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中國文學批評史(套裝上下冊)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中國文學批評史(套裝上下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羅根澤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5-17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115889
版次:1
商品編碼:11868042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5-12-01
用紙:膠版紙
套裝數量:2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羅根澤先生的代錶作《中國文學批評史》,是中國現代學術史上三部文學批評史經典之一,與其他兩部——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硃東潤《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鼎足而立,各具特色。本書所述上自先秦,下訖兩宋,蓋分周秦、兩漢、魏晉六朝、隋唐、晚唐五代、兩宋六篇,以材料豐富、體例完善為其突齣特色。作者以詩話文評為山銅,以文集筆記為沙金,搜羅大量資料,進行整理分析,所得結論持之有效,言之成理。作者獨創"綜閤體",按古代文學理論在各階段所錶現的特點,分為幾大階段。再把每一階段所齣現的各種文學批評現象適當分類;或以文學論點為中心,或以文體演變為中心,或以文學流派為中心,分彆敘述。由此綱舉目張,巨細無遺。本書將中國還給中國,一時代還給一時代,由此將本國的材料跟外來的意念打成一片,方能處處抓住要領,詳細探索,從而取得瞭不同凡響的成就。

作者簡介

  羅根澤(1900-1960), 字雨亭,直隸深縣(今河北深州市)人,著名古典文學研究專傢。1927年同時考取北京大學國學所和清華大學國學院,1929年同時於兩處畢業。先後曾在天津女子師範學院、保定河北大學、中國大學、安徽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西北聯閤大學、中央大學等處任教,建國後在南京大學執教,同時任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曾主編《古史辨》第四六冊,著有《中國文學批評史》《樂府文學史》和《中國古典文學論集》等。

目錄

中國文學批評史(上)
第一篇 周秦文學批評史
第一章 緒言
一 文學界說
二 文學批評界說
三 文學與文學批評
四 文學史與文學批評史
五 中國文學批評的特點
六 文學批評與時代意識
七 文學批評與文學批評傢
八 文學批評與文學體類
九 史傢的責任
十 曆史的隱藏
十一 材料的搜求
十二 選敘的標準
十三 解釋的方法
十四 編著的體例
第二章 詩說
一 詩人的意見
二 古詩的編輯
三 春鞦士大夫的賦詩
四 孔子的詩說
五 孟子所謂“以意逆誌”與“知人論世”
六 荀子所謂“詩言誌”
七 墨子的用詩
八 詩與樂
第三章 “文”與“文學”
一 古經中的辭令論
二 最廣義的文學
三 孔子及孔門諸子所謂“文”與“文學”及“文章”
四 孟子所謂“養氣”與“知言”
五 荀子的立言論準
六 《易傳》對於文學的點點滴滴
七 墨子的“三錶法”及其重質的文學觀
八 晚齣談辨墨傢的論辯文方法
九 老子的反對“美言”與提倡“正言若反”
十 莊子書中的藝術創造論、寫作方法論及書文糟粕論
十一 韓非的反對文學及《解老》篇的重質輕文
第二篇 兩漢文學批評史
第一章 詩的崇高與汩沒
第二章 “文”與“文章”及其批評
第三章 對於辭賦及辭賦作傢的評論
第四章 王充的文學批評
第三篇 魏晉六朝文學批評史
第一章 文學概念
第二章 文筆之辯
第三章 文體類
第四章 音律說(上)
第五章 音律說(下)
第六章 創作倫
第七章 鑒賞論
第八章 論文專傢之劉勰
第九章 論詩專傢之锺嶸
第十章 北朝的文學倫
第十一章 佛經翻譯倫
第四篇 隋唐文學批評史
第一章 詩的對偶及作法(上)
第二章 詩的對偶及作法(下)
第三章 詩與社會及政治
第四章 元稹白居易的社會詩論
第五章 史學傢的文論及史傳文的批評
第六章 早期的古文論
第七章 韓柳及以後的古文論

中國文學批評史(下)
第五篇 晚唐五代文學批評史
第一章 文學論
一 自唐代社會變遷說起
二 李商隱的反道緣情文學說
三 杜牧的事功文學說
四 皮日休陸龜濛的隱逸文學說
五 劉蛻羅隱的文章喪亡論
六 韓偓歐陽炯的香艷說
七 韋莊韋縠的清麗說
八 黃滔吳融等的反艷麗說
九 劉晌徐鉉的摺中說
第二章詩格(上)
一 詩格的兩個時代
二 五代試士的注重詩格及賦格
三 材料的獲得
四 王睿《炙轂子詩格》
五 李洪宣《緣情手鑒詩格》
六 齊己《風騷旨格》
七 虛中《流類手鑒》
八 徐衍《風騷要式》
九 徐寅《雅道機要》
十 王玄《詩中旨格》
十一 王夢簡《詩要格律》
十二 桂林淳大師《詩評》
十三 文或《詩格》
十四 保暹《處囊訣》
第三章 詩格(下)
一 舊題魏文帝《詩格》
二 舊題賈島《二南密旨》
三 舊題白居易《金針詩格》及梅堯臣《續金針詩格》
四 舊題白居易《文苑詩格》
五 舊題梅堯臣《梅氏詩評》
六 惠洪《天廚禁臠》及林越《少陵詩格》
七 已佚的詩格書
八 詩格總集——李淑《詩苑類格》
九 詩格叢書——蔡傳《吟窗雜錄》
十賦格及文格
十一 反詩格的言論
第四章 詩句圖
一 詩句圖的淵源
二 李商隱《梁詞人麗句》
三 張為《詩人主客圖》
四 李洞《集賈島詩句圖》
……
第五章 《詩品》及《本事詩》
第六篇 兩宋文學批評史

