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经典详解版)

人间词话(经典详解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王国维 著
图书标签:
  • 王国维
  • 人间词话
  • 词学
  • 文学
  • 古典文学
  • 宋词
  • 诗词鉴赏
  • 文化
  • 经典
  • 详解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ISBN:9787511356345
版次:1
商品编码:1178767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学经典文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1
字数:29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晚清状元张謇*得意弟子融汇中西的惊世之作!
  梁启超、徐志摩、穆旦、金庸倾心推崇的经典!

●集编、校、释、评于一体,赏读、收藏于一书
  ●《人间词话》其论点可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是晚清以来很有影响力的著作。
  ●《人间词话》是这个世界美的,也是可以让人的心灵有各种不同情感的共鸣。而,王国维先生在这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造诣。在本书中,可以读到很多经典的理解方式!相关推荐:
  


  ※
  ※
  ※
  ※
  ※
  ※
  ※
  ※
  


  


  
  
  

内容简介

  

  《人间词话》中王国维提出境界说,认为一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仅词的境界是如此,文学境界甚至人生追求成功的境界也是如此。
  古往今来,评价文章好坏的标准各种各样。学贯中西的王国维提出从“境界、真情、词句”角度评判文章好坏——以境界取胜的文章千古流传,以真情动人的文章经久不衰,以词句取胜的文章也深受欢迎。
  经典语句:
  ●人生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
  ●大家之作,其言情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自是思量渠不成,人间总被思量误。
  ●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区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理想故也。
  

作者简介

  王国维(1877-1927年),初名国桢,字静安、伯隅,号礼堂、观堂、永观,谥忠悫。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中国近现代享有国际声誉的学者。他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他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其中享有声誉的作品是《人间词话》。

精彩书评

  中国有史以来,《人间词话》是不错的文学批评;开发灵性,此书等于一把金钥匙。
  ——傅雷

目录

上卷 手定稿
词以境界为最上
理想与写实的差异是造境和写境
境界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无我之境优美,有我之境宏壮
写实与理想密不可分
喜怒哀乐也是境界
一字能点出全文的境界
境界的大小不关优劣
兴趣和神韵不如境界
李白的诗词以气象取胜
冯延巳词深关闳约
“一流词人”一句话能概括词品
李璟的妙句知解人不易得
词中三秀:句秀、骨秀和神秀
词至李煜而眼界始大
词人不失赤子之心
李后主是性情愈真之人
李后主之词以血书者也
冯延巳词开北宋一代风气
冯延巳词超过韦应物词
欧阳修词胜过冯延巳词
秦观学梅尧臣,欧阳修学冯延巳
“细雨湿流光”是咏春草绝调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意境深致
冯延巳词有忧世意境
成大事业必经三种境界
欧阳修词豪放中有沉著
秦观词淡语有味
秦观词意境凄婉
秦观词的气象堪比古人
苏轼词和姜夔词有气象
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周邦彦词创意之才少
词忌用替代字
词用替代字不为工
周邦彦的《苏幕遮》得荷神理
苏轼和韵词胜原唱
咏物之词以苏轼的《水龙吟》最工
姜夔的写景之作终隔一层
隔与不隔有大区别
写情和写景之不隔
姜夔词有格调而无意境
仅辛弃疾与北宋词人不相上下
苏轼词旷达,辛弃疾词豪宕
苏轼词和辛弃疾词雅量高致
词分狂、狷、乡愿三等
辛弃疾的咏月词可谓神悟
周邦彦词旨趣放荡,史达祖词旨意贪婪
吴文英词也有写得出色的
以词中之句品评词人
可谓千古壮观的境界
纳兰容若词有真切的性情
写词未必易于作诗
一切文体始盛终衰
诗词有题而诗词亡
大家之作情真理深撼人心
写诗词应遵循的原则
是否隶事是裁断诗人高下的重要依据
王国维眼中的文体尊卑
“出入说”是创造境界的重要途径
轻视外物与重视外物并举
抒发真情的词就不会是淫词、鄙词、游词
《天净沙》得了唐人的绝句妙境
人各有所能有所不能

