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通嚮常識的道路

1+12:通嚮常識的道路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劉蘇裏 著



下載連結1
下載連結2
下載連結3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4-24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中國文史齣版社
ISBN:9787503464195
版次:1
商品編碼:11744985
包裝:精裝
開本:32
齣版時間:2015-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56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1.劉瑜誠摯推薦,著名學者型書人劉蘇裏國內首部作品!

2.梁文道、蕭瀚、於嚮東、高全喜、閻剋文、盧躍剛、金雁、錢永祥、鄭也夫、劉小楓、止庵、吳思,十二位當代中國學者鼎力助陣,與劉蘇裏圍繞“重溫經典”這一主題展開對談,看似離散的話題、貌似無關的書籍,為你帶來不一樣的角度與思考。

3.本書所討論的對象包括潘恩、韋伯、凱恩斯、馬基雅維利、老子等,他們或開闢瞭未有的觀念領域,或深刻影響瞭人類的政治、社會和日常生活實踐。劉蘇裏站在一個曆史上稀有的“原點時刻”進行思考與發問,與和他旗鼓相當的十二位談話對手,以開放的、富於政治想象力的、尚未被技術化馴服的思維,為我們展現瞭人類智慧轉化為中國智慧的可能。

4.“在所有的文化中,所有的時代,對錶達的壓製、對觀念的壓製是對人的壓製。……開明的社會是一個帶著進步與反動、保守與落後共同前進的社會,而不是一個拋棄反動與落後的社會。”

看清差距,麵嚮未來。

內容簡介

本書為學者型書人劉蘇裏與梁文道、金雁、吳思等十二位當今社會人文各學科重要學者圍繞“重溫經典”這一主題開展的對談。

本書所討論的對象包括潘恩、韋伯、凱恩斯、馬基雅維利,老子等,他們或開闢瞭前所未有的觀念領域,或深刻影響瞭人類的政治、社會和日常生活實踐。

劉蘇裏站在一個曆史上稀有的“原點時刻”進行思考與發問,與和他旗鼓相當的十二位談話對手,以開放的、富於政治想象力的、尚未被技術化馴服的思維,為我們展現瞭人類智慧轉化為中國智慧的可能。


作者簡介

劉蘇裏,學者,萬聖書園創始人。

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政治係,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

作者為聲名遠播的學者型書人、中國圖書界的民間觀察者,任多個圖書奬評委,長期為報刊撰寫評書薦書專欄。近年來,與國內外知名學人就社會人文領域重要話題的對話受到各界重視。


精彩書評

這是一本“淘金”之書。

作為中國最有名的學術書店萬聖書園的創始人,以及文化界、學界和圖書業的橋梁式人物,劉蘇裏豐厚的思想積纍、敏銳的問題意識以及曆史感都融入瞭這本訪談錄中。


目錄

目 錄


從潘恩的《常識》到梁氏《常識》

與梁文道談常識


辯論是通嚮閤法性的道路

與蕭瀚談美國憲法


美利堅的政治基礎

與於嚮東談《論美國的民主》

德意誌的費希特:激情與迷途

與高全喜談費希特


先知馬剋斯·韋伯

與閻剋文談韋伯


知識人的鏡子

與盧躍剛談科爾奈


東歐共産主義及其殉難者

和金雁談納吉與吉拉斯

伯林問題及其兩難

與錢永祥談伯林

站在人類立場上言說

與鄭也夫談凱恩斯

君主與美德

與劉小楓談《君主論》

《1984》何以開齣《美麗新世界》

與止庵談奧威爾與赫胥黎


老子麯綫

與吳思談老子


精彩書摘

從潘恩的《常識》到梁氏《常識》

與梁文道談常識


梁文道作傢、媒體人。1970年生於香港,在颱灣接受中學教育,香港中文大學哲學係畢業。從1998年開始不斷活躍於香港文化界、知識界,身跨大學講師、自由撰稿人、主持人等多種職業,參與或領導環境保護、動物保護、艾滋病人權益維護等眾多社會公益活動。著有《常識》《味道》《我執》《關鍵詞》等書。


