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讲国学

王国维讲国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季风 著
图书标签:
  • 国学
  • 王国维
  • 传统文化
  • 文学
  • 哲学
  • 历史
  • 宋代
  • 学术
  • 经典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ISBN:9787569903621
版次:1
商品编码:1175792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大师讲国学文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0-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48
字数:19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王国维讲国学》选取王国维国学思维的经典解读,对历史、美学、哲学、文学、戏曲、古史地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以大师的角度关照华夏文化,文中处处显现学术之光,详尽展现国学之深厚底蕴。本书是一部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作者简介

  季风,主要从事国学类的研究与创作。先后出版过《北大国学课》《功臣的非正常死亡》《轻松学国学》等图书,深受读者喜爱。《北大国学课》自2013年3月出版以来,连续加印十余次,名列全国历史类畅销榜前五名,新世界出版社2013年畅销榜第3名,2013年度全国最畅销的历史读物之一,2014年最畅销的国学类图书。

精彩书评

  ★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郭沫若

  ★南方史学勤苦而太信古,北方史学能疑古而学问太简陋……能够融南北之长而去其短者,首推王国维与陈垣。
  ——胡适

  ★中国有一部《流沙坠简》,印了将有十年了。要谈国学,那才可以算一种研究国学的书。开首有一篇长序,是王国维先生做的,要谈国学,他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
  ——鲁迅

  ★王国维寥寥几万字的《人间词话》和《红楼梦评论》比朱光潜洋洋百万字的体系建树在美学史上更有地位。
  ——王攸欣

目录

王国维讲国学 1
前言 1
第一章 王国维谈美学: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 3
1.如何看待中国古典美学 3
2.美学的“意”与“境”有何区别? 6
3.什么是古雅之美? 9
4.“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哪个更美? 12
5.为什么说美能除人利害之念? 14
6.《红楼梦》有着怎样的悲剧美学之价值? 16
第二章 王国维谈史学:明其因果者,谓之史学 19
1.王国维是怎样定义史学的? 19
2王国维为什么反对疑古风气? 21
3.研究历史应该信古还是疑古? 24
4.为什么王国维极少参与史学论战? 26
5.王国维的《殷周制度论》讲了些什么? 29
6.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 32
第三章 王国维谈哲学:可爱不可信,可信不可爱 34
1.叔本华对王国维的哲学有怎样的影响? 35
2.王国维自杀与信奉悲剧哲学有关吗? 38
3.王国维有着怎样的哲学与宗教观念? 40
4.王国维在中国哲学史上的贡献 43
5.王国维怎样诠释传统哲学? 45
6.为什么说“命”是一空虚的概念? 48
7.王国维眼里的西方艺术哲学 50
第四章 王国维谈文学:文学者,游戏的事业也 53
1.什么是文学的三重境界? 53
2.为什么说文学是“游戏的事业”? 56
3.“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指的是什么? 58
4.王国维为何痛批南宋词人而高歌北宋风流? 61
5.《人间词话》如何话人间? 64
6.为什么说文绣的文学不是真文学? 67
第五章 王国维谈经学:学无新旧,无中西 69
1.“经学”是中体西用之学吗? 70
2.信奉西学的王国维为何醉心于经学? 72
3.“清学三阶段论”是王国维独创的吗? 75
4.乾嘉之学与王氏学术有何差异? 78
5.王国维是怎样扬弃传统经学的? 82
6.为什么说“学无中西新旧”? 85
第六章 王国维谈戏曲:戏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 89
1.元曲艺术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89
2.王国维是如何界定悲剧的? 92
3.王国维的戏曲意境说与“古典意境说”相同吗? 94
4.《桃花扇》是真正意义上的悲剧吗? 97
5.王国维怎样定义戏曲? 99
6.王国维在戏曲史学上的贡献 102
7.王国维对中国古典戏曲的矛盾态度 105
第七章 王国维谈考据:地下之新材料补正纸上之材料 108
1.“地下之新材料”是指什么? 108
2.王国维为何要提出 “二重证据法”? 111
3.怎样鉴定古代文字的? 113
4.为什么要取西方史书与中国古籍互相补正? 116
5.王国维对古器物和古地名的考证 119
6.王国维在考据方面的贡献 121
第八章 王国维谈教育:怎样培养“完全之人物” 124
1. 什么是“完全之人物”? 125
2. 提出德、智、体、美四种教育 127
3.存于教育界的陋劣根性指的是什么? 130
3. 王国维“不知为不知”的处学态度 133
4. 王国维是怎样看待小学音乐教育的? 136
5. 王国维有怎样的教育主张? 138