下卷 未刊手稿
姜夔词仅有两句我最喜欢
叠韵和双声在词的使用方面有技巧
是否成为羔雁之具为诗词升降的关键
应制词抒发的不是真情
南宋词大多失之肤浅
王国维填词不喜作长调
沈昕的《蝶恋花》胜南宋词
作词力争第一义
戏曲以布局为主,诗词须伫兴而成
北宋名家以贺铸为最次
易学者则难工,难学者则易工
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巧
文学上的习惯扼杀了许多天才
诗比词要境阔,词比诗要言长
境界是词之根本
可借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
一切景语皆情语
孔子也引用他人诗句
词家多以景寓情
格高千古的伫兴之作不能以常词论
辛弃疾的《贺新郎》语语有境界
辛弃疾词和韩玉词开北曲四声通押之祖
“莫雨潇潇郎不归”疑非白居易所作
纳兰容若为清朝“词坛三杰”之首
《词源》像不知牲牢之外别有甘鲜
张炎词只在字句上着功夫
词家时代之说盛于清初
生香真色与彩花的差异
《衍波词》中的佳作比得上贺铸词
学人之词,朱孝臧为极则
宋徵舆词和谭献词寄兴深微
《鹜翁词》中最精妙的词是冯延巳词
一流词作皆是兴到之作
王国维反对贺裳论史达祖词的观点
元好问说陈师道的苦思是白费精神
北宋词有句,南宋以后词无句
周密词和张炎词枯槁
“自怜诗酒瘦”等语非警句
文天祥词风骨高有境界
《长命女》不减夏竦《喜迁莺》的词风
北宋词不妨疏远
致语是词和曲之间的一种文体
顾梧芳刻《尊前集》,自为之引
朱彝尊贬《草堂诗余》而推《绝妙好词》
王国维辨《古今词话》
政治家之言与诗人之言不同
宋人的小说多不足信
能写有句有篇的词仅仅几个人而已
词宁失之倡优而不失之俗子
如此优美的句子只有欧阳修写得出来
艳词可作而万不可作儇薄语
词人对一草一木亦须有忠实之意
“沧浪”“凤兮”开楚辞体格
词集与诗集都有风格偏向
古人论词都有其失
东坡之旷在神。白石之旷在貌
词尤重内美
诗人视一切外物为游戏之材料































