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2017年新版)团购电话010-57994241 | 作者 | 法律出版社 |
| 定价 | 10.00元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 ISBN | 9787519706852 | 出版日期 | 2017-03-01 |
| 字数 | 40000 | 页码 | 92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作为中国民法典的开篇之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于2017年3月15日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 民法总则分为11章,包括基本原则、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民事责任、诉讼时效、期间计算、附则,共206条。主要内容是: (一)关于基本原则和法律适用规则 民法总则*章以确立基本原则为核心,并就立法宗旨、法律适用规则作出规定。民法总则进一步明确了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并确立了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守法原则、绿色原则等基本原则。 关于民事法律的适用规则,民法总则规定:一是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即公共秩序和善良习俗。二是其他法律对民事关系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二)关于民事主体 民法总则规定了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3类民事主体。 关于自然人制度。民法总则在民法通则的基础上,对自然人制度作了以下完善:一是增加了保护胎儿利益的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二是下调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年龄标准。三是完善了监护制度。民法总则明确了父母子女间的抚养、赡养等义务,扩大了被监护人的范围,强化了政府的监护职能,并就监护人的确定、监护职责的履行、撤销监护等制度作出明确规定。 关于法人制度。民法总则按照法人设立目的和功能等方面的不同,将法人分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和特别法人3类。对营利法人和非营利法人,民法总则列举了几种比较典型的具体类型,对现实生活中已经存在或者可能出现的其他法人组织,可以按照其特征,分别归入营利法人或者非营利法人。对特别法人,民法总则规定了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机关法人。机关设立的目的是履行公共管理等职能,这与其他法人组织存在明显差别。二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赋予其法人地位符合党中央有关改革精神,有利于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三是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四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设立、变更和终止以及行使职能和责任承担上都有其特殊性。这类合作经济组织对内具有共益性或者互益性,对外也可以从事经营活动,依照法律的规定取得法人资格后,作为特别法人。 关于非法人组织。民法总则规定,非法人组织是不具有法人资格,但是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等。民法总则还规定,非法人组织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其出资人或者设立人承担无限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三)关于民事权利 关于民事权利,民法总则规定了以下主要内容:一是人身权利。民法总则规定,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自然人享有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在信息化社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保护尤其重要,总则对此作了有针对性的规定。二是财产权利。民法总则规定,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物权、债权、继承权、股权和其他投资性权利。三是知识产权。民法总则对知识产权作了概括性规定,以统领各知识产权单行法律。四民法总则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五是为了规范民事权利的行使,民法总则规定,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四)关于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民法总则对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制度主要作了以下完善:一是扩充了民事法律行为的内涵,既包括合法的法律行为,也包括无效、可撤销和效力待定的法律行为。二是增加了意思表示的规则。民法总则对其作出方式、生效和撤回等作了规定。三是完善了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规则。民法总则在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有效条件的同时,对重大误解、欺诈、胁迫、显失公平等行为的撤销,恶意串通行为的无效等分别作了修改补充。四是完善了代理的一般规则以及委托代理制度。 (五)关于民事责任和诉讼时效 关于民事责任,民法总则主要作了以下规定:一是民事主体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履行民事义务,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二是列举了停止侵害、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惩罚性赔偿等承担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三是为匡正社会风气,鼓励见义勇为的行为,民法总则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民法总则还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关于诉讼时效,民法总则主要作了以下规定:一是将现行民法通则规定的二年一般诉讼时效期间延长为三年。二是增加了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后诉讼时效的特殊起算点,给受性侵害的未成年人成年后提供寻求法律救济的机会,保护未成年人利益。 民法总则还对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期间计算等内容作了规定。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17年3月15日) |
| 编辑推荐 | |
| 作为中国民法典的开篇之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于2017年3月15日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 《民法总则》作为民法典的总则编,集中体现民法的精神,规定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在民法典中起统率性、纲领性作用。 现行《民法通则》于1986年通过,民法通则既规定了民法的一些基本制度和一般性规则,也规定了合同、所有权及其他财产权、知识产权、民事责任、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等具体内容,被称为一部'小民法典'。 民法总则草案基本吸收了民法通则规定的民事基本制度和一般性规则,同时作了补充、完善和发展。民法通则规定的合同、所有权及其他财产权、民事责任等具体内容还需要在编纂民法典各分编时作进一步统筹,系统整合。据此,民法总则草案通过后暂不废止民法通则。民法总则与民法通则的规定不一致的,根据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适用民法总则的规定。 |
| 文摘 | |
| |
| 序言 | |