緣起 >>> >>> >>>


無人不曉美國獨立戰爭。但知道潘恩的人可能不多。知道他寫的鼓動北美獨立的小冊子《常識》的人,可能更少。小冊子翻譯成中文,滿打滿算纔 55個頁碼,3.7萬字。可就是這不足四萬字的小冊子,吹響瞭北美獨立戰爭的第一聲號角,成為美利堅閤眾國誕生的助産士,影響瞭傑弗遜起草的《獨立宣言》,為新生的美國製定憲法,打下第一道尖樁。

獨立戰爭前夕,北美大陸 13個殖民地,總人口纔二百來萬,據說《常識》發行瞭 15萬。那時沒有汽車、火車,沒有報紙、電報,隻靠馬車傳遞信件和書籍,小冊子竟然發行瞭 15萬!天文數字。也佐證瞭它非凡的影響力。

《常識》作者潘恩,其實是個英國人。北美 13個殖民地,是英國人的殖民地。北美獨立,是獨立於大英帝國。英國人潘恩,跑到自己國傢殖民地鼓動獨立,是有超越性的,雖然形跡可疑,有叛國嫌疑。但後來的事實證明,有超越性的不止潘恩。他的母國在形迫勢緊之下,也具有瞭某種超越性。否則潘恩迴到母國,不受絞刑,恐怕也難逃監獄伺候。他後來確實吃官司坐牢,但是在法國,——因為支持吉倫特派,被囚巴黎的盧森堡監獄。被營救齣獄後,暫居法國,後又迴到美國,又去瞭法國,又迴美國,反對當政者政策,在獨立戰爭開戰後的第 34年,客死紐約。

《常識》發錶於 1776年 1月。我手上的《常識》,是收在《潘恩選集》中的版本,1981年由商務印書館齣版,印瞭四韆五百冊,是當年發行量的三十三分之一,而 1981年中國人口是 10億左右,是美國 1776年人口總數的(約)500倍。你可以說,這些比較數字沒多大意義,證明不瞭什麼。可繞到數字背後,局麵可能便不一樣。

我更想強調的,是潘恩及其《常識》的核心價值:政治是分正義和非正義的,良好的政治具有堅實的道德基礎。正是這一點,使得英國公民潘恩,不怕被扣上“叛國”“英奸”的帽子,毅然跑到北美鼓吹獨立。也是這一點,催促他“鬧”完北美,“鬧”法國,——參加法國大革命,之後,迴到美國批評當國者政策,而不緻窮睏潦倒,甚或坐牢。

其實,潘恩的《常識》,講的都是大白話,一言以蔽之,批駁所有懷疑、反對北美獨立的論調,指齣大英帝國統治北美的醜陋與不義,堅決主張北美殖民地人民起來自己管理自己,按照自己期望的樣式生活。大白話,講常識,使其成為美國立國文獻中的不朽者。

2009年初,廣西師大齣版社齣版瞭一本同名《常識》的書,作者梁文道,大陸讀者、觀眾熟知的作傢、媒體人。首印的三萬冊,元月10日左右上市,雖隔瞭個春節,卻在2月中旬脫銷。不可謂不驚人。全文 108篇,像是 108條好漢,分上下篇排瞭座次,曰“理解當代中國的七十張關鍵切片”和“窺視世界的局部角度”。梁文道先生在談話中說,起名《常識》,偶然又必然。那好,請大傢與我一起分享梁先生的“偶然又必然”。

你的《常識》,我在新書發布現場翻閱,迴傢又接著看,讓我一下子有瞭當年讀潘恩《常識》的那種感覺。

處在急劇轉變時代的很多中國人,包括多數知識精英,都比較迷茫。雖然有人覺得他自己是某種什麼主義者……但中國變化之快、之復雜,吊詭的事情、非想象能力所能及的事情之多,會讓大多數人感覺很糊塗。這時候,有一個廁身於外,有距離但又不太遠,眼睛和內心都非常關注這些事件的“邊緣人”,——他比較清醒,既有國外、港颱的資訊,學理訓練有素,能對中國現實問題和各種不可思議的事件保持敏銳,貼近“常識”談問題,便非常難得。你和你的《常識》就是很好的範例。而且我發現,你的中文錶述很貼近大陸讀者的口味。此外,不論是你的引證,還是對問題事件、對過程的事實把握,包括你觀察問題的角度,都有不同於大陸知識人的新意。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切入的,即使講常識,可以講這個常識也可以講那個常識,比如你看泰國政局和他信倒颱等,……你常給我的感覺,是和大陸人談這些件事情的角度不一樣。

姑且將你的《常識》稱作“梁氏《常識》”好啦。

短則七八百,長的幾韆字,讀起來,幾分鍾、十幾分鍾一篇。這點很重要。讀完全書,我更想知道的就是,無論你平時寫作,還是這次結集,你要錶達的與潘恩的“常識”之間,是否有某種文本或精神上的聯係?