精彩书摘

  成大事业必经三种境界
  【原文】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①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②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注释】
  ①“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此处,王国维将此词作者误作欧阳修的。
  ②“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此处,王国维引文将“蓦然回首”误作“回头蓦见”,将“却在”误作“正在”。
  【译文】
  自古至今,能够成就大事业、成为大学问家的人,无不要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第一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第二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第三种境界。这些话不是大词人是说不出来的。但从这层意义上去解释诗词,恐怕晏殊、欧阳修(应为柳永)、辛弃疾等人是不会答应的。
  【评析】
  在这一则,王国维提出了人生成功的“三种境界”,因此只要度过王国维这段品论的人,印象都会非常深刻。
  立足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高度来建立“三种境界”说,其实是层次非常明确的。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讲确立高远目标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在“高楼”才能“望尽天涯路”;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将在追求理想过程中需要一种持之以恒的执着品格;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讲实现目标的最终境界。三种境界其实分别说明理想的确立、追求和实现3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呈递进之势。
  当然,王国维明白自己是断章取义,是姑妄言之,所以他说自己的解释未必是引词作者所持的本义。但是,他同时也认为,能够给人以联想和阐释空间的词句不是一般词人所能写出的,唯有“大词人”才能写出在具体意象中涵盖更为广阔内涵的词句。这样看来,王国维是在为自己联想的合理性作说明。
  【参阅作品】
  凤栖梧
  (宋)柳永
  伫立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
  ①凤栖梧:原为唐教坊曲,又名《鹊踏枝》。
  ②危楼:高楼。
  ③黯黯:迷蒙不明。
  ④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⑤对酒当歌:典出曹操的《短歌行》。当:此处是对的意思。
  ⑥强:勉强。强乐:强颜欢笑。
  ⑦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鉴赏提示】
  这是一首充满悲情的怀人词。上片写作者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句句充满愁意。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是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词眼是最后两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也是因此这一点。我们在阅读和学习此词时,不妨在此处深入体味一下。
  欧阳修词豪放中有沉著
  【原文】
  永叔“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城花,始与东风容易别”,①于豪放之中有沉著②之致,所以尤高。
  【注释】
  ①“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与“直须看尽洛城花,始与东风容易别”:出自北宋词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王国维在引文中将“人生”误作“人间”,将“始共春风”误作“始与东风”。
  ②沉著:即沉着,指从容不迫,深沉而不轻浮。
  【译文】
  欧阳修的《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中“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等词句,在豪放中有沉着的意趣,所以其意境更加高深。
  【评析】
  一般说来,豪放的意趣与沉着的情致本来存在着一种现象上的矛盾,是非常难以融合在一起的,但在欧阳修的笔下却十分圆融地共存着。仅凭这一点,欧阳修写词就高人一筹,就能称得上大词人。在《人间词话》中,有不少大词人,王国维是既推崇又毫不客气指出不足的,但欧阳修是个例外——王国维对欧阳修是一味地赞赏,没提欧阳修的任何不足之处。言语之间不难看出,欧阳修的创作艺术对于王国维词学思想的形成应该产生过重要影响。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写离情与风月的关系,“直须看尽洛城花,始与东风容易别”两句写看花与离春的关系。这些文学意象在古代诗词中极为常见的,很多人写都不可避免地落入俗套之中,但欧阳修却能从中翻出新意。王国维认为,欧阳修将情痴与风月断然判为两种东西,就是对于传统语境和文学意象的一种颠覆——因为诗人、词人素多抱怨风月误人,遂将满怀痴情归诸风月的诱导,而欧阳修认为情痴乃是人生与生俱来,与风月本无关系,这种看法与当时的主流看到大相径庭。
  欧阳修将情痴的自然天生不加掩饰地表现出来,具有一种包揽的豪趣,“不关”二字尤见其情。不过,欧阳修的这种分离情痴与风月的关系,其实将情痴的形状表达得更为沉着,尤其是当这种情痴的内涵指向离别时,沉痛之情也就更为深沉而内敛,因为已经没有外在的风月可以分担这一份情感。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与东风容易别”两句写看花的豪情,是从文字表象就可以感受到的。“看尽”“始共”带有前提性的说明,更将豪放之意彰显得淋漓尽致。不过,这种看花的豪情乃是离春、离城、离人的前奏,豪情终究要纳入到离情之中。因此,王国维认为“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确是把握了欧阳修的抒情艺术特点。当然,豪放与沉着兼具并不等于两者平分,重点是落在沉着上的,“豪放”只是“沉着”的外在表象而已。如此一来,这一评论也可回归到王国维“深美闳约”的理论宗旨中去。
  【参阅作品】
  朝中措
  (宋)欧阳修
  平山阑槛倚晴空①,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②几度春风。文章太守③,挥毫万字④,一饮千钟②。行乐直须⑥年少,尊⑦前看取衰翁⑧。
  【注释】
  ①平山:平山堂,在扬州西北蜀岗上,为欧阳修建,欧阳修曾经在堂前种柳。
  ②别来:分别以来。欧阳修曾离开扬州8年,此次是重游。
  ③文章太守:欧阳修当年知扬州府时,以文章名冠天下,故自称“文章太守”。
  ④挥毫万字:作者当年曾在平山堂挥笔赋作文多达万字。
  ⑤钟:钟此处通盅。千钟:饮酒千杯。
  ⑥直须:应当。
  ⑦尊:尊通“樽”,酒杯。
  ⑧衰翁:词人自称。此时,欧阳修已50多岁。
  【鉴赏提示】
  嘉祐元年(1056年),欧阳修的朋友刘敞出守扬州,欧阳修作此词送给他。欧阳修曾知扬州,此词借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自己扬州的生活,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词人回想当年自己在扬州造堂种柳的情况,抒发沉浮宦海、人生易老的感慨。下片写刘敞的豪气,最终归到自己。欧阳修词突破了唐朝、五代以来的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与极力渲染红香翠软的表现方法,为后来苏轼一派豪放词开了先路。欧阳修政治逆境中达观豪迈、笑对人生的风范,与苏东坡非常相似。而这正是其意境深远,深得王国维所喜爱、所好评的重要原因之一。
  ……