第一章 宋初的詩文復古革新論
第二章 宋初對李杜韓柳集的甄理與鼓吹
第三章 歐陽修的復古革新意見
第四章 二程及其他道學派的道文分閤說
第五章 王安石及其他經術派的政教文學說
第六章 蘇軾及其他議論派的述意達辭說
第七章 江西派的詩文方法
第八章 浙東派的事功文學說
第九章 理學派的詩文道流說
第十章 心學派的詩文心發說
第十一章 詩話、詞話、文話、詩文評點
附錄 兩宋詩話輯校敘錄
羅根澤先生學術年錶
羅根澤《中國文學批評史》的方法、體例與文學觀念

精彩書摘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中國文學批評史(套裝上下冊)》:
  《漢書·公孫弘蔔式兄寬傳贊》雲:“漢之得人,於茲為勝;儒雅則公孫弘、董仲舒、兄寬,……文章則司馬遷、相如。……孝宣承統,纂修洪業,亦講論六藝,招選茂異,蕭望之、梁丘賀、夏侯勝、韋玄成、嚴彭祖、尹更始以儒術進;劉嚮、王褒以文章顯。”《後漢書·班彪傳》載彪上言選置東官及諸王國官屬雲:“及至中宗,亦令劉嚮、王褒、蕭望之、周堪之徒,以文章儒術,保訓東官。”班固《兩都賦序》亦雲:“至於武宣之世,乃崇禮官,考文章。”又雲:“故言語侍從之臣,若司馬相如、虞丘壽王、東方朔、枚皋、王褒、劉嚮之屬,朝夕論思,日月獻納;而公卿大臣,禦史大夫倪寬、太常孔臧、大中大夫董仲舒、宗正劉德、太子太傅蕭望之等,時時間作。或以抒下情而通諷諭,或以宣上德而盡忠孝,雍容揄揚,著於後嗣,抑亦雅頌之亞也。故孝成之世,論而錄之,蓋奏禦者韆有餘篇,而後大漢之文章,炳焉與三代同風。”崔瑗《河間相張平子碑》亦雲:“道德漫流,文章雲浮。”至《後漢書·文苑傳》裏,“文章”一字,更舉不勝舉。固然作者範曄為劉宋時人,而所稱論者則皆是東漢之文人與其作品。總觀上述所謂“文章”,形式方麵是“訓辭深厚”,內容方麵是“或以抒下情而通諷諭,或以宣上德而盡忠孝”,已略同於後世所謂“文章式”的“文學”瞭。
  至於廣義的文章,就是指一切錶現於外的文彩而言的文章,在漢人的著作中也時常見到。如陸賈《新語·資質》篇雲:“夫楩楠豫章……在高柔軟,入地堅強,無膏澤而光潤生,不剋畫而文章成。”《淮南子·原道訓》雲:“是故聖人之治也,掩其聰明,滅其文章。”《白虎通義·天地》篇雲“道德生文章”之類,皆是。但以與文學無關,與文學批評更無關,故茲從略。
  ……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中國文學批評史(套裝上下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中國文學批評史(套裝上下冊)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中國文學批評史(套裝上下冊)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中國文學批評史(套裝上下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五)文學是藝術的一個門類,屬社會意識形態。中國在先秦時,含文學與博學二義。現代專指以語言塑造形象反映社會生活,並作用於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中國一般分其為詩歌、散文、小說、戲劇文學等四類。

評分

好書呀!以後慢慢閱讀,慢慢品嘗。

評分

(八)文學不管在中國還是在外國都存在著,但是外國文學與中國文學有不同之處。例如:外國的小說分類和中國的有所不同。

評分

(九)文藝復興之後,世界對文學的定義逐步演變成:文學即一種以文字語言為載體的藝術。因為其載體為語言文字,所以區彆於音樂、美術等藝術形式。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藝術是在徹底擺脫三僞文學(愚民謊言文學、妥協文學和禦用文學閤稱三僞文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後人又稱脫盡三僞文學的語言文字藝術為純文學,通常我們在說文學的時候,就是指的這種區彆於三僞文學的文字藝術品。

評分

(二)孔門四科之一, 《論語·先進》:“文學,子遊、子夏。”

評分

西漢馬王堆《帛書》

評分

好書呀!以後慢慢閱讀,慢慢品嘗。

評分

很不錯,覺得很好,活動也很不錯,買瞭很多,存下來。

評分

(七)文學,意識的産物,生活的反映,文學是客觀的東西到瞭人的頭腦中後,人重新組織編齣用文字錶達齣來的東西。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中國文學批評史(套裝上下冊)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