一定有,當然有。其實這個書名起得是很意外的。當廣西師大齣版社把編完的稿子讓我再看一遍時,他們說就差一個名瞭。我迴到酒店認真翻瞭兩天,當他們再找我的時候,我就說這本書還是彆齣算瞭。他們就問怎麼不齣瞭,我說寫得不好。他們說怎麼不好?我說實際上不值得齣,因為,我突然冒齣“常識”這兩個字。因為我寫的都是常識!沒什麼瞭不起。雖然這是意外得到的書名,但是我必須說我在精神上一直很認同潘恩的那種傳統。

什麼傳統呢?從兩個意義上講:第一,小冊子作傢的傳統,其實是 16世紀在歐洲開始的一種寫作方法。我後來纔發現小冊子這個東西,聯閤國居然還有官方定義。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基金會的網頁上麵說:小冊子就是一本印刷品,它不能少於 5頁,也不能多於 48頁。很搞笑吧。它有很悠久的傳統,就在報刊還沒有齣現,還沒有普及的時候,小冊子是一些知識分子對公共事務錶達意見時的方法,要特彆輕、薄、淺、短,讓人易讀。潘恩說:“我將僅僅提供一些簡單的事實、明顯的論據和常識”。小冊子就是這樣寫的,它不會去寫一些很深奧,宏大的理論,它就是很簡單的東西,並且最適宜談論公共事務。單刀直入,都是談具體問題。


對。而且小冊子有一個目的:“把真相、真理交給公眾”。後來潘恩跟伯剋(Edmund Burke)關於法國大革命有一場很有名的辯論。那場辯論裏麵雙方都在打這種角色之戰。雙方的支持者、反對者聚集瞭 150多本同類小冊子在流傳。雖然後來很多學者都認為伯剋比較有深度,伯剋勝瞭,但這是後來的講法。以當時的情況來看,絕大部分的小冊子作者都支持潘恩。而且潘恩書的銷量也比伯剋的高。他們兩個的辯論就是一種典範:

把真理交給公眾。這裏麵的意思並不是說知識分子高高在上,從上往下傳播理論,而是我相信我的讀者們有理性,能判斷是非,懂邏輯,我們就來寫東西,誰是誰非,真理是什麼,然後交給公眾判斷。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小冊子這種形式雖然齣現於報章沒有普及的年代,但即使在報章普及得不得瞭的時候,它仍然存在,一直到現在都還有人在寫。像布厄迪爾(Pierre Bourdieu)在法國就寫過小冊子。賴特 ·米爾斯(Charles Wright Mills)也寫過相當多的小冊子,隻不過現在大傢不認為它們是正經的學術著作就沒怎麼翻譯。為什麼有瞭報紙還要寫冊子呢?就是作者覺得有些東西必須超過一般報章篇幅纔能說清,但它又不是一種論著。我非常認同這個傳統,認同這種寫作的方式和體裁,我覺得我要把自己歸為這樣一個知識分子的傳統底下,我不是一個坐在廟堂裏的人,我是一個要用簡單的語言,直接的論證,乃至是談論常識的態度來跟我的讀者說話,讓他們去判斷這個事到底是不是這樣。

第二,從學術上來講,今天一般人都覺得潘恩不是一個大思想傢,他很多想法其實是總結瞭前人的東西,他受洛剋(JohnLocke)影響很深。整個輝格黨的傳統在他身上影響很深。他是一個能把以前的諸多理論、哲學用很簡單的方法錶述齣來的人。這也是我所認同的。

當然,最後還有一點,“常識”這個名字本來不是他取的,而是他朋友建議的。我們來想一個問題,當時《常識》在北美賣到特彆好,整個北美洲加起來纔 200多萬人,它就賣瞭 15萬冊。特彆恐怖,從今天的角度來看也非常恐怖。二十分之一,幾乎20人中就有一本。幾乎能識字的,包括那些軍人。賣瞭 15萬冊,但看的人不止吧,一本有幾個人看。當年的《常識》幾乎是人人看過。

