常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影视文学等体裁。在各种体裁中又有多种样式。
评分嗯,内容比较满意,搞活动的时候购买还是比较合算的。满意吧。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四)官,汉代置于州郡及王国,或称“文学掾”,或称“文学史”,为后世教官所由来。汉武帝为选拔人才特设“贤良文学”科目,由各郡举荐人才上京考试,被举荐者便叫“贤良文学”。“贤良”是指品德端正、道德高尚的人;“文学”则指精通儒家经典的人。魏晋以后有“文学从事”之名。唐代于州县置“博士”,德宗时改称“文学”,太子及诸王以下亦置“文学”。明清废。
评分早期版本,蛮好。
评分(三)指辞章修养,元结《大唐中兴颂序》:“非老于文学,其谁宜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