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holder

西周的哲学译词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 [When the East Meets the West: Nishi Amane ' s Translation of Western Philosophical

西周的哲学译词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 [When the East Meets the West: Nishi Amane ' s Translation of Western Philosophical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孙彬 著,孙彬 编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4-27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16098
版次:1
商品编码:11792225
品牌:清华大学
包装:精装
外文名称:When the East Meets the West: Nishi Amane ' s Translation of Western Philosophical Terms and Connections with Ch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西周的哲学译词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重新考察“哲学”一词的翻译过程以及西周之所以将“philosophy”对译为“哲学”的原因。选出“性”与“理”这两大西周哲学译名中既与中国传统哲学密切相关又与对西方哲学的理解密不可分的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词,将西周在翻译过程中对它们的处理方法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原有的哲学范畴进行比较,明确了西周在东西方思想相互冲撞中对于传统思想的继承、借鉴与发展,阐明了传统思想在其译介西方哲学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从而让读者对西周哲学思想有*加深入的把握与理解。

作者简介

  孙彬,哲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文系副教授。1972年生于黑龙江省友谊县。本科就学于山东大学东语系日语专业,获学士学位;硕士就学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研究中心,获语言学文学硕士;博士就学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近世近代思想史、中日思想史比较研究。曾在《清华大学学报》《日本问题研究》《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等核心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另参与编写教材与译著多本。主要作品有:《新世纪日本语教程》(合编,2001年)、《日本社会的恶与罪》(译著,2005年)、《清末海关财政与通商口岸市场圈: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合译,2008年)、《日汉双解大辞典》(参编,2009年)。

目录


第一章 绪章
第一节 西周其人
第二节 西周的哲学译名与中国传统哲学概念
第三节 学界的研究与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关于“哲学”一词的翻译
第一节 学术界的看法
第二节 从“philosophy”到“哲学”一词的翻译过程
第三节 “philosophy”之所以译为“哲学”的原因所在
第四节 哲学之于西周

第三章 西周译名中出现的“性”及其对“性”的认识
第一节 译语之外的“性”
第二节 作为译语的“性”
一、“性”“nature”与“自然”
二、“性”与“faculty”
三、“性”与“property”
四、“性”与“attribute”
第三节 “性”和“本能”与“instinet”

第四章 西周对“理”的翻译及认识
第一节 “理”之于中国哲学
第二节 西周对“理”这一概念的理解
第三节 作为译语之外的“理”
第四节 作为译语的“理”
一、“理”“reason”与“理性”
二、“理”“law”与“理法”
三、“理”“principle”与“元理”或“道理”
四、“理”“idea”与“观念”
五、“理”“tmtll”与“真理”
六、“理”与“relation”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西周年谱
后记

