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讲国学

王国维讲国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季风 著
图书标签:
  • 国学
  • 王国维
  • 传统文化
  • 文学
  • 哲学
  • 历史
  • 宋代
  • 学术
  • 经典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ISBN:9787569903621
版次:1
商品编码:1175792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大师讲国学文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0-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48
字数:19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王国维讲国学》选取王国维国学思维的经典解读,对历史、美学、哲学、文学、戏曲、古史地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以大师的角度关照华夏文化,文中处处显现学术之光,详尽展现国学之深厚底蕴。本书是一部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作者简介

  季风,主要从事国学类的研究与创作。先后出版过《北大国学课》《功臣的非正常死亡》《轻松学国学》等图书,深受读者喜爱。《北大国学课》自2013年3月出版以来,连续加印十余次,名列全国历史类畅销榜前五名,新世界出版社2013年畅销榜第3名,2013年度全国最畅销的历史读物之一,2014年最畅销的国学类图书。

精彩书评

  ★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郭沫若

  ★南方史学勤苦而太信古,北方史学能疑古而学问太简陋……能够融南北之长而去其短者,首推王国维与陈垣。
  ——胡适

  ★中国有一部《流沙坠简》,印了将有十年了。要谈国学,那才可以算一种研究国学的书。开首有一篇长序,是王国维先生做的,要谈国学,他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
  ——鲁迅

  ★王国维寥寥几万字的《人间词话》和《红楼梦评论》比朱光潜洋洋百万字的体系建树在美学史上更有地位。
  ——王攸欣

目录

王国维讲国学 1
前言 1
第一章 王国维谈美学: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 3
1.如何看待中国古典美学 3
2.美学的“意”与“境”有何区别? 6
3.什么是古雅之美? 9
4.“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哪个更美? 12
5.为什么说美能除人利害之念? 14
6.《红楼梦》有着怎样的悲剧美学之价值? 16
第二章 王国维谈史学:明其因果者,谓之史学 19
1.王国维是怎样定义史学的? 19
2王国维为什么反对疑古风气? 21
3.研究历史应该信古还是疑古? 24
4.为什么王国维极少参与史学论战? 26
5.王国维的《殷周制度论》讲了些什么? 29
6.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 32
第三章 王国维谈哲学:可爱不可信,可信不可爱 34
1.叔本华对王国维的哲学有怎样的影响? 35
2.王国维自杀与信奉悲剧哲学有关吗? 38
3.王国维有着怎样的哲学与宗教观念? 40
4.王国维在中国哲学史上的贡献 43
5.王国维怎样诠释传统哲学? 45
6.为什么说“命”是一空虚的概念? 48
7.王国维眼里的西方艺术哲学 50
第四章 王国维谈文学:文学者,游戏的事业也 53
1.什么是文学的三重境界? 53
2.为什么说文学是“游戏的事业”? 56
3.“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指的是什么? 58
4.王国维为何痛批南宋词人而高歌北宋风流? 61
5.《人间词话》如何话人间? 64
6.为什么说文绣的文学不是真文学? 67
第五章 王国维谈经学:学无新旧,无中西 69
1.“经学”是中体西用之学吗? 70
2.信奉西学的王国维为何醉心于经学? 72
3.“清学三阶段论”是王国维独创的吗? 75
4.乾嘉之学与王氏学术有何差异? 78
5.王国维是怎样扬弃传统经学的? 82
6.为什么说“学无中西新旧”? 85
第六章 王国维谈戏曲:戏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 89
1.元曲艺术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89
2.王国维是如何界定悲剧的? 92
3.王国维的戏曲意境说与“古典意境说”相同吗? 94
4.《桃花扇》是真正意义上的悲剧吗? 97
5.王国维怎样定义戏曲? 99
6.王国维在戏曲史学上的贡献 102
7.王国维对中国古典戏曲的矛盾态度 105
第七章 王国维谈考据:地下之新材料补正纸上之材料 108
1.“地下之新材料”是指什么? 108
2.王国维为何要提出 “二重证据法”? 111
3.怎样鉴定古代文字的? 113
4.为什么要取西方史书与中国古籍互相补正? 116
5.王国维对古器物和古地名的考证 119
6.王国维在考据方面的贡献 121
第八章 王国维谈教育:怎样培养“完全之人物” 124
1. 什么是“完全之人物”? 125
2. 提出德、智、体、美四种教育 127
3.存于教育界的陋劣根性指的是什么? 130
3. 王国维“不知为不知”的处学态度 133
4. 王国维是怎样看待小学音乐教育的? 136
5. 王国维有怎样的教育主张? 138

