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志(图文书)

大国志(图文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严明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中国历史
  • 图文书
  • 大国
  • 文化
  • 社会
  • 政治
  • 纪实
  • 图鉴
  • 近代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74070
版次:1
商品编码:11797414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6
字数:60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全书百余幅作品全部为黑白胶片拍摄,包括摄影家大量近年来从未发布过的作品,所有图片皆为诚意之作,诚意之选。

  全书每一张图片,都经过摄影家严明本人的亲自挑选;每一个页面印刷的深浅明暗,都是作者亲自在印厂的机器旁过目确认的。

  本书采用精良的印制,全体人员倾注了大量心血。内文用纸采用印画册好的纸张,印刷采用专黑+专灰+过油的工艺,诚意定价,是一本你不可错过的图文书。

  本书文字一如《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透着这世上少见的真诚,摄影与人生,诸多经验和感喟,与你静静分享。

  关于这本《大国志》,他说:

  我们的历史文化和生存环境,是我的作品关注的核心。

  经济发展的热潮背后,传统的人文环境早已显现了孤寂、落寞的状态,并且越来越不能被人们在意和重视。实利主义碾压过的地方,寸草难生。这些“中式”景象的遗存,显示了我们文化基因的流逝,而那曾是我们生存的精神依据。

  过去已经远去,未来还看不清晰。

  一个原先富有人文环境资源的大国,或许在未来会变成了失去精神根基的小国。

  黑白寒暑之间,我真的动用了灵魂;天真地用诗意去敌抗实用,却付出了较高的成本。一直坚信自己搜寻到了爱它的证据,视为珍宝。编织起来之后,却发现它更像是一首挽歌。

  有此执念,不虚此行。因为,再没有比爱更远的去处。

  在这个变与不变的故事中,我想传递一种安慰,给也在流逝的你。

  给每一个大国小民。
  

内容简介

  《大国志(图文书)》是摄影家严明继《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之后的第二部随笔;同时,这又是一本制作极为精美的摄影作品集。全书以数万字的诚挚文字,追溯了作者从事摄影艺术的源头,追溯了童年记忆,点明了摄影的关键和要义,同时对大国上下古典浪漫的消逝和文明的流失发出无限感慨。在书中,他不但交代来路,并且很愿意将寻路问道所得到的,展示给在这条路上孜孜以求的年轻人。书中,严明提出了“决定性气氛”的摄影理念,引申了布列松“决定性瞬间”概念,把摄影的要义和理论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说:
  “《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里,我讲了不少路上的事情和想法,但这一本,我更多地讲了我的童年。昔日龌龊也并未让我感觉寒碜羞涩,因为那是源头。它让我成了怎么样的人,它教给我为什么事心动、关切并且执拗,也导致我为什么人而在意、心软和舍不得。而后这些东西都会跑到我的画面上去,越聚越多,成为我精神的后路,成为我的大国。”
  “虽然总是跌跌撞撞,尽管常常后知后觉,但我还没有停止过寻路和问道。我也愿意回答所有人关于路的探问,方言加手势,这些文字就是我最初的方言,这些图画就是我一直舞动的手势。因为,我的路是因为他人才得以知晓,是路上的一切给了我完整的磊落。”

作者简介

  严明,中国著名摄影师。侯登科纪实摄影奖、法国“才华摄影基金”奖得主。70后,安徽定远人。大学学的是中文,毕业后曾做过中学老师、摇滚乐手、杂志编辑、唱片公司企宣、报社记者。2010年辞去公职,现为自由摄影师,生活在广州。摄影代表作品为《大国志》系列,作品由多家艺术机构及国内外收藏家收藏。2014年出版随笔集《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他是一位诚实的艺术家和知识分子。在当下大众消费文化和商业主义盛行的时代,大多数艺术作品隔靴搔痒,避重就轻,哗众取宠。而严明则心怀悲悯,直面苍生,苦行僧般探寻并记录着这个时代的真实,念念在定。”
  ——汪涵

  ★“看严明的照片最主要的是他的诗意,他的每张照片都传递着这样的诗意。事实上不是他捕捉到这些诗意,是他创造了这些诗意。事实上没有严明的情怀、学养,美术训练、视觉训练,以及活生生的情感运动,任何景物出现在面前的时候,你都是熟视无睹的。所以它不是记录,不是捕捉,而是深刻的创造。我印象最深的一张照片,在一个庙宇里面,没有头的塑像,双手拱抱,一个失去的礼仪,千言万语,愁绪非常多,但是涵盖了很多信息。如果你心无诗意,可能就从他面前走过了,你的取景、构图、色彩、光线,所有东西不会产生这样的共鸣。”
  ——贾樟柯

  ★“他是我有了钱会把他照片买光的人,他是我想成为却最终没有成为的人。他嘴笨,但磕磕绊绊出来的全是诗。”
  ——纳兰性急

  ★他的作品充满诗性,以独立的个性方式融入纪实摄影的空间,拓宽了人文纪实的影像领域。他拍摄的场景好像某一天我们都曾经看到过,但是却是容易被忽略掉的,这种带着观念性的纪实文本,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冷静的观察。他是摄影师严明。
  ——Thinkplus2012推荐语