前言/序言

  历史是条长河。当我们回首溯源时,竟满怀欣喜地发现,在这个世界上,最为古老,而且一脉相承没有中断的唯有我们华夏文明。亘古以来,在她的光环下,华夏子孙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书写着一个又一个辉煌。然而,到了近代,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华夏文明走向了式微,整个国家和民族都走向了崩溃的边缘。但是,令我们欣慰的是,在这个危难的时刻,总少不了一些博学鸿儒挺直的身影。他们超然于物外,笃心国学,甘做薪火相传的桥梁,传道授业的阶梯,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传统文化的留存和发扬光大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历史是面明镜。今天,值此民族复兴之际,我们再次透过这面镜子,去回眸曾经的过往,并把目光定格在清末民初那个国难深重的年代,定格在那些为传统文化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博学鸿儒身上,以无比崇敬的心情,去翻阅他们的过往,去感受他们的苦痛,去体味他们的叹息。最终,我们把目光定格在了一个于国学研究十分全面、成就卓著且具有特立独行、忧生忧世性格之人身上。他被称为“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甲骨四堂”之一;我国现代哲学、美学、文艺理论学、历史学、考古学、甲骨学、金石学等学科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勿庸多言,稍微熟知国学史之人到此都会脱口而出,他就是王国维。不错,我们要介绍之人正是王国维。
  首先,对王国维的生平做个简介。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庵),又字伯隅,号观堂、永观等,浙江海宁人。六岁(1883年)时入私塾就学;十五岁(1892年)时,以全海宁州第二十一名的成绩考取秀才;二十一岁时(1898年)到上海任《时务报》文书。这可说是他一生事业的开始。此后,他在上海做过《农学报》和《教育世界》杂志编辑;在武昌,为湖北农务学堂译述讲义及农书;在通州师范学堂和江苏师范学堂执教;在学部充学部图书局编辑和名词馆协修,主编译及审定教科书事宜……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携全家避居日本。1916年回国后,于上海主编《学术丛编》,后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1919年,为蒋汝藻(1877-1954)编撰藏书志。1922年,受聘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通讯导师。1923年,应诏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1925年,受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1927年6月2日(五月初三)上午,至北京颐和园昆明湖自沉。
  由王国维的简介可看出,他的一生可谓颠沛流离,而事实上,在这一过程当中多与穷困沾连,与忧患为伍。也许正所谓忧患立人,这反而成全了他特立独行的性格,培养了他独特的目光和超于常人的思维,终让他在国学研究方面长人一步,取得丰硕的成果,成为国学研究方面的集大成者。
  王国维的研究领域十分广,一生的著述多达62种,仅批校的古籍就逾200种。涉及哲学、美学、文艺理论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甲骨学、金石学诸方面。本书就是从这些领域中撷取部分精华,从美学、史学、哲学、文学、经学、戏曲、考据和教育八个方面,以兼顾今人视角的方式去加以阐释。从中,既能领略到《人间词话》带给我们的美感,又能体悟到“人生境界”带给我们的历史厚重感,还有大师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深沉情怀……
  由此书,你能体味到大师们出于文化关怀的忧患意识。面对国困民敝,西方文化在物质挟裹下长驱直入的现实,王国维始终保持着清醒而又理性的认识,并且有着自觉而勇敢的担当精神。他说:“窃又闻之:国家与学术为存亡,天而未厌中国也,必不亡其学术,天不欲亡中国之学术,则于学术所寄之人,必因而笃之。世变愈亟,则所以笃之者愈至,使伏生、浮邱伯辈,天不畀以期颐之寿,则《诗》《书》绝于秦火矣。既验于古,必验于今。”为此,他并没有从全盘西化的极端走向全面否定传统的极端,而始终以一种学术的心态致力于中西方文化的互融。
  由此书,你能体会出大师身上的那种求真、求实的学术精神。这种精神,其实质恰是大量人格的写照。具体到王国维从事的考据学上,他特别反对穿凿与附会,既不盲目“信古”,也不贸然“疑古”,而是结合新旧材料审慎地加以考证。他始终坚持学术独立、自由精神,学术不受权贵干扰,不受权威左右,成为超脱功利的净土。
  由此书,你能学到科学的治学方法。王国维在考据方面提出的“二重证据法”,不仅其本身合于“科学研究”的精神,而在具体实践中,的确是切实可行的科学方法,由此取得厚重而光辉的成就也就在情理之中。对后人来说,不仅具实用意义,更有启谛意义。
  由此书,你还能感受到大师的那种“忘我”的人格魅力以及于兵荒马乱、国难深重的年头,所迸发出的那种超脱功利的文人气节。王国维平日不介入政治圈子,不钻营生计,不结交权贵,不希慕荣华,不期图享受,平日深居简出,生活简朴。他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钻研学问上,把做学问当作了一生的全部工作和事业。由此,我们看到了境界之美、古雅之美,知悉了“二重证据法”的科学性,懂得了培育“完全之人物”的重任……
  因而,此书既可作为对大师的缅怀,更可作为熟读国学、重温历史、陶冶情操、树德明智、培养健全人格的教材,更不啻为良师益友。

