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血路 衡阳会战中的日军第133联队

攻城血路 衡阳会战中的日军第133联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海丰 著
图书标签:
  • 衡阳会战
  • 日军
  • 中国抗日战争
  • 军事历史
  • 战史
  • 陆战
  • 第133联队
  • 攻城战
  • 血战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7169272
版次:1
商品编码:1180291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经典战史回眸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8
字数:29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日军步兵第133联队是1944年衡阳攻防战中日军一线的具有顽强战力的主攻部队,面对中美战机的空袭、给养不济以及中国守军第10军巧妙而英勇的抵抗,第133联队不计损失,冒着中国军队的猛烈炮火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强攻,终于伤亡惨重,战损人员达90%以上,作为一个作战单位实际上已被消灭。《攻城血路 衡阳会战中的日军第133联队》主要根据日方的相关资料,从纯军事的角度,客观、具体而生动地讲述了日军第133联队在惨烈的阵地争夺战中其主力被歼灭的作战经过,折射出中国守军高超的军事技能和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时光荏苒。而“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这句古训则不会过时。《攻城血路 衡阳会战中的日军第133联队》是主要根据丰富的日文资料而撰写的关于一段著名城市攻防战的战史,书中描述的基本都是日军中下级军官和士兵的作战活动:他们如何行军,如何搜集情报和补给,如何制定战斗计划并协同各部队实施之,乃至在激烈交火的环境下如何处理自己战友的尸体——对这些构成日军基层部队战斗力的各种要素都有客观而中性的叙述。这种撰写角度对国人较全面了解和研究抗战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资料,无论从折射出第10军英勇抗敌的精神,还是从对当时日军军事素质的较切近认知来看,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刘海丰,现居辽宁省大连市。自幼爱好军事文学和军事历史。但苦于国内关于衡阳战役的资料十分稀少,大学期间自学日语,发现日文方面关于中日战争的资料非常丰富。在相关师友的鼓励和帮忙下,拟主要利用日文资料,撰写一本关于衡阳战役的书。几经反复修改,写成《攻城血路——衡阳会战中的日军第133联队》。以纪念衡阳保卫战中洒下热血的中国将士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所建立的不朽功勋;同时也为抗战史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参考资料。

