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图册(大字版)

中国地图册(大字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成都地图出版社,作 著
图书标签:
  • 地图册
  • 中国地图
  • 地图
  • 地理
  • 参考书
  • 大字版
  • 教育
  • 科普
  • 图鉴
  • 学习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成都地图出版社
ISBN:9787555702290
版次:2
商品编码:11838917
包装:平装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字数:400000
审图号:GS(2015)2729号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本书是近年来政区地图中难得的佳作精品。排版顾全大局、考虑细节;全书结构清楚、逻辑严谨、错落有致。作者如数家珍一般,用优美的地图语言的手法,缓缓的向我们展开一幅一幅气吞山河的中国画卷。这本地图册相比同类地图产品,你会不由自主的发出一声“雅”。

    她带我们踏遍祖国的好山好水、名山大川、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交通发展、经济指标。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行政区划、*的经济数据、详尽的地势地形、高清的城市地图。

    自从面市以来受到来自各方人士的好评,并荣获成都地图出版社年度优秀项目成果二等奖殊荣。目前已经多次加印。以满足广大读者的出行、工作、学习需求。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8个部分讲述了中国的现状概貌。这8个部分分别是:序图部分(由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组成)、华北地区(4个省和1个自治区)、东北地区(3个省)、华东地区(7个省)、中南地区(6个省)、西南地区(4个省和1个自治区)、西北地区(3个省和2个自治区)、港澳台地区(2个特别行政区和1个省)。

    本书运用经典传统的地图语言,完美、时尚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当代中国的经济、交通、旅游、城市发展现状。

  全书结构清楚、逻辑严谨、版面简洁大方。以中国行政区域为单元,分别介绍了各省经济发展指标、省情概况、各省地势、省会城市、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和各省政区地图等基本内容。 


作者简介

成都地图出版社是1984年在国家测绘局的主持和批复下成立的直属于四川省测绘局的专业地图编制单位,逐步发展成为我国西南地区*一一家具有专业特色的地图出版社。现社拥有实力雄厚、创新进取的图书出版发行和地图编制队伍,成为融图书出版发行,地图编辑和定制,互联网地图及电子地图服务,地理信息系统服务,广告服务等业务为一体的多元化专业出版社。

我社秉承“奉献精品、服务大众”的宗旨,出版图书涵盖政区、交通、旅游、历史、地理、少儿、知识、生活、中小学教材教辅等各个领域,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广泛认可和赞誉。同时,发扬测绘艰苦奉献精神,发挥测绘应急保障作用,与民政、国土、交通、旅游、水利、林业、电力、地震、规划、勘测等相关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广泛合作,并与美国、英国、德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保持着长久良好的合作关系。

励精图治,玉汝于成。我社将传承昔日辉煌,尽展现代风采,为我国经济建设、文化传承和广大读者服务。


目录

世界政区................................2-3

中国政区................................4-5

北京市..................................6-7

北京城区................................8-9

天津市................................10-11

天津城区..............................12-13

河北省................................14-15

山西省................................16-17

内蒙古自治区..........................18-19

辽宁省................................20-21

吉林省................................22-23

黑龙江省..............................24-25

上海市................................26-27

上海城区..............................28-29

江苏省................................30-31

浙江省................................32-33

杭州城区..............................34-35

安徽省................................36-37

福建省................................38-39

江西省................................40-41

山东省................................42-43

河南省................................44-45

湖北省................................46-47

武汉城区..............................48-49

湖南省................................50-51

广东省................................52-53

广州城区..............................54-55

广西壮族自治区........................56-57

海南省................................58-59

重庆市................................60-61

重庆城区..............................62-63

四川省................................64-65

成都城区..............................66-67

贵州省................................68-69

云南省................................70-71

西藏自治区............................72-73

陕西省................................74-75

西安城区..............................76-77

甘肃省................................78-79

宁夏回族自治区........................80-81

青海省...................................82

西宁城区.................................8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4-85