目录

1再说浪漫
2天下无马
3离家的路
4江湖再见
5一直歌唱
6父亲的底牌
7减肥
8我的买卖
9桃花记
10决定性气氛
11怎样的人生都不算用力过猛
12 跋

精彩书摘

  1.决定性气氛
  超越瞬间
  好的照片,应该拍出气氛。
  气氛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气氛,一定环境中给人某种强烈感觉的精神表现或景象。”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理论,其实强调了关键的时机和位置,它无疑想把事态体现得“恰如其时”,抓住情况的高潮;我认为“决定性的气氛”对一张照片来说要更高级,更至关重要,它是“恰如其氛”。它是意境和情境全在的共同高潮,它在呈现关键事态的同时,附加了更动人、夺人的感染力。是气氛将表达从“看”送至“感”的层面,将“难得”变成“难忘”。
  瞬间是摄影的重大魅力。初迷恋上摄影的人,包括我,都是“决定性瞬间”理论的忠实信徒。我们都曾为那些巧妙瞬间寻猎街头,为之精心预判,为之苦苦蹲守,只为抓取到被猎者到达正确的位置、出现最佳神态。本着“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态度,乐此不疲地做着瞬间收集工作。我们为“抓到”了什么而暗爽或欢呼,一次次成功的“抓捕”已然让我们优于外行并收获同行的赞叹。
  后来发觉,巧妙瞬间的照片仍然可能是“死”的照片,总觉得缺少些什么。就像我们面对一个女子,发现她五官部件都长得没有问题,可总觉得“差点意思”,这点意思是什么?也会觉得一些照片很好,好在哪里,就是说不出来。要素齐集、位置精妙之外,还有一个撬动人心的隐而未露的力量,这股子劲让人觉得它“神”,耐看。
  终于发现,好的照片在信息要素之外,还有一种整体的情绪,它是味道和腔调。这个东西,就叫气氛,是它在默默完成了作品层次的提升。对于那女子来说,差的那点“意思”可能是五官的协调性、灵秀气,更可能是勾人的性感。极致的美丽,是没法说出具体标准的,所以有“美艳不可方物”这样的话。拍到了、拍巧了的照片还不能成为好照片,拍神了的照片才是。堆放在地上的固态的烟花还不叫烟花,还需将它引燃,绽放在空中。照亮人们惊喜的脸,映在人们脑海中的,才是烟花。
  注意并利用气氛是摄影的必须。跟一部电影相比,摄影师只提供一帧画面,而一部电影往往有几万帧画面,它可由演员来反复表演,可剪辑修改,有情节对白辅助,有音乐一直在烘托……与一部两小时长度电影相比,摄影作品被观看、领会的过程很短,往往在几秒之内即告完成,这让我们紧张和不甘。摄影需要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而这个短时间,长期以来被我们误认为就是瞬间。我并不是说画面内容和瞬间情节不重要,而是“内容”在场之外,还要有气场,即与内容相辅相成的气氛。眼前的现实会转换成影像中包含摄影者情绪的现实,这才会引领观者进入现实的深处。比如一张照片拍出了宁静、拍出了凄清、拍出了紧张,这些都是让客观带了“感”,就是气氛营造的代入感,超越了瞬间,超越了物之边界,超凡入圣。
  无聊的高清
  这些年,影视进入高清时代,我们每天可以看到屏幕上洁无纤尘的清晰人脸。皮肤的汗毛、衣服的线孔都能数得清楚,视觉好坏仿佛迎来了一个清晰度的标准。清晰让人看了带劲,可让人觉得带劲的不完全是清晰。视觉科技的进步痛扫观影障碍,可是无障碍通道把我们引向的可能还是个精神空洞。清晰真切反而暴露了很多的假,我想这也给化妆界带来了灾难,剧中的古人怎么看都是崭新的今人,连乞丐都是豪华版的了,这都是高清带来的新尴尬。
  摄影中也有同样的情况。许多人会钟情于准确的色彩还原、丰富的层次、更多的细节……至死不渝,完全不顾目的,或许他们追求的那些即是终极目的。他们不知道,这世界的美,不仅是单一的清晰的美,除了真真切切,还有隐隐约约,依稀仿佛、亦真亦幻、如烟似雾、镜花水月,它们都可以是存乎一心的至美。整体的情境被忽略是可惜的,只剩下“超清晰”、“贼清楚”,却并没有说明问题,而对的气氛给我们传达的意味是无尽的。
  一味追求细节是低级的,不必要的细节和元素应该去除。细节会给“玩摄影”的人致命吸引,心心念念想去表现它,甚至去炫耀它。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金钱去解决一个又一个的小问题,始终避开大问题,真的以为摄影是“看”的艺术,一直徘徊在“看”而不是把传递“感”放在首位。眼中有,心中无,就只能做一个细部视觉奇观爱好者。真正的艺术家总在触摸精神性的东西,艺术是要表达、传情的,技术只是一厢情愿,只有通情才会达理。
  我们看了一张照片后夸赞拍得清晰,就像听了别人朗诵后说他口齿真清楚、夸奖一个跳舞的身材好、表扬一位写作者文笔很好,有没有觉得这些评价荒唐、残忍?残忍的是我们拥有了基本条件之后事实上什么都还没有做。
