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测评:方法与应用(第3版)

人才测评:方法与应用(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远我 著
图书标签:
  • 人才测评
  • 心理测量
  • 人力资源
  • 人才管理
  • 职业发展
  • 测评工具
  • 胜任力
  • 招聘
  • 选拔
  • 绩效评估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66119
版次:3
商品编码:1174650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操作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8-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42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相关的咨询人士,高校内相关专业的师生
一本有关人才测评的实务操作指南,内含科学严谨的人才测评技术、独特新颖的实际操作案例。

内容简介

本书第3版在保持第2版架构和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情境判断测验、人才测评的流程、测评技术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中的应用3章内容,更新了一些内容和案例,系统介绍了人才测评技术及其应用。本书分为3部分,共17章。其中,第1部分介绍现代人才测评的基础;第2部分介绍现代人才测评方法,包括能力测验、动力测验、人格测验、笔试、面试技术、行为性面试、情景性面试、角色扮演法、文件筐测验和评价中心技术等;第3部分主要介绍人才测评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本书系统性强,实践性强,案例丰富,是一本有关人才测评的实务操作指南。

作者简介

刘远我,1994年至今,历任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副研究员、研究员、副处长、处长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理事

目录

第1部分现代人才测评基础
第1章现代人才测评概况 2
1.1 现代人才测评的作用与认识误区 3
1.2 现代人才测评的发展状况 6
1.3 现代人才测评的主要方法 11
1.4 现代人才测评的主要内容 16
1.5 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应用中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19
第2章人才测评原理 23
2.1 人才测评的理论基础 24
2.2 人才测评的信度 26
2.3 人才测评的效度 32
第3章岗位胜任特征模型 42
3.1 胜任特征的内涵 43
3.2 胜任力模型及其作用 45
3.3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52
3.4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BEI 57
3.5 胜任力模型应用中的误区与对策 61

第2部分现代人才测评方法
第4章能力测验 66
4.1 一般能力测验:智力测验 67
4.2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73
4.3 特殊能力测验 80
4.4 创造力测验 83
第5章动力测验 90
5.1 价值观测验 91
5.2 动机测验 96
5.3 职业兴趣测验 100
第6章人格测验 106
6.1 人格的概念及人格的理论 107
6.2 人格测量的方法 113
6.3 自陈式量表法 116
6.4 投射测验 122
6.5 其他人格测量方法 127
第7章笔试 131
7.1 笔试概述 132
7.2 笔试的题型 134
7.3 笔试试卷结构设计与试题编制 138
7.4 笔试的实施与计分 144
第8章面试技术 152
8.1 面试概述 153
8.2 面试的操作实施过程 159
8.3 面试中的倾听、提问与观察 164
8.4 面试结果的评定与综合 169
第9章行为性面试 177
9.1 行为性面试概述 178
9.2 行为性面试的题目设计 182
9.3 行为性面试的操作过程 188
9.4 各类行为性面试题样例 199
第10章情景性面试 206
10.1 情景性面试概况 207
10.2 背景性面试 209
10.3 工作模拟面试 218
第11章情境判断测验 222
11.1 情境判断测验产生的背景 223
11.2 情境判断测验概述 226
11.3 情境判断测验的开发程序 229
11.4 情境判断测验样例 232
第12章领导小组讨论 234
12.1 领导小组讨论概述 235
12.2 领导小组讨论的题目编制 239
12.3 领导小组讨论的实施 242
12.4 领导小组讨论的结果评定 245
12.5 领导小组讨论样例 248
第13章角色扮演法 254
13.1 角色扮演法的概念和特点 255
13.2 角色扮演法的主要类别 257
13.3 角色扮演法的实施 262
13.4 角色扮演法的结果评定 265
第14章文件筐测验 269
14.1 文件筐测验的特点与功能 270
14.2 文件筐测验的实施 272
14.3 文件筐测验的编制 281
14.4 文件筐测验的结果评定 285
第15章评价中心技术 290
15.1 评价中心技术概况 291
15.2 评价中心的实施 294
15.3 评价中心的练习和内容 301
15.4 评价中心的应用 306

