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唐风建筑营造(第二版)》作者李百进对“唐代建筑”(营造于隋朝和唐代——581~907年)和“唐时代建筑”(汉朝以后,南北朝转型期开始到元代末年——420~1368年,依唐风为体的营造方法来营建的建筑——唐风建筑)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收集了较多的唐风建筑遗构调研和唐宫复原研究设计资料,从壁画的启示、遗构调研、东瀛唐样、复原研究、构架探微、斗栱解析、细部构造、设计要点、设计实例、装饰纹样十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并配有大量的图样。
《唐风建筑营造(第二版)》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实用性,且直观,易懂,能帮助设计人员较好地掌握唐风建筑的构造原理和方法,并在建筑设计中参考运用;《唐风建筑营造(第二版)》为相关的科研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进一步探讨唐风建筑提供了较多的信息,可供学习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壁画的启示
1-1 甘肃敦煌莫高窟
1-2 其他寺庙壁画与名画中的建筑
1-3 隋唐国都长安城
1-4 唐长安离宫
1-5 唐东都洛阳
1-6 唐代苑林
第二章 遗构调研
2-1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唐)
2-2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唐)
2-3 山西芮城广仁王庙(唐)
2-4 山西平顺天台庵大殿(唐)
2-5 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楼(唐)
2-6 甘肃敦煌莫高窟第1 96窟晚唐窟檐
2-7 甘肃敦煌莫高窟北宋窟檐建筑
2-8 山西高平崇明寺中佛殿(北宋)
2-9 辽宁义县奉国寺大殿(辽)
2-10 河北涞源阁院寺文殊殿(辽)
2-11 天津蓟县独乐寺山门(辽)
2-12 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辽)
2-13 陕西长武县昭仁寺大殿(唐)
2-14 山西榆次永寿寺雨花宫(北宋)
2-15 浙江宁波保国寺大殿(北宋)
2-16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
2-17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庙献殿(金)
2-18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庙大殿(辽、金)
2-19 天津宝坻广济寺三大士殿(辽)
2-20 山西朔州崇福寺弥陀殿(金)
2-21 山西朔州崇福寺观音阁(金)
2-22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北宋)
2-23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
2-24 山西大同善化寺三圣殿(金)
2-25 山西大同善化寺普贤阁(辽)
2-26 山西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辽)
2-27 山西大同善化寺山门(金)
2-28 山西大同华严寺海会殿(北宋)
2-29 山西大同华严寺大殿(辽)
2-30 江苏苏州虎丘云岩寺二山门(北宋)
2-31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金)
2-32 山西平遥镇国寺万佛殿(后汉)
2-33 河南登封少林寺初祖庵(北宋)
2-34 河北正定隆兴寺转轮藏殿(北宋)
2-35 河北正定隆兴寺慈氏阁(北宋)
2-36 山西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和殿内天宫壁藏(辽)
2-37 山西应县净土寺大殿藻井(金)
2-38 陕西户县源远宫佛道帐(明)
2-39 甘肃安西榆林窟第21窟前壁彩绘窟檐(北宋)
2-40 山西定襄北关关王庙(金)
2-41 山西沁县普照寺大殿(金)
2-42 山西太原不二寺大殿(金)
2-43 山西平顺龙门寺观音堂(后唐)
2-44 山西平顺龙门寺大殿(北宋)
2-45 山西高平开化寺大殿(北宋)
……
第三章 东瀛唐样
第四章 复原研究
第五章 构架探微
第六章 斗栱解析
第七章 细部构造
第八章 设计要点
第九章 设计实例
第十章 装饰纹样
第一版后记
第二版后记
前言/序言