  顾局部不顾整体,讲手段不讲实效,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人在努力中会犯着这样的错误。摄影最终是精神乐趣,不是好勇斗狠的竞技运动。情怀和情感,不是金钱和技巧可以弥补的。炫耀是最虚弱的暴露,甚至让人疑惑其动机到底是什么。死钻细节,始终迷失,找不到门,这算哪门子摄影呢?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罗伯特?卡帕指导报道摄影的一句话让几代摄影师一直崇奉。我却习惯离得远,发现好情境时的反应却是“抓起相机就往回跑”。我不怕把被摄对象拍小,我是想把环境氛围拍大。中国古代山水画很智慧地运用了“远”,远,给人一种感受空间,远消除了形制的局限。让观看有了视觉延伸,将观看转移至想象,将一切推向妙境,方寸万里。
  气氛很容易被忽略,尽管我们在拍照的时候,通常是被包括环境气氛在内的情景所感动,于是才决定拍摄。可是一旦开拍,很容易就一味地逼近去刻画、表现,这样会抓小丢大。道法自然,气氛是来自大自然的响应,是可用的力气。近与清晰帮不了你的时候,试着跳出来看看,向大自然借力,经营一种气象,一个让别人更愿意停留的梦。
  胸中有了整体,减法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简单最美,大道至简。许多人为避免错误而把事情变复杂,导致更多错误。就像话多的人容易说的多错的多一样,我们会劝诫他“沉默是金”,摄影也是同样的道理。“简单是复杂的千锤百炼。”苏联“波波莎”冲锋枪设计者说过这样一句话:“把事情变得复杂非常简单,把事情变得简单非常复杂。”简约最容易统一,让观看者感受集中,要敢于空。空是灵,远是灵,它起到的效果叫做“胜却人间无数”。
  用直觉做艺术
  人类活在这世上,乏味得很,加上对未来的隐忧,故而一直渴望通灵。
  通灵自然不易,人类前仆后继想了很多高招也不见实效,到头来仍旧俗是俗仙是仙。庙堂里香烟缭绕、烛光摇曳、敲钟打罄,都是人类想要通灵的努力,但它们最终停留在仪式的层面上,并未升仙。那么,在摄影上,在平面、无声的世界里,我们能做什么呢?创造或把握气氛,即是为观者准备的最真诚的仪式。我们当然也不能靠图片通灵,让观看者欲仙欲死,但我们可以通过“灵”达成互通,相知相感。既然我们不得不用沉默说话,我们就要把握最有力的语言。气氛是瞬间的无声话语,是对观看者最后的陈词。
  照片中的气氛,来自适合的天气、光线、影调等,它可以来自当时的观察,也可以是相机、镜头、相纸提供的风格和调子。它的核心是摄影师了解这一切后的临场把握,做“入眼又入心”的选择。摄影师看到了什么,取决于内心有什么与之呼应。这种呼应是眼和心的双重激荡,是个瞬间“带感”的过程。如果确定达不到“带感”,干脆就不要拍它。这样的话,观察的标准提升了,有了筛选的能力,被选取的就会都是动人的。形成了这种直通,就进入了用直觉工作的境界。
  当摄影师通过某种途径与现实建立某种联系的时候,这种气氛的传达才产生可能。当我们事后分析照片时,受到其中气氛的感染,也许会分析、划定出其风格、流派、技术、文化、时代、器材,反推摄影师拍摄的种种可能,其实这些形而下的解构是无法探寻其真相的。摄影师对气氛的把握完全是一种形而上的感觉,一种瞬间的触动。一张看似“精确打击”的图片,背后往往有一个“模糊控制”的秘密。灵的画面,来自于灵妙的选择,源自于心有灵犀的人。创作是非常主观的事情,它并不是多神秘的事情,只是它不属于器材攻坚派和技术分析师。
  爱因斯坦说过:“直觉,是上帝给我们的神圣礼物,而理性思考是它忠诚的仆人。我们的社会居然把一切荣耀归于仆人,却忘了礼物的存在。”
  “好东西不费劲。”我实在是喜欢这句话。
  气氛的作用是情境暗合、里应外合,给人带来的是松绑,是自由,是解放。我们在摄影中不只是凝固瞬间,而是通过气氛把瞬间释放,把紧张化解,将情境幻化。
  终于,我们可以从一切“可预期”的习性中出来了。我们要珍视这种解放,它灵光一点,价值千金。
  如果能像一个孩子一样,纯真而坦率;像个信仰者一样,行走在朝圣的路上,你应能感到一种上苍眷顾的荣幸,轻取每次快门的响动的意义。因为那不再是为了记录而搜集,这是一个过程,摄影师只是这个过程的参与者,跟画面中的一切要素一样是其中某一角色,一个忘我的存在。这时,我们要走的路,跟之前走过的所有路都有关,一点也不会孤单和为难。
  只待尘世迎面扑来。
  安塞尔?亚当斯说得再清楚不过,值得谨记:
  “我们不只是用相机拍照,我们带到摄影中去的是所有我们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爱过的人。”
  2.跋:我们的来路
  这些年走江湖,我曾无数次向别人问路。虽然最近这几年会频繁地用到搜索和导航,但需要问路的情况还会几乎每天都有。