第3部分现代人才测评应用
第16章人才测评的流程 312
16.1 测评方案设计 313
16.2 测评的组织实施 317
16.3 测评报告撰写 319
16.4 应用案例 324
第17章测评技术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的应用 334
17.1 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的笔试设计 335
17.2 公务员招考面试设计 339
17.3 应用案例 348
第18章测评技术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中的应用 354
18.1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的现状 355
18.2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中的笔试技术 358
18.3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中的面试技术 360
18.4 应用案例 367
第19章测评技术在企业人员招聘与选拔中的应用 372
19.1 企业普通员工的招聘 373
19.2 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拔 377
19.3 应用案例 382
第20章测评技术在管理人员竞争上岗中的应用 386
20.1 竞争上岗的现状与对策 387
20.2 竞争上岗的基本程序与评价要素 390
20.3 竞争上岗中常用的测评手段 394
20.4 应用案例 399
参考文献 408

精彩书摘

  《人才测评:方法与应用(第3版)》:
  5.单相性与多相性
  如果一个人格测验能够反映多种人格特征,就是多相测验,,例如,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都是多相人格测验。如果一个人格测验仅仅反映一种人格特征,那么它就是单相人格测验,例如,测量内倾一外倾人格的测验,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的测验,等等。
  6.结果解释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在对测验的结果进行整理和解释的时候,有明确的记分系统的称为定量分析,反之称为定性分析。像人格问卷一般都是定量分析的,而投射测验一般则是定性分析的。
  7.随意的与非随意的
  这是指对被评价者反应正确性的限定性要求。随意性的测验对被评价者反应是非正误记分的,即被评价者的反应是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的,大多数的人格测验都是随意性的。非随意性的测验是指被评价者的反应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8.临床的解释与统计的解释
  这是指对人格测验的结果的分析。临床的分析强调人格的动态性,强调个体差异,它主要分析人与人之间的整体差异,注重过去经验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强调富有弹性的观察,是凭直觉和主观经验进行描述性的、非机械的、个别的解释方式。一般非结构性的测验方法多使用这种解释方式。统计的解释是指对结果进行统计的分析,强调科学严谨性,主张用数据说话,具有机械性、结构性的测验方法采用的是统计解释。
  ……