作为一个对社会规则和秩序构建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一直关注着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2017年新版)》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扇窗,让我能够窥见中国民事法律体系的精髓。书中对于物权制度的阐释,从所有权、占有、用益物权到担保物权,层层递进,条理清晰。我特别留意了关于不动产登记、善意取得等规定,这些规定直接关系到我们日常生活中财产的安全和交易的便捷。在债权编的部分,书中对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以及违约责任等环节的详细描述,让我对如何规范市场经济中的各类交易活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合同自由原则在其中的体现,以及法律对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的规制,都体现了法律在平衡各方利益、维护市场秩序方面的作用。此外,书中还对侵权责任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包括一般侵权行为、特殊侵权行为等,以及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和承担方式,这对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侵权行为、维护自身权益,以及在遭受侵权时如何寻求法律救济,都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很吸引我,我一直对中国的法律体系和民事权利保障充满好奇,尤其是近年来法治建设的深入,民法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大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拿到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2017年新版)》,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想了解最新的民事法律规定是如何构建和运行的。开篇之处,我对民法总则的整体架构和基本原则有了初步的认识。它清晰地阐述了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以及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这对于理解整个民法体系的运行逻辑至关重要。特别是关于自然人、法人等民事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以及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民事客体的具体规定,都让我对“权利”和“义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书中对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性、无效性以及可撤销性等问题的分析,也让我看到了法律在维护交易安全和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方面的精妙之处。我特别关注了关于公平原则、诚信原则等基本原则在具体条文中的体现,这些原则不仅仅是抽象的理念,更是指导司法实践、解决民事纠纷的重要依据。这本书在对法律条文进行阐释时,往往会引用大量的案例,这些案例生动形象,让枯燥的法律条文变得鲜活起来,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法律的实际运用。
评分我一直认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其与时俱进,能够回应社会发展带来的新挑战。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2017年新版)》正好满足了我的这一期待。2017年的新版,意味着它包含了最新的立法精神和前沿的法律理念。我尝试去理解书中关于人格权独立成编的意义,这在我看来是时代进步的体现,标志着对个体尊严和自由的更高层次的尊重。书中对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名誉权等具体人格权的规定,让我看到了国家在努力构筑一道坚实的法律屏障,以捍卫公民在信息时代日益受到侵扰的个人空间。此外,书中对于新兴的法律问题,比如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探讨,也显示了中国法律的开放性和前瞻性。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监护制度的完善以及家庭关系的法律调整部分感到兴趣,这体现了法律对弱势群体和家庭伦理的关注。通过阅读,我发现法律条文的背后,是社会价值观的体现,是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我还在书中看到了关于诉讼时效、证据规则等程序性问题的基本规定,这对于保障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维护司法公正至关重要。
评分对法律的兴趣,让我总是想深入了解那些看似遥远但又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2017年新版)》这本书,就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绝佳的视角。它不仅仅是罗列条文,更像是对中国民事法律体系的一次系统性梳理和解读。书中对于一些基础性的法律概念,比如“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区分,以及“意思自治”原则的阐释,都帮助我建立起对民事法律的初步认知框架。我特别关注了关于“法人”的分类和法律地位的规定,以及不同类型法人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差异,这对于理解现代社会中各类组织机构的法律属性至关重要。书中还对一些常见的民事法律行为,如委托、代理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让我明白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有效的法律授权和行为规范来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利益。这本书在语言上力求通俗易懂,即使是对法律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从中获得启发,体会到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方面的基础性作用。
评分我一直对法律如何规范人们的行为,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感到着迷。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2017年新版)》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求知欲。书中关于继承制度的规定,详细阐述了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的顺序、范围以及相关法律程序,这让我对如何妥善处理身后事,如何保障亲属的合法权益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同时,书中对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调整,包括结婚的条件、离婚的程序、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以及子女抚养等问题,都清晰地展现了法律在维护家庭稳定、保障妇女儿童权益方面的作用。我深切感受到,法律不仅仅是冰冷的条文,更是关乎民生福祉、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此外,书中还涉及了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的保护,这对于鼓励创新、促进文化和科技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阅读,我不仅学习到了法律知识,更体会到了法律的温度和人情味,它在保障个体自由的同时,也维系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评分好
评分附送的,只有条款。
评分附送的,只有条款。
评分附送的,只有条款。
评分还行
评分法条实用,查看方便。
评分事实上事实上
评分附送的,只有条款。
评分事实上事实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