前言/序言

  王国维的词缘
  词又称诗余,是一种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文体,在五代两宋时期发展到了顶峰。而有关词的研究则一直伴随着词而存在着。在千余年词学史上,有关词学研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王国维。因为王国维词学的出现具有划时代意义,对词学乃至文学是一重大贡献。
  为何集词学大成的是王国维呢?是时代与他的才气结合的必然。
  光绪三年,即1877年,王国维出生在海宁一个书香世家。这给他少年时接受传统诗词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环境。不仅如此,他天赋很高,才气逼人——16岁就考取了秀才,还以才学闻名乡里,与陈守谦、叶宜春、诸嘉猷被誉为“海宁四才子”。
  如果仅仅如此,王国维很可能像其他清朝旧学者一样,研究词学而仅仅是在传统的圈子里发表一些不同见解而已,但是,时代赋予了王国维新的视野和新的哲学高度,使他的词学研究具有了更高的境界,以致开拓性地提出了境界说,奠定了他在词史上甚至文学史上的地位。
  事实上,王国维研究词学是在学习新学过程中开始的。1898年,王国维到上海任《时务报》书记。不久,他进入东文学社,负责庶务,免缴学费,半工半读。这一年,他写了《曲品新传奇品跋》、《杂诗》三首。这可以说是他研究词学的开始。
  在东文学社,王国维学习日文、英文及数理化各科,接触到汗德(康德)、叔本华,萌发了研究西洋哲学的想法。1902年,王国维始读社会学、心理学、论理学(即逻辑学)、哲学等书,尤关注人生问题。第二年,王国维通读读叔本华、康德的书,撰《哲学辨惑》《论教育之宗旨》《叔本华像赞》《汗德像赞》,译《西洋论理学史要》。
  在研究西方哲学后,王国维的视野变得宽阔了,看问题的高度高了。于是,他在研究西方哲学的同时,开始写词学数则。1906年4月他集数年间(1904年-1906年)所填词61阕,成《人间词甲稿》刊行。这是他词学思想的初步形成。
  1907年6月,王国维发表《三十自序二》,言其由哲学转向文学,并有志于戏曲的研究。在此期间,他对词学更钟情了。这年11月,他汇集1906年5月至1907年10月间所填词43阕,成《人间词乙稿》。
  1908年7月,王国维辑《唐五代二十家词辑》二十卷,对每家词数及其出处,都以按语说明;又辑《南唐二主词》。8月,他撰《词录》及《词录序例》,搜集词目,自宋迄元,存佚并录,且作考订,又撰《〈词林万选〉跋》。11月,王国维在《国粹学报》刊出《人间词话》前21则,提出“境界”说。至此,王国维的词学形成了完整的理论。
  1909年1月,王国维在《国粹学报》第49期发表《人间词话》第23-39则。2月,他在《国粹学报》第50期发表《人间词话》第40-64则。
  1910年2月,王国维校《录鬼簿》,录《能改斋漫录》记杜安世一则,作《寿域词》补跋。3月,他读《元曲选》,并以《雍熙乐府》校之,作《〈元曲选〉跋》。9月,他将已刊《人间词话》64则进行修订,并加附记(此稿由俞平伯于1925年标点,次年朴社出版。此为此书最早之单行本)。至此,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成书。
  1911年后,王国维对诗词的关注逐渐减少。尤其是辛亥革命后,王国维率全家避居日本,居京都田中村,侨居日本达五年之久。从此,其治学转而专攻经史小学。此后,他写过一些与诗词有关的著作,例如1912年夏,他写了《双溪诗余跋》,1913年1月《宋元戏曲考》,1913年5月集1912年和1913年所作诗成《壬癸集》。除此之外,至1927年6月2日,王国维自沉昆明湖而死时,他此后的研究再也没出现与诗词有关的。
  虽然王国维词学基本就是他35岁以前的作品,但他的天赋加上他学贯中西的知识视野,使得词学在他手中集大成了——他提出词要有境界,要有强烈的真情,这是所有文学文体的灵魂,是他对词史和文学史的一大贡献。后世学词和研究词的人,甚至学习文学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从王国维词学那里受益。
  为此,我们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进行编译,试图以更为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广大读者朋友从王国维的这本书里受到更大益处。如果实现了这一点,那将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人间词话(经典详解版)》:拨开历史迷雾,品味千古风华 王安石曾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文学中,词,以其婉约的韵致,深邃的情感,和精炼的语言,长久以来,一直是无数文人墨客所钟爱的艺术形式。