  我在问路之前通常会尽量先看好被询问者,判断他是本地人,且相貌沉稳才过去问,这样的人掌握的信息和表述会相对准确。
  “师傅,我问个路啊……”
  不难发现,所有的人面对问路者,只要他知道,都会本能、迅速地给迷途的人以指示。不管我得到了能走多远的指点,我都认真地向他们道谢。没有人会把路的信息私用,方言加手势,距离和时间,统统告诉于你。这大概是因为我们都走路,也都会向别人问路。从这点上看,江湖一点都不凶险,布满关切和体恤。他们不知道这个外乡人从哪里来,也不知道他去那个地方干什么,但至少都愿意帮着他走对下一个拐点。更有好心人会为你焦虑:“前面在修路呢,地很癞,你可能要走好久……”在我转身离去之后,后背还会分明感觉到那个路边的原乡人担忧的目送。
  没有只画给自己用的地图,也没有只说给别人听的道理。我找着路,也一路不停地验证着一些道理,一次次抵达了心中的去处,看到了一些人间风景,也一步步丰富了自己的版图。
  绝大多数人为了留下欢乐的印记而拥有了相机,可如果到处都是印记,那反而成了没有标识的人生。缭乱的美丽让人觉得似乎再不必为抉择烦恼,仿佛智能手机真的让我们精明到不必再去问路。拿着相机,可不可以做到某种极致的表达,让生命拥有足可辨别的依据?一种摄影式的人生最终可以抵达哪里?其实,越普及的事越有通用的道理,越共通的道理也越简单。写字的、画画的、跑步的、唱歌跳舞的……都会觉得他们的行当里有哲学。这是真的,摄影也是。
  行走无关路程,是路途;拍摄不是运气,是因果。
  所有的去处,都跟来路有关。
  上一本书里,我讲了不少路上的事情和想法,但这一本,我更多地讲了我的童年。昔日龌龊也并未让我感觉寒碜羞涩,因为那是源头。它让我成了怎么样的人,它教给我为什么事心动、关切并且执拗,也导致我为什么人而在意、心软和舍不得。而后这些东西都会跑到我的画面上去,越聚越多,成为我精神的后路,成为我的大国。
  拍照就是拍自己。用拍摄看世界的人,即是在找着自己。还要到新的地方去,还在为它用上所有的力气。摄影因简单而高级,因诚实而足可信赖。我之所以愿意来述说这个因果,也是觉得它或许可以作为记号,留给即将路过这里的人们。
  连日来,我被网上的一段小视频狠狠地搅扰了内心,隔不了一两日就会去点开再看一次……
  一个差不多快中年的男人在街上跳霹雳舞,路人在围观,其中有不少小朋友。原来,他是一个卖棉花糖的,还带着音响播放舞曲。有生意时就做糖,见缝插针地跳舞;或者说他就是在投入地跳舞,偶有生意时做糖。他甚至可以把二者结合,一边做糖一边跳舞。他把不断旋转出来的“棉花”扯出老长,然后踩着太空步把长长的“拔丝”在空中收拢到竹签上,成为大大的一团,再加上一个轻快的转身,交到小顾客的手上。
  有了舞蹈的附赠,买棉花糖的小朋友们一定会觉得太值了!
  不难看出,他曾经是位文艺青年,是霹雳舞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传进国内时的学有所成者。他穿着还属于那个时代的老式夹克、白球鞋,身手依旧,举手投足还那么认真,宛如Michael。料定他曾梦想着舞台或者曾经属于过舞台,我也跳过霹雳舞,看得出那绝对是正式表演的水准。只不过现在的舞台是街头,现在的街头是生活。你可能觉得那么好的舞技放在纷乱的街上都有些浪费了,可是他却没有一点敷衍或轻慢,也没有跟生活相关的累和怨气。他只是沉默舞蹈,还愿意在下腰时彻底躺在地上,然后认认真真地扶着无形的“玻璃”起身。乐曲的疏密转折他还了然于心,他还会在一串声如霹雳的鼓点之后腾空而起……
  那一定曾是他的理想,而今他把梦想与生活在街头做成了合体。微微秃了的额顶显示了一个少年郎曾用掉的时间,那是他无数次“飞行”时迎风的地方,它最先领略到了快意,并引领年少的身体完成过抵达。
  我想,之所以人们喜欢棉花糖,是因为与白糖颗粒相比,它有梦。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声色、滋味给别人,是有梦的人永远的乐意。而今,我在做着跟霹雳舞和音乐毫不相干的事,即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不再好意思扭上一段了。只是偶尔在匆匆赶路时,心还会被突然传来的音乐节奏惊起潮汐。这就是美好的东西之间相通的“道”吧,虽然总是跌跌撞撞,尽管常常后知后觉,但我还没有停止过寻路和问道。我也愿意回答所有人关于路的探问,方言加手势,这些文字就是我最初的方言,这些图画就是我一直舞动的手势。因为,我的路是因为他人才得以知晓,是路上的一切给了我完整的磊落。
  就像那位棉花糖舞者大叔,为梦飞行的年月可能还没有导航,也没法向别人问路,一定付足了焦急与忍耐。后来呢,他就回来了,归来时递给小孩子们的,是云。
  那正是他的来路,是他曾去过天空的证据。
  严明
  2015年4月16日于广州
  ……