前言/序言

  历史是条长河。当我们回首溯源时,竟满怀欣喜地发现,在这个世界上,最为古老,而且一脉相承没有中断的唯有我们华夏文明。亘古以来,在她的光环下,华夏子孙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书写着一个又一个辉煌。然而,到了近代,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华夏文明走向了式微,整个国家和民族都走向了崩溃的边缘。但是,令我们欣慰的是,在这个危难的时刻,总少不了一些博学鸿儒挺直的身影。他们超然于物外,笃心国学,甘做薪火相传的桥梁,传道授业的阶梯,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传统文化的留存和发扬光大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历史是面明镜。今天,值此民族复兴之际,我们再次透过这面镜子,去回眸曾经的过往,并把目光定格在清末民初那个国难深重的年代,定格在那些为传统文化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博学鸿儒身上,以无比崇敬的心情,去翻阅他们的过往,去感受他们的苦痛,去体味他们的叹息。最终,我们把目光定格在了一个于国学研究十分全面、成就卓著且具有特立独行、忧生忧世性格之人身上。他被称为“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甲骨四堂”之一;我国现代哲学、美学、文艺理论学、历史学、考古学、甲骨学、金石学等学科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勿庸多言,稍微熟知国学史之人到此都会脱口而出,他就是王国维。不错,我们要介绍之人正是王国维。
  首先,对王国维的生平做个简介。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庵),又字伯隅,号观堂、永观等,浙江海宁人。六岁(1883年)时入私塾就学;十五岁(1892年)时,以全海宁州第二十一名的成绩考取秀才;二十一岁时(1898年)到上海任《时务报》文书。这可说是他一生事业的开始。此后,他在上海做过《农学报》和《教育世界》杂志编辑;在武昌,为湖北农务学堂译述讲义及农书;在通州师范学堂和江苏师范学堂执教;在学部充学部图书局编辑和名词馆协修,主编译及审定教科书事宜……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携全家避居日本。1916年回国后,于上海主编《学术丛编》,后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1919年,为蒋汝藻(1877-1954)编撰藏书志。1922年,受聘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通讯导师。1923年,应诏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1925年,受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1927年6月2日(五月初三)上午,至北京颐和园昆明湖自沉。
  由王国维的简介可看出,他的一生可谓颠沛流离,而事实上,在这一过程当中多与穷困沾连,与忧患为伍。也许正所谓忧患立人,这反而成全了他特立独行的性格,培养了他独特的目光和超于常人的思维,终让他在国学研究方面长人一步,取得丰硕的成果,成为国学研究方面的集大成者。
  王国维的研究领域十分广,一生的著述多达62种,仅批校的古籍就逾200种。涉及哲学、美学、文艺理论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甲骨学、金石学诸方面。本书就是从这些领域中撷取部分精华,从美学、史学、哲学、文学、经学、戏曲、考据和教育八个方面,以兼顾今人视角的方式去加以阐释。从中,既能领略到《人间词话》带给我们的美感,又能体悟到“人生境界”带给我们的历史厚重感,还有大师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深沉情怀……
  由此书,你能体味到大师们出于文化关怀的忧患意识。面对国困民敝,西方文化在物质挟裹下长驱直入的现实,王国维始终保持着清醒而又理性的认识,并且有着自觉而勇敢的担当精神。他说:“窃又闻之:国家与学术为存亡,天而未厌中国也,必不亡其学术,天不欲亡中国之学术,则于学术所寄之人,必因而笃之。世变愈亟,则所以笃之者愈至,使伏生、浮邱伯辈,天不畀以期颐之寿,则《诗》《书》绝于秦火矣。既验于古,必验于今。”为此,他并没有从全盘西化的极端走向全面否定传统的极端,而始终以一种学术的心态致力于中西方文化的互融。
  由此书,你能体会出大师身上的那种求真、求实的学术精神。这种精神,其实质恰是大量人格的写照。具体到王国维从事的考据学上,他特别反对穿凿与附会,既不盲目“信古”,也不贸然“疑古”,而是结合新旧材料审慎地加以考证。他始终坚持学术独立、自由精神,学术不受权贵干扰,不受权威左右,成为超脱功利的净土。
  由此书,你能学到科学的治学方法。王国维在考据方面提出的“二重证据法”,不仅其本身合于“科学研究”的精神,而在具体实践中,的确是切实可行的科学方法,由此取得厚重而光辉的成就也就在情理之中。对后人来说,不仅具实用意义,更有启谛意义。
  由此书,你还能感受到大师的那种“忘我”的人格魅力以及于兵荒马乱、国难深重的年头,所迸发出的那种超脱功利的文人气节。王国维平日不介入政治圈子,不钻营生计,不结交权贵,不希慕荣华,不期图享受,平日深居简出,生活简朴。他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钻研学问上,把做学问当作了一生的全部工作和事业。由此,我们看到了境界之美、古雅之美,知悉了“二重证据法”的科学性,懂得了培育“完全之人物”的重任……
  因而,此书既可作为对大师的缅怀,更可作为熟读国学、重温历史、陶冶情操、树德明智、培养健全人格的教材,更不啻为良师益友。