而《人间词话》,作为清代文学评论家王国维的代表作,更是被誉为中国词史上的璀璨明珠,它不仅是对历代词人词作的精辟赏析,更蕴含着作者深厚的哲学思想和艺术见解,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诗意与智慧的境界。 本书《人间词话(经典详解版)》,并非仅仅是对王国维原著的简单呈现,而是致力于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更加深入、全面、细致地理解这部文学巨著的途径。它犹如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将带领您穿越历史的长河,细细品味王国维的文字,领略他眼中词的“境界”之美,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独特魅力。 一、 拨开历史迷雾,重塑王国维的思想图景 王国维,这位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于一身的国学大师,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人间词话》正是其思想光辉的集中体现。在创作这部词话之时,王国维已饱受西方哲学,尤其是叔本华悲观主义思想的影响,这为他对词作的解读注入了独特的视角。 本书的详解部分,将着力于为读者梳理王国维的思想脉络。我们将深入剖析他所提出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理论,探讨这两种境界的哲学内涵及其在词作中的具体体现。例如,当王国维评点李煜的词时,他常常着眼于词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这便是“有我之境”的鲜明写照。而当他欣赏苏轼的词时,则能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豁达旷远的“无我之境”。通过对这些经典例子的细致分析,读者将能更清晰地理解王国维的审美标准,以及他对人生、艺术的深刻洞察。 此外,我们还将追溯王国维的学术渊源,考察他如何将西方哲学理论与中国古典文学相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评论体系。这不仅有助于理解《人间词话》的文本内涵,更能让读者窥见一位思想巨匠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其作品的价值。我们将借助于相关的史料和研究成果,为读者构建一个更为立体的王国维形象,帮助大家理解他为何会以如此深刻的笔触描绘词的世界。 二、 深度解读“境界”之说,洞悉词的艺术奥秘 “境界”一词,是《人间词话》的核心概念,也是王国维对词艺术最高成就的概括。他认为,词的最高境界,并非仅仅在于辞藻的华丽,情感的丰富,而在于能否创造出一种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的艺术境界。 本书将对王国维的“境界”理论进行层层剥离式的解读。我们将分析“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是如何在词作中相互转化、相互映照的。例如,我们会探讨李清照词作中,那种纤细敏感的“有我之境”,是如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升华为一种普遍性的女性愁绪的。而辛弃疾词中,那种豪迈激昂的“有我之境”,又是如何通过对历史典故的运用,勾勒出壮阔的沙场风云,给人以荡气回肠之感。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引导读者领悟“境界”的生成机制。王国维认为,“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意味着,景物描写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承载着词人的情感与思想。我们将在详解中,逐一分析那些被王国维称为“境界”的经典词句,如“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等。我们会深入挖掘这些词句背后的意境,分析它们是如何通过色彩、声音、画面等多种艺术手段,将读者的情感引导至一种难以言喻的深邃之境。 本书的详解,还将特别关注王国维对不同时代、不同风格词人的评价。从南唐后主李煜的亡国之痛,到宋代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的雄浑气魄,再到婉约派李清照、秦观的细腻柔情,王国维的评点既有高度的概括性,又不乏对细节的精准把握。我们将通过对这些具体词作的分析,让读者亲身体验王国维所言的“境界”之美,从而深刻理解不同词风的艺术特征。 