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企業管理者 推薦理由1:馬歇爾?古德史密斯是美國管理研究院(IMS)終身成就奬獲得者(過去25年內僅有的兩名獲奬者之一),也是全球高級領導者教練領域的先驅,為數不多的曾受邀對超過150名CEO及其管理團隊進行輔導的谘詢師之一。
推薦理由2:在本書中,古德史密斯提供瞭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它以每日問答為框架,提齣瞭6個“迷人”的積極問題,幫助我們剋服環境中的消極誘因,在工作和生活中做齣意義深遠的改變。
內容簡介
為什麼我們成不瞭那個想成為的人?
廚房裏飄來培根的香味,讓我們胃口大開,卻忘記瞭醫生讓我們控製膽固醇的建議;
手機鈴聲響起,我們的眼神不由自主轉嚮亮起的屏幕,卻錯過瞭朋友和傢人真摯的眼神;
l時鍾走到7:51時你保證8:00開始工作,8:32的時候你會把鬧鍾設在9:00,你成瞭一個“整點愛好者”,患上瞭嚴重的拖延癥。
我們的反應並不是憑空産生的,它們通常是環境中消極誘因(特定的人或事)的産物。它們誘使我們以一種完全不符閤自我認知的方式對自己的同事、夥伴、父母或朋友做齣反應。但如古德史密斯所說,看起來環境總是不在我們的掌控中,我們卻能選擇自己的反應。
然而,選擇不等於行動,無論需求多麼緊急,改變對我們來說總是很難的事。知道應該怎麼做並不代錶我們就能成功。我們是優秀的策劃者,但當環境在工作與生活中發揮影響時,我們就變成瞭蹩腳的執行者。
在本書中,古德史密斯提供瞭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它以每日問答為框架,提齣瞭6個“迷人”的積極問題,幫助我們剋服環境中的消極誘因,在工作和生活中做齣意義深遠的改變。
作者簡介
馬歇爾·古德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
★美國管理研究院(IMS):終身成就奬(過去25年內僅有的兩名獲奬者之一)
★美國國際人力資源學院:院士奬(美國□高人力資源奬項)
馬歇爾·古德史密斯是全球高級領導者教練領域的先驅,為數不多的曾受邀對超過150名CEO及其管理團隊進行輔導的谘詢師之一。他從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獲得博士學位,並在達特茅斯大學塔剋商學院領導推行執行官教育項目。
精彩書評
我是馬歇爾 古德史密斯的忠實擁躉!等你讀完這本書,也會和我一樣。馬歇爾承諾,他認真寫一本書,然後你認真讀,認真學,你就會離理想的自己更近一步,度過沒有遺憾的一生。
——肯 布蘭佳 ,享譽全球的管理大師 《一分鍾經理人》作者
我和馬歇爾一起工作瞭30年。《自律力》不僅揭示瞭自我修養的令人驚嘆的真理,而且是馬歇爾光輝職業生涯的又一座裏程碑。
——戴維 艾倫,百萬級暢銷書《搞定》作者
一本關於如何自我實現的智慧之作,裏麵充滿瞭有趣的故事。
—— 菲利普 科特勒,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教授現代營銷學之父
馬歇爾又成功瞭!他齣色地提齣瞭一係列見解深刻而實用的建議,促進可持續的行為習慣改變。讀這本書時,我感覺就像馬歇爾在和我促膝長談,對我親自指導。從他的思想中學習,從他的故事裏汲取養分,並進行積極的行為改變,我感到十分地榮幸。對於所有追求進步的人而言,馬歇爾真是上天的恩賜。
——戴維 烏爾裏剋,人力資源領域世界□一思想傢
目錄
前言 發現改變的誘因,完成從自控到自律的跨越
第1章 我們是高級策劃人,卻是低級執行者
你曾想過在生活中做齣哪些改變?減肥?跳槽?換個發型?給臥室的牆壁換換顔色?你有這種想法多久瞭?是不是你每天早上起床都對自己說“今天我要做齣改變”?然而,改變為什麼沒有發生?
為什麼我們難以成為理想的自己?
自律的15個魔鬼誤區
你不改變環境,環境就會改變你
自律利器:反饋環與誘因矩陣
如何為自己創造自律的環境?
高級策劃人vs低級執行者
三步預測改造習慣的微環境
設計你的改變之輪:創造、保留、消除、接受
第2章 6個問題,讓你的投入度輕鬆翻倍
我們為什麼不能像七個小矮人一樣吹著口哨快樂地工作?為什麼公司安排的員工投入度培訓總是適得其反?“你有明確的目標嗎?”和“你盡最大努力為自己設定明確目標瞭嗎?”雖然隻是幾字之差,去可以讓你的投入度提升一倍。
員工培訓為何總是收效甚微?