《王国维讲国学》:一扇穿越时空的国学殿堂之门 这是一部旨在引领读者走进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领略国学独特魅力的著作。它并非对某一特定学说或思想家进行孤立的、碎片化的介绍,而是将国学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循序渐进地揭示其内在的逻辑与联系。通过对核心概念的梳理、重要经典的解读、以及历史脉络的梳理,本书致力于为读者构建一个清晰、系统、且充满活力的国学认知框架。 一、 国学何以是国学:溯源与定义 本书开篇,便着力于厘清“国学”的内涵与外延。这并非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关乎我们如何理解自身文化根源的关键。我们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考察“国学”概念的形成与演变。从古代的“六艺”、“诸子百家”、“经史子集”的划分,到近现代学者对中国传统学术的重新审视与梳理,我们将看到“国学”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凝聚其自身形态的。 重点在于,本书强调国学并非故步自封的古董,而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宝库。它涵盖了哲学、史学、文学、艺术、伦理、政治等多个领域,并且这些领域之间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本书将指出,国学不仅是关于“过去”的知识,更是理解“现在”和启迪“未来”的重要思想资源。 二、 思想的星河:诸子百家的智慧碰撞 中华文明的璀璨,很大程度上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的空前活跃,即“诸子百家争鸣”。本书将深入浅出地介绍这一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思想流派,但绝非简单的罗列。我们将着重展现这些思想流派之间的相互启发、批判与融合,以及它们各自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儒家: 我们将从孔子、孟子、荀子等核心人物入手,探讨“仁”、“义”、“礼”、“智”、“信”等核心概念的演变与发展。本书将特别关注儒家思想在个人修养、家庭伦理、社会秩序和国家治理等方面的独特贡献,以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被诠释与应用。我们也会触及儒家思想内部的不同流派,如早期儒家的朴素精神与宋明理学的理性构建。 道家: 老子《道德经》的“道”与“无为”,庄子《庄子》的“逍遥”与“齐物”,将成为我们解读道家智慧的切入点。本书将探讨道家思想如何倡导顺应自然、返璞归真,以及其对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产生的潜移默化影响。我们也会审视道家思想在艺术、养生、以及与政治哲学之间的微妙联系。 法家: 从商鞅变法到韩非子的集大成,法家思想以其务实、重法的特点,在国家统一和制度建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书将剖析法家的“法”、“术”、“势”等核心理念,并探讨其对中国古代集权体制的影响。同时,我们也会适度反思法家思想的局限性,以及其与儒家思想的长期博弈与融合。 墨家、名家、阴阳家等: 除了主流学派,本书还将简要介绍墨家兼爱非攻、逻辑思辨;名家辩论名实;阴阳家五行学说等,展现早期中国思想的多元性与丰富性。我们会强调,这些学派虽然影响不一,但都为中华思想文化的整体发展贡献了独特的力量。 三、 文学的瑰宝:诗词歌赋的千年流韵 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是国学中最具感染力和艺术魅力的组成部分。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各个朝代,品味不同时期文学的独特风韵。 先秦至汉代: 从《诗经》质朴的民风,到《楚辞》浪漫的想象,再到汉赋的铺陈,我们将感受中华文学早期质朴与华丽并存的生命力。 唐诗: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本书将重点介绍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家。我们将不仅仅是欣赏他们的杰作,更会解析他们诗歌背后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和情感世界。例如,李白的豪放与杜甫的沉郁,不仅仅是个人风格,更是时代情绪的写照。 宋词: 词作为一种更灵活、更抒情的文体,在宋代达到了巅峰。我们将赏析苏轼的旷达、李清照的婉约、辛弃疾的豪迈,以及其他众多词人的佳作。