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环境问题与对策

中国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环境问题与对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董元华,林先贵,王辉 著
图书标签:
  • 畜禽养殖
  • 环境污染
  • 农业环境
  • 生态保护
  • 可持续发展
  • 环境问题
  • 对策研究
  • 中国农业
  • 养殖业
  • 污染防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36979
版次:1
商品编码:1176374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环境问题与对策》对中国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环境问题与对策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论述。内容涵盖了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畜禽粪便排放状况及污染重心转移轨迹、畜禽粪便的化学组成与变化特点、畜禽粪肥农用对土壤产生的环境问题、畜禽养殖业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与管理对策等,以期为解决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产生的环境问题、保障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安全利用、促进我国畜禽养殖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中国畜禽养殖业发展概况1
第二节畜禽养殖业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2
第三节结语4
参考文献4
第二章中国畜禽养殖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6
第一节中国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状况6
第二节中国规模化畜禽养殖状况18
第三节中国畜禽养殖业发展趋势预测20
参考文献25
第三章中国畜禽养殖业粪便污染特征26
第一节中国畜禽养殖粪尿污染物与气体排放26
第二节中国规模化养殖污染特征35
参考文献43
第四章中国畜禽养殖业粪便污染负荷及重心转移轨迹45
第一节中国畜禽养殖污染结构与负荷分析45
第二节中国畜禽养殖污染重心转移轨迹分析50
第三节未来中国畜禽养殖业污染负荷预测55
参考文献56
第五章畜禽粪便养分特征与环境效应57
第一节畜禽粪便有机C含量57
第二节畜禽粪便N含量61
第三节畜禽粪便P含量70
第四节畜禽粪便K含量78
第五节畜禽粪便中微量元素含量81
参考文献84
第六章粪肥等有机物料在土壤中的转化与生物效应87
第一节粪肥等有机物料在土壤中的分解转化特征87
第二节施用粪肥等有机物料对土壤有机质积累和生化性状的影响95
第三节含高量Cu?Zn粪肥对土壤有机C矿化和微生物生物量影响103
参考文献108
第七章畜禽粪便长期施用对稻田土壤性状的影响111
第一节畜禽粪便长期施用对稻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111
第二节畜禽粪便长期施用对稻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118
第三节畜禽粪便长期施用对稻田土壤微生物性状的影响119
参考文献127
第八章畜禽粪便长期施用稻田土壤养分累积和淋失特征129
第一节畜禽粪便长期施用稻田土壤养分累积特征129
第二节畜禽粪便长期施用稻田土壤N?P淋失特征142
参考文献149
第九章畜禽粪便中重金属残留状况150
第一节畜禽粪便中重金属总体残留状况及评价150
第二节不同种类畜禽粪便重金属残留状况156
第三节畜禽粪便重金属含量的季节性变化165
参考文献172
第十章畜禽粪便重金属在土壤作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174
第一节畜禽粪便重金属对作物生长和重金属吸收累积的影响174
第二节外加Cu?Zn的畜禽粪便对菜园土淋洗的影响183
第三节外加Cu?Zn的畜禽粪便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190
参考文献192
第十一章畜禽粪便施用对土壤重金属累积影响及风险预测197
第一节畜禽粪便长期施用农田土壤重金属累积状况197
第二节畜禽粪便农用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累积预测200
参考文献214
第十二章畜禽粪便抗生素残留特征与风险评估215
第一节畜禽粪便中抗生素残留特征215
第二节粪便中抗生素残留的区域特征220
第三节畜禽种类对粪便中抗生素残留的影响231
第四节畜禽粪便中抗生素残留的环境风险评估239
参考文献241
第十三章畜禽粪便抗生素抗性菌及其生态风险244
第一节畜禽粪便中的抗生素与耐药性扩散244
第二节粪源性抗生素抗性菌和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扩散及其机制249
第三节粪肥施用后农田土壤中四环素抗性细菌的动态变化254
参考文献261
第十四章畜禽粪便中病原微生物及其生态风险264
第一节畜禽粪便中的病原微生物组成及其公共健康风险264
第二节粪源性病原菌在环境中的存留及其生态风险267
第三节施用粪肥的农田土壤中病原菌的动态变化和分布特征273
参考文献283
第十五章畜禽粪便盐分含量及其对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潜在影响286
第一节畜禽粪便盐分含量特征286
第二节畜禽粪便农用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潜在影响292
参考文献299
第十六章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环境问题经济分析与管理政策300
第一节畜禽养殖业排污的经济损失分析300
第二节畜禽养殖业污染物资源价值分析304
第三节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替代的技术经济分析306
第四节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的政策?法规分析310
第五节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途径分析318
参考文献321

精彩书摘

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多,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畜禽产品的需求也急剧增加,全球畜牧业正在迅速发展,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发展迅猛?
