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立与共存的历史认识:日中关系150年

对立与共存的历史认识:日中关系150年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刘杰,川岛真 编,韦平和,徐丽媛 译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7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80435
版次:1
商品编码:1179021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9-01
页数:516
字数:447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对立与共存的历史认识:日中关系150年》主要讨论了在历史和文化上渊源至深的中国和日本对对方的认识,特别是认识中的误解和分歧;研究了试图在中日关系中既保障本国的“国家利益”,又使两国“共存”的政治家、外交官、军人和知识分子等的各种活动;关注在中日两国漫长的对立和断交时期仍然存在的多重交流渠道和谈判场合中,两国政治家、外交官、企业家和民间人士如何利用各自人脉参与中日关系,以及他们的活动给两国关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作者简介

  刘杰,男,日本早稻田大学中日关系史教授。1982年到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读完博士后留校任教,主讲日本近现代史、近代中日关系史。1962年生。1993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研究生院人文科学研究科,文学博士。曾任早稻田大学社会科学系专职讲师、副教授,从2003年起担任现职务。

  川岛真,东京大学大学院综合文化研究科准教授。1968年生。1997年获得东京大学研究生院人文社会研究科博士课程学分后退学。文学博士。曾担任北海道大学法学系副教授,从2006年起担任现职务。

  韦平和,译有《日中关系40年史(1972-2012)(全四卷)》《日中领土争端的起源——从历史档案看钓鱼岛问题》等。

目录

第一部 想象与逻辑/1
1880年前后日中报刊的论争——吞并琉球、亚洲及相互印象【盐出浩之】
导言/5
一 19世纪下半叶东亚的报纸与舆论/6
二 日中报刊围绕日本吞并琉球问题的“论争”/13
三 日中报刊“论争”中的相互印象/26
结语/32
晚清驻日使团的日本研究及其认识(1877~1894)【戴东阳】
导言/37
一 琉球问题研究/38
二 朝鲜问题研究/45
三 修约问题研究/55
结语/59
亡国 亡省 亡人——1915~1925年中国民族主义运动之演进【王奇生】
一 危机:亡国、亡省、亡人/63
二 动员:事件、运动、革命/64
三 主导、参与群体/66
四 组织化程度/70
五 中心口号/74
六 集体行动的物质基础/78
结语/80
战火下的影像和人生——中日全面战争时期的重庆电影与电影人【汪朝光】
一 重庆电影的官营特质/82
二 重庆电影的主流趋向/88
三 重庆电影的受众影响/92
四 战时影人的处境与抉择/95
第二部 权益与共存/101
中国青年将校的日本陆军留学体验——以蒋介石的高田留学时代为例【川岛真】
导言/105
一 军人蒋介石——风貌、成绩、晋升/108
二 身为野战炮兵的蒋介石的军人生活与活动/112
三 回忆中的日本体验/116
结语/120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后”构想——议和准备委员会与币原喜重郎【加藤阳子】
导言/137
一 时代背景/143
二 会议记录分析/145
三 以什么样的论据夺取权益?/152
结语/159
日本在华统治与中国顾问——以“关东州”和刘心田为例【松重充浩】
一 本文的问题意识和课题设定/163
二 中国人在“关东州”的法律地位和本文使用的基本史料/166
三 裁定内容的依据与中国顾问刘心田/173
四 关于日中间案件的裁定内容及其特点/178
结语/183
相反的日本宪政观——以美浓部达吉和张知本为中心【中村元哉】
导言/187
一 民国媒体界与日文书籍的翻译/192
二 民国时期的宪政思潮与日本——美浓部学说的接受/198
三 张知本的《宪法论》与日本宪政观/203
结语/208
20世纪50年代的战争记忆与浅层的历史和解
——以日本前军人访华团为中心【杨大庆】
一 日本前军人访华的背景/212
二 访华的经过和结束/220
三 围绕历史观的讨论/230
结语/238
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大平正芳——以第一次日元贷款为中心【王新生】
一 中国政府转变外资政策/245
二 日本政府决定对华提供日元贷款/251
三 大平正芳的中国观/259
第三部 构想与交涉/267
日中关系中的“中国通”外交官——芳泽谦吉、有吉明的时期【刘 杰】
导言/271
一 “中国通”外交官的人脉/272
二 “中国通”外交官的“外交力量”所驱动的日中关系
——芳泽谦吉与币原外交/285
三 力争夺回“外交”主导权——有吉明与“广田外交”/292
结语/300
日中战争初期中国的对日方针——以陶德曼调停中孔祥熙的活动为中心【岩谷将】
导言/303
一 卢沟桥事件的爆发/305
二 第二次上海事变与第三国调停/307
三 九国公约会议/312
四 德国调停方案的重新讨论/316
五 苏联的动向/318
六 南京陷落与“班乃岛”号事件/320
七 德国再次调停/322
八 对美国调停的期待/324
九 中方的答复/326
结语/330
周恩来与日本——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对日外交的开展【李恩民】
一 构建人与人交流的机制/335
二 从失败的日本留学中所学到的(1917~1919)/340
三 日中邦交正常化的摸索与挫折(1949~1958)/344
四 竭力推动民间外交与构建核战略(1958~1971)/350
五 走向正常的国家关系的外交战略大转变(1971~1976)/354
六 周恩来的外交遗产/360
高碕达之助与战后日中关系——日本外交从“政治”向“经济”的转变【加藤圣文】
导言/375
一 在满洲取得的经验与经济合理主义/377
二 从实业家到政治家/383
三 日苏谈判与日中谈判/390
结语/396
廖承志与中国的对日民间外交【王雪萍】
导言/399
一 廖承志在新中国建立前的经历/403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对日外交方针/404
三 中央决定由廖承志负责对日工作/409
四 廖承志与中国对日工作机制的变迁(1949~1972)/411
五 民间力量与对日友好活动的开展/424
结语/428
“红色贵族”的民间外交——西园寺公一的角色和作用【马场公彦】
导言:关于断交期间日中外交的分析视角/435
一 西园寺到北京赴任/437
二 促进日中间的人员和贸易往来/441
三 与居住在北京的日本人之间的消息收集和传递/447
四 中国政府的对日宣传/451
五 “文化大革命”让他失去了作用/454
结语:“西园寺机构”的成就与局限/458
后 记/467