《王国维讲国学》:一扇穿越时空的国学殿堂之门 这是一部旨在引领读者走进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领略国学独特魅力的著作。它并非对某一特定学说或思想家进行孤立的、碎片化的介绍,而是将国学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循序渐进地揭示其内在的逻辑与联系。通过对核心概念的梳理、重要经典的解读、以及历史脉络的梳理,本书致力于为读者构建一个清晰、系统、且充满活力的国学认知框架。 一、 国学何以是国学:溯源与定义 本书开篇,便着力于厘清“国学”的内涵与外延。这并非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关乎我们如何理解自身文化根源的关键。我们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考察“国学”概念的形成与演变。从古代的“六艺”、“诸子百家”、“经史子集”的划分,到近现代学者对中国传统学术的重新审视与梳理,我们将看到“国学”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凝聚其自身形态的。 重点在于,本书强调国学并非故步自封的古董,而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宝库。它涵盖了哲学、史学、文学、艺术、伦理、政治等多个领域,并且这些领域之间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本书将指出,国学不仅是关于“过去”的知识,更是理解“现在”和启迪“未来”的重要思想资源。 二、 思想的星河:诸子百家的智慧碰撞 中华文明的璀璨,很大程度上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的空前活跃,即“诸子百家争鸣”。本书将深入浅出地介绍这一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思想流派,但绝非简单的罗列。我们将着重展现这些思想流派之间的相互启发、批判与融合,以及它们各自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儒家: 我们将从孔子、孟子、荀子等核心人物入手,探讨“仁”、“义”、“礼”、“智”、“信”等核心概念的演变与发展。本书将特别关注儒家思想在个人修养、家庭伦理、社会秩序和国家治理等方面的独特贡献,以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被诠释与应用。我们也会触及儒家思想内部的不同流派,如早期儒家的朴素精神与宋明理学的理性构建。 道家: 老子《道德经》的“道”与“无为”,庄子《庄子》的“逍遥”与“齐物”,将成为我们解读道家智慧的切入点。本书将探讨道家思想如何倡导顺应自然、返璞归真,以及其对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产生的潜移默化影响。我们也会审视道家思想在艺术、养生、以及与政治哲学之间的微妙联系。 法家: 从商鞅变法到韩非子的集大成,法家思想以其务实、重法的特点,在国家统一和制度建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书将剖析法家的“法”、“术”、“势”等核心理念,并探讨其对中国古代集权体制的影响。同时,我们也会适度反思法家思想的局限性,以及其与儒家思想的长期博弈与融合。 墨家、名家、阴阳家等: 除了主流学派,本书还将简要介绍墨家兼爱非攻、逻辑思辨;名家辩论名实;阴阳家五行学说等,展现早期中国思想的多元性与丰富性。我们会强调,这些学派虽然影响不一,但都为中华思想文化的整体发展贡献了独特的力量。 三、 文学的瑰宝:诗词歌赋的千年流韵 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是国学中最具感染力和艺术魅力的组成部分。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各个朝代,品味不同时期文学的独特风韵。 先秦至汉代: 从《诗经》质朴的民风,到《楚辞》浪漫的想象,再到汉赋的铺陈,我们将感受中华文学早期质朴与华丽并存的生命力。 唐诗: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本书将重点介绍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家。