本书会关注词在内容上的拓展,以及其在音乐性和节奏感上的独特魅力。 元曲、明清小说: 随着时代发展,戏剧和小说逐渐成为重要的文学形式。我们将简要介绍元曲的通俗与生动,以及《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经典小说的艺术成就、思想内涵及其在中国社会文化中的地位。 在文学品鉴的部分,本书将强调文学作品的“言志”与“载道”功能,即文学不仅是情感的抒发,更是思想、历史、社会风貌的载体。 四、 历史的长河:史学观照与文化传承 史学是中国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记录过去,更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智慧。本书将从宏观角度审视中国历史的演进,并介绍中国史学的重要特征。 史书体例: 从《尚书》的早期史事记载,到《史记》的纪传体开创,再到正史的编纂传统,我们将了解中国史书体例的演变,以及它们如何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史学精神: 本书会强调中国史学“存史”、“鉴戒”的传统。我们会探讨“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深刻含义,以及历史叙事中蕴含的道德评判与价值取向。 重要历史时期与事件: 我们将适度触及中国历史上一些关键的时期和事件,例如秦汉大一统、唐宋的繁荣、明清的转型等,但重点不在于进行详细的事件叙述,而是侧重于从中提炼出中国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以及文化变迁的规律与特点。 历史与现实的连接: 最终,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历史的经验教训如何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当今世界的复杂性,以及如何从中汲取智慧,应对未来的挑战。 五、 艺术的灵魂:美学思想与创作实践 中国艺术,无论是书法、绘画、音乐还是建筑,都深深植根于国学思想之中。本书将从美学思想的角度,展现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 “天人合一”与自然观: 中国绘画中的山水画,并非简单模仿自然,而是追求“气韵生动”,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我们将探讨这种自然观如何影响了中国艺术的审美取向。 书画同源: 书法与绘画在笔墨、线条、结构上有着共通之处。我们将介绍中国书法的线条之美,以及其如何与绘画相互借鉴,共同构建了中国视觉艺术的独特体系。 诗书画的融合: 中国艺术不拘泥于单一门类,常常将诗、书、画融为一体,形成高度和谐的艺术境界。我们将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展现这种跨媒介融合的魅力。 音乐与哲学: 中国古代的音乐,如古琴,不仅仅是悦耳的旋律,更是传达个人情操、哲学思考的重要媒介。 六、 结语:国学之光,永恒之鉴 在全书的结尾,我们将再次强调国学的现代价值。国学并非僵化的过去,而是活生生的传统。它提供了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社会运作的独特视角。在世界文化日益交流融合的今天,深入了解国学,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本书的编写宗旨是,让国学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象牙塔,而是普通读者可以亲近、理解、并从中受益的精神家园。我们相信,通过这本书,每一位读者都能打开一扇通往国学殿堂的门,领略那穿越千年的智慧之光。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王国维讲国学》简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对国学文化怀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系统性地去了解一些大师的思想有点门槛,而这本书恰好弥补了这一空白。王国维先生的学识渊博,在书中他以一种极其耐心且深入浅出的方式,将那些曾经被我视为枯燥晦涩的古代经典,变得生动而富有哲理。我尤其喜欢他对于《诗经》的解读,不再是简单地罗列篇章,而是娓娓道来其中蕴含的人情世故、社会风貌,仿佛穿越回了那个久远的年代,与古人一同感受喜怒哀乐。他对于词学的论述,更是将那些婉约与豪放的风格剖析得淋漓尽致,让我对不同词人的情怀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让我学会如何去“读”书,如何去体味文字背后更深层的意蕴。每读一页,都像是在与一位智者对话,心灵仿佛得到了洗礼,也更加坚定了我继续探索国学文化的决心。