相关人物介绍/469
相关年表(1840~2012)/477
索 引/485
执笔者介绍/497

前言/序言

  序  言
  刘杰 川岛真

  在满洲事变之后的日中危机中,王芸生在《大公报》开设了题为“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的连载专栏,回顾了自1871年日中两国签订《日中修好条规》以后的日中关系史。1932年4月,大公报社将此前的连载文稿汇集成册出版。此书后来还被翻译成日文,对20世纪30年代以后中国的日中关系史的书写一直产生重大的影响。
  《大公报》的张季鸾在为该书撰写的序文中指出满洲事变以后中国面临的危机:“中日危局,不自今始,纯由国防武力之观点言,则自日俄战后,日本固随时可以侵占中国领土之一大部分。”进而警告“国家之可危可耻,百年以来,未有如今日之甚者也”,并强调“救国之道,必须国民全体先真耻真奋”。该书发行人的目的是,在日本侵略和中国抵抗这样的构图下,勾画《日中修好条规》订立以后的近代日中关系。
  张季鸾阐述的满洲事变之后的历史认识,后来被公认为中国对日中关系史的基本看法,为后人所继承。1957年6月,周恩来劝说王芸生整理和重新出版该书,这也许是因为在重新构建日中关系时,有必要重新确认历史认识。尽管中国对同年2月成立的岸信介内阁的对华政策保持警惕,但仍然欢迎浅沼稻次郎率领的社会党访华代表团,正式开始摸索日中邦交正常化的可能性。两国的人员交流也逐渐复苏。1950年,日本完全没有访华人员,而1956年首次突破1000人,达到1182人。中国为了迎接日中关系的新时代,必须抓紧对以往的日中关系史进行总结。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几乎没有开展近代日中关系史研究,因此能够依靠的就只有20多年前开始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的王芸生的著作。
  经过“文化大革命”等政治混乱,由8卷组成的新版《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直到1982年才全部出齐。该书的新版在有关事实的记述上没有大的变化,但是加入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史观的价值判断,更加鲜明地突出了张季鸾提出的“侵略和抵抗”的构图。23年后的2005年,这部著作由三联书店再版,至今仍然广泛传播。
  在1972年日中邦交正常化之前,日本和中国的关系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1871~1894年为第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双方签订对等的条约,建立了近代的国家关系,但是两国都一边警惕对方,一边不断刺探对方的内心。经过围绕“琉球处分”的对立之后,两国之间由于与朝鲜半岛的关系又不断地发生摩擦,以致最终决一死战。日清战争爆发之前的这一时期,可以称为“摸索时期”。
  自日清战争以后至1937年日中两国爆发全面战争为止的大约40年,为第二个时期。在此期间,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等重大的社会变革,日中两国也围绕日本在中国大陆的权益而不断地发生冲突。始于1937年的日中战争,将这种危机转变成了决定性的对立。
  日中战争是第三个时期的开始。即使经过1945年日本战败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日本与中国大陆的对立仍然没有消除,直到1972年日中邦交正常化,两国才建立起以共存为基调的新的国家关系。
  回顾历史,在日中邦交正常化之前的100年中,日本列岛与中国大陆一直不断发生对立和纠纷。在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中,有许多人一直维系着日中两国的关系,不停地为恢复两国关系而奔走。通过他们的活动,我们可以确认的一点是:近代日中关系,既不能仅仅用对立,也不能仅仅用某种友好而一概而论,它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毋庸置疑,这些人对对方国家的想象、对日中关系的设想、他们进行的谈判和对话,都构成日中关系史的重要部分。从这个角度重新探讨日中关系,对思考日中关系史乃至今日的日中关系,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是正值两国关系发生危机的时候进行的与过去的对话。