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魏書(精裝全8冊)(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 | 作者 | 【北齊】魏收 撰 負責修訂人 何德章 |
| 定價 | 510.00元 | 齣版社 | 中華書局 |
| ISBN | 9787101122701 | 齣版日期 | 2017-01-01 |
| 字數 | 頁碼 | 3438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32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魏書》是一部記述北朝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及東魏曆史的紀傳體史書,作者魏收。全書130捲(含子捲),包括本紀十二篇12捲,列傳九十二篇98捲,誌十篇20捲。不計子捲為114捲。全書完成於北齊天保初年,搜羅史料翔實豐富,是研究北朝史的基本史料。《魏書》成書後,漸有散佚,至北宋時期,全闕者27捲,不全者3捲。魏收之後,學者利用《北史》和唐人《高氏小史》補殘缺捲次。上世紀七十年代,唐長孺先生點校《魏書》,以現存各種不同版本進行對校,同時廣泛利用《太平禦覽》、《冊府元龜》、《資治通鑒》、《金石萃編》、《八瓊室金石補正》等書,旁徵博引,考定是非。引書之富、校勘之細、考證之精和標點之準,首屈一指,廣受推崇。修訂本《魏書》以百衲本為底本,以三朝本、南監本、北監本、殿本為通校本,以汲古閣本、局本為參校本,謹慎吸收瞭新齣土的墓誌材料和新研究成果,嚴格遵循古籍整理規範,審慎去取。《魏書》點校本原有校勘記1993條,修訂本校勘記增加到瞭3306條。其中,刪去舊校90餘條,新增校記1400餘條,改寫舊校450餘條,沿用舊校(含依體例改動)1450餘條。新增校記相當於原有校記的七成。原點校本分段、標點成就卓著,此次修訂主要針對原先的錯誤或新規定要求作瞭必要的調整。《魏書》修訂本是在原點校本基礎上的全新升級本。 |
| 作者簡介 | |
| 原點校者: 唐長孺(1911-1994)教授。江蘇吳江人。1932年上海大同大學文科畢業。畢業後在藍田國立師範、武漢大學等單位曆任講師、副教授、教授等職,並任武漢大學曆史係主任,國傢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主任,武漢大學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研究員。早年從事中國遼、金、元史的研究。1944年後,專治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並從事敦煌吐魯番齣土文書的整理和研究。著有《魏晉南北朝史論叢》、《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中國三至六世紀江南大土地所有製的發展》和《唐書兵誌箋正》等書。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錶過多篇學術論文,匯編為《唐長孺文集》(全八冊)齣版。並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曆史捲》(隋唐五代部分)、《吐魯番齣土文書》(10冊)等。 《魏書》修訂組負責人: 何德章,四川南部人,北京大學曆史係博士,曆任武漢大學曆史係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並兼任唐長孺先生學術助手。現為天津師範大學曆史學院教授,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副會長。主要著作有《中國經濟通史魏晉·南北朝捲》、《中國魏晉南北朝政治史》等。 |
| 目錄 | |
| 書影彩頁 《魏書》整理人員名錄 “北朝四史”修訂組名錄 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緣起 點校本《魏書》修訂前言 點校本《魏書》修訂凡例 魏書目錄 附錄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工程組織機構 |
| 編輯推薦 | |
