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一本書讀懂紛繁復雜的“春鞦外交史”
外交手腕、局勢、特點,皆可在春鞦大外交的曆史中找到解讀。
內容簡介
從外交角度結閤國際政治理論解讀作者心中的春鞦爭霸風雲。全書內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先是梳理春鞦時代的外交背景、外交簡史;主體部分按國彆描述五霸崛起的外交戰略、技巧和曆史經驗教訓;最後點綴重要的政治事件和人物。全書寫作風格秉承《萬曆十五年》和《帝國政界往事》的春鞦筆觸和敘事風格,近學《品三國》等文史讀物。
作者簡介
張程,編輯,北京大學國際政治學學士、外交學碩士,現從事時事政治及曆史圖書的編輯和寫作。曾齣版譯著《中國人本色》(中國言實齣版社),專著《三國大外交》(重慶齣版社),《禪讓》(綫裝書局),《奪宮》(九州齣版社),《劍鋒春鞦》(中國友誼齣版公司)等。
目錄
第一章 風起春鞦三百載
周平王一行緩緩東去時,周王室前途難測。在他們的背後,統一的西周王朝開始土崩瓦解,此後三百年中國大地再也沒有齣現任何統一的政權。代替周王室登上曆史和外交舞颱的是數以百計的大小諸侯。周王室身受重傷,春鞦大門就此打開……
引狼入室的烽火
蹣跚東行的傷者
起始的國際形勢
第二章 揭開爭霸的序幕
立國很短的鄭國齣乎意料地成為瞭中原的第一個霸國。春鞦小霸鄭莊公不僅懾服瞭中原大小國傢,還打敗瞭原本神聖不可侵犯的周天子。但是鄭國霸業的含金量並不高。因為當時的晉、楚、秦、齊等大國忙於其他事務,沒有進入中原的角鬥場。當所有主角都到齊瞭,外交大劇會是怎麼樣呢?
春鞦小霸鄭莊公
周天子敗於諸侯
時不我待的復興
第三章 齊國的道德崛起
齊桓公是當時和後代承認的第一位中原霸主。他將齊國帶上瞭春鞦外交地位的巔峰,也提齣瞭“尊王攘夷”的政治口號。他的相國管仲成為瞭中國傳統社會中賢相的典型人物。齊桓公為後代的霸主提供瞭一個效法的榜樣。而齊桓公這個榜樣的墮落又一次錶明瞭內政對外交的決定性意義。
雄厚的爭霸遺産
國傢力量的成功
藉尊王攘夷之名
葵丘雄風難長久
第四章 第二波尊王攘夷
當齊國霸業衰落後,齊桓公的粉絲宋襄公想重拾齊國“尊王攘夷”的旗幟。但是他不知道,旗幟舉起來簡單,霸業的重復卻極其睏難。結果宋襄公連人帶車跌落進冰冷的泓水之中。宋襄公身後,南蠻、西戎、北狄交相侵擾,楚國和晉國這兩大崛起的戰車開始迎頭相撞。
不可復製的旗幟
迎頭相撞的兩強
天降大任於斯人
第五章 城濮是個轉摺點
晉文公重耳僅僅在位五年,卻為晉國奠定瞭長達百年的霸業。為瞭這個遲到的霸主稱號,小白流亡各國近二十年,付齣瞭青春、愛情和尊嚴的代價。上天給瞭晉文公優厚的迴報,卻安慰瞭晉文公那個失敗的對手楚成王。這是一個梟雄輩齣的時代,也是一個理想褪色的時代。
漂亮的外交亮相
春鞦慘烈第一戰
感謝命運的公平
第六章 擦肩而過的霸業
這裏講的是一個遲到的強國的故事。這個國傢具有強大的國力,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同仇敵愾的鬥誌,最終卻和春鞦霸業擦肩而過。因為上天並沒有賜予這個國傢攀登霸主之位的曆史機遇。這個國傢叫做秦國,領導當時秦國的是一位謚號是秦穆公的老人。
機遇從指縫漏過
永恒的崤之戰傷
孤立的地區強國
第七章 兩極格局的形成
楚國好不容易恢復瞭元氣,在楚莊王時期重新問鼎中原。楚國的君臣為國傢的復興設計瞭一個長遠計劃,並沒有料到在邲之戰取得瞭意外的勝利。楚國的這一大勝利多少是被敵人晉軍成全的。盡管如此,楚國依然沒有推翻晉國的霸權,隻是將權力結構從一極獨大微調成瞭兩極對峙。
楚國恢復瞭元氣
楚莊王問鼎中原
意料之外的勝利
第八章 拉鋸戰沒有勝者
兩極格局的早期,楚國和晉國展開瞭瘋狂的拉鋸戰。拉鋸戰中沒有勝利者,沒有成功,沒有鮮花,隻有痛苦。甚至楚國和晉國這兩個超級大國都越來越感到不堪重負瞭。其中有宋國主持的第一次國際裁軍會議,有不堪沉淪的齊國的復霸努力。結果它們都失敗瞭。
不同的復霸努力
外交三角與盟會
鄢陵燃燒的烽火
齊國的徹底沉淪
第九章 國際裁軍與和平
戰爭打多瞭,人也皮瞭。終於,宋國主持的第二次國際裁軍會議為天下帶來瞭脆弱的和平。晉國和楚國平分瞭天下霸權。和平的背後是國內政治權力的下移和接踵而至的內亂,和平的背後是中小諸侯的沉重負擔和哀嘆。和平,真的是飽受戰爭的各國所需要的嗎?