但1972年以后,随着共存关系不断加深,两国逐渐开始从新的角度与过去对话,并且日中双方都开始发表通过这些对话所获得的成果。新的研究还开始把目光投向被以往“侵略和抵抗”这样的历史记述所忽略的历史的各个侧面。以往忽略的许多事实再次被记载到历史书中。本书在目前为止的两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通过“人物”来验证:对立与共存的历史如何影响了两国的历史认识,以及历史事实和历史认识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也许通过追寻那些驱动历史的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能够给《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所叙述的故事增添新的要素。
  第一部的主要内容是,两国抱有的对对方的想象和由此产生的对日中关系的认识。作为邻国的日本和中国,在历史和文化上相互影响至深,因此往往过分相信自己心目中所描绘的对对方的印象。在这种影响下,经常会发生误解对方意图的现象。超越想象的障碍,建立信任关系,对于两国来说,是一项格外困难的工作。那么,个人和集体的行动是如何引起互不信任的连锁反应的呢?另外,国家间的猜疑和对立给两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国内问题呢?本书将从19世纪70年代的琉球问题开始,阐述这种相互认识的分歧。
  第二部主要关注的是在本国的“国家利益”和日中“共存”之间苦恼的两国具有代表性的政治家、外交官、军人、知识分子等的各种活动。在两国关系处于危机和对立的时期,有许多人强烈意识到对方的存在,追求“国家利益”,同时摸索“共存”的可能性。但是,从“近代性”的立场来看,日中两国的差距确实存在,在帝国主义国家观支配许多人的思维方式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利益”和“共存”同时成立并不容易。通过那些处于危机和对立中的人物的情况以及战后剧变中的人们的应对,我们应该能够确认日中关系所具有的复杂的多面性。
  第三部关注的是现场的“谈判”。在进入共存时期之前,日本和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对立与断交的时期。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时期,两国之间仍然存在多种交流的渠道,设有各种各样的谈判场合。政治家、外交官、企业家以及民间人士实际上使用了什么样的人脉,如何从各自的立场参与了日中关系?而且,他们的参与对日中关系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给以后的两国关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可以说,日中两国之间内容深刻的谈判史,实际上给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
  本书由笹川和平财团日中友好基金资助,是于2001年开始启动的“日中青年历史学术会议”成果的一部分。2006年和2009年,出版了《超越国境的历史认识》和《1945年的历史认识》(均由东京大学出版会出版),旨在双方共有历史事实和史料,同时探讨造成双方认识分歧的文化、历史和政治因素。在围绕“国家利益”的日中对立日趋尖锐的今天,我们殷切期望本书的各种论述会成为思考近代以后的日中关系,以及现在和未来的日中关系的一个契机。
对立与共存的历史认识:日中关系150年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对立与共存的历史认识:日中关系150年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对立与共存的历史认识:日中关系150年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对立与共存的历史认识:日中关系150年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对立与共存的历史认识:日中关系150年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