前言/序言

  那些金句
  《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一书,就有很多动人的句子广为流传,感人至深:
  ●这是个机缘,如果可以,我愿意心怀惴惴地说出来。无意告诉别人我走过了多少路,倒是可以让人知晓我在每一个路口的徘徊,哪怕是让人看看这个不擅闪躲的人身上留下的所有车辙。
  ●我的码头是走累时的一碗面、一钵粥,是远处的夕阳和经过近前的一张陌生和亲切的面孔。我要走更多的路途,或许码头是一片永远都看不到尽头的昏暗水域,我可能注定一生泅游。
  ●在我看来,多大的主题也莫大于时间的主题;一切悲怆的故事,莫不是时间的故事;最浩大的成本,莫过于时间成本。
  ●我们喘着气,为的是那些让我们喘不过气的时刻。
  ●谁先动心谁先死。在动了感情之前,不必先动心机。心机是会被看出来的,那叫心机之作。
  ●生存的全部秘密就在于无所畏惧。
  ●午夜时分的街边,买天让问:“严明,你觉得自己最重要、最特别之处是什么?”我喝了口啤酒,抬起头,很认真地告诉他:“是我脑子里没有屎。
  ●身体和生命,构成了人生的全部迷局,我们要有足够的耐性用身体穿过生命,并且保持发型不乱。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盏微弱的灯,都是流浪着的、时间的孩子。
  ●我怜惜着那些活着不易的人们、那些存在不易的物们,陪伴着这个时代的所有不堪与失态。真的不想只当我们是去送葬,真的不想让后来人只能在我们的影像中游园惊梦。都说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而这就是我们的时代。与它相遇,不是缘分,是我们的命。我决定认命。因为,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
  这本新书中,金句依旧:
  【关于摄影】
  ●一个摄影师,是常年处于无数情感的因缘际会中的,可以在每一次的拍照的时候感受到缘分。它如闪电流星,有猎获,也有失落,更有不舍。花满枝丫的时刻那么短暂,随后就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缘起缘灭,会在身体里形成潮汐,让你变得敏感,也变得达观。美的时机本来就不必过多,多了就不叫机缘,泛滥的图像就不叫作品。
  ●最好的花朵只为真心绽放。
  ●我认为“决定性的气氛”对一张照片来说要更高级,更至关重要,它是“恰如其氛”。是气氛将表达从“看”送至“感”的层面,将“难得”变成“难忘”。
  ●终于发现,好的照片在信息要素之外,还有一种整体的情绪,它是味道和腔调。
  ●我并不是说画面内容和瞬间情节不重要,而是 “内容”在场之外,还要有气场。
  ●让客观带了“感”,就是气氛营造的代入感,超越了瞬间,超越了物之边界,超凡入圣。
  ●艺术是要表达、传情的,技术只是一厢情愿,只有通情才会达理。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罗伯特· 卡帕指导报道摄影的一句话让几代摄影师一直崇奉。我却习惯离得远,发现好情境时的反应却是“抓起相机就往回跑”。
  ●胸中有了整体,减法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简单最美,大道至简。
  ●摄影师看到了什么,取决于内心有什么与之呼应。这种呼应是眼和心的双重激荡,是个瞬间“带感”的过程。
  ●一张看似“精确打击”的图片,背后往往有一个“模糊控制”的秘密。
  ●真诚高于技巧,在真生活里掏出心肺。
  【关于人生】
  ●有句话说得好,“从来就没有不需要抵抗重力的飞翔”,这是自由的代价。