中原爭霸的尾聲
分裂的國傢權柄
和平給與各國的
第十章 東南吳越大爭霸
春鞦後期的外交目光被聚焦到瞭東南地區。吳越爭霸為相對慘淡的春鞦後期曆史塗抹上瞭條條亮色。吳國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典型,甚至完成瞭蛇吞象的奇跡;越國留給外交曆史的不僅是“臥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更有完全拋棄道德束縛的超限製的外交思想流派。當範蠡漸漸消失在江湖雲煙之中時,一個偉大的時代也走進瞭曆史。
小蛇吞大象之戰
崛起東南的霸國
春鞦道德的謝幕
第十一章 弱國更要講外交
這是一連串沒有成長為大國的小國的外交掙紮故事。每個強國崛起的道路都是不可復製的,同樣每個小國的失敗道路都各不相同。衛國的外交缺乏紮實的國內政治基礎;身處“四戰之地”的宋國和鄭國則左右為難,被高難度的外交要求壓垮;魯國是悲哀的文化禮儀強國,虢國則睏守西周的政治思維,兩國都在固步自封中走嚮瞭滅亡。誰說“弱國無外交”,弱國更要講外交。
衛國:典型的內政不修
宋鄭:都是位置惹的禍
魯虢:固步自封的悲哀
第十二章 迴眸春鞦大外交
當我們迴眸春鞦大外交的遺産時,我們會清晰發現管子的霸權主義學派、孔子的仁義主義學派、老子的自然外交學派和文種範蠡的超限製學派的影子。春鞦外交思想從理想主義走嚮現實主義。當戰國的門環叮咚作響時,理想主義的色彩已在外交實踐中褪色殆盡。
人的麵容最鮮艷
子産和小國處世
春鞦外交的軌跡
後記 青山遠黛看春鞦
春鞦外交年錶
精彩書摘
做人難,小國做人更難。
一次,衛國太子蒯聵閑來無事,登城賞景。他望見遠方有一處部族,問知是戎州。蒯聵就大咧咧地說:“我,姬姓也,何戎之有焉?翦之!”就這樣,戎州被衛國消滅吞並瞭。這就是春鞦時期小國命運的真實寫照。
春鞦時的外交力量格局是這樣的:大緻黃河下遊開化程度最高,社會最為發達,黃河中遊次之,長江中遊又次之,長江上遊、下遊和黃河上遊地區最不發達。因此處於黃河中下遊的國傢力量相對強大。《史記·;十二諸侯年錶》說最大者則為齊、晉、秦、楚四國。除瞭楚國,其他三國都在黃河流域。如果從今天的地域上來講,各國之中楚國最大,大約占據瞭四分之一的天下;晉國第二,齊國、秦國、吳國次之,越國、燕國、宋國、魯國又次之。
綜閤起來看,國力最強的是楚、晉、齊、秦四國,可以看作是天下力量的“四極”。史載:“齊、晉、秦、楚其在成周微甚,封或百裏或五十裏。晉阻三河,齊負東海,楚介江淮,秦因雍州之固,四海迭興,更為霸主,文武所褒大封,皆威而服焉。”
列強劃定各自勢力範圍,相互徵伐。在各諸侯國勢力範圍內的小國,則在“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的支配下,不是降為列強的附庸,就是淪為列強貴族的采邑。這些附庸和采邑最後都逐漸淪亡,成為列強的領土。春鞦是國傢數目急劇縮減的時代。如山東諸小國被齊國兼並,河北、山西諸小國被晉國吞並,江淮、漢水流域各小國被楚國所並,西北各小國被秦國吞並。吞並的速度在春鞦後期越來越快,力量格局的對比懸殊也越拉越大。
也有一些小國因為列強追求均勢的需要,而僥幸存活下來。
小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強者越強,弱者越弱;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不管你用什麼類似的詞來形容春鞦的兼並徵伐都不為過。
隨著天子衰落,諸侯列強興起,周朝的天下變成瞭類似於“聯閤國+列強”的“非政府狀態”格局。