目录

自序
说明
序章 幻之重庆作战
第一章 湘桂作战
第二章 虎狼之师
第三章 血河
第四章 从栗山港到保革亭
第五章 前进衡阳
第六章 艰难行军
第七章 目标张家山
第八章 手榴弹战术
第九章 再攻不克
第十章 血腥夜战
第十一章 白昼突击
第十二章 转人对峙
第十三章 再启攻势
第十四章 军舰高地之谜
第十五章 夺命战场
第十六章 陆空协同
第十七章 战局变化
第十八章 渡边大队
第十九章 魔之阵地
第二十章 生死之间
第二十一章 最后总攻
第二十二章 连战皆北
第二十三章 孤城陷落
第二十四章 残军余话
后记
附录一 旧日本陆军军人军衔一览
附录二 第116师团简介
附录三 湘桂作战发起时步兵第218联队第三大队的编成
附录四 步兵第218联队第十中队编成
附录五 日军使用的军队记号和符号说明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攻城血路 衡阳会战中的日军第133联队》:
  根据第11军的作战计划,在湘桂作战正式发起前,为了隐匿作战目标,第116师团将首先从汉口经应城、皂市、沙洋镇、荆州向沙市周边进行假集中,然后再转进到岳州南方集中。
  1944年4月中旬,第116师团的主力部队(不含步兵第109联队、炮兵及车辆部队)先行转进至荆州附近,然后从五月中旬开始向岳州行动,5月20日在岳州北方渡过长江进入集中地。炮兵和车辆部队则于5月13日从武昌出发,经嘉鱼、蒲圻向岳州东侧地区集结。步兵第109联队则作为泷支队行动,以舟艇从另外的路径行动。
  4月18日傍晚,第133联队以第一大队为先导从葛店出发,开始了佯动行军,为进行湘桂作战而迈出了第一步。
  佯动行军开始后,第133联队从汉口经应城、皂市、沙洋镇、荆州,经过了350公里的行军后于5月1日在沙市东方20公里的岑河口附近完成了集结。
  4月29日,第116师团长岩永汪中将在汉口的军司令部受领了横山勇颁发给第133联队的感状(即“嘉奖状”),以表彰该联队在去年的常德攻略战中立下的战功。5月10日,该感状被转交给时任第133联队长的黑濑平一大佐。
  步兵第133联队(岚6214部队)是一支以久历战阵的老兵为核心的精悍部队,堪称能征惯战,其兵员主要来自三重、滋贺、福井等近畿府县,其中绝大部分士兵为三重县出身,因此从地域特点来看也可称其为“三重联队”。第133联队自1938年5月15日在三重县津市编成以来,先后参加了武汉攻略战、冬季攻势反攻作战、春季皖南作战、秋季皖北作战、淮南作战、皖浙作战、浙赣作战、常德作战等战役。从1943年11月26日至12月3日,第133联队在常德城下及城内连续苦战八天,表现突出,而其第一线步兵部队亦受到很大损耗,横山勇在感状中称赞黑濑所率部队“武功超群”。常德作战后、湘桂作战发起前,第133联队得到了一些补充兵,从人数上说实力已经恢复,不过有一些老兵在常德作战中受伤后再未返回联队,所以常德作战给联队留下的创伤并不能算是已经完全愈合。
  三重县在古时为日本伊贺国所在地,也是伊贺流忍术的发祥地,堪与服部半藏和百地三太夫等的甲贺流相匹敌。1579年,战国时期的日本大名织田信长之子织田信雄领兵一万攻打伊贺国,结果在伊贺国人的袭击战术和铁炮攻击下遭到惨败,织田军在三天内就损失了三千人。L581年织田信长发兵四万五千人再次进攻伊贺国,终于将其平定,并对当地居民和僧侣进行了大屠杀,伊贺国全境化为焦土,昔日的忍者故里此时变得血流成河,惨景满目。由于这场战争留下的悲惨回忆,当地人从此十分忌讳提到“血”字。
  虽然遭此劫难,但伊贺忍术仍在当地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三重县伊贺地方至今仍可见到用于防御功能的土垒,受到土垒防护的民房内外还设有各种机关。当地还分布着一些古代要塞的遗迹。伊贺地方保存的土垒和要塞遗迹竟然在六百处以上。在食物方面,作为当地一种有代表性的点心,伊贺地方至今还在出产过去作为忍者的携带口粮而传下来的“口”(一种硬煎饼),这是以面粉为原料制成的硬点心,质地十分坚硬,并不能轻易掰开。这种食物过去常常被拿给牙齿没长全的娃娃和卷煎饼一起吃,孩子们也常常在柱子或桌子角上把它撞碎成小块吃掉。
  另外,在三重县伊贺地方和滋贺县江州出产的“日野菜”也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食品。“日野菜”是一种红紫色的芜菁,和叶子一起做成腌菜,具有特别的味道。当地人大约在晚秋时大量购入这种腌菜。
  根据腌制方法的不同,味道也会不同,各家都想尽办法互相比赛谁家的味道更加美味。
  伊贺地方出产的牛肉品质上乘,并不输给松阪牛肉。晚春树木发芽时的田乐豆腐(酱烤豆腐串)也是伊贺地方有代表性的传统美食。当地山中的农村在冬季狩猎期还有名为牡丹锅(野猪锅)的料理。
  20世纪30年代,东亚上空战云密布,生长在三重县的日本青年也被卷入了昭和时代的动乱中。
  后来作为第133联队第一大队的辎重兵参加了衡阳战役的老田诚一于1921年10月14日出生于三重县阿三郡府中村大字佐那具(现三重县伊贺市佐那具町)。他出生那年日本正处于大正民主主义时期,平民和工人的权利意识正在觉醒。生活在伊贺偏僻山村的老田的幼儿时期是十分平静的。
  ……