评分

读罢《王国维讲国学》,我感到一种久违的学术冲动被点燃了。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一堆“知识点”,而在于它所呈现的治学精神和方法论。王国维先生那种严谨求实的态度,以及他跨越文史哲的宏大学识,在字里行间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对汉学、宋学的辨析,对各种学术流派的评述,都带着一股“为往圣继绝学”的担当。我特别欣赏他对于史料的考订和辨析,那种抽丝剥茧、层层递进的分析过程,让我看到了学术研究的魅力所在。他不仅仅是讲解国学,更是用自己的实践,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治学典范。这本书读起来不会觉得枯燥,反倒会让人有一种“原来学问可以这样做”的顿悟感。对于那些渴望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希望学习一套科学严谨的治学方法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藏。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学术的“气质”和“风骨”。

评分

可以说,《王国维讲国学》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传统学术著作的认知。我之前以为,谈论国学一定是很枯燥、很古板的,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这种刻板印象。王国维先生的笔触,充满了生命力,他不仅仅是在“讲”国学,更是在“活”化国学。他用一种极其生动有趣的方式,将那些古老的概念和理论,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你觉得那些学问离我们并不遥远,反倒充满了现实意义。我尤其欣赏他对“古今之学”的对比,以及他如何从西方学说中汲取养分,来丰富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这种开放包容的态度,让我看到了国学发展的新可能。这本书就像是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更加精彩的国学世界。它激发了我强烈的学习欲望,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

《王国维讲国学》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融会贯通”。王国维先生的学问,真的是将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学、历史等等,都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宏大的格局。他不再是将这些学科孤立地看待,而是能从中找出内在的联系,并将其上升到一种更高远的层面。我之前对一些古籍的理解,总是停留在表面,而读了这本书后,才发现原来背后有着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他对于“天人合一”的阐释,对于“中庸之道”的解读,都让我看到了中国传统思想的智慧光芒。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独特,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大家风范的洒脱。读起来你会觉得,知识的海洋是如此广阔,而王国维先生就像一位引路人,带领你在这片海洋中遨游,让你看到更美的风景。它不是那种“看完就忘”的书,而是会让你在日后思考问题时,不自觉地去借鉴其中的思想。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次心灵的“返璞归真”。在充斥着快节奏信息轰炸的当下,能够静下心来,品读王国维先生的国学智慧,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王国维讲国学》并非一本教条式的教科书,而更像是一本充满生活气息的“谈话录”。他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最深邃的哲学思想。我尤其喜欢他对“人生”的体悟,那些关于“人生三境界”的论述,不仅仅是学术上的精辟概括,更是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洞察。它能让你在读到某句话时,突然间触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仿佛书中的文字正是你内心深处一直想表达却又难以言说的情感。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也让我更加懂得如何去欣赏平凡中的不平凡。它不是那种让你瞬间“懂了”的书,而是会让你在之后的日子里,不断回味,不断领悟,越品越有味道。

评分

好好好还好还好好好好好

评分

毫无疑问这是一本好书,京东送货也很快,我很满意!开卷有益,读书好处多,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还会再来的哦。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悬梁刺股”、“萤窗映雪”,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

评分

好好好还好还好好好好好

评分

好好好还好还好好好好好

评分

还没来得及看

评分

好好好还好还好好好好好

评分

毫无疑问这是一本好书,京东送货也很快,我很满意!开卷有益,读书好处多,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还会再来的哦。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悬梁刺股”、“萤窗映雪”,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

评分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评分

百年经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