前言/序言


聚焦人才发展,洞察个体潜能:一本全面解读人才测评的实践指南 在日新月异的商业环境和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精准识别、有效发展和高效运用人才,已成为组织成功的关键。本书并非仅仅罗列各种人才测评工具的清单,而是深入剖析了人才测评在整个组织人才管理生命周期中的核心价值与战略意义。它是一本面向人力资源管理者、企业决策者、培训发展专家以及对人才发展有深度需求的个人的实用指南,旨在帮助读者构建科学、系统、高效的人才测评体系,从而驱动组织绩效的提升和个体潜能的释放。 一、 人才测评的战略定位与价值认知 本书的首要任务是为读者构建一个清晰的人才测评战略框架。我们强调,人才测评绝非孤立的技术操作,而是与组织战略目标紧密相连的关键性人才决策过程。 战略驱动的人才决策: 任何一项人才测评的应用,都应源于组织对未来发展方向、核心能力需求以及关键岗位人才标准的清晰界定。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将人才测评与企业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观对齐,确保测评结果能够有力支撑组织的战略实现。例如,当组织面临数字化转型时,人才测评就需要聚焦于候选人的技术敏感度、学习敏捷性、创新思维和适应变化的能力。 提升组织效能与竞争力: 精准的人才测评能够显著降低招聘风险,减少因人岗不匹配造成的损失,优化人力成本,提高团队的整体效能。同时,通过对现有员工的深入了解,能够更有效地进行人才盘点,识别高潜人才,制定针对性的发展计划,为组织的持续创新和发展储备关键人才。本书将深入探讨人才测评在以下方面的战略价值: 精准招聘与甄选: 确保“对的人”进入组织,降低流失率,提升新员工的入职表现。 继任者计划与人才储备: 识别和培养组织的未来领导者,确保业务的平稳过渡和持续发展。 员工发展与能力提升: 洞察个体优势与发展领域,提供个性化的培训与发展建议,激发员工潜能。 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 为绩效评估提供客观依据,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激励方案,驱动高绩效行为。 组织诊断与文化建设: 通过对群体特征的分析,了解组织氛围,识别潜在的文化冲突,为组织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转变: 在信息时代,依赖直觉和经验进行人才决策已不足以应对复杂挑战。本书倡导将人才测评视为一种数据驱动的决策工具,通过科学量化的方法,减少主观偏见,提高决策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我们将详细阐述如何收集、分析和解读人才测评数据,并将其转化为 actionable insights(可执行的洞察),指导人力资源实践。 二、 多维度人才测评理论基础与核心原理 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理解人才测评背后的理论基石,为实际应用提供坚实的知识支撑。我们关注的是“为什么”和“是什么”,而非仅仅“怎么做”。 效度与信度:衡量测评工具质量的基石: 任何测评工具的首要标准在于其是否能够准确衡量其声称测量的特质(效度),以及在多次测量中是否能够获得一致的结果(信度)。本书将详细解读效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和信度(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的概念、评估方法及其在实践中的意义。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说明如何选择具有良好效度和信度的测评工具,以及如何警惕那些声称有效但缺乏科学依据的工具。 人才特质模型与能力模型: 人才的构成是多方面的,涉及知识、技能、能力、素质、价值观等多个维度。本书将介绍当前主流的人才特质模型(如五因素模型)和能力模型(如胜任力模型),并探讨它们如何指导人才测评的设计和应用。我们将解释如何根据不同岗位和层级,构建差异化的人才画像,并据此设计与之匹配的测评内容。 行为事件访谈(BEI)的深度解析: BEI作为一种挖掘个体过往行为表现以预测未来行为的有效方法,将在本书中得到详细阐述。我们将从BEI的设计原则、提问技巧、评分标准以及如何将其与其他测评方法结合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讲解,帮助读者掌握这项关键的面谈技术。 情境模拟与评估中心(Assessment Center)的设计理念: 情境模拟通过设计高度仿真的工作场景,观察个体在实际操作中的反应和表现。评估中心则是一种综合性的测评技术,将多种测评方法(如面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公文筐练习等)融为一体,从多个角度评估个体的能力。本书将深入剖析评估中心的理论模型、设计流程、操作要点,以及如何确保其科学性、客观性和有效性。 三、 丰富多样的人才测评方法与技术 本书将全面介绍当前市场上主流的、具有代表性的人才测评方法,并对其优劣势、适用场景进行深入剖析。 心理测量工具的科学应用: 个性测评: 介绍MBTI、DISC、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等广为人知但需要谨慎使用的工具,重点讲解其科学原理、局限性以及如何避免过度解读。同时,将介绍更具效度和信度的专业人格测评工具,并强调其在职业生涯规划、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应用。 能力倾向测试: 包括语言理解、数字推理、逻辑分析、空间想象等方面的测试,阐述其如何评估个体在特定认知领域的能力,以及如何与具体岗位的要求相匹配。 价值观与动机测量: 探讨如何通过测评了解个体的核心价值观和工作动机,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其工作满意度、敬业度和职业稳定性。 行为面试法的深化应用: 除了BEI,本书还将介绍结构化面试、半结构化面试等不同类型的面试方法,并强调如何设计有效的面试问题,进行客观的评估记录和评分,最大程度地减少面试的主观偏差。 情境化测评工具的设计与应用: 公文筐练习(In-basket Exercise): 详细介绍公文筐练习的设计原理、材料准备、执行过程以及如何评估个体在处理信息、决策制定、优先级排序等方面的能力。 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 阐述小组讨论在评估个体沟通协调、领导力、团队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并提供如何设计讨论主题、观察员培训、评估标准等方面的指导。 角色扮演(Role Play): 讲解角色扮演如何模拟真实的职场互动场景,评估个体在沟通、谈判、说服、冲突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360度反馈的实践指南: 深入探讨360度反馈的实施流程、关键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将反馈结果有效地转化为员工发展计划。