東周王朝就是那個“聯閤國”,是天下名義上的管理機構。但它的權威來自於大國的承認和配閤。大國如果都像熊通那樣不搭理王室,那王室就什麼都不是瞭。周天子哪涼快,哪呆著去。它更多地起著一個標誌作用。在以周朝為中心的世界中,中心,次中心,次外圍,外圍等層次是清楚的。在政治關係上,華夏民族形成中心區,使天下秩序的主要力量,與周王室的關係最為明確,也最為密切;在華夏之外的蠻夷地區是拱衛中心的次外圍地區,它們受華夏文化影響,與政治中心形成時緊時鬆的關係;而不開化的荒涼地區的民族則是最外層,與華夏文化沒有什麼關係,與政治中心的關係隻是偶然發生的關係。
這種格局類似於“同心圓”結構,圓心是周朝,各國按照血緣、地域和強弱的綜閤考慮環繞在圓心四周。
中心與外圍的關係通過聯閤國大會——“四方民大和會”得到確認。中國最早的史書《尚書》上記,周公時為打算在東方的洛水營建新的都市,把各地的諸侯召集到一起。“周公初基作新大邑於東國洛,四方民大和會。侯甸男邦,采衛百工,播民和見,士於周。”周公在這次會上嚮各諸侯發錶瞭著名的《康誥》。這也許是華夏各方國的第一次“聯閤國大會”。[葉自成著:《春鞦戰國時期中國外交思想》,第3頁。]
在這個圓形舞颱上,各國上演瞭繽紛多彩的春鞦外交劇目。北大教授葉自成老師給我們描繪瞭似曾相識的一幕:“美蘇兩極對抗與晉楚爭霸相似;蘇聯解體後的情況,使人想起晉國瓦解後齣現的韓趙魏三國;當今的聯閤國命運使人想起齊國,晉國等霸權操縱下的周朝;美國的霸權使人想起當年稱霸一時的齊國和晉文公時的晉國……甚至西方高張的所謂新乾涉主義,其實和春鞦戰國時期的外交思想比,在形式上其實也並不新。”[葉自成著:《春鞦戰國時期中國外交思想》,第11、12頁。]
陽光下沒有任何新鮮的事物。今天的許多外交事物是與春鞦外交相通的。
衰微的周王室雖然被漸漸拋棄,但它投射在曆史深處的影子始終籠罩在春鞦外交身上。
周朝的第一個長影子是它作為“圓心”的象徵性作用始終存在。春鞦各邦都已自立,弱時不能指望王室的支援,強時也不嚮王室施捨,但周王朝依然具有各國盟主的影響。絕大多數國君至少對周天子還抱有一絲名義上的禮貌;春鞦人在祭祀祖先神靈的時候,還心存幾分虔敬。春鞦諸侯徵伐如果能夠得到周天子的授權或者贊同,仿佛就增加瞭幾分“師齣有名”。這在春鞦初期錶現得比較突齣。就像聯閤國安理會是全世界唯一有權采取包括軍事在內的行動來維護世界的和平和安全一樣,周天子對諸侯和蠻夷進行徵伐的權力來源;天下的許多大事名義還是需要嚮天子匯報,聽取意見。
周朝的第二個長影子是它製定的許多禮儀和製度依然被春鞦邦交所遵守。盡管“禮崩樂壞”,春鞦國際交往間相互遵守的公約、禮儀都是發源於西周的。所謂的“周禮”為個人和諸侯國言行樹立瞭標準。魯國的孔子甚至將春鞦亂象和人民的睏苦歸結為沒有嚴格遵守周禮,將“剋己復禮”作為解救睏局的良方和畢生追求。宋襄公還煞有其事地舉起瞭仁義的大旗。
周朝的第三個長影子是發生在天下觀念方麵的。春鞦各國對世界的認識,對國際形勢的判斷是延續瞭西周的思想觀念。西周的宗法分封、華夷觀念和天下認識,使春鞦諸侯在思想觀念和民族文化上形成瞭“諸夏”的認同感和心理劃一的認同感。這就使得盡管在戰場上打得死去活來,但多數諸侯都認同是同一個民族。共同的思想觀念使春鞦走過戰國,最終走嚮瞭統一。
共同的天下觀念錶現在中原和周邊民族的關係上演繹瞭華夏族和少數民族的和平與戰國。在“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兄弟鬩於牆,外禦其務”和“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認識支配下,諸夏各諸侯之間雖然宗法關係己經淡化,可在抵禦外敵和對外徵伐上的利益和行為是一緻的。各國“遷邢救衛”、“救災恤難”、“迎逃送歸”等扶持救助的事例不勝枚舉。諸侯普遍認為周朝的禮儀和製度隻對諸夏諸侯國有效,對蠻夷外邦無效。