我们将不仅仅是欣赏他们的杰作,更会解析他们诗歌背后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和情感世界。例如,李白的豪放与杜甫的沉郁,不仅仅是个人风格,更是时代情绪的写照。 宋词: 词作为一种更灵活、更抒情的文体,在宋代达到了巅峰。我们将赏析苏轼的旷达、李清照的婉约、辛弃疾的豪迈,以及其他众多词人的佳作。本书会关注词在内容上的拓展,以及其在音乐性和节奏感上的独特魅力。 元曲、明清小说: 随着时代发展,戏剧和小说逐渐成为重要的文学形式。我们将简要介绍元曲的通俗与生动,以及《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经典小说的艺术成就、思想内涵及其在中国社会文化中的地位。 在文学品鉴的部分,本书将强调文学作品的“言志”与“载道”功能,即文学不仅是情感的抒发,更是思想、历史、社会风貌的载体。 四、 历史的长河:史学观照与文化传承 史学是中国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记录过去,更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智慧。本书将从宏观角度审视中国历史的演进,并介绍中国史学的重要特征。 史书体例: 从《尚书》的早期史事记载,到《史记》的纪传体开创,再到正史的编纂传统,我们将了解中国史书体例的演变,以及它们如何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史学精神: 本书会强调中国史学“存史”、“鉴戒”的传统。我们会探讨“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深刻含义,以及历史叙事中蕴含的道德评判与价值取向。 重要历史时期与事件: 我们将适度触及中国历史上一些关键的时期和事件,例如秦汉大一统、唐宋的繁荣、明清的转型等,但重点不在于进行详细的事件叙述,而是侧重于从中提炼出中国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以及文化变迁的规律与特点。 历史与现实的连接: 最终,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历史的经验教训如何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当今世界的复杂性,以及如何从中汲取智慧,应对未来的挑战。 五、 艺术的灵魂:美学思想与创作实践 中国艺术,无论是书法、绘画、音乐还是建筑,都深深植根于国学思想之中。本书将从美学思想的角度,展现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 “天人合一”与自然观: 中国绘画中的山水画,并非简单模仿自然,而是追求“气韵生动”,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我们将探讨这种自然观如何影响了中国艺术的审美取向。 书画同源: 书法与绘画在笔墨、线条、结构上有着共通之处。我们将介绍中国书法的线条之美,以及其如何与绘画相互借鉴,共同构建了中国视觉艺术的独特体系。 诗书画的融合: 中国艺术不拘泥于单一门类,常常将诗、书、画融为一体,形成高度和谐的艺术境界。我们将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展现这种跨媒介融合的魅力。 音乐与哲学: 中国古代的音乐,如古琴,不仅仅是悦耳的旋律,更是传达个人情操、哲学思考的重要媒介。 六、 结语:国学之光,永恒之鉴 在全书的结尾,我们将再次强调国学的现代价值。国学并非僵化的过去,而是活生生的传统。它提供了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社会运作的独特视角。在世界文化日益交流融合的今天,深入了解国学,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本书的编写宗旨是,让国学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象牙塔,而是普通读者可以亲近、理解、并从中受益的精神家园。我们相信,通过这本书,每一位读者都能打开一扇通往国学殿堂的门,领略那穿越千年的智慧之光。