香港特别行政区...........................86

澳门特别行政区...........................87

台湾省...................................88



中国地图册(大字版) 编者按: 《中国地图册(大字版)》是一本集实用性、权威性与易读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地图集,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清晰、准确、详尽的中国地理信息。本册最大的特色在于其“大字版”设计,字体清晰,版式舒朗,尤其适合中老年读者、视力不佳者以及需要快速查找地理信息的各类用户,让阅读地图成为一种轻松愉快的体验。 内容概览: 本书内容涵盖了中国陆地、内海、领水以及周边重要地理区域的详尽信息。从宏观的全国政区图,到细致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地图,再到地区性专题地图,层层递进,满足不同层次的阅读需求。 一、 国家概况与政区划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 以宏大的视角展示中国陆地疆域、海岸线、岛屿以及重要水系。地图上标注了国家边界、省界,清晰展现了中国行政区划的整体格局。 省级行政区划图: 详细绘制了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边界线。每一级行政区划单位都以醒目的色彩区分,并标注了名称。 重要城市与交通线路: 在省级地图中,详细标注了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以及重要的县城。同时,密集的国道、省道、铁路、高速公路网络被清晰勾勒,并标注了主要线路名称和重要节点,为出行和物流提供了直观的参考。 陆地边界与周边国家: 地图集中展示了中国与陆地接壤的十几个国家,标注了双方的国名和边界线,清晰展现了中国的地缘战略位置。 二、 地形地貌与自然要素: 中国地形图: 本图是本书的骨干内容之一,通过等高线、晕渲等表现手法,生动展现了中国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从雄伟的青藏高原、巍峨的喜马拉雅山脉,到广阔的东部平原、绵延的沙漠戈壁,都能得到细致的呈现。高山、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基本地形单元一目了然。 主要山脉与河流: 详细标注了中国重要的山脉,如天山、昆仑山、阿尔泰山、秦岭、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同时,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澜沧江等主要河流及其重要支流也清晰可见,标注了河名、流向和主要沿岸城市。 湖泊与水系: 重点标注了中国著名的湖泊,如青海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纳木错、罗布泊等,并展现了重要的灌溉水系和河流流域。 海洋与岛屿: 详细描绘了中国的黄海、东海、南海,以及渤海和琼州海峡。重要的岛屿,如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南沙群岛、西沙群岛等,都得到了准确标注。 气候分区与降水量分布: 简要呈现了中国不同区域的气候特征,通过不同颜色或纹理表示大致的气候分区,并可能包含简化的降水量分布图,帮助读者理解中国气候的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与国家公园: 选取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进行重点标注,以体现中国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三、 经济与社会要素: 经济区划图: 结合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的划分标准,展现了中国东部、中部、西部等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概况。 主要经济中心与产业分布: 标注了中国主要的经济发达城市群和区域,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重要的工业基地、能源基地、农业产区等。 重要港口与机场: 详细标注了中国沿海和内河的重要港口,以及全国主要的航空枢纽和国际机场,为理解中国对外贸易和交通运输网络提供基础。 人口分布概况(可选): 可能包含简化的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以色彩深浅表示人口密集程度,直观展现中国人口的空间分布特点。 主要旅游景点分布: 选取了中国境内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如故宫、长城、兵马俑、桂林山水、九寨沟、张家界等,以图标或文字形式进行标注,方便读者规划旅游路线。 四、 专题地图与辅助信息: 历史地图(可选): 部分版本的地图册可能包含一些简要的历史地图,如中国古代政区演变图、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地等,增加图书的历史文化维度。 