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茶在五六千年前起源于中国,经历了神话、嬗变、滥觞、辉煌、精致、断层、简约、时尚、传播等阶段本书作者以杂文笔法书写中国茶的历史,同时阐述在这一切的背景后,更深藏着的源自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科技乃至意识形态的导火索和催化剂,深入浅出地阐述茶文化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影响,体现了作者对茶文化及其影响的独特理解和思考。
内容简介
《茶史漫话(彩图本)》以杂文笔法书写中国茶的历史,同时阐述在这一切的背景后,更深藏着的源自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科技乃至意识形态的导火索和催化剂。深入浅出地阐述茶文化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影响,体现作者对茶文化及其影响的独特理解和思考。
目录
前言
第一讲◇神话时代
第二讲◇嬗变时代
第三讲◇滥觞时代
第四讲◇辉煌时代
第五讲◇精致时代
第六讲◇断层时代
第七讲◇简约时代
第八讲◇时尚时代
第九讲◇传播时代
第十讲◇博弈时代
精彩书摘
《茶史漫话(彩图本)》:
您别说,男人们还真应该感谢神农的这一不为人知的伟大历史贡献。
因为后来是神了,附会到神农身上的历史伟绩也就越来越多。这样弄得神农也很累,他非要活到140岁才能死,否则要成就那些个丰功伟绩,要跑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去启蒙除昧、传播文明,时间怎么来得及。后人起码在他的有生之年上虚增了一百年。当然,男人的尊严、神的尊严都是辛辛苦苦干活攒来的。人们没让神农闲着当个甩手掌柜。不仅硬生生延长其寿命,还硬生生给他找了好几份兼职。他在农协那头还挂着职,江湖上的是非曲直还等着他开会决断,他却背上个小背篓,脚穿草履,形迹如行云流水,当上了中国第一个老中医。
不知是对植物学的天生爱好,还是因为他天生有个透明肚皮,反正后人认为他当中医最为合适。估计神农传说大行其道时(可能在汉朝),是中医之学刚刚兴起的年代。中医们成立了一个啥学会,苦于找不到赞助商出经费来支持其学术研究,政府也没把他们当回事,所以捧出个大家谁也未曾谋面的传说中的名人来制造一点名人效应,为中医正名。有名有分后,赞助商冲着神农的面子送钱上门来了。他们用这笔钱搞了一次海选,选出若干超级老中医,如华佗、扁鹊等,炒作得沸沸扬扬。中医术开始登上了大雅之堂。
那时候的中医可是个苦差事,既要从事望闻问切等脑力劳动,又要亲自上山下乡采集草药从事高危体力劳动。植物的长相都差不多,要分出哪株草是清肺的还是护肝的、是利尿的还是通便的、是解毒的还是中毒的,靠肉眼是不行的,只好用舌头去分辨,用肠胃去感受。而且草药大多是苦的,在苦里面还要分出成分不同的苦来。明知药苦,偏要吃苦,所以整个过程不仅口条(舌)受苦,肠胃受苦,精神上也苦。中国字里面那么多形容味觉的字,唯有“苦”是草字头的,唯有苦字可以通感于感官上的苦和精神上的苦,如吃苦、辛苦、艰苦、痛苦、穷苦、挖苦、苦难等等。
神农一旦摇身一变成了老中医,那么他的苦日子也就没有穷尽了。他每天要背着个药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但他觉得自己当中医的条件得天独厚。他的那个与众不同的肚皮开始显示出不同凡响的功能。他每天慢腾腾地走路,眼睛注意脚下,沿途每种草都要尝一遍,估摸着它有什么功能。神农比别人高出一筹的地方,就是他想到了物物相辅相克的辩证道理。如果把这些草药搅合在一起,会不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于是他把采集到的好几种药草嚼碎了咽下肚里,通过透明的肚皮看着它们混合在一起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有时候肚子里咕噜咕噜像火锅一样开锅了,就赶忙服点清凉草药止沸;有时候肚子里像遇上寒流一样结块了,赶紧用点化淤通气的药草化解。神农边盯着自己的肚皮边用孔雀毛笔记下了用药的剂量、反应过程、体会,大概可以治什么病等等,这就是后来的中医处方了。
……
前言/序言
《三国演义》卷首词《临江仙》是自小熟记的,其中“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句尤其深刻于心。我崇尚罗贯中先生的这种举重若轻的写史态度,学着把中国几千年茶文化史也来“笑谈”一把,心想老小子曹操可以边煮酒,边开比较英雄讲座,不仅语出惊人,还伴之以雷电声光效果,把个刘备吓得面无人色。俺当然不具备这种英雄气势,但边煮茶,边开个不同于恳谈、座谈、清谈的“笑谈”会,清茶一杯,呼朋引类,不论英雄,单说茶,不求振聋发聩,但求把沉重的史籍付于笑谈,舒展一下目前茶文化论著的老学究脸孔,观点求同存异,谁也不吓着谁。这点大概还是能做到的吧。
论古今英雄要喝酒,可以仗胆;但论古今文化,则不能没有茶,更不能不说茶。中国的茶文化是整个中华文明宝库中的一笔重要财富,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凝聚的一脉绵长根系,是分布在地球每一个角落的华夏子孙的同一种语言,也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一首国际歌。中国人最善于把最神圣的东西和最世俗的生活融合在一起,主要是因为中国人认可的神圣都是从食人间烟火的民间走来的,神圣和自己的区别只是偶像和肉身的区别,天天朝拜的偶像只不过是自己的榜样而已。所以,中国人敬茶,是因为中国人每天要喝茶,茶是开门七件事之一,是生活的必需品。中国的茶文化其实是一种体现生活内容品质而非是日本茶道那样注重外在表现形式的形而下的文化意识形态,佛经中所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波若波罗密多心经),把无有和有、无我和我视为同一物,就是对中国茶文化这一特征的zui好注解。中国的茶文化是老百姓的大众文化,没有太多的规矩,百家争鸣,谁都可以参与、创造发挥,因此,谈中国茶文化也不必过于讲究,“笑谈”就是一种涵盖了猜想、演义、幽默、闲话等各种成分在内的谈古论今方式,也是拙作成书的初衷。有无达意,尚待读者评判。
(彩图本)茶史漫话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