  ●人生大抵是这样的:有任性也有节制,有奔跑也有静守;可以领略那么多人世风景,能慢慢明白一些道理。无所适从中寻求片刻安顿,念念不忘才能有一点回响。这便是生命,是生命让我们忙不迭。
  ●值钱还是值得?永远是个问题。
  ●苦难是财富,可财富什么都不是。
  ●在认真的朋友眼里,所有的用力过猛都不算失态。
  ●人生像个接力,上一辈人的责任似乎只是让我们活下来,我们得跑下去,尽力跑好。跑着跑着,这辈子就过去了,时间真的不够用。真希望能有来生,凭借曾用力深深划下的痕,准确及时地找到曾经的自己。能跟他接力,仍旧使劲地活一次。直接告诉他这人世虚实和意义的真假,告诉他不要害怕,不要徘徊。再忍一忍,不要放弃……
  ●人生一执念,是自己许与自己的旅行。
  ●有些事我们愿意去做,是觉得它可贵,它有不为时间扭转的魅力。就像摄影,它教给我们真诚和专注,让我们每一次按动快门都练习果断和勇敢,记下对这个世界的爱与叹息。
  ●动人的都是有缺陷的。
  ●行走无关路程,是路途;拍摄不是运气,是因果。
  所有的去处,都跟来路有关。
  ●虽然总是跌跌撞撞,尽管常常后知后觉,但我还没有停止过寻路和问道。我也愿意回答所有人关于路的探问,方言加
  手势,这些文字就是我最初的方言,这些图画就是我一直舞动的手势。
  ●真的可以更纯粹,一如父辈赤贫的过去,如我儿时赤条条的奔跑。我不会再怕回忆,只怕记忆不够清晰。终于明白,父亲摊开被褥坦然出示的那几个山芋,与我一样,都是那片土地所出。那里是我们清晰的来路,是父亲可以告诉我的最后的底牌。
  【关于文明】
  ●诗意的浪漫早先是一种普遍的存在,那是我们从小到大长久的精神食材,里面有我们的出处,也有我们清楚的来路。它可能粗糙、天真、原始,却存在得真切、挺拔,它轮廓分明、生机勃勃,众生曾为之颠倒,在它的怀里接近或达到过自由。整个社会已扑向方便、快捷,并顺手关上了记忆的门。
  ●我们丧失了来路的泥土,脚下水泥坚硬。
  ●长大、发展和迁徙,其实都是在离开。只是我还想回溯寻找,直找到这旧园子和老书屋门前。那是天真的梦开始的地方,从那里得到过一个好的标准。好奇、向往,还有善良,那是我们出发时的样子。带着最好的语言,去与世界攀谈。判断是非的智识和天真纯良好像从那时就建立了,仿佛并不需要等到长大。如今的我,摸爬滚打过了青春,现在仍在生活中开心地吃着些苦头。只是一路当真,忆念不忘,还算有那颗曾经的少年心。
  三味书屋门前执着诵读的傻样就是明证。
  ●浪漫主义永远是个出走的浪子。腹热肠荒地回去找秋水天长,到头来发现,走失的,竟是主人。
  ●文明在趋同,让我们误以为文化也无所谓存异,任其湮灭,任其快速成为前世。那许多引燃我们浪漫情怀的柴草,都随当年的炊烟走了,随后星光黯淡。我也曾经以为,只要我愿意选择某种生活方式,是可以回去寻找它们的。而事实是,过往不再,回不去了,我们已经快没有了那精神的后路。
  ●这如同有一个壳把柔软敏感的身体包裹起来, 身体便不再能感觉出波澜的冲刷。可是, 没有如此苦痛, 也就不会再产生珍珠。没有坚持到最后的摇滚歌手,都是流行歌手。对于艺术家来说,这是很悲情的故事,也是事故。
  ●所谓“才”,并非是像账户的钱、电池里的电那样被慢慢用掉的东西,它是在川流不息的生活砥砺中不断生成的,真正的“才”是持续感动的能力,是一直拥有唱给人类情歌的能力。
  ●我们的文化向来要求花好月也圆,是一种圆满文化,比较不能接受遗憾的艺术。
  ●艺术是在做什么?是花时间去创造时间不能对抗的东西,是花钱去做钱买不来的东西。所以,这是一场“钱”缺席的置换,我们觉得值得,我们在心中。
  ●有朋友问我,有没有什么非常遗憾的时刻,我这样回答:无数。收获的,都是遗憾堆积出来的。
  花开能有几日?枝条要等上整个四季。