畜牧业的繁荣为人们提供了丰盛的畜禽产品,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的畜禽养殖废弃物,包括畜禽粪尿?垫料?死畜禽?加工及禽孵化产生的废物?畜禽场的废水等,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第一节中国畜禽养殖业发展概况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畜禽养殖的国家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畜禽养殖业的积极性,畜禽养殖规模和产值均发生了巨大变化?肉类产量以每年10%以上速度递增,奶类和禽蛋递增率也在10%以上?1986年我国的禽蛋产量首次超过美国,1991年肉类产量首次超过美国,以后连续几年保持世界第一(李庆康,200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畜牧业和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将分别达到36%和10%?
规模化或集约化畜禽养殖业是集现代家畜的遗传育种?饲养?疾病防治以及环境控制于一体的养殖形式,它与传统的畜禽养殖形式相比,体现出生产密集?劳动密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等特点,畜禽养殖的高度规模化不仅使得家畜的良种普及?技术改进以及产品的专业化?系列化?规模化成为可能,而且大幅度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率?
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业的特点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由过去的分散经营?饲养头数少?主要分布在农区等转变为现在的集中经营?饲养头数多?主要分布在城市郊区或新城区等特点,尤其是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畜禽养殖场平均规模是:猪养殖数量为650头,家禽养殖数量为22000羽,其中中小型畜禽养殖场的养殖数量占全国规模养殖总量的70%以上?全国约80%大?中型畜禽养殖场位于我国东部?南部人口密集地区,或坐落在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的周边地区?上海市生猪?肉鸡的规模化饲养比重由1998年的60.63%?59.31%,分别提高到2007年的88.37%?71.32%;北京市规模化畜禽养殖达到80%以上的水平;广东省规模化猪场的饲养量已占全省生猪总量的90%以上;江苏?山东?河北?浙江?广西?新疆等省份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比例也很高(张绪美等,2007)?根据《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数达到1.3亿户,存栏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化养殖比重超过38%,出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50%?
第二节畜禽养殖业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
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不仅给人民群众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农畜产品,同时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畜禽养殖业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主要来源于畜禽排泄物,表现为畜禽养殖场排放的污水?粪渣及恶臭气体对大气?水体?土壤?动物与人体健康以及生态系统所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畜禽粪便长期堆置或排放到附近水沟,堵塞了河道,污染了水体和空气,造成蚊蝇滋生?而含有大量有机物和N?P营养元素的污水进入河流和湖泊,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渗入地下,使地下水中NO-3-N?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
一?对大气的影响
粪便及其分解产物进入空气中,引起空气原有正常组分和性状发生改变,超过空气的自净能力,对人体和动物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和危害?养殖场臭气的产生,主要来源于两类物质,即碳水化合物和含N有机物,在有氧的条件下这两类物质分别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类,不会有臭气产生;当这些物质在厌氧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厌氧发酵从而产生臭气(如NH3?H2S?胺等)?
畜牧业生产已经成为大气最主要的NH3排放来源,约占全球NH3排放量的一半以上,在畜牧生产高度规模化的地区如欧洲甚至达到了70%?1993年荷兰20.8万t的NH3排放中,约18.1万t的NH3来自于畜禽粪便,畜禽废物也是美国最大的NH3源,1995年美国畜禽废物产生的NH3大约300万t(柳建国,2009)?NH3挥发的一个重要危害是造成大气的酸沉降,大气NH3污染对酸雨形成有重要作用?NH3挥发提高了雨水的pH,使更多的SO2溶于雨水,形成硫化铵,从而使得酸沉降量增加了2~5倍?硫化铵在土壤中被氧化,释放HNO3和H2SO4,增加土壤酸度?据估计,由畜牧业生产所产生的酸沉降大约占到55%,在畜禽饲养密度高的地方,如荷兰部分地区,每年沉降100kgN/hm2是很常见的(吴军伟,2009)?
畜禽养殖过程中向大气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如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据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2006)报告显示,中国粪便产生的CH4排放居全球第三,而美国?印度分别位居全球第一?第二?
N2O也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FAO在《畜禽养殖业的负面影响:环境问题与选择》的报告中指出,牲畜产生的温室气体已经超过了汽车,农业活动产生的N2O大约有30%与畜禽养殖业有关(FAO,2006)?