6個逆嚮投入度問題
每日問答:最便捷的自律工具
教練:自律計劃中至關重要的跟進人
自律第一原則——三思而後行
第3章 規劃:把自控力升級為自律力
艾倫用一個簡單的規劃,把虧損127億美元、搖搖欲墜的福特公司重新推上美國第一汽車製造商的寶座;執掌市值200億美元部門的納迪姆,用一個規劃性問題就走齣瞭人際關係的睏局,打通瞭自己的高管之路。他們實現職場成就的規劃究竟是什麼?
沒有規劃,我們難以變得更好
找到屬於你的規劃腳本
“自我損耗”時,如何自律?
最不想要幫助時,恰恰最需要幫助
每日問答強化版:每小時問答
避免掉入“差不多”陷阱
成為自己和他人的自律“誘因”
第4章 假如生活一成不變,你會遭遇哪些危機?
成年後,令你印象最深刻的行為習慣改變是什麼?大多數人都會嘲笑一傢從不修訂菜譜的酒店,但我們不會這樣責備或嘲笑自己。假如你一成不變,不斷變化的環境一樣會給你迎頭一擊。
思考一次自律式的改變
不知道要改變什麼,就永遠不可能改變
開啓一個牢不可破的投入度循環
結語 自控是不變,自律則是改變
譯後記 你理想中完美的自己
精彩書摘
自律的15個魔鬼誤區
2001~2013年,邁剋爾?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一直擔任紐約市市長一職,他是一位不知疲倦的“社會工程師”,始終緻力於把人們的行為變得更好(至少他是這麼想的)。不論是在公共場所禁煙,還是規定所有市政車輛全部改用混閤動力,他的目標始終是紐約市的自我完善。
2012年,在布隆伯格的第三個任期(也是最後一個任期)即將結束之際,他決定嚮日益蔓延的兒童肥胖癥宣戰。為此,他禁止銷售容量大於16盎司(約閤454毫升)的含糖軟飲料。布隆伯格的行為值得商榷,因為其中確有一些漏洞,但我們應該都同意,抑製兒童肥胖癥是一件好事。布隆伯格試圖從一個小方麵入手,改變這種誘導人們消費太多含糖飲料的環境。他的邏輯可謂無懈可擊:如果商傢不提供32盎司包裝的飲料,消費者——比如電影院觀眾——花再多錢也買不到超過16盎司的大杯,那麼他們就隻能買小容量包裝的飲料,從而攝入更少的糖。布隆伯格沒有明令控製人們喝含糖飲料的總量(人們仍然可以買兩杯16盎司的飲料),他隻是設置瞭一個小障礙,以此來改變人們的行為習慣——就好像你關上瞭自己辦公室的門,如果有人要見你,就必須先敲門。
就個人而言,布隆伯格的規定和我沒有半點兒關係。我不是來這裏當判官的。我的任務是幫助人們成為理想的自己,而不是告訴他們理想的自己應該是什麼樣子。我把布隆伯格抑製兒童肥胖癥的規定作為案例,隻是把它看作在人們抵製改變的重重阻力中的一場練習。
社會各界掀起瞭一股批評“保姆型政府”的風潮。這個名叫布隆伯格的傢夥是從哪兒冒齣來的,居然想要管我怎樣生活?地方上的政客也錶示反對,因為布隆伯格沒有事先谘詢他們的意見,他們痛恨這位市長的專橫作風;美國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NAACP)之所以反對,是因為他們認為布隆伯格在限售軟飲料的同時,還減少瞭撥給學校的預算,所以這不過是一種僞善;而那些“夫妻店”老闆之所以反對,是因為該禁令豁免7-11之類的便利店可以繼續齣售大包裝飲料,這可能導緻“夫妻店”的倒閉。《每日秀》主持人喬恩?斯圖爾特(Jon Stewart)揶揄這位紐約市長:“賣大麻罰款100美元,非法銷售大包裝軟飲料呢?200!”
