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仰止集:王运熙先生逝世周年纪念集》为纪念王运熙先生逝世周年所编的文集,分为悼念与追思,学术论文二个版块。悼念文章情真意浓,文笔简洁凝练,从学生的视角写出对王运熙先生深切的敬仰和怀念。学术论文皆为王先生弟子们各自研究领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这本文集是对王先生的珍贵纪念,也是献给学界的一份集成性的学术成果。
目录
悼念与追思
二〇一四年二月二十日告别王运熙先生仪式上的悼词
运熙老友
好领导 好同志——纪念王运熙教授逝世一周年
平淡真淳见风骨——悼念王运熙老师
我永远的老师——追忆王运熙先生和在复旦读书的日子
平实治学 平和为人——缅怀王运熙先生的治学风范与人格精神
忠于学术 典范长存——悼念恩师王运熙先生
珍贵的忆念
我的王运熙老师
王运熙与顾易生
王运熙先生
我心目中的运熙先生
学问是天下最老实的事情——哀悼王运熙老师
金针得度后的举一反三
王运熙先生主编文学批评史
王顾二先生
怀念运熙师
温润的光辉——缅怀恩师王运熙先生
风清骨峻运熙师
问文本之有疑 解他人之所惑——一段关于王运熙先生论著的阅读记忆
一代学者的仪型——怀念先师王运熙先生
天堂里有没有大海——怀念恩师王运熙先生
温润的力量——悼念恩师王运熙先生
深识鉴奥 欢然内怿——王运熙先生《文心雕龙》研究述论
博学明辨 著述不朽——追记恩师王运熙先生
望之俨然 即之也温——追忆运熙先生
追念父亲
王运熙先生访谈录
王运熙先生从学术研究的切身体会谈学风文风
新闻报道
挽联与挽诗
学术论文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组诗对《诗经》原始形态的保存及被楚辞形式的接受
由句中“兮”字之位置推拟楚辞歌诵之别
论《淮南子》的文艺思想——
《汉书·五行志》所引“史记”文考辨——论司马迁《太史公书》得名《史记》之由
古诗十九首与中国文学的抒叙传统
张华《情诗》的意义
《思旧赋》中的行程路线及作者心态
东晋陶渊明及其风景观
刘宋元嘉、大明年问的相和歌与鲍照乐府
试论魏晋南北朝新传记的崛起
论魏晋南北朝隋本土诗文对汉译佛经之容摄
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与我国先唐遗文
贺知章的文学世界
盛唐诗人江南游历之风与李白独特的地理记忆——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考论
李贺与汉魏六朝乐府-
谈柳宗元的佛教信仰和对禅宗的批判
下定雅弘著《中唐文学研究论集》序
歌行之“行”考——关于郭茂倩《乐府诗集》中“行”的文献学研究
从“透脱”看诚斋诗学的理学义蕴
《金瓶梅》饮食的江南特色
《新译小窗幽记》前言
沈宠绥对昆山腔曲唱学发展的贡献
略谈明清诗文阅读与曲学研究
少年记忆与《秋柳》诗之微旨
独步江东杨云史——读《江山万里楼诗词钞》
论陈寅恪的生命诗学
清宫戏中的历史人物
魏晋南北朝赋学论
关于魏晋哲学与文论关系的一些思考——读汤用彤先生《魏晋玄学与文学理论》志疑
《文心雕龙》是一部子书
《文心雕龙》风格理论的《易》学渊源——为王运熙老师八十华诞而作
《文心雕龙》上篇的基础理论与《七略》的关系
《文心雕龙》写作的政治动机——以对东昏侯政权的暗示性批判为中心
清嘉庆至光绪时期沟通骈散的骈文理论
三个遮蔽:中国古代文章学遭遇“五四”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学论略
辨体与破体
“散文”概念源流论:从词体、语体到文体
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文学“典型”批评的文体学意义
由此及彼:寻找早期中国诗学中的主体
雪月花时最忆君
“性灵”说在日本的流变