二?对水体的影响
畜禽粪便会对水体产生污染?当排入水体的粪便总量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时,就会改变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使得水体原有功能受到影响,给人体和动物的健康带来威胁?畜禽粪便污染水体的类型比较复杂,归结起来主要有:富营养化?有机物污染与生物病原菌污染三类?
富营养化是一种N?P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研究表明,随着粪肥的施用,区域内地下水中的NO-3-N会增加?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约10万平方英里地下水遭受NO-3污染,其来源主要是养牛场及其他农业污染;在俄克拉何马州,沿海养猪场排放的NO-3造成饮用水的污染(Cherneyetal.,1998)?P在土壤中比较稳定,但是粪肥长期大量的施用,P过饱和后同样也可能发生淋失,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Pierreetal.,2005)?Edwards等(1998)试验表明,表施鸡粪有2.2%~7.3%的P通过径流流失,其中80%~90%是可溶性P?
畜禽粪便中有机物的含量往往很高,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1999)资料,干猪粪中有机物含量能达到714g/kg?含有猪粪的污水中COD浓度达13000~20000mg/L,BOD浓度达6500~10000mg/L,冲洗猪粪的污水COD?BOD浓度分别达6000~10200mg/L与3500~6000mg/L(王凯军等,2004)?
三?对土壤的影响
进入土壤的粪便及其分解产物所携带的污染物质,超过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时,便会引起土壤的组成和性状发生改变,并破坏其原有的基本功能,给人和动物的生活与健康造成危害?据北京市农业局资料,京郊15家有机肥厂和十几处能源环保示范点年处理粪便为22万t左右,不到总量的3%,堆粪造成堆粪场(池)附近数千公顷农田由于粪水的直接污染失去了作物生产价值?由于规模化养殖的畜禽粪便产生量大,而且相对集中,局部地区的粪便数量远远超出当地土地的消纳容量,对土壤的威胁程度更大?根据土地适宜的养分需求量进行土地粪便负荷警报等级分析,上海?北京部分区县乡的粪便警报等级数已经达到较严重甚至严重的污染程度(沈根祥等,1994;刘永菊,1999)?
当前人们对粪便农用污染关注的焦点多集中在过量N和P成为潜在的污染源,而对包括重金属等中微量元素?激素?农药?兽药?病原生物及其他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的粪便污染物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矿物质元素一方面是动物营养所必需的,如Ca?Mg?Cu?Fe?Zn?Mn等,在饲料调制时必须添加,然而另一方面家畜对这些元素的吸收利用率却很低,余下的绝大部分都将直接排出体外?长年过量施用粪肥的土壤,可能导致重金属的累积,直接危及土壤的功能?降低作物的品质,进而危及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四?对人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畜禽粪便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及滋生的蚊蝇,会使环境中病原生物种类增多?数量增大,出现病原菌和寄生虫的大量繁殖,造成人?畜传染病的蔓延?据世界卫生组织和FAO报道,全世界共有人畜共患疾病约250种,中国大约有120种,其中由猪传染的约有25种,由禽类传染的约有24种,由牛传染的约有26种,这些人畜共患病的载体主要是畜禽粪尿排泄物(孙振钧,2000)?同时,畜禽粪便释放的臭气如NH3和H2S也对人畜健康产生危害,可引起人?畜呼吸系统疾病,造成人?畜死亡,如鸡舍NH3浓度为20~50μL/L时,会出现鸡呼吸道感染?生长速度减缓?死亡率提高等状况?
五?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畜牧业生产增加了对外部饲料原料的依赖性,致使土地利用结构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随着作物生产的集约化程度提高,土地的利用强度也随之加大?尤其是饲料作物单一品种大面积种植常导致生境破坏,生态系统功能下降;规模化畜牧生产致使局部地区粪便大量堆积,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水体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NH3挥发的酸沉降效应也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管理和追求高产高效的原因,规模化畜牧生产推崇畜禽品种的一致性和良种化,长此以往,那些具有潜在经济和社会价值的遗传资源将面临着灭绝和丢失的危险?沈长江(1996)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供的资料分析发现,我国处于将灭绝和濒危状态的畜禽品种已经占到了地方品种总数的10.4%,已灭绝的占到了3%,其中马?黄牛?猪?鸡的品种处境最为严峻,黄牛?猪?鸡品种受威胁的主要原因即是外来高产品种引进杂交使得原有的地方品种的群体有效数量下降?无法维持种群延续的结果?