本书将强调360度反馈的建设性意义,而非仅仅作为绩效评估的工具。 新兴测评技术与趋势: 简要介绍基于大数据的测评、在线测评平台的应用、游戏化测评等新兴技术,并探讨其在未来人才测评中的潜力。 四、 人才测评在实践中的应用场景与策略 本书的重点在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读者提供可落地的人才测评应用方案。 人才招聘与甄选的系统化: 岗位分析与人才画像: 强调从岗位职责、工作要求出发,科学地界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绘制精确的人才画像。 测评工具的选择与组合: 根据岗位特点和层级,科学选择和组合多种测评工具,构建多维度、全方位的评估体系,避免单一工具的局限性。 招聘流程的设计与优化: 将人才测评有效融入招聘流程,明确每个阶段的测评目标和方法,确保招聘的效率和效果。 员工发展与潜能开发的路径: 人才盘点与评估: 通过对现有员工进行系统测评,识别其优势、短板、发展潜力,为人才梯队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个性化发展计划的制定: 基于测评结果,为员工量身定制发展目标、培训项目、导师指导、岗位轮换等发展方案。 继任者计划的实施: 识别和培养组织的未来领导者,通过有针对性的测评和发展,确保关键岗位的稳定与传承。 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的科学化: 客观的绩效评估依据: 利用测评结果作为绩效评估的辅助依据,更全面地了解员工的能力表现,减少主观评价的偏差。 精准的激励与奖励: 根据员工的能力和贡献,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激励方案,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职业生涯规划与晋升通道: 结合员工的测评结果和职业兴趣,提供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清晰的路径。 组织诊断与文化建设的辅助工具: 识别组织人才结构与特点: 通过对群体测评数据的分析,了解组织的整体人才结构、优势和劣势。 评估组织文化契合度: 考察候选人的价值观和行为风格与组织文化的匹配度,降低文化冲突的风险。 促进组织变革与发展: 利用测评结果,识别组织在人才方面的潜在问题,为组织变革和战略调整提供决策支持。 五、 实践中的注意事项与伦理考量 本书不仅关注人才测评的“如何做”,更强调“如何做得更好”以及“需要注意什么”。 避免过度解读与标签化: 强调测评结果仅为参考,不应将其作为评判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避免因测评结果而对个体产生刻板印象或标签化。 保密性与公正性原则: 明确测评数据的保密性要求,以及测评过程的公正性原则,确保测评的公平和透明。 伦理道德规范的应用: 强调在人才测评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保护被测评者的权益。 持续学习与方法更新: 人才测评领域不断发展,本书鼓励读者保持学习的热情,关注行业最新动态,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技术工具的理性选择: 告诫读者理性看待各类测评工具,警惕过度营销和不科学的宣传,选择真正适合自身需求的工具。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实用的学习平台,帮助读者掌握人才测评的核心理念、掌握主流的测评方法,并能够将其成功应用于实际工作场景,从而在人才竞争中赢得优势,实现组织与个体的共同成长。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更自信、更科学地进行人才评估,构建更具竞争力的团队,驱动组织的持续繁荣。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简洁大气,深蓝色的背景搭配烫金的书名,一看就很有分量。我刚拿到手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翻开看了几页。虽然我本人不是做人力资源专业的,但平时对人的能力和发展很感兴趣,总觉得了解一个人才能真正地去帮助他成长,或者发掘他的潜力。这本书的书名“人才测评:方法与应用”听起来就非常专业,但同时又充满了实践性。我看到目录里面有很多关于各种测评工具的介绍,比如性格测评、能力测评、情商测评等等,还有一些案例分析,感觉非常实用。我特别好奇的是,在现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人才的定义和标准也在不断变化,这本书是如何跟进这些变化的?新版是否加入了更多关于人工智能在人才测评中应用的探讨?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指导,让我们普通人也能在家或者在工作中,用科学的方法去了解自己和他人的特质,从而做出更明智的职业选择和人际交往。而且,我一直觉得,真正的“人才”不仅仅是技能的拥有者,更是那些具备良好心态、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人。这本书是否能帮助我们看到更深层次的人才特质呢?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我真是期待了很久。上一版我读的时候就觉得受益匪浅,特别是对于如何设计一份有效的测评问卷,以及如何解读测评结果,书里给出了非常系统和深入的讲解。这次听说出了第三版,我更是迫不及待地想一睹为快。我最看重的是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和实践指导性并存。很多关于人才测评的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让人望而却步;要么过于浅显,缺乏深度。但这本书,在我看来,一直做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效度”和“信度”的讲解,这对于确保测评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而且,我希望第三版在保留原有精华的基础上,能够有更新的内容。比如,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各种在线测评平台和工具层出不穷,这些新的发展是否在书中有所体现?另外,对于跨文化背景下的人才测评,是否也有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我是一名 HRD,我一直致力于构建一个能够发现、培养和留住优秀人才的体系,而这本书无疑是我手中最得力的工具之一。我希望通过学习这本书,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团队在人才测评方面的专业能力,为公司的发展注入更强劲的人才动力。