周朝的這些影子使得春鞦外交是我們中國的外交,而不是現代的外交。
周朝的這些影子也有投射不到地方。在那些地方,春鞦外交突破明顯。
第一個暗處就是各諸侯國開始發展成為獨立國傢。諸侯國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都是周天子主導的天下的組成部分,在內政上受到天子的製約,不能展開外交活動。但是王室東遷後,各國獨立性越來越強。它們不斷拓展領土,發展軍隊,獨立決定自己的內政外交,根本不理睬周天子的約束。其中許多諸侯國的疆域大小和政治獨立性並不比現在歐盟框架下的歐洲國傢來得少。這樣的國傢完全能夠成為獨立的外交主體。
第二個暗處是“諸侯無外交”的禁忌被打破瞭。西周製度規定外交是天子的專屬物。魯隱公元年(前722年)祭國國君齣訪魯國。《春鞦榖梁傳》隱公元年對此記載道:“寰內諸侯,非有天子之命,不得齣會諸侯,不正其外交,故弗與朝也。”意思是說:周朝範圍內的諸侯們,沒有周天子的允許,是不能相互交往的。這可能是在史籍中最早齣現的明確的“外交”一詞的記載。諸侯外交在這裏是貶義的。因為它是天子的特權,諸侯貿然交往就是僭越。但是這並不妨礙諸侯國之間的外交往來的現實存在。諸侯有外交,大夫更是成為瞭外交的主要人員。春鞦時,魯國大夫就齣使齊國16次,去晉國展開瞭24次外交活動。
不管承認與否,春鞦各國都接收瞭周朝的外交遺産。
在開章的最後,我們來說個題外話:“春鞦”這個詞是怎麼來的?
“春鞦”是因為孔子修訂魯國的《春鞦》而得名。這《春鞦》本是魯國的國彆史。
那時各個諸侯國都有記載時事,修編史書的傳統。各國之間還互相通報消息。王朝和列國每發生一件大事,就像現代的新聞報道一樣在天下傳播。各國負責搜集資料和修史的人兼有今天記者、編輯,甚至是“狗仔隊”的職責。每當天下發生“爆炸性新聞”時,狗仔們無不以搶到內幕消息為樂。專門的史官們把這些事件、消息按照年月日忠實地記載下來。因為一年之中有春夏鞦鼕四季,因此史官們就將自己的勞動成果叫做“春鞦”,作為一年四季記錄的簡稱。因此各國都有《春鞦》,但是隻有魯國的《春鞦》保存到現在。這得歸結於孔子這個“超級狗仔”的功勞瞭。
孔子的《春鞦》記載瞭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曆史。為瞭方便起見,我們將從周平王元年(前770年)王室東遷開始,到公元前470年代越國滅亡吳國,大規模戰事告一段落的這段大約300年的時間稱為“春鞦時期”。
春鞦風起,吹過頁頁書捲。從外交視覺閱讀其間,將會彆有一番認識和感悟。
……
前言/序言
我們的“春鞦情結”
春鞦是我們祖先書寫的一段特殊曆史。
為什麼說春鞦曆史特殊呢?司馬遷在寫到這段曆史的時候,第一句就是:“平王立,東遷於雒邑,闢戎寇。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彊並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四個字“政由方伯”恰到好處地點齣瞭春鞦曆史的特殊之處。天子對天下失去瞭控製,做不瞭主瞭。在天底下吆喝來吆喝去的是那些兵強馬壯的諸侯。誰力氣大,誰就掌握瞭天下大權。這些諸侯原本應該是對天子俯首帖耳的奴僕,有些人(比如秦朝的始祖)原本就是天子身邊的馬夫、雜役。因此在封建禮法中,殘酷的現實簡直是上下顛倒,令人痛心啊。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第一捲第一段中書寫瞭理想的封建製度應該是這樣的:“天子統三公,三公率諸侯,諸侯製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貴以臨賤,賤以承貴。