第三节结语
近二十年来,畜禽养殖业在我国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增长点和主要的支柱产业,且将进一步快速发展?目前,全国畜禽粪便排放量近30亿t,且每年仍可能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如此大量的畜禽粪便造成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必须进行合理的处置与利用?与传统畜禽粪便相比,由于饲料添加剂及药物的使用,规模化养殖场的畜禽粪便化学组成与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由于环境污染以及集约化农业的发展,大量污染物质进入畜禽粪便,导致有毒有害物质(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病原菌等)不断积累,其长期使用也将对土壤?水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威胁?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畜禽养殖业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时期,给人民生活带来质的改善的同时,也给资源与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承受压力?因此,无论是对环境压力的挑战,还是对饲料?土地等资源供求战略的影响,都迫切要求在分析当前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状况基础上,对未来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发展水平进行预测,评估目前畜禽养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从而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我国畜禽养殖业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李庆康,吴雷,刘海琴,等.2000.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粪便处理利用现状及展望.农业环境保护,19(4):251-254.
刘永菊.1999.北京市畜禽废弃物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及对策.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柳建国.2009.畜禽粪便污染的农业系统控制模拟及系统防控对策.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1999.中国有机肥料养分数据集.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沈长江.2004.北京郊区集约化畜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影响及其对策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沈根祥,汪雅谷,袁大伟.1994.上海市郊大中型畜禽场数量分布及粪尿处理利用现状.上海农业学报,10(增刊):12-16.
沈根祥,汪雅谷,袁大伟.1994.上海市效农田畜禽粪尿负荷量及其警报与分级.上海农业学报,10(增刊):6-11.
孙振钧.2000.我国畜牧业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饲料工业,21(4):4-5.
王凯军,金冬霞,赵淑霞,等.2004.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与政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吴军伟.2009.畜禽粪便固液分离技术研究.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张绪美,董元华,王辉,等.2007.中国畜禽养殖结构及其粪便N污染负荷特征分析.环境科学,(6):1311-1318.
第二章中国畜禽养殖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第一节中国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状况
一?畜禽养殖量的变化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畜禽养殖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各种畜禽饲养量大幅上升(图2-1)?2009年,牛?猪?

前言/序言


《绿野耕耘:可持续畜禽养殖的新篇章》 引言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畜禽养殖业的进步息息相关,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来源,也是支撑全球数亿人口生计的重要产业。然而,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业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悄然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环境挑战。从水体富营养化到土壤退化,从温室气体排放到生物多样性损失,这些连锁反应正日益威胁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本书《绿野耕耘:可持续畜禽养殖的新篇章》并非聚焦于中国畜禽养殖业所面临的特定环境问题与对策,而是将目光投向一个更为广阔的维度,探讨全球畜禽养殖业如何迈向一个更加绿色、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本书旨在通过梳理畜禽养殖业对环境影响的普遍规律,剖析其背后的科学机理,并整合全球范围内已有的创新实践与前沿研究,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畜牧未来提供深刻的洞见与切实可行的指导。 第一章:畜禽养殖业的环境足迹:全球视角下的审视 本章将首先构建一个全球性的畜禽养殖业环境影响框架。我们将系统性地阐述畜禽养殖业在哪些方面对地球环境产生影响,并深入解析这些影响的发生机制。 水资源消耗与污染: 畜禽养殖业是重要的水资源使用者,从饮用水到饲料生产,再到清洗消毒,其水足迹巨大。更严重的是,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尿液以及未消耗的饲料等污染物,如果不经妥善处理,会直接排入水体,导致富营养化,引发藻类爆发,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甚至影响饮用水源的安全。