前言/序言


《攻城血路:衡阳会战中的日军第133联队》 序言:被遗忘的血与火 在抗日战争的宏大叙事中,衡阳会战无疑是一场惊心动魄、牵动无数生命与命运的惨烈较量。在这场长达47昼夜的鏖战中,中国军队以劣势装备和顽强意志,给不可一世的日军以沉重打击,赢得了举国赞誉。然而,我们往往聚焦于战役的整体走向、战术指挥以及中国军队的英勇事迹,对于参与其中的日军部队,其内部的构成、动机、以及战场上的真实体验,却鲜少被深入探究。 本书《攻城血路:衡阳会战中的日军第133联队》并非一部宏观的战役史,它将目光投向一个特定的军事单位——日军第133联队,试图从这个微观的视角,展现战争的另一面。这是一段关于“攻”与“守”之间,无数士兵在战火中挣扎、前行,以及最终被战争吞噬的真实记录。我们试图剥离宏大叙事的滤镜,深入到构成战争机器的最基本单元,去理解那些被卷入历史洪流的个体命运,以及他们所经历的血与火。 第一章:战争机器的齿轮——第133联队的组建与初识 本章将深入探究日军第133联队的起源。它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日本陆军庞大体系中的一个螺丝钉。我们将追溯其组建的时间、地点、以及最初的编制和训练。这支部队的士兵来自哪里?他们的背景、年龄、职业各不相同,却被统一的军令召集,编织进侵略中国的战争机器。 我们还将审视第133联队在投入衡阳会战前的战争经历。他们是否参与过其他战役?在此之前,他们经历了怎样的磨砺和洗礼?这些过往的经历,将如何塑造他们面对衡阳保卫战时的心态和战斗力?本章旨在为读者勾勒出这支部队在战前的整体面貌,为理解他们在衡阳战场上的表现奠定基础。 第二章:剑指衡阳——集结与部署的暗流涌动 衡阳,这座位于湖南腹地的战略要地,在日军的侵略计划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本章将聚焦于日军第133联队如何被调往衡阳战场。从接到命令,到部队的集结、训练的强化,再到漫长的行军和铁路运输,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战争前夕的紧张与期待。 我们将深入分析日军高层为何选择衡阳作为下一个攻击目标,其战略意图何在。而第133联队,作为其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整个攻击部署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本章将通过分析当时的日军作战计划和兵力调动,揭示第133联队被推向衡阳战场的具体背景和原因。同时,也将尝试还原士兵们在接到命令,踏上征途时的复杂心情——可能是对胜利的渴望,也可能是对未知的恐惧。 第三章:初踏战场——衡阳城下的阴影笼罩 当第133联队抵达衡阳外围,战役的序幕正式拉开。本章将描绘他们初次踏上衡阳战场的情景。敌我双方的初步接触,日军对衡阳守军的侦察与试探,以及第133联队在初期遭遇的抵抗。 我们会详细描述日军在发起攻击前所进行的各种准备工作,包括炮火准备、步兵的进攻队列、以及各部队之间的协同。而第133联队的士兵们,在战火初燃之时,他们的感受是什么?是初次上战场的紧张?是对敌人抵抗的意外?还是对胜利的坚定信念?本章力求通过细腻的笔触,还原战场初接触的氛围,以及第133联队在其中扮演的具体角色。 第四章:血染的阵地——攻坚战的残酷与代价 衡阳会战之所以惨烈,很大程度上在于其艰苦卓绝的攻坚战。本章将聚焦于第133联队在正面战场上与中国军队的直接较量。