《大国志(图文书)》图书简介 引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明如繁星般闪耀,却鲜少有能跨越千年、凝聚一国之精髓,并以如此宏大的叙事和精美的图卷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大国志(图文书)》,正是这样一部致力于探索一个伟大文明崛起与辉煌的史诗。它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读物,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壮丽旅程,一次对一个民族精神内核的深度挖掘。本书以宏观的视角,审视了一个文明体从孕育、成长到鼎盛,再到深刻变革的历史轨迹,通过详实的史料、深入的分析以及震撼人心的图文结合,力图为读者呈现一个立体、鲜活、且富有感染力的“大国”形象。 本书的独特价值与视角 《大国志(图文书)》并非简单地罗列历史事件,而是试图去理解一个“大国”形成背后的深层逻辑、驱动力量以及由此塑造出的独特文明特质。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宏大的历史视野,它不局限于某一朝代或某一方面,而是将视角拉升至文明整体的演进,关注其政治制度的演变、经济模式的革新、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与其他文明的互动与碰撞。 首先,在政治制度层面,本书将追溯其从早期部落联盟到成熟的中央集权体制的演变过程。它会深入剖析不同时期政治架构的特点、权力运作的机制、以及统治思想的演进。例如,会探讨早期贵族政治的特点,如何逐渐过渡到郡县制,再到更为精密的官僚体系,以及其中蕴含的权力制衡与集中等复杂博弈。我们会看到,制度的创新与调整,是应对时代挑战、维系国家统一、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 其次,在经济发展方面,本书将揭示其农业文明的基础,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展现出的商业活力与经济模式的转型。从早期的小农经济,到商品经济的兴盛,再到对外贸易的拓展,本书将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经济画卷。它会关注土地制度的变迁、手工业的进步、货币的发行与流通、以及不同时期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例如,关于丝绸之路的描绘,将不仅仅是贸易路线的介绍,更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生动写照。 再者,在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上,本书将展现其独具魅力的文化体系。从诸子百家争鸣的思想碰撞,到儒释道等主流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再到文学、艺术、科技等各个领域的辉煌成就,本书将揭示一个民族精神世界的丰富内涵。我们会看到,思想的解放与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灵魂;而文化的繁荣,则是大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例如,对于唐诗宋词的赏析,将不仅仅是文学的鉴赏,更是那个时代社会风貌、思想情感的生动反映。 最后,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方面,本书将展现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的角色,以及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从早期与周边民族的交往,到对外战争与和平的交替,再到文化、科技的传播与吸收,本书将展现一个开放、包容、又有着自身独特坚持的大国形象。我们会看到,一个真正的大国,并非是封闭自守的,而是善于学习、善于融合、又能在交流中保持自身特色的。 图文并茂的深度解读 《大国志(图文书)》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便是其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本书的图片选择极其讲究,每一幅都经过精心挑选,力求与文字内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些图片并非简单的插画,而是承载着丰富历史信息和文化意蕴的视觉材料,包括但不限于: 史迹遗存: 历经沧桑的古建筑、宏伟的宫殿、精美的陵墓、古老的城墙、以及现代考古发掘出的珍贵文物,它们是历史最直接、最生动的见证。通过这些图像,读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岁月的痕迹。 艺术瑰宝: 绘画、书法、雕塑、陶瓷、玉器、青铜器等各类艺术珍品,它们不仅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审美情趣,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通过对这些艺术品的细节赏析,可以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思想、生活与信仰。 文献资料: 珍贵的古代地图、拓片、手稿、文献原件的影印本等,这些都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它们能够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历史的脉络与细节。 地貌景观: 壮丽的山川、河流、草原等自然风光,它们不仅是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也塑造了不同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 这些图片将与严谨、生动的文字叙述有机结合,通过视觉的冲击力,将抽象的历史概念转化为具象的感知,极大地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和吸引力。文字部分则力求深入浅出,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富有洞察力的解读,引导读者去思考历史背后的原因、过程与影响。本书的语言风格力求典雅而不失流畅,厚重而不乏生动,旨在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中,获得深刻的历史认知。 本书的结构与内容框架 《大国志(图文书)》的结构设计遵循历史发展的逻辑,通常会以时间为轴线,串联起不同时期的重要事件、制度变迁、思想文化的发展以及社会生活图景。尽管具体篇章的划分会根据作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核心内容通常会涵盖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文明的起源与奠基: 追溯早期文明的萌芽,部落的形成,早期神话传说以及奠定国家基础的关键人物与事件。 统一与扩张的时代: 探讨国家形态的初步确立,疆域的拓展,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以及这一时期重要的政治、军事变革。 繁荣与鼎盛的辉煌: 描绘国家进入全盛时期的政治稳定、经济富足、文化昌盛、对外交流活跃的景象,以及这一时期涌现出的杰出人物与辉煌成就。 转型与挑战的时期: 分析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内外挑战,如社会矛盾的激化、经济模式的瓶颈、思想文化的冲突、以及应对这些挑战所采取的改革与变革。 文明的传承与延续: 探讨在历史的演变中,那些核心的文明特质如何得以传承,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生命力。 每一章节都将精心挑选代表性的图片,并通过专业的版式设计,将文字内容与视觉元素完美融合,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本书的叙事角度力求多元,既有宏观的历史进程分析,也有微观的社会生活细节描绘,力图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立体、且富有深度的“大国”画像。 目标读者 《大国志(图文书)》适合所有对历史、文化、文明发展感兴趣的读者。无论您是希望系统了解一个伟大文明的演进历程,还是对某个特定历史时期、某个方面的发展有深入探究的愿望,亦或是仅仅希望通过精美的图文,感受历史的魅力,本书都将是您不容错过的选择。它适合学生、学者、历史爱好者,以及任何渴望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升人文素养的读者。 结语 《大国志(图文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扇了解一个伟大文明的窗口,一曲对人类文明发展壮丽史诗的赞歌。通过本书,我们得以窥探一个民族如何在一片土地上,凝聚智慧,创造辉煌,并将其文明的火种,世代传承。它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感受历史的厚重,体悟文明的智慧,激发我们对当下与未来的思考。这是一次知识的盛宴,也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大国志(图文书)》的出现,让我对“历史读物”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之前总是觉得,这类书籍要么是干巴巴的史书,要么是过于通俗的普及读物,很少有能做到两者兼顾的。但这本书,它巧妙地找到了那个平衡点。我特别欣赏它在视觉呈现上的大胆创新,那些精美的图画和珍贵的史料图片,不仅仅是装饰,它们本身就是一种叙事。我常常会在阅读一段文字后,再去翻看与之匹配的图片,那种视觉和文字在脑海中碰撞出的火花,让我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更加深刻和立体。比如,当书里描绘一场宏大的战役时,如果配上当时的战地图或者相关的雕塑图片,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战争的残酷性,就会被放大无数倍。这本书让我明白,好的历史解读,应该是一种多感官的体验,而不仅仅是文字的传递。它让我更加渴望去了解,去探索,去感受那个遥远而又如此贴近我们现实的时代。