本章将深入分析不同养殖模式(如集约化、散养)对水资源的影响差异,以及不同污染物(如氮、磷、病原体、抗生素残留)对水生态系统的危害。 土壤质量退化与侵蚀: 过度施用畜禽粪便作为肥料,可能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盐分和病原微生物的积累,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降低作物产量,甚至污染农产品。同时,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如过度放牧或为畜禽养殖腾出耕地,也可能导致土壤侵蚀加剧,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温室气体排放与气候变化: 畜禽养殖业是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等强效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甲烷主要来源于反刍动物的肠道发酵和粪便厌氧分解,而氧化亚氮则主要来自粪便和尿液的硝化反硝化过程。这些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不容忽视。本章将量化不同畜禽种类和养殖方式的温室气体排放潜力,并探讨其在全球碳排放总量中的占比。 生物多样性丧失: 畜禽养殖业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体现在多个层面。大规模的畜牧活动可能挤占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导致其生存空间缩小。集约化养殖模式下,为了追求高产,可能会过度依赖单一品种,降低了遗传多样性,增加了疫病传播的风险。此外,化肥农药的使用,也可能对土壤和水体中的非目标生物造成损害。 空气质量影响: 养殖场产生的氨气(NH3)、硫化氢(H2S)等挥发性有机物,不仅对养殖场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影响,也会与大气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形成细颗粒物(PM2.5),加剧空气污染。 第二章:环境挑战的驱动因素与内在机制 要有效应对畜禽养殖业的环境问题,必须深入理解其产生的原因和背后的科学机制。本章将从经济、社会、技术和政策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人口增长与食物需求: 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是拉动肉蛋奶消费需求的最根本动力。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畜禽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张,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随之增大。 经济发展与消费升级: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动物性食品的偏好和消费量也在普遍增加,这进一步刺激了畜禽养殖业的扩张。 技术进步与集约化养殖: 现代畜牧技术的发展,如高密度养殖、高效饲料配方、自动化设备等,虽然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也可能加剧了环境污染的集中性。例如,高密度养殖模式会产生大量的粪污,如果缺乏有效的处理设施,其环境风险会急剧升高。 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饲料转化效率、水资源利用效率、养分循环利用率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例如,饲料中部分养分可能未被畜禽有效吸收利用,最终以粪污的形式排出,造成养分浪费和环境污染。 环境监管与政策滞后: 在一些地区,环境法规执行不到位,监管体系不完善,以及缺乏对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激励措施,使得养殖业的环境负外部性得不到有效控制。 第三章:可持续畜禽养殖的创新实践与前沿探索 面对严峻的环境挑战,全球范围内涌现出许多创新的解决方案和前沿的研究成果。本章将重点介绍这些积极的探索,为实现可持续畜禽养殖提供借鉴。 精准饲喂与养分管理: 通过科学的饲料配方、精细的饲喂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减少粪便中养分的含量。这包括利用特定添加剂、优化饲料结构,以及根据畜禽的生长阶段和健康状况进行个体化饲喂。 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 将畜禽粪污视为宝贵的资源,而不是污染物。介绍各种先进的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如: 沼气工程: 通过厌氧发酵将粪污转化为沼气,用于发电、供暖,沼渣沼液可作为优质有机肥。 生物发酵技术: 将粪污发酵处理,生产有机肥、饲料蛋白等。 固液分离与好氧处理: 将粪污进行固液分离,固体部分可堆肥或用于沼气发酵,液体部分进行好氧生化处理,达标后排放或回收利用。 制备生物炭: 将粪污与生物质炭化,制备具有改良土壤、吸附污染物功能的生物炭。 清洁生产技术与设施改进: 推广使用环保型养殖设施,如负压通风系统、无氨排放技术、集约化水禽养殖的水体循环利用技术等,从源头减少环境污染。 替代蛋白源与饲料创新: 探索昆虫蛋白、藻类蛋白、细胞培养肉等新型蛋白来源,减少对传统饲料作物的依赖,降低畜牧业对土地和水资源的压力。 智慧养殖与大数据应用: 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养殖过程的精准监控和管理,优化饲喂、疾病防控、环境控制等环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 生态养殖模式的推广: 鼓励发展循环农业、种养结合、立体养殖等生态养殖模式,实现养殖业与种植业、林业等产业的协调发展,构建良性生态循环。 动物福利与健康养殖: 强调改善动物福利,健康的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更高,抗病能力更强,减少了药物的使用,从而间接降低了环境影响。 第四章:政策引导与社会参与:构建可持续畜牧的生态系统 技术和实践的创新需要政策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落地并发挥作用。 健全环境法规与监管体系: 强化对畜禽养殖业环境行为的监管,完善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鼓励养殖企业主动履行环保责任。 经济激励与市场机制: 建立绿色税收、补贴、排污权交易等市场化机制,激励养殖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管理模式,将环境成本内部化。 科研投入与技术推广: 加大对可持续畜禽养殖相关技术的研发投入,并建立有效的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帮助养殖户掌握和应用新技术。 