交通枢纽图: 专门绘制的交通枢纽图,清晰展示了主要铁路枢纽、公路枢纽、航空枢纽的连接关系。 简明地理名词索引: 提供一个详细的地理名词索引,方便读者快速查找地图上的地名。 测量单位说明与比例尺解释: 对地图中使用的测量单位和比例尺进行清晰的解释,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地图信息。 中国行政区划代码(可选): 如果包含,则会提供各省级行政区划代码,用于数据管理和统计。 “大字版”的优势: 字体放大: 所有地名、标注、图例文字均采用大号、清晰的字体,有效减轻阅读负担,尤其适合视力下降的中老年读者。 版式舒朗: 页面布局合理,元素间隔适当,避免了信息过于拥挤,使每一页地图都清晰易读。 色彩对比鲜明: 地图色彩选择考虑了最佳的视觉效果,不同区域、不同要素之间的区分度高,便于快速识别。 详略得当: 在保证信息准确性的前提下,根据“大字版”的需求,对过于细碎的标注进行适当简化,突出核心信息,使其更加一目了然。 图例清晰易懂: 图例的字体和图标都放大处理,并提供详细的文字说明,方便读者快速掌握地图符号的含义。 适用人群: 中老年读者: 享受阅读的乐趣,方便查询家庭住址、了解家乡变化、规划旅游行程。 视力不佳者: 减轻阅读压力,获得更舒适的阅读体验。 学生: 作为地理学习的辅助工具,帮助理解中国地理概况,完成课业任务。 旅游爱好者: 规划国内旅行路线,了解目的地地理环境。 商务人士: 了解中国各地区地理位置、交通网络,便于商务考察和市场分析。 对中国地理感兴趣的各界人士: 满足日常查阅、了解中国发展的需求。 使用价值: 《中国地图册(大字版)》不仅仅是一本地图集,更是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它以其清晰、准确、易读的特点,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地理信息平台。无论是用于学习、工作、生活还是旅游,都能从中获益。它帮助您了解中国的壮丽山河,认识中国的行政区划,把握中国的发展脉络,是您案头必备的中国地理工具书。 结语: 一本好地图,能带你看遍世界。一本《中国地图册(大字版)》,则能带你深入了解我们脚下这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我们相信,这本地图册将成为您探索中国地理、丰富知识、便利生活的好伙伴。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对历史地理研究非常感兴趣的读者,平日里会经常翻阅各种地图资料。一直以来,很多地图册由于篇幅和排版的关系,字体都偏小,长时间阅读容易导致视觉疲劳,影响研究的深度和连贯性。这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中国地图册(大字版)》,着实给我带来了不小的惊喜。首先,它的字体选择和字号大小非常考究,即便是在比较复杂的地图区域,每一个地名、每一个标记都能被清晰地辨认,这对于需要仔细辨别历史地名或者微小地理特征的我来说,简直是福音。其次,地图的比例尺和区域划分也做得相当合理,能够满足我对于不同尺度地理信息的需求。我尤其看重它在一些历史遗迹和古迹的标注上,能够比较准确地定位,并且提供一些相关的基础信息,这对我研究古代中国的地理格局和历史变迁非常有帮助。此外,地图的制作工艺也十分精良,纸张的质感很好,不易撕裂,翻页也十分流畅。虽然书名为“大字版”,但其内容并没有因此而变得肤浅,反而是在保证信息清晰易读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丰富了地理信息的内容,让我能够更深入地探索和理解中国的地理面貌。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地理一直充满好奇的旅行爱好者,《中国地图册(大字版)》的出现,让我感觉像是在茫茫知识海洋中找到了一座灯塔。我经常需要查阅中国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行政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关系,而传统的地图册总是因为字体过小,让我不得不借助放大镜,这极大地影响了我的阅读体验和效率。这本“大字版”的出现,无疑是一场及时雨。首先,它在视觉上给予了我极大的舒适感。每一处地名、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脉,都以清晰、饱满的字体呈现,即便是在夜晚,我也能轻松地阅读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它所收录的地图信息非常详尽,不仅仅是行政区划,对于一些重要的交通枢纽、旅游景点,甚至一些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都有明确的标注。我喜欢它在介绍省份时,能够突出展示该省份下辖的各个重要城市和县区,这使得我在规划跨区域旅行时,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各个地方之间的连接和距离。地图的色彩运用也恰到好处,既保持了信息的可读性,又不会显得过于单调。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耐心而细致的向导,带领我一步步探索中国的壮丽山河。