评分

我承认,一开始我对《大国志(图文书)》抱有一种“看图说话”的初步印象,觉得它可能更侧重于视觉冲击,而内容深度会相对浅显。然而,当我真正开始阅读,并且细致地浏览那些图文结合的部分时,我的这种想法被彻底颠覆了。这套书所呈现的,绝非简单的图文并茂,而是一种深度的文化和历史的对话。书中每一张图片,都不仅仅是图片的堆叠,它们背后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并且与文字内容形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我曾在一处看到一幅描绘古代市井生活的画作,旁边的文字则细致地解读了画中人物的服饰、建筑风格、甚至是当时人们的生计方式。这种解读,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直观、更生动的理解,也让我对作者的博学和严谨有了更深的敬意。我发现,这本书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不仅带你游览了历史的风景,更给你讲述了风景背后的故事,让你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深刻地理解了它的由来与变迁。

评分

这本书,我拿到的时候,其实心里是有点忐忑的。毕竟“大国志”这个名字,听起来就不是那种能轻松翻翻的休闲读物。我一直觉得,历史类的书,特别是关于国家兴衰的,读起来总会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仿佛自己也背负着先辈们的荣光与遗憾。拿到《大国志(图文书)》后,翻开第一页,我就被它扑面而来的厚重感给吸引住了。不是那种枯燥的文字堆砌,而是通过那些精心挑选的图片,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便油然而生。仿佛置身于那些风云激荡的年代,亲眼目睹着王朝的更迭,城市的兴衰,以及无数普通人的命运在那宏大的历史洪流中起伏。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细节的描绘,哪怕只是一个建筑的局部,一幅古老地图的缩影,都仿佛能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那些文字,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细读,但单是看那些标题和引言,就已经能感受到作者在选题上的用心,以及对历史的深刻洞察。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去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去理解那些塑造了我们今天的力量。

评分

当我在书架上看到《大国志(图文书)》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一定是一本能够带给我独特阅读体验的书。它不像那些我习惯性翻阅的小说,也没有我常看的学术专著的严肃感,而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充满未知与吸引力的存在。翻开书页,我被它那种别具一格的排版和字体所吸引,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色古香的书房。然后,那些精美的插图和历史照片,如同穿越时空的窗口,将我引向了一个个鲜活而又遥远的时代。我常常会在某个章节驻足,沉浸在那些细节之中,去感受作者是如何将宏大的历史事件,化作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我喜欢它那种不疾不徐的叙述节奏,让我能够充分地消化和理解书中传递的信息。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它不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通过引导,让你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感悟。我期待着,在这本书的陪伴下,能够深入地探寻那些曾经塑造了我们文明的伟大篇章。

评分

最近迷上了一套书, namanya 《大国志(图文书)》。起初是被它精致的封面设计所吸引,那种沉静而又不失力量的设计风格,让我想起了一些老电影的质感。拿到书后,我发现这不仅仅是封面吸引人,内里的内容更是别有洞天。它不像我以前读过的一些历史科普读物,上来就是一大堆年代、人物、事件的罗列,让人望而生畏。这套书更像是用一种非常“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我带入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我特别喜欢书中穿插的那些插画和老照片,它们就像是历史的眼睛,让我能够穿越时空,去看到那些曾经鲜活的人物,那些曾经辉煌的城市,那些曾经改变世界的力量。我常常会在某个章节停下来,对着一幅画细细品味,仿佛能听到当时人们的喧嚣,感受到空气中的气息。虽然我还没有全部读完,但每次翻开,都能发现新的惊喜,都能感受到作者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中,对细节和人文关怀的把握。它让我觉得,历史不再是冰冷的史实,而是有温度、有故事、有情感的存在。

评分

看了,设计装帧都不错,讲真,内容不及前一本!

评分

不错 双十一速度依然很快

评分

大国志(图文书)大国志(图文书)大国志(图文书)

评分

很值得一看,作者笔下的文字文风都是我们需要去学习的,脚走不出去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心走出去,心走出去的最好途径是读书

评分

送货快,服务态度好,在京东购买!放心!

评分

从前买的送人了,最近想看就再买一本。

评分

书写的很好!还有很多图片!孩子很喜欢!

评分

还没来得及看,忘记是在哪个网页上看到的,就上京东买了~

评分

非常好好的,很棒很棒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