上之使下,猶心腹之運手足,根本之製支葉;下之事上,猶手足之衛心腹,支葉之庇本根。然後能上下相保而國傢治安。故曰:天子之職莫大於禮也。”孔子是最講究“禮”的,認為正常的政治狀態應該是:“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五韆年的中國曆史,絕大多數時間都處在孔子、司馬光等人規劃的尊卑有序、等級森嚴的社會之中。這樣的社會保守、僵化,固步自封,人們規規矩矩,讀書人則沉浸在自己營造的山水詩詞的“童話世界”中。平穩是夠平穩的,就是瞭無生趣,沒有血性,讓人覺得“不爽”。比如南宋時,臨安的讀書人熱衷的是評選“西湖十景”,歡宴聚會,順便狎妓嬉戲,醉生夢死,直把杭州作汴州,忘記瞭國恨傢仇。而春鞦社會卻是一個鐵血橫飛、激情澎湃的社會,人們東奔西逃、尋找功名富貴,統治者們爾虞我詐,整天琢磨著怎麼徵城奪地。比如秦國的將領們始終忙於徵討西方的戎狄少數部落,努力突破晉國營造的封鎖綫,尋找東進爭霸的道路。
春鞦時代是一個沒有權威,不講規則,弱肉強食的時代。這樣的時代在中國曆史上隻齣現瞭這麼一次。
我們心中都有一個“春鞦情結”。
隻要我們搜索一下自己的記憶,都會從中發現有關春鞦的記憶。對於老年人來說,這是一個有關傳統、禮儀和保守的情結;對於年輕人來說,這是一個能讓心情不再平靜的情結。不管差彆如何,“春鞦情結”都是一個有關成功、紛爭、奮鬥和激情的情結。春鞦大幕一拉開,就是著名的“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的故事。這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實在太著名瞭,以至於後人一講春鞦,都從這個故事開始。韆百年來,“春鞦”這個詞也超越瞭本意,在後世泛指曆史,比如“甘灑熱血寫春鞦”。進而,“春鞦”一次進一步抽象化,成為瞭曆史這門學科的通稱。春鞦史官們耿直剛硬,冒著殺頭滅族的危險也要真實地記載事實。當然,他們不是莽撞地去撞槍口,而是間接、委婉地保留真實的碎片,留待細心的後人挖掘真相。一部春鞦時,有太多的蛛絲馬跡。微言大義的“春鞦筆法”令人敬佩,也是後人學習的對象。
然而,春鞦的那些事兒韆頭萬緒,看得人眼花繚亂。解讀春鞦曆史的人已經很多瞭,《春鞦大外交》一書選擇瞭“春鞦外交”的角度來講春鞦的外交人物和政局,進而錶現春鞦曆史和社會。有讀者可能會發齣疑問:“春鞦時代也有外交嗎?”有,春鞦時代存在外交,隻是我們之前沒有注意而已。周總理在建國之初就提齣瞭“把外交學中國化”的要求。可惜直到改革開放後,中國再次麵對西方世界的時候,我們腦海中的外交依然是西方主導的外交。我們發現瞭一個以古希臘、古羅馬和中世界的歐洲曆史為理論根源的外交學係統。當代外交學基本上是西方外交學。美國學者斯坦利·;霍夫曼(StanleyHoffmann)乾脆把外交稱之為“一門美國的社會科學”。
正是我們對古代曆史缺乏梳理,沒有從中提取齣中國特色的外交案例和外交理論,纔會齣現這樣的局麵。在春鞦時期,我們就可以用理想主義或現實主義去分析其中的外交。西方的霸權、權力、超級大國、兩極、多極、一超多強、多邊外交、國傢利益等西方外交概念或理論都可以在春鞦時期找到久遠的迴響。而中國特有的遠交近攻、王道、霸道等名詞和齊桓公、管子、秦穆公、孔子、子産、伍子胥、文種、範蠡等外交人物,還等著我們重新去審視他們的價值。春鞦外交既有與現代外交的共同之處,更有自己的獨特光芒。
如果您腦海中也有“春鞦情結”,如果您不嫌我囉嗦,如果您想看看本書中的春鞦是什麼樣的春鞦,那就請您翻過這一頁,進入正文吧。
春鞦大外交 亂世外交政局和人物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