| 1記錄北魏及東魏曆史的核心典籍。2 集閤學界四十年研究,《魏書》原點校本全新修訂升級本!3 限量精裝本,每套均有收藏紀念號,附藏書票! |
| 文摘 | |
| |
| 序言 | |
| |
從收藏價值的角度來看,這套書的地位毋庸置疑。它不是那種快餐式的讀物,而是可以代代相傳的文化遺産。精裝八冊的規格,本身就意味著它被設計成可以經受住時間的考驗。我把它放在書架上,它本身就是一道風景,沉穩大氣,散發著曆史的厚重感。對於一個愛書人而言,擁有這樣一套經典原典的修訂本,不僅是滿足瞭閱讀的需求,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滿足和對傳統文化的尊重。這種“重”不僅僅是重量,更是其文化分量。我甚至會想象幾十年後,當它的封麵略有磨損,內頁微微泛黃時,它所承載的故事和記憶會更加豐富,它不再僅僅是一本書,而是一件有生命力的藏品,記錄著我與曆史相處的點點滴滴。
评分這套書的裝幀真是沒得挑剔,精裝的設計拿在手裏就覺得分量十足,那種沉甸甸的質感讓人愛不釋手。特彆是那全套八冊的配置,感覺就像是捧著一座知識的寶庫。書頁的紙張質量也是上乘,摸起來光滑細膩,印製齣來的文字清晰銳利,即便是復雜的曆史名目和人名也能一目瞭然。對於一個常年與古籍打交道的讀者來說,這樣的用心是能感受到的。而且,它的開本設計也相當閤理,既方便在書桌上攤開閱讀,也不至於小到需要眯著眼睛去辨認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字。要知道,閱讀史書本就是一項需要靜心和耐力的工作,如果書籍本身在物理層麵就給人帶來不便,那閱讀體驗肯定大打摺扣。這套書在細節上體現齣的匠心,讓人忍不住想要立刻沉浸其中,去探尋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每一次翻開它,都像是在進行一場莊重的儀式。
评分不得不提的是,這套書帶給我的文化衝擊感。閱讀史書,其實就是在與古人對話,理解他們的世界觀和行為邏輯。這套《魏書》所描繪的北魏風雲,充滿瞭民族融閤與文化衝突的張力,那種不同文明碰撞齣的火花和産生的矛盾,讀來令人唏噓。它不僅僅是枯燥的帝王將相的流水賬,更是一部關於社會結構、宗教信仰、禮儀製度變遷的百科全書。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那些曆史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抉擇,他們的無奈與掙紮,遠比現代的任何小說情節都要跌宕起伏。這本書迫使你跳齣自己時代局限的視角,用更廣闊的眼光去審視“進步”與“衰亡”的辯證關係,每次讀完一個章節,都感覺自己的曆史觀又被重塑瞭一遍,那種思維的延展和深邃感,是其他類型的書籍難以給予的。
评分作為曆史愛好者,我尤其看重校注的嚴謹程度。這本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版,光是“修訂”二字就讓人對接其學術價值抱有很高的期待。以往閱讀一些老版本史書時,總會因為標點符號的疏漏或者文字的訛誤而不得不時常停下來查閱其他參考資料,極大地打斷瞭閱讀的連貫性。但這套書的校勘工作顯然是下瞭大功夫的,校注者們顯然是抱著對曆史的敬畏之心,力求還原最接近原文的錶達。初翻幾頁,那種精準度和清晰度就讓人感到非常安心。它不僅僅是把文字擺在那裏,更是在構建一個可靠的閱讀框架,讓我們可以心無旁騖地跟隨史傢的筆觸,深入理解曆史事件的起因和經過,而不是被各種旁枝末節的印刷錯誤所乾擾。這種嚴謹性,對於嚴肅的學術閱讀者來說,是無可替代的基石。
评分這套書的閱讀體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的易讀性,盡管內容宏大深奧,但點校本的設計確實降低瞭普通讀者進入的門檻。那些原本可能需要對照多本字典纔能釋義的晦澀詞匯,在現代標點和適當的注釋下,變得可以被理解。雖然曆史的脈絡依然復雜,但至少在語言的障礙上,我們少走瞭很多彎路。閱讀過程中,我的思緒可以更順暢地在曆史事件間穿梭,無需頻繁地停下來“解密”文字本身。這使得我可以更專注於理解鮮卑族的興衰、佛教的傳播與漢化進程等核心議題。這種流暢性,對於培養對傳統史學的興趣至關重要,它讓古老的曆史不再遙不可及,而是以一種相對親切、可觸及的方式展現在我們麵前,激發著我們對古代中國社會更深層次的探究欲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