三、 跨越时空的对话:品读经典,传承文脉 《人间词话》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理论上的深刻,更在于其对中国古典词的经典品读。王国维以其渊博的学识和独到的眼光,为我们遴选了无数传世佳作,并对其进行了精辟的赏析。 本书的详解,将以王国维的原文为基础,进行拓展和延伸。我们会对其中涉及的每一位词人、每一首词进行更为详尽的介绍,包括词人的生平、创作背景、艺术风格等。同时,我们还将对王国维的评点进行更细致的阐释,解释他为何如此评价,其评价的依据何在。例如,当王国维赞扬柳永词的“铺叙”,我们会进一步解释“铺叙”在词中的运用及其效果。当他批评某位词人的“雕琢”,我们也会深入分析这种“雕琢”为何会损害词的自然之美。 此外,本书还将引入一些相关的文学史料和研究成果,来佐证和丰富王国维的观点。我们会尝试回答一些读者可能产生的疑问,例如,为何王国维的评价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又为何至今仍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希望帮助读者建立起一个更加全面、立体的文学认知体系。 本书的编纂,旨在让读者不仅仅是“读懂”《人间词话》,更能“品味”《人间词话》。我们希望通过深入的解读,让读者体会到中国古典词的语言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从而重新认识和珍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相信,通过对《人间词话》的深度品读,读者不仅能提升文学鉴赏能力,更能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获得精神的启迪。 四、 编纂理念:求真务实,化繁为简 在编纂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始终秉持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对于王国维原著中较为晦涩的观点,我们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阐释,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学术化的术语,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 同时,我们也注重内容的详实性。对于每一个重要概念、每一处经典例证,我们都会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力求做到既不遗漏关键信息,又不显得冗余。我们希望本书的详解部分,能够成为读者深入理解《人间词话》的得力助手,帮助读者更有效地吸收和消化书中的内容。 我们相信,阅读《人间词话》是一次充满惊喜的旅程。它不仅是一部文学评论的经典,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关于艺术的智慧之书。本书《人间词话(经典详解版)》将是您踏上这段旅程的最佳伴侣,它将引领您拨开历史的迷雾,品味千古风华,最终领略那“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深邃意境。让我们一同走进王国维的词之世界,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文学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这本《人间词话(经典详解版)》,我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毕竟,“人间词话”的名声在外,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似乎总隔着一层纱。而这本书,恰恰揭开了这层纱。作者的注解,像是为我点亮了一盏盏明灯,让我看到了词作背后更深层次的意蕴。我最欣赏的是,详解部分并没有生硬地解释词句,而是通过引申、对比,甚至是一些历史背景的交代,来丰富读者的理解。举个例子,书中在解析某首词时,会提到当时的社会风貌,或是词人所处的个人境遇,这使得词的内涵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时代、与个体生命紧密相连。这种“情景交融”的阐释方式,让我对王国维先生“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的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被动接受的读者,而是能够主动去感受、去品味词中蕴含的情感与哲思。