评分

我是一名刚刚入职的HR新人,对于人才测评这个领域,我可以说是一窍不通。朋友推荐我来看这本书,说是经典之作。拿到书的时候,封面确实很专业,但内容我完全是懵懵懂懂。不过,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真的是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一点点地引导读者。我看到书中第一部分就详细介绍了人才测评的定义、历史和基本原理,这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慢慢理解。然后,它又循序渐进地讲解了各种测评工具的原理和操作方法,比如问卷设计、访谈技巧、心理测量学基础等等。我觉得最棒的是,书中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提供了大量的实际应用案例,比如如何在招聘中运用测评,如何在员工发展中运用测评,甚至是如何在团队建设中运用测评。这些案例让我觉得,原来人才测评并不是遥不可及,而是可以切实地应用到工作中的。我特别期待第三版在“人才盘点”和“继任者计划”方面的更新,因为这是我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难题,希望能从中获得更具体的解决方案。

评分

说实话,我刚开始接触这本书的时候,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论文集,但翻开之后,完全颠覆了我的印象。书中的语言虽然专业,但并不晦涩难懂,而且用了很多生动的案例来解释复杂的概念。我尤其喜欢书里关于“情商”和“软技能”在人才测评中的重要性的论述。在很多传统测评中,我们可能更侧重于考察硬技能和智商,但现在看来,一个人的情商、适应能力、沟通能力,甚至是在压力下的表现,都对他的职业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本书通过详细的方法介绍和具体的应用场景,让我看到了如何将这些难以量化的特质,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评估。我还在学习书中关于“360度反馈”的章节,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全面且有效的评估方式,能够帮助个人发现自己潜在的盲点。我希望第三版能够进一步深化这方面的讨论,比如如何有效地进行360度反馈的面谈,以及如何将这些反馈转化为具体的改进计划。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指引我在人才评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我一直以为,人才就是那些能力超群、业绩突出的人,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意识到,人才的定义远比这要丰富和多元。书中深入探讨了“胜任力模型”的构建,让我明白,不同岗位、不同层级的人才,需要具备的特质是不同的,而且这些特质是可以被识别和培养的。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职业生涯发展”和“人才发展路径”的论述。它不仅仅关注如何“选”人,更关注如何“育”人和“留”人。我希望第三版能够在这方面的内容上有所拓展,比如如何设计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如何进行有效的职业辅导,以及如何建立一个能够激励人才持续成长的企业文化。在我看来,一个真正优秀的组织,不仅仅是拥有高素质的个体,更是一个能够让所有个体发挥最大潜能的生态系统。这本书,正是我在构建这样生态系统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说明书”。

评分

快递真的蛮幸苦~物流快的背后 是一群人不懈的搬运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送货真是快 快递小哥人很很好!!!

评分

不管怎样,面试还是要讲究些套路。

评分

书的内容很实用,印刷质量非常好

评分

刚刚上了一些培训课,学习下

评分

非常棒,每年的书都在京东上买的,,质量非常不错,,物流也特别快,非常棒,,喜欢京东小哥~

评分

很不错!适合人事岗!案例很经典!

评分

完全没有包装,寄过来书皮很脏,每页还粘在一起,很不好的一次购物体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