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御医学全书(增补版)

黄元御医学全书(增补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黄元御 著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7736992
版次:1
商品编码:11862406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15
字数:1618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黄元御医学全书》收录了《四库全书》着录的黄氏存世医书11种,即《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说意》《四圣心源》《四圣悬枢》《素灵微蕴》《长沙药解》《玉楸药解》《道德悬解》《周易悬象》。

作者简介

  黄元御,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山东昌邑人。生于1705年,卒于1758年,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医家,曾任清室太医,被誉为“一代医宗”。

目录

素问悬解
灵枢悬解
难经悬解
伤寒悬解
金匮悬解
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
四圣悬枢
素灵微蕴
长沙药解
玉楸药解
道德悬解
周易悬象

精彩书摘

  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知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
  水藏于冬,阳在下而阴在上,及冬至四十五日,则阳气微上,阴气微下。火长于夏,阴在下而阳在上,及夏至四十五日,则阴气微上,阳气微下。阴阳之上下有时,悉皆与脉为期,期而相失,是何部不应,则知何脉所分,分之有其日期,故知人死之时节也。
  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时为宜。补泻无失,与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是故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
  阴阳者,脉之纲纪,故察之有纪,从阴阳始。阴阳分而为五行,故始之有经,从五行生。五行运而为四时,故生之有度,四时为宜。法阴阳五行四时,以治百病,则补泻无失,与天地如一。得此一之情,以知死生。是故听五声合乎五音,察五色合乎五行,诊脉合乎阴阳,神圣工巧之妙尽矣。此答帝问脉其四时动之义。
  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其软而散者,当消环自已。
  心窍于舌,其脉搏坚而长,是心火之上炎也,当病舌卷不能言。其软而散者,则心火退矣,当消环自已。消,尽也,尽一经之环周,其病自已也。
  肺脉搏坚而长,当病唾血,其软而散者,当病灌汗,至令不复散发也。
  肺脉搏坚而长,是肺气之上逆也,当病唾血。其软而散者,则肺气发达,泄于皮毛,当病灌汗(汗如浇灌),至令不复发散而愈也。
  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其软而散,色泽者,当病溢饮。溢饮者,渴暴多饮,而溢入肌皮肠胃之外也。
  肝脉搏坚而长,是肝气之郁陷也,色青者,为肝脏内伤,色不青,当病损坠与搏击,因而瘀血在胁下,阻甲木下行之路,逆冲胸膈,令人喘逆。其软而散,色光泽者,是水气之泛溢,当病溢饮。溢饮者,渴而卒暴多饮,水未及消,而溢入于皮肤肠胃之外也(皮肤之内,肠胃之外)。
  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其软而散,色不泽者,当病足腑肿,若水状也。脾脉搏坚而长,是脾气之郁,其色黄者,湿盛阳虚,脾土困乏,当病少气。其软而散,色不泽者,则湿不上侵,而下流膝踝,当病足肪肿,若水状也。
  胃脉搏坚而长,其色赤,当病折髀,其软而散者,当病食痹。
  胃脉搏坚而长,是胃气之郁。色不赤,为胃腑内伤,色赤者,当病折髀,胃脉从气冲下髀,抵伏兔,经血瘀阻,故髀骨如折而色赤也。其软而散者,则胃气虚弱,当病食痹,食痹者,食下而气滞如塞也。
  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当病折贗,其软而散者,当病少血,至令不复也。肾脉搏坚而长,是肾气之郁,其色黄而赤者,土邪克水,湿蒸为热,当病折腰。肾位于腰。其软而散者,肾气微弱,当病少血,至令不能复旧也。
  肝与肾脉并至,其色苍赤,当病毁伤,不见血,已见血,湿若中水也。肝主筋,其脉弦,肾主骨,其脉沉,肝与肾脉并至,而其色苍赤,苍为肝色,赤为心色,心主脉,脉舍血(《灵枢·本神》语),脉色如此,是筋骨血脉皆病,当病形体毁伤。无论不见血与已见血,其身应湿,若中水也。中水者,水入于经,其身必湿。寒水侮土,脾湿内动,外溢经络,故湿如中水(中水与中风、中湿之中同义)。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卷一至十七)

评分

【2】什么叫智慧?

评分

 《东医宝鉴》是朝鲜古代药学史上的巨著,作者是朝鲜宣祖及光海君时代的许浚,于光海君2年(1610年)撰成,三年后(光海君5年)(1613年)正式刊行本书一书共有二十五卷,二十五册,分内景篇(内科)、外形篇(外科)、杂病篇、汤液篇(药学)、针灸篇五大部分。《东医宝鉴》其实是继承中医理论并有所发展的产物,其中针灸等大部分是继承、发展、抄录中国古代医学。本书选方丰富实用,收载15类,1400多种药材。每方均注出处,并收录民间单方。此书主要参考中国医挡如《素问》、《灵枢》、《伤寒沦》等83种和高丽医学古医书撰集而成,是朝鲜最佳的综合性传统医学医籍。本书在朝鲜医学家所撰的汉方医书著作中最负盛名,对指导临床和文献研究颇具参考价值。本书在韩国医学史上的地位,足以和中国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相比,两书同样是记载各类草药的医书集大成之作。本书当时在日本和中国多次翻译出版,其后还译成蹰欧许多国家语言。本书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说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东医塞豁》的历史真实性、在世界史上的重要性、独创性、所记信息的重要性、相关人物的业绩以及文化影响力等。

评分

大家之作!好好学习!大医精诚!

评分

还没仔细看,慢慢学习,质量很好。

评分

货收到了,包装好,还未使用,希望质量好。

评分

纸张不错,看着舒服,值得购买,写的很详细,有空慢慢去领会

评分

勤求古训,博采众长,这是作为一个医家应该做的,学习各家所长,集精华于一体!任重而道远!

评分

还没仔细看,慢慢学习,质量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