用户评价

评分

可以说,《王国维讲国学》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传统学术著作的认知。我之前以为,谈论国学一定是很枯燥、很古板的,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这种刻板印象。王国维先生的笔触,充满了生命力,他不仅仅是在“讲”国学,更是在“活”化国学。他用一种极其生动有趣的方式,将那些古老的概念和理论,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你觉得那些学问离我们并不遥远,反倒充满了现实意义。我尤其欣赏他对“古今之学”的对比,以及他如何从西方学说中汲取养分,来丰富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这种开放包容的态度,让我看到了国学发展的新可能。这本书就像是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更加精彩的国学世界。它激发了我强烈的学习欲望,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次心灵的“返璞归真”。在充斥着快节奏信息轰炸的当下,能够静下心来,品读王国维先生的国学智慧,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王国维讲国学》并非一本教条式的教科书,而更像是一本充满生活气息的“谈话录”。他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最深邃的哲学思想。我尤其喜欢他对“人生”的体悟,那些关于“人生三境界”的论述,不仅仅是学术上的精辟概括,更是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洞察。它能让你在读到某句话时,突然间触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仿佛书中的文字正是你内心深处一直想表达却又难以言说的情感。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也让我更加懂得如何去欣赏平凡中的不平凡。它不是那种让你瞬间“懂了”的书,而是会让你在之后的日子里,不断回味,不断领悟,越品越有味道。

评分

这本《王国维讲国学》简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对国学文化怀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系统性地去了解一些大师的思想有点门槛,而这本书恰好弥补了这一空白。王国维先生的学识渊博,在书中他以一种极其耐心且深入浅出的方式,将那些曾经被我视为枯燥晦涩的古代经典,变得生动而富有哲理。我尤其喜欢他对于《诗经》的解读,不再是简单地罗列篇章,而是娓娓道来其中蕴含的人情世故、社会风貌,仿佛穿越回了那个久远的年代,与古人一同感受喜怒哀乐。他对于词学的论述,更是将那些婉约与豪放的风格剖析得淋漓尽致,让我对不同词人的情怀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让我学会如何去“读”书,如何去体味文字背后更深层的意蕴。每读一页,都像是在与一位智者对话,心灵仿佛得到了洗礼,也更加坚定了我继续探索国学文化的决心。

评分

读罢《王国维讲国学》,我感到一种久违的学术冲动被点燃了。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一堆“知识点”,而在于它所呈现的治学精神和方法论。王国维先生那种严谨求实的态度,以及他跨越文史哲的宏大学识,在字里行间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对汉学、宋学的辨析,对各种学术流派的评述,都带着一股“为往圣继绝学”的担当。我特别欣赏他对于史料的考订和辨析,那种抽丝剥茧、层层递进的分析过程,让我看到了学术研究的魅力所在。他不仅仅是讲解国学,更是用自己的实践,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治学典范。这本书读起来不会觉得枯燥,反倒会让人有一种“原来学问可以这样做”的顿悟感。对于那些渴望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希望学习一套科学严谨的治学方法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藏。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学术的“气质”和“风骨”。

评分

《王国维讲国学》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融会贯通”。王国维先生的学问,真的是将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学、历史等等,都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宏大的格局。他不再是将这些学科孤立地看待,而是能从中找出内在的联系,并将其上升到一种更高远的层面。我之前对一些古籍的理解,总是停留在表面,而读了这本书后,才发现原来背后有着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他对于“天人合一”的阐释,对于“中庸之道”的解读,都让我看到了中国传统思想的智慧光芒。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独特,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大家风范的洒脱。读起来你会觉得,知识的海洋是如此广阔,而王国维先生就像一位引路人,带领你在这片海洋中遨游,让你看到更美的风景。它不是那种“看完就忘”的书,而是会让你在日后思考问题时,不自觉地去借鉴其中的思想。

评分

很好很好

评分

很好很好

评分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评分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毫无疑问这是一本好书,京东送货也很快,我很满意!开卷有益,读书好处多,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还会再来的哦。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悬梁刺股”、“萤窗映雪”,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

评分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真的是很好很好很不错的哦!!!!!

评分

很好很好

评分

还没来得及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