中式传统建筑的发展,主要以木结构为主,自新石器时代起就已经开始形成不同的体系。如陕西半坡遗址的大房子木结构、长江以南的穿斗式木构架,以及浙江余姚遗址的干阑式等多种木构架的结构体系。并在木结构的构件接头部位,已开始使用卯榫。居住形式已形成了以部落酋长的房舍和原始宗教的建筑为核心的聚落。到了殷周时期,房屋已形成了台基、墙柱和屋盖三段式的构造定式。屋面已开始使用了陶瓦。在木结构的节点上开始使用青铜制造的金釭加固套件,内墙用空心砖装饰,地面用长lOOcm,宽30cm,厚5cm的板砖铺装,至此以宫室为中心的都城建设规划业已形成。到了秦汉,屋盖形式发展为四阿、厦两头、不厦两头、斗尖以及组合屋面和多层楼房。这时的屋面和檐口平直而不曲凹,和欧风建筑的屋面形式几乎一样,而柱头也有同欧风柱式相类似的结构。从遗留下来的一些汉代的图饰中,可清楚地看到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图0-1)。这时期,由于大型宫室和祭祀建筑的兴建以及大规模有规划的都城营造,使中式建筑蓬勃发展。木结构构造技术已出现了用短木叠垒出挑的斗栱来承托屋檐的构造系统,以及利用蜀柱或叉手支撑的屋架系统。到南北朝时期,构架出现了举折,由汉代阶梯形屋面进化到凹曲形屋面。而斗栱也形成了由栌斗、棋、散斗、皿板、柱、叉手等构件组成的云栱、叉手棋、柱栱、一栌三节(一斗三升)和一栌二节等多种组合的斗栱层。屋角也开始出现了起翘的做法。到了隋唐,由于贯通南北大运河的开通,将南、北各地的营造技术汇集融合,使房屋结构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抬梁、穿斗等结构方法的融会使用,构架式样和建筑形式有了新的创造。昂的使用使斗棋体系更加完善。城市规模已发展为有百万人口之众,84km2之大。大体量的宫室建筑和城池营造,将“唐风建筑”发展推向了我国木结构营造技术。
由于唐代大规模的营建活动的需要,唐风建筑技术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到了唐朝晚期,木结构建筑为适应发展,已由构架多样化,结构组合自由,向规范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由于唐末宋初重臣商贾在营造中不按朝廷规定的等级规格建造,淫巧成风,加送防工料无定制,广计工料事多发,致使朝廷财政受损,冲击了封建的等级秩序。因此到了北宋后期将晚唐传下来的工程做法经过筛选,以法律的形式将营造技术规范化。1125年钦定发行了宋《营造法式》,使建筑营造发展到规范化阶段。但应该注意到,宋《营造法式》是在唐代结构体系和营造技术的基础上,经过筛选法定而钦定。实际上是将唐代的营造技术规范化后,冠以《营造法式》之名。因此宋《营造法式》实质上也应是唐风建筑体系的一个支系,只是按照定式营造而已。
在宋《营造法式》钦定时,中国国内实际上是处于北宋、辽、西夏、回鹘、于阗、吐蕃、大理分治的局面。因此在北宋辖地的主流建筑是执行宋《营造法式》,但其他不属于宋管辖的地区则不执行北宋政令,仍以唐代建筑营造方法继续发展。实际在北宋控制的边远地区也仍采用唐风营造,如敦煌石窟北宋第431、427、437、444窟窟檐建筑,虽为北宋营建,但仍沿用唐风。还有一些非主流建筑仍以前朝形式营建,如广东肇庆梅庵大殿、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虽为宋营建,但风格上却保留了唐及唐以前的许多工程做法。这说明传统本身并不依改朝换代就立即消失,而是随时间的推移在逐渐地发展过渡。宋代的中国就是由两个建筑体系并列发展,一个是以宋《营造法式》为制的规范化建筑发展体系,另一个则仍然以“唐风”为体的非规范化建筑发展体系。后一个体系包括了北宋以外的各邦,如辽、西夏、回鹘、吐蕃、于阗等,当然也包括北宋辖区的一些非主流建筑。而这个体系随着各邦之间的兼并,流传到金,直到元朝。
元朝的建筑,由于游牧民族生活的习惯,多使用大内额结构来增大室内空间。然而这种大额的做法,在汉代出土的明器和南北朝窟檐中已有表现(图0-2),隋唐时仍然在非主流建筑中流传。在宋((营造法式》卷五大木作中,也有“檐额,两头并出柱口,其广二材一栔至三材,如殿阁即广三材一栔或加至三材三栔”的大尺度额的记载。这种利用大额结构的方法,在游牧民族的宫室庙宇中得到了发展。而唐风建筑的构造特点就是建房的构件是依建筑的功能和结构需要来设置的,构架简练朴实,不设与结构无关的装饰构件。斗模也由构架的结构需要来组合,结构尺度和构造方式没有严格的法定,多种技术兼容,多种结构形式自由结合。因此“唐风建筑”是一种发展型的营建技术,可由艺匠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技能,而不像宋代只按《营造法式》的法定条例千篇照套。从遗存至今的一些元代遗构,也可发现它们并没有按宋制,而更多的是受唐代的影响(图0-3)。
唐风建筑营造(第二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大致翻了翻,看了两章,本书确实不错,作者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和图绘,完整得阐述了建筑特点……从古迹 壁画讲到力学设计原理 装饰风格,涉及建筑的方方面面,对基础还是有一定要求的。
评分
☆☆☆☆☆
又是一次买书不看开本和页数的失误,当然,书很不错~
评分
☆☆☆☆☆
非常不错,等了好久才买上,
评分
☆☆☆☆☆
发货速度很快
评分
☆☆☆☆☆
内容丰富,很值得一读!
评分
☆☆☆☆☆
应该是正版,真的是好厚一本啊
评分
☆☆☆☆☆
书好棒!完全超值还有彩页!
评分
☆☆☆☆☆
业务用书,送的快,质量也蛮好。
评分
☆☆☆☆☆
一本值得收藏的书,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