衡阳守军凭借坚固的工事和顽强的意志,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我们将具体描写第133联队在攻克一座座据点、一次次冲锋中付出的惨痛代价。士兵们在炮火和枪林弹雨中前行,每一次的推进都伴随着牺牲。本章将通过对具体战斗场景的还原,展现日军士兵在攻坚战中的真实体验,包括他们如何面对战友的倒下,如何在绝望中寻找继续前进的动力,以及他们在狭窄的战壕中承受的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折磨。 第五章:生存的挣扎——士气、补给与战场心理 战争不仅仅是战术与装备的比拼,更是对士兵身心极限的考验。本章将探讨第133联队在衡阳战役中的士气变化,以及他们所面临的种种生存困境。 随着战役的深入,日军的伤亡逐渐增加,补给线也可能面临压力。士兵们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如何?他们对战役的信心是否动摇?本章将试图通过分析日军当时的作战报告、通信记录(如果可能),以及推测士兵的口述回忆,来还原他们真实的生存状态。 我们会讨论在极端恶劣的战场环境下,士兵们是如何相互支持、如何寻找精神寄托的。同时,也将审视日军内部的指挥体系如何应对士气问题,以及各种后勤保障措施对战局的影响。 第六章:付出与回报——战果、伤亡与战争的真实面貌 每一场战役的结束,都伴随着巨大的付出与复杂的衡量。本章将对第133联队在衡阳会战中的战果和伤亡进行梳理。他们究竟取得了多大的“战果”?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我们将尝试根据现有的资料(假设存在),对第133联队的伤亡比例、武器损失等进行量化分析。这场战役对这支部队造成了怎样的长期影响?是否对他们的建制和战斗力产生了根本性的削弱? 通过对战果与伤亡的冷静审视,本章旨在揭示战争的真实面貌——它并非总是充满英雄主义的光环,更多的是残酷的杀戮、无尽的痛苦,以及对人性的巨大考验。即使是所谓的“胜利者”,也往往付出了无法估量的代价。 第七章:战役落幕——余波与第133联队的去向 衡阳会战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终结,更不意味着第133联队命运的终结。本章将描述战役结束后,这支部队的状况。 他们是继续留在战场,还是被调往其他地区?战役结束后,部队的重组、兵员的补充、以及幸存士兵的去向。对于那些经历过血与火洗礼的士兵而言,战争的创伤将如何影响他们未来的生活? 本章也将触及战役结束后,日军内部对此次战役的总结与反思(如果有)。而对于第133联队而言,衡阳会战将成为其军事生涯中一段深刻而痛苦的印记,无论胜利与否,都将永远铭刻在参与者的记忆深处。 结语:历史的回声与个体的记忆 《攻城血路:衡阳会战中的日军第133联队》并非旨在为侵略者辩护,而是希望通过深入探究一个具体的军事单位,来更全面、更客观地理解战争的复杂性。战争的残酷性,无论是在攻击方还是防御方,都以不同的形式展现。 通过聚焦第133联队,我们得以窥见战争机器运转的细节,士兵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战争对个体生命的无情碾压。历史的长河中,无数的个体如微尘般被卷入洪流,他们的故事或许被淹没,但他们的经历,却共同构成了战争的血泪史。这本书,希望能为这段被遗忘的血与火,留下一丝微弱但真实的回声。