是罗列式的复述,还是发覆与解剖——评史华罗的明清爱情小说研究
鲁迅·周作人日本研究管窥
论文人画的比兴象征
精彩书摘
《仰止集:王运熙先生逝世周年纪念集》:
第一次见到王先生,是在1995年9月南昌召开的第九次中国古代文论年会上。我刚刚硕士毕业留校,我的导师陈良运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会上有一位来自复旦大学的知名学者王运熙先生,一位瘦弱的老先生,是需要我们重点照顾的对象。
1998年年底,我和陈先生商量考博的事情,他说:“王运熙先生是个很大度的人,他对我的诗学体系建构工作是持肯定态度的。你可以试着考考他的博士。”我当时不知道这话的分量,也不是很详尽地了解王先生的学问与影响,听从陈先生的建议,报考了复旦大学。
我特地去上海见了王先生。什么礼物也没敢带,只带了已发表的几篇论文。王先生大体看了看,淡淡地说:“你要好好准备,考试不看这些的,笔试成绩最重要。”我紧张得不行,回来后就让老公带着一岁半的女儿住到我父母家,一个人在学校宿舍里抓紧时间复习。后来笔试、面试都顺利通过。隔了好多年,不记得复旦哪位老师告诉我,说王先生看了我的论文,基本上就是想带我这个学生的。听后,我感到非常惊诧。
我就这样进了复旦,成了王先生的弟子。之后向先生求学的经历,已写进《读书要有指路明灯》一文,该文收入《庆祝王运熙教授八十华诞文集》。2005年我参加了复旦大学主办的王先生八十华诞庆贺会,会后颇有感触,作诗一首日:“身体可差杜甫瘦,性情堪共渊明纯。建安风骨成诗性,正始玄谈助气神。最喜南朝骈句秀,犹怜汉魏民歌珍。同仁皆道宽慈近,晚辈未知般若邻。”此诗一直未曾面呈先生,如今竟成挽诗。
2014年2月8日,先生走了。那天是大年初九,我请了很多亲戚在家聚会,因为一直在厨房、饭厅,当网络上满是先生离世消息时,我全然不知。直到下午杨焄打电话给我,我才顿时从云端跌人深谷。
这一天还是来了,尽管心里已有一点准备。我的父亲是突然昏迷不醒而离世的,我甚至来不及与他告别,为此我深感遗憾。得知先生住院期间,前后抢救了两次,我想,不行,我要去上海看看先生。那天,在医院里,我陪了先生一上午,他已说不出话来,但还能听我说话的,脸色也不错。我帮他摇床,看吊针,听师母和宏图老师介绍先生的情况。我不时对先生微笑,先生也冲着我微笑。走的时候,我强忍眼泪,对先生说,我还会再来看他,最好是在他家里看他。我看见先生努力用很镇定的眼神和我告别。先生就是这样的人,一直是个很有“师”范、很有点贵族精神的人。
又过了几月,给师母打电话,师母说先生虽仍不能下床,精神还不错。我想,要是去上海开会,还能见到先生呢。
可是这一天还是突然来了,我终究躲不过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不愿意相信先生真的已经走了。
先生还在天目中路的寓所里,安静地看书呢。要是我去看他了,他和师母一定会煮一碗上海馄饨给我吃,或是烧几个小菜,留我下来吃饭;他会叮嘱我不要买太多书,否则会影响家庭和睦;他还会谈起世风与文风,告诫我,不能像某某人一样,乐于自我吹嘘;他还会说,做学生的,过度吹捧自已的老师,是很要不得的。
我不想过度吹捧自己的老师。可是我一生都要感谢先生,感谢先生带我走进那个“风花雪月”的清雅而有风骨的骈文世界,让我的人生从此有很大的不同,让我的心灵变得不那么粗鄙。先生一生热恋的虽非全是“风花雪月”的辞赋骈文,想必也是经常在那里休憩。
现在先生真的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但愿那个世界,会有温暖的阳光,照耀着他的书房;书桌上,他热爱的那些中古时期明朗绮丽而又刚健有力的鲜活文字,依然默默地陪伴着他;站在窗前,他真的可以眺望到浩瀚的大海,银色的沙滩和闪亮的贝壳。先生,您住的天堂一定会有大海。
……
前言/序言
仰止集:王运熙先生逝世周年纪念集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