评分

坦白说,我是一个对古文有些畏惧的人,总觉得那些文字像是天书一般难以理解。但《人间词话(经典详解版)》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的详解,非常接地气,让我这个文学“小白”也能轻松进入王国维先生的词学世界。书中对一些生僻字词的解释,以及对典故的溯源,都做得十分细致。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解释王国维先生的论述时,总是能结合当代的语境,让我明白那些古老的智慧,在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鉴赏”这一过程的细致描写,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好”在哪里,而是教你如何去“看”,如何去“听”,如何去“感受”。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自己能够更主动地去欣赏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文学作品,并且从中获得更多的乐趣。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其本身的定价。

评分

这本《人间词话(经典详解版)》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中国古典文学。我一直认为,经典之所以为经典,不仅仅是因为其文字的美,更在于其背后蕴含的永恒的人性与思考。而本书的详解,正是将这种潜在的价值挖掘并呈现出来。作者在分析王国维先生的观点时,非常有条理,并且善于将抽象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文学实例。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悲剧之美”的探讨印象深刻,它让我明白了为何许多凄婉的词作,反而能触动人心最深处。不是因为悲伤本身,而是因为在悲伤中,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坚韧与对美的追求。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但却充满了智慧。它没有故弄玄虚,而是用最真诚的态度,与读者一起探讨文学的奥秘。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和一个老朋友在深夜里,就着一杯茶,慢慢地聊文学,聊人生,那种感觉非常舒服,也很受启发。

评分

拿起这本《人间词话(经典详解版)》,就像是开启了一段寻宝之旅。我一直对王国维先生的“境界说”心向往之,但总觉得难以捉摸。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宝藏的大门。作者的详解,如同精妙的地图,指引我一步步深入到词的内心世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于“词”与“诗”的比较分析,以及对不同时代词风变化的阐述。这让我了解到,词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有着其独特的生命力和发展轨迹。作者的笔触,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灵动。它不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对词作美的热爱与赞叹。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与作者一起,共同体验和探索词的无穷魅力。每一次翻阅,都能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这是一种真正的精神享受。

评分

这本《人间词话(经典详解版)》在我书架上已经摆了有一阵子了,每次翻开,总能被王国维先生那精炼又富有哲思的语言所打动。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是罗列词人的名句,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词的意境、境界以及创作的生命体验。作者的详解,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领我一步步走进王国维先生的心灵世界。比如,关于“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划分,书中不只是给出定义,更通过大量的例证,比如苏轼的“大江东去”和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让我真切地体会到这两种境界在情感表达上的差异与共鸣。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境界”的解读,它让我明白,好的词作,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作者生命感悟与客观景物交融后产生的独特精神世界。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甚至是看待人生的角度,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那些曾经觉得晦涩难懂的句子,在详解的帮助下,变得如同明镜一般清晰。

评分

每本都有塑料纸包装,外包装完好,送货及时,纸张,字体,排版都很好。满100送30买的。

评分

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京东购物这么久,有买到很好的产品,也有买到比较坑的产品,如果我用这段话来评价,说明这款产品没问题,至少85分以上。这样其他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会作为参考,会影响该商品销量,而商家也会因 此改进商品质量。

评分

以前一直很喜欢人间词话里面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买了一本,还没有来得及看呢。

评分

◎近代享有国际盛誉的国学大师,用智慧诠释人生多重的境界,

评分

我认为,作为一名管理者,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常常提防他人的袭击,并把这种防范意识传递给手下的工作人员。

评分

淡雅古典,赞一个~~~~

评分

这本书还没看,不过我建议买本去看下!

评分

但是这些疑虑,与我对所谓“战略转折点”(strategicinnectionpoints)的感受相比,就不值一提了。

评分

对于城市中的人来说,置身滚滚红尘浪滔天,每天面对无数欲望颠沛,若能保持自持修行的坚韧,遵循品德和良知,洁净恩慈,并以此化成心里一朵清香简单的兰花,即使不置身于幽深僻静的山谷,也能自留出一片清净天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