前言/序言

  西周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创造了“哲学”等一系列的汉字译词,最早把西方哲学译介到日本,并进而经黄遵宪、康有为、严复等思想家和西学大家之手传播到中国,我们中国始有“哲学”。除“哲学”这一译词外,西周还创建了诸如“理性”“感性”“悟性”“主观”“客观”“现象”“抽象”“演绎”“归纳”等大量汉字哲学用语,其中约有一半左右得到普遍认同,一直沿用至今,已经成为汉字文化圈国家和地区标准的哲学范畴,这是同时代的其他学者都比不上的他在东亚哲学史上的卓绝贡献,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到目前为止,中日等国学者研究西周的论著虽然不少,但多着重其哲学思想或其哲学译词的语言学等方面,而对其哲学译词创立的来龙去脉,以及这些译词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内在联系,则缺乏深入的探究。孙彬博士的学术专著《西周的哲学译词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以西周的著述、论文、书信、讲义、日记、笔记等第一手文献资料为依托,通过关键词的查找,提炼出其在不同时期、不同著述及不同语境中所对西周的哲学译词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译出来的不同哲学译词,并在此基础上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相关概念加以比较,追根溯源,条分缕析,取得了显著的新成果,弥补了上述西周研究中的一大薄弱环节,颇有学术价值。在我看来,这部著作至少在三个重要的方面超越了以前的相关研究。其一,关于西周将“philosophy”定译为“哲学”的过程,综合了学术界既有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西周“哲学”译名的诞生,对东亚哲学的建立与发展影响巨大。关于“哲学”译词确立的前前后后,学术界已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若干必须弄清楚的疑点。本书作者在通读《西周全集》的基础上,广泛参考相关方面的资料和先行研究,综合学术界的不同看法,做出了进一步的探讨分析;对西周不同时期对“philosophy”提出过的不同译名仔细考察,以把握西周翻译“philosophy”的基本思路,从而对西周“哲学”一词的翻译过程给出了新的解释。作者认为,西周将“philosophy”翻译为“哲学”的全过程是:“ヒロソヒ”(“ヒロソヒー”)?“儒”“儒者”“希哲学”?“斐卤苏比”(斐鲁苏非)?“哲学”。“而由于‘儒’或‘儒者’这样的译名只是出现在其留学荷兰的笔记记录中,并没有在其公开发表的文章或著作中有所体现,所以,西周翻译‘philosophy’这一概念的正式译名的过程应该是:‘ヒロソヒ’(或‘ヒロソヒー’)?‘希哲学’?‘斐卤苏比’(或‘非’)?‘学’。”这就是说,西周对“philosophy”一词,先以日文片假名音译,后意译为“希哲学”,再以汉字音译,最后定格为“哲学”。作者对有学者提出的西周曾将“philosophy”译为“西洋之性理之学”的说法提出了异议,并详细申述了自己的理由;又明确指出,有学者提到的“儒”“儒者”之译名,仅出现在西周的笔记中,不见于他公开发表的论著中,并对此种情况阐发了自己的观点;还进一步提到,在西周将“philosophy”译为“哲学”之前,与西周同时代的学者曾提出过“穷理学”“理学”或“性理学”等译名,这些译名西周都未认可,反映出他对东方儒学与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的深度思考,以及对译名的审慎态度。这些论述考证,多有发前人所未发之处。
  其二,通过自己的深入研究,对当代有学者批评“哲学”译词的观点作出了有说服力的回应。作者指出,西周在《西洋哲学史之讲案断片》之中,将“philosophy”译为“希哲学”,他同时说明,“philosophy”一词的原意是“热爱贤哲”“爱智慧”“热爱贤德”的意思。西周在《生性发蕴》中对“哲学”一词作注释时则明确地说:“哲学一词原意为爱贤者,其学问称作‘philosophy’,正是周茂叔所谓的‘士希贤’之意。”然而,西周为什么不直接将“philosophy”译为现成的“希贤学”,而偏偏要译为“希哲学”?日本学者就曾提出过这样的问题。本书作者分析指出,西周对“philosophy”含义的理解,有一个深化的过程,起初把它视为与其他各学科并列的一个单独的学科,后来则视其为统一诸学科的学问,所以他经过长期缜密的思索,才创出“希哲学”一词,认为“哲学者,广而西周的哲学译词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言之,学术之一统。”“位在百学之上,所谓学中之学。”而“希
  贤学”等不足以表达此意。然而,西周并不满足于“希哲学”这一译名,最后,他删去了“希哲学”中的“希”字,而定译为“哲学”。此后,这一译名被众多的学者沿用并传承下来,成为今天我们所使用的“philosophy”一词的正式译名。然而现代有些学者对“哲学”这一译名提出了批评,他们认为,“哲学”一词没有准确、充分地表达出“philosophy”一词的原意,丢掉了“爱”或“追求”的含义。本书作者基于西周实际的翻译过程,说明“哲学”译词的确立是西周参照了前人将“穷理学”与“究理学”省去动词“穷”“究”等字译为“理学”,以及将“穷物理学”省去动词“穷”字约略译为“物理学”的做法,而将“希哲学”省去动词“希”字,最终定译为“哲学”,这不仅符合汉字组词的传统习惯,而且是对其内涵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因此才能得到普遍的认同,才能久远传承。这些分析和看法都是很有见地的。