諸如此類的反對和嘲諷之聲還有很多。最後,在一連串的訴訟之後,紐約法庭認為這項禁令“武斷而任性”,將其否決。我對此事的看法是:哪怕改變某種行為習慣能給個人和社會帶來無可置疑的好處,我們卻依然擅長編造各種理由,竭力避免改變。想辦法攻擊那些想要幫助我們的人,駁斥他們的想法,比努力解決問題更容易,也更有趣。
輪到我們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時,我們會把人類善於逃避的天賦發揮得更加淋灕盡緻。我們會擁奉一套滋生否認、抵製與自欺欺人的思維,這種思維比找藉口更可惡。藉口是我們在辜負他人的時候,順手丟給對方的解釋,一般都是在緊急情況下就地取材編造的。例如,我們不鍛煉,是因為“這不好玩”或者我們“太忙瞭”;我們遲到瞭,是因為“堵車”或者“孩子們有急事”;我們傷害彆人,是因為我們“彆無選擇”。這些藉口,基本上都是小學生說“狗把我的作業吃瞭”的改編版,一看就知道是鬍編,即使當事人沒有說謊,彆人也很難相信。
然而,當我們辜負自己的時候,心裏暗藏的文過飾非的想法又是什麼呢?單單一個“藉口”已經不足以描述這些內心想法,它們代錶瞭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藉口隻是在事後解釋為什麼沒有達到預期,而我們那些內心想法,往往産生於事發之前,是它們誘發瞭失敗,扼殺瞭持久改變的可能性。我們拿這些想法當信條,為自己的不作為辯解,就這樣放棄本可以達成的目標。我把這些想法稱為思維誤區,以下是15中常見的思維誤區。
誤區1 如果我知道,我就能做到
我在本書中提到的每一件事都是有用的。它們不是“有點兒用”或者“在某種程度上有用”,而是有實實在在的作用。我基於幾十年指導高管的經驗和涉及數韆人的大量研究,提齣瞭這些建議。我的建議並不復雜,甚至可以說很簡單。看過之後,你將懂得如何跨越“理想的你”和“真正的你”之間的鴻溝。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你能做到。
有時候讀者會告訴我:“你這都是老生常談,我看不齣其中有什麼以前不知道的新玩意兒。”這是針對大部分勵誌類書籍的常見點評,你現在或許也會這樣想。對此,我的一貫看法是:你說得很對,但是我敢打賭,你在本書中會讀到大量你沒有做過的事情。
如果你曾有過這樣的經曆:在一場研討會或者同事聚會上,大傢一緻同意下一步應該怎麼做,結果一年以後一切還是老樣子,你就會明白“知道”和“做到”完全是兩碼事。僅僅知道怎麼做,並不能保證人們真的會去做。“認為知道就能做到”的思維誤區誘發瞭概念的混淆。
還有14種常見的思維誤區。你或許對它們都很熟悉,或許認為它們並不適用於你。但這種想法也同樣是值得懷疑的。
誤區2 我意誌堅強,不會嚮誘惑投降
我們崇拜意誌力和自控力,看不起缺少這些能力的人。那些通過非凡意誌力取得成功的人,是“強大且英勇的”,而那些需要他人幫助或者需要做規劃的人,卻是“軟弱的”。這種想法可以稱之為瘋狂,因為很少有人能精確評估或者預測自己的意誌力。我們不但高估瞭它,還習慣性地低估瞭那些讓我們誤入歧途的誘因,我們所處的環境像是一颱威力巨大的振動器,會不斷抖掉我們身上的意誌力。
在《奧德賽》中,英雄奧德修斯(Odysseus)在結束瞭特洛伊戰爭後返程的路上,遇到瞭很多危險和考驗。有一次他的船必須經過海妖塞壬(Sirens)所在的海域,塞壬美妙的歌聲會引誘水手,讓他們駕駛航船觸礁沉沒。奧德修斯很想聽聽塞壬的歌聲又不想送命,於是把蠟融掉後堵住隨從的耳朵,把自己綁在桅杆上,這樣即使他聽到塞壬的歌聲,也沒有能力做齣瘋狂的舉動。奧德修斯知道,光靠意誌力不足以抵禦塞壬的誘惑。
大多數人都不是英雄,不能像奧德修斯一樣預見自己將要麵對的挑戰。於是,我們在設定目標時假定擁有的意誌力,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卻發揮不齣來。徵途中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突發情況,摧毀我們駛嚮目標的航船。“認為自己意誌堅強”的思維誤區誘發瞭過度自信。
誤區3 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
當我們想為錯誤的行為找藉口時,每一天都可以被認定為“特殊的日子”。我們讓步於衝動和一時興起,因為今天有超級碗比賽,或者是我的生日,或者是我們的結婚周年紀念日,或者是休息日,或者是國傢餅乾日(或許你還不知道,這一天是12月4日)。等到明天再讓一切迴歸正常,到時候我還是那個能夠自律的我。
如果我們真的想要改變,就必須接受這種現實:不能每次當日曆給我們提供一個更有誘惑的替代選擇時,我們就赦免自己,放棄正確的選擇。把時間的流逝歸咎於外部事件的打擾,會誘發我們愈加放縱自己的反復無常——這對改變行為習慣來說是緻命打擊。
成功的改變不會在一夜間實現。這是一場持久戰,不是閃電戰,某個特殊日子裏的瞬間喜悅並不能證明你已經成功。
誤區4 “至少我比×××強”
在遭遇失敗或挫摺的低榖時刻,我們會對自己說:“至少我比×××強。”我們奬勵自己輕鬆過關,因為我們還不是全世界最差的。因為這個藉口,我們看淡瞭許多事,降低瞭我們的積極性和自律性。“畢竟還有人比我更需要改變”的錯覺,誘發我們給瞭自己豁免權。
……
前言/序言
自律力:創建持久的行為習慣,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Triggers: Creating Behavior That Lasts--Becoming t]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自律力:創建持久的行為習慣,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Triggers: Creating Behavior That Lasts--Becoming t]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自律力:創建持久的行為習慣,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Triggers: Creating Behavior That Lasts--Becoming t]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