评分

拿到《中国地图册(大字版)》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大字版”通常意味着可能在细节上有所牺牲。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这本书在保持大字体清晰度的同时,并没有忽略地图本身的实用性。它涵盖了中国绝大部分的行政区划,从国家层面到县级市,信息量相当可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标注主要城市时,还会辅以该市的重要地标性建筑或景点,虽然只是简单的图标,但却能迅速勾起我对那个地方的记忆,或者激发我想要去探访的兴趣。例如,在标注北京时,故宫、天坛的图标就会出现在旁边;在标注西安时,兵马俑的图案便映入眼帘。这种小小的细节处理,让地图不再是冰冷的地理信息集合,而是充满了人文气息的导览。此外,图例也做得非常清晰,各种符号代表的含义一目了然,不会让人产生困惑。我尤其欣赏它对一些自然地理特征的标注,比如主要的山脉和河流,不仅标出了名称,还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区分,使得地理环境一目了然。虽然这本书的定位是大字版,但它所呈现的内容深度和广度,足以满足大多数普通用户的日常需求,甚至在一些专业性的探讨上也能提供基础的支持。

评分

拿到《中国地图册(大字版)》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我找到了我一直在寻找的那本地图册。我是一个对阅读和学习都有较高要求的人,特别是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我非常看重学习过程的舒适度和信息的可接受性。这本地图册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些需求。它不仅仅是字体大,更重要的是它的地图设计非常人性化。每个省份的边界划分清晰,主要城市的位置一目了然,而且它还标注了很多重要的交通干线,这对于我这种喜欢规划行程,研究路线的人来说,简直是太方便了。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每个省份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概览图,然后再细分到各个城市,这种层层递进的设计,让我能够从宏观到微观地去理解中国各个地区的地理结构。另外,地图的色彩运用非常柔和,不会让人产生视觉疲劳,而且关键的信息点,比如省会城市,会用更醒目的颜色标记出来,方便查找。总的来说,这本地图册在保证信息量的前提下,极大地提升了阅读和使用的体验,让学习和探索中国地理变得轻松愉快,我非常推荐给所有希望更深入了解中国地理的朋友们。

评分

这本《中国地图册(大字版)》简直是我的救星!以前出门旅游,总是被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字看得头晕眼花,特别是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拿出地图研究半天,眼睛都快不行了。这次买了这本大字版,真的是太舒心了。首先,它的字体大小刚刚好,即使在光线不是特别充足的情况下,也能轻松辨认。地图的清晰度也令人惊喜,每个省份、每个城市的轮廓都勾勒得非常明确,主要河流、山脉等地理特征也标注得一目了然。我特别喜欢它对交通线路的标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都区分得清清楚楚,就连一些重要的铁路和机场也标示了出来,这对于规划行程来说简直是太有用了。而且,地图的色彩搭配也很舒服,不会过于鲜艳刺眼,也不会显得沉闷。封面的设计也很简洁大气,拿在手里很有质感。我家里老人也经常需要看地图,以前他们总说字太小看不清,现在有了这本大字版,他们也能轻松翻阅,还能指点江山,感觉特别自豪。总而言之,这本地图册不仅满足了我个人对阅读便利性的需求,也为家里的长辈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强烈推荐给所有需要清晰、易读地图的朋友们。

评分

还不错。。。。。。。

评分

中买来长知识啦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送货速度很快 东西还不错 第一次买

评分

好大啊,想买来放车上……

评分

儿子喜欢,没事就在看,只是感觉图有点小

评分

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

评分

很详细的地图册,对于初步了解四川非常有帮助。

评分

太方便了,一本书就可以了…主要价格比书店便宜,送货速度 服务贴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