  其三,作者在西周的哲学译词中,挑选出“性”与“理”这两个既与中国传统思想密切相关又与对西方哲学的理解密不可分的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词,把相关的翻译词汇与中国传统思想中原有的概念进行比较,阐明了西周对于传统思想的继承、借鉴与发展,以及传统思想在他译介西方哲学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从而达到了对西周的哲学思想更加深入的把握与体察。在西周所翻译、创造的哲学语词中,可以找到许多中国传统思想中固有的概念与范畴,例如“性”“理”“观”“觉”“识”“象”“天”等,其中“性”和“理”最为重要。与“性”关联的译词有“理性”“悟性”“感性”“属性”“植性”“动性”“记性”“性质”等,与“理”关联的译词有“理性”“性理”“物理”“元理”“心理”“实理”等。西周是在何种意义上将西方哲学中的何种概念对译为儒学的传统概念“性”与“理”的?这与他对“性”“理”的理解有什么联系呢?他又是在何种意义上将这些关键词配以其他词汇从而创造出各种新的汉字哲学词汇的?他创译出来的这些新的汉字哲学词汇又是如何被中国学者所接受、引进并继承下来的呢?作者带着这样的问题意识,对西周与“性”“理”相关联的对译词汇进行了深入探讨。作者全面系统地考察了西周对于“性”与“理”的翻译与理解情况,首先指出,西周将“性”对译为“nature”“faculty”“property”与“attribute”等英文语词,将“理”为“reason”“law”“principle”“idea”“truth”及“relation”等西文语词,接着论述了其中各自不同的内涵。作者特别说到,“性”与“理”在儒学思想中是作为形而上的概念来使用的,而西周在翻译过程中赋予了它们新的含义,除了继承东方传统思想中形而上的意义之外,还赋予“性”和“理”这两个概念以形而下的意义。西周对于“philosophy”的理解,与其对“性”和“理”这两个概念的翻译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正是基于对于作为“学问之一统”的“philosophy”的正确理解,才使得西周给“性”与“理”这两个传统的儒学概念赋西周的哲学译词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予新的含义。作者还谈到,宋学“性即理”的观点对西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西周正是基于“性即理”这一思考,才将原本应该对译为“道”或“理”的“nature”对译为“性”这一概念。这些论证有理有据,见解十分精到,揭示出西周对东亚传统思想和西方哲学两个方面的深刻理解,阐明了西周在融会贯通东西思想方面的创新精神。另外,本书从“性”和“理”这两个关键词入手,剖析西周译介西方哲学的理路,研究方法新颖,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运用这样的方法,还可以对西周其他一些关键的译词进行类似的考证,很可能会有进一步的新收获。当然,本书值得称道的地方并不限于以上三点。这是一部优秀的学术著作,要完成这样一部著作是不容易的,一方面要有语言的功底,须熟练掌握日语、英语等外语,另一方面还必须对中国、日本以及西方的哲学思想都有较深入和准确的把握。这部著作的学术价值不仅在于研究西周的新进展、新成果,而且还在于对于今人理解中西哲学的关系,乃至理解中西文化的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启发意义。
  魏常海
  2015年4月30日于北京大学

西周的哲学译词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 [When the East Meets the West: Nishi Amane ' s Translation of Western Philosophical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西周的哲学译词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 [When the East Meets the West: Nishi Amane ' s Translation of Western Philosophical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西周的哲学译词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 [When the East Meets the West: Nishi Amane ' s Translation of Western Philosophical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西周的哲学译词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 [When the East Meets the West: Nishi Amane ' s Translation of Western Philosophical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西周的哲学译词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 [When the East Meets the West: Nishi Amane ' s Translation of Western Philosophical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