用户评价

评分

当读到《攻城血路——衡阳会战中的日军第133联队》这个书名时,我首先联想到的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那些在历史洪流中被模糊了面孔的普通人。我一直对那些“非主流”的历史视角很感兴趣,那些不常出现在宏大史诗中的细节,往往能揭示更深层的人性与社会肌理。日军第133联队,这一个具体的军事单位,就如同一个切片,让我有机会窥探到一个更微观、也更真实的战争侧面。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到士兵的内心世界,去探寻他们在面对生死考验时的心理活动,他们的恐惧、他们的信念、他们的犹豫,甚至是他们在战火中迸发出的非理性冲动。我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信念和命令,能够将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变成战争机器上的齿轮?他们是如何在这种环境下维持生存的?他们的家庭,他们的故乡,是否会在他们心中留下一丝温暖的慰藉,又或者被无情的战火彻底吞噬?这本书能否让我看到战争的“人脸”,而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和策略?

评分

当我拿到这本《攻城血路——衡阳会战中的日军第133联队》时,内心是怀揣着一种复杂的好奇与敬畏。我对历史的宏大叙事,尤其是那些被时代洪流裹挟的普通士兵的命运,有着天然的关注。这本书的标题就如同一个钩子,直接将我的思绪拉到了那个血与火交织的年代,聚焦在一个具体的军事单位——日军第133联队,这本身就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切入点。我期待它能剥离掉官方文献中常有的宏大叙事和政治宣传的色彩,深入到战争的微观层面,展现基层士兵的真实生活、他们的恐惧、他们的挣扎,以及他们在极端环境下的人性闪光或扭曲。我想了解,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驱使着他们走向战场?在一次又一次的攻城中,他们经历了怎样的绝望与疯狂?他们的家庭、他们的故乡,在他们心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本书能否让我看到战争机器运转背后,那些鲜活的个体,他们的爱恨情仇,他们的生离死别?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对一场战役的记录,更能引发我对战争本质、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以及历史叙事中被忽视的声音的深刻反思。

评分

坦白说,我对军事史的了解并非专业,但《攻城血路》这样的书名,总能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衡阳会战,这个在中国近代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事件,其惨烈程度无需多言。而将视角聚焦于一个具体的日军联队,对我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我好奇的是,作者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挖掘出第133联队这段具体的历史的?他们在这场战役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是作为攻坚力量,还是作为炮灰,抑或是其他?我期待书中能够呈现出大量鲜活的细节,比如士兵们的日常操练、他们的饮食起居、他们的思想动态,甚至是他们之间发生的琐事,这些都将是构成战争真实肌理的重要部分。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一种客观但又富有洞察力的笔触,为我们描绘出这个联队士兵们的群像,他们的动机、他们的信仰、他们的恐惧,以及他们在战火纷飞中的挣扎与抉择。这本书能否让我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以及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坚韧与脆弱?

评分

当我看到《攻城血路——衡阳会战中的日军第133联队》这个书名时,一种强烈的画面感便油然而生。我对历史的兴趣,往往体现在对那些具体而微的叙事上,而将视角聚焦在一个具体的军事单位,无疑能为理解宏大历史事件提供一个更具象化的切入点。衡阳会战,作为一场惨烈的战役,其过程的艰辛与代价可想而知。而第133联队,这一个在历史长河中可能只是一个符号的单位,我期待这本书能赋予他们生命,展现他们在战火纷飞中的真实面貌。我想了解,在这个联队内部,士兵们是如何面对死亡的?他们心中抱着怎样的信念?是什么样的力量驱使他们不断向前,哪怕身陷绝境?书中能否呈现出那些在战役中被忽视的细节,比如他们的口粮、他们的伤痛、他们的战友之情,甚至是他们在战场上偶尔流露出的温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到那个时代的脉搏之中,去感受战争的残酷,去理解人性的复杂,去反思历史留给我们的启示。

评分

《攻城血路——衡阳会战中的日军第133联队》,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张力,让我能够想象到战争的残酷与士兵们的浴血奋战。我一直对战争史中的“微观视角”情有独钟,比起宏大叙事,我更愿意去了解具体事件中,那些被时代裹挟的普通人的命运。日军第133联队,这个具体的军事单位,就像是打开了另一个观察衡阳会战的窗口。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搜集和整理关于这个联队的史料的?在这场血腥的攻防战中,第133联队具体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他们是冲锋陷阵的尖兵,还是被消耗的炮灰?我期待书中能够呈现出大量鲜活的细节,例如士兵们在战壕中的对话,他们的思乡之情,他们在残酷战斗中的恐惧与麻木,甚至是他们在战争结束后留下的伤痕。这本书能否让我看到战争背后,那些构成集体行为的个体的真实经历,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生存挣扎?它是否能够引发我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历史叙事中“他者”的理解?

评分

是武大抗战系列唯一是从敌方视角写的书,买到了。

评分

纪实非虚构。。。。。。。。。。

评分

作者简介

评分

内页插图

评分

寒假回去慢慢看

评分

京东老客,已是钻石会员N多年。以前从来不去评价,不知道浪费多少京豆,自从知道京豆可以抵现金的时候,才知道京豆的重要。后来我就把这段话复制了,走到哪,复制到哪,即能赚积分,还非常省事。贴了这段话说明对商品是满意的。

评分

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

评分

作者简介

评分

侵略者可耻又可悲的宿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