消费者教育与绿色消费: 提高公众对畜禽养殖业环境影响的认知,引导消费者选择环境友好型产品,形成绿色消费的社会氛围。 国际合作与知识共享: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其他国家在可持续畜禽养殖方面的成功经验,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挑战。 结论 《绿野耕耘:可持续畜禽养殖的新篇章》并非一本简单的技术手册,而是一次对畜禽养殖业与环境关系的深度反思与前瞻性探索。本书相信,通过全球视野下的系统性分析,对环境影响的深入理解,对创新实践的广泛借鉴,以及政策与社会力量的协同推进,畜禽养殖业完全有能力走出一条绿色、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之路。这不仅是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更是为了保障人类自身长远的生存与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在绿色的田野上,耕耘一个更加可持续的畜牧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具有现场感,它成功地将宏观的政策图景与微观的个体选择交织在一起。我特别喜欢其中穿插的对一线环保工作者和新型合作社负责人的访谈片段,这些声音让原本可能枯燥的行业分析变得立体而有温度。例如,书中对新型的精准饲喂技术如何减少氮磷排放的案例描述,非常具体地展示了技术革新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如何巧妙地缓解了环境压力,这是一种“双赢”的智慧。然而,作者也坦诚地指出了这些高新技术在普适性上仍面临的挑战,比如初期投入成本过高、对操作人员专业技能要求高等。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避免了将技术理想化或神圣化,使得全书的结论更加贴近现实可操作性。它给予读者的感觉是:问题是复杂的,但解决的路径是存在的,关键在于精准施策和持续投入。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学术深度和行业洞察力远超我最初的预期。它并非简单地罗列环境问题,而是深入剖析了驱动这些问题的深层经济逻辑和社会结构性因素。比如,书中对“规模不经济”现象的探讨就非常精妙,它揭示了在追求效率最大化的过程中,如何无意中放大了环境系统的承载压力。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政策解读上的严谨态度,他没有将现行环保法规视为僵化的教条,而是将其置于中国特定农业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进行审视,分析了政策执行层面的“最后一公里”阻力,包括地方政府的考核机制、养殖户的接受程度以及技术推广的有效性等。这使得全书的基调非常平衡,既有对现状的批判,更有对制度设计和治理优化的深思熟虑。读完后,我感觉对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这个复杂议题的理解,不再是黑白分明的对立,而是充满了多维度的权衡与博弈。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震撼而发人深省的。与其说它是一本专业书籍,不如说是一份沉甸甸的“时代报告”。它的语言风格颇为凝练,尤其是在描述污染扩散路径和生态反馈机制时,逻辑链条极其严密,读起来需要全神贯注。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气候变化与养殖业互动的章节,作者通过建立的环境模型和情景模拟,清晰地展示了如果不对氮素循环和甲烷排放进行有效控制,未来几十年内区域生态系统可能面临的风险临界点。这种基于科学预测的警示,比单纯的环保口号更有力量。此外,书中对“循环农业”概念的实践案例分析,也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他山之石”,并非空谈理论,而是展示了如何将废弃物资源化,真正实现物质流的闭环。对于任何关注中国农业现代化路径的学者或决策者而言,这本书都是不可或缺的参考读物。

评分

这部著作,以其宏大的视野和扎实的调研基础,为我们揭示了当代中国畜禽养殖业在快速发展背后潜藏的巨大环境代价。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被带入了一个个生动的田间地头和养殖现场,作者没有停留于抽象的理论探讨,而是用大量详实的案例和数据,勾勒出了面源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难题。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不同地域、不同养殖模式(如集约化与传统放养)的环境负荷差异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分析,这使得问题的严重性不再是笼统的慨叹,而是具有了清晰的空间指向性和结构性特征。书中对于粪污处理技术,如厌氧发酵、好氧堆肥的效率评估,也做到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既有对现有主流技术的肯定,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其在规模化应用中遇到的瓶颈和成本制约。这种既接地气又具前瞻性的论述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说服力和实用价值,让人在感到问题的紧迫性的同时,也对未来改良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评分

从文献梳理和知识体系构建的角度来看,这部作品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跨学科功底。它不仅仅聚焦于水体富营养化和大气污染这些显性问题,还巧妙地拓展到了土壤健康、抗生素残留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等“隐形战场”。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它对国际先进经验(例如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改革中的环境条款)的引入和对比分析,使得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中国在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时所处的相对位置和努力方向。这种国际视野的引入,极大地提升了全书的理论高度和借鉴价值。书中对未来可持续发展框架的展望部分,虽然篇幅不长,但提出了很多关于绿色金融支持、环境绩效考核机制改革的尖锐观点,这些观点极具启发性,预示着行业未来的监管风向和技术迭代趋势,读完后令人受益匪浅,对未来的行业发展充满了期待与警醒。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