問題就來瞭。我們今天談潘恩的《常識》,卻很少談另一個問題,就是它為什麼那麼暢銷?我覺得理由之一就在於:他說的話大傢認同,他說齣來的話大傢都覺得對。有點像梁啓超,我也很喜歡梁啓超,梁啓超說的話,讓人覺得他說齣瞭自己的心裏話。

潘恩在書當中也寫到這樣兩種情況,一是有些人想說不會說,他說得好。還有些人想說不敢說,他敢說。

沒錯,所以這個就是常識。其實他講的那套東西是總結前人的思想,而前人那些想法已經片片斷斷的散布齣去瞭,已經有這個氣氛瞭。比如他開篇區分社會和政府:社會是齣於人的需要;政府則為瞭懲罰和控製人而存在。這種區分不是他的原創,這種想法早就在瞭,北美洲的人都這麼想。而且北美和英國還不一樣,北美這個殖民地一開始就是自治狀態,他們太瞭解什麼叫社會是人自己創造的瞭。西部片裏就有一個人隨便說自己是警長,然後就擔起瞭警長的職責。沒有什麼國傢,就是一個社會,這個社會到一定程度之後,他們纔覺得需要一個政府。所以北美人看瞭之後,覺得對啊,我們就是這樣過來的啊。所以它暢銷,因為它說齣的是常識,這個常識一直存在,隻是不知道為什麼缺一張口,沒有人說,現在終於被說齣來瞭。

我很欣賞的就是我剛纔講的三條路綫下來的潘恩。至於他是自由主義還是共和主義,我暫時先不談。

當然我不是寫小冊子,我是在寫報章評論,但我運用瞭這樣一種體裁,我想錶述的方法、理念、信念跟這個一緻,所以我不覺得我寫的是讓人們大吃一驚的東西,其實很多讀者跟我反映,說我的東西其實沒什麼瞭不起。我要的就是這種感覺:沒什麼瞭不起。

當年北美隻有二三百萬人,分在 13塊土地上,信息也不發達,隻有郵局,沒有報紙的時候還能夠如此多的寫作者蜂擁在小冊子這樣一種文本上。而我們現在這麼多的受眾,有這麼多的問題,有多少寫作者願意為它效力?是時代倒退瞭,還是寫作者退步瞭?

你剛纔說的小冊子傳統,其實即使那個時候也有一個勇敢的問題。因為當時主張美洲獨立,雖然很多人的內心是這麼想的,誰要站齣來,還需要勇氣。當

時有一派相對溫和,說我們跟英國和解。他不僅反對反獨立派,還要對和解派,他與之戰鬥的對象不止是那些親英分子,還有主張和解的力量。他就在這個背景下闡述為什麼北美要獨立。

我認為潘恩確實走齣瞭這一步,站起並走齣來瞭。

今天大傢沒有意識他對美國的貢獻,乃至於“美利堅閤眾國”這個名字都是他發明的。但我們可彆忘瞭他其實不是美國人,他是一個英國人,富蘭剋林請他去北美的。跑到美國去跟他們說你們該獨立。然後他又跑到法國去,跟法國人說你們要鬧革命。

他在三個國傢都很齣名,最後跑法國還做瞭國民議會議員。

對。在法國當國會議員。所以你看到他首先有地方去,他身體是自由的。讓我聯想起某種程度的民國時期也是這樣,知識分子是有地方跑的。

第二,更妙的是其實潘恩後來迴去過英國,他跟伯剋在辯論的時候人在英國。我們要注意那個時候是什麼時候,是他鼓勵完美洲獨立後,這是一個叛徒迴國。所以你想象英國是什麼樣的。

18世紀八十年代,一七八幾年。

我覺得這一點很重要,這個勇氣是有支持的。他是一個叛徒,一個鼓吹分裂的人從分裂瞭的地方迴到首都來。他敢迴去。雖然後來還是有事,但是一開始沒大事。這個狀態很特彆。我們要考慮到當時的英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傢,什麼樣的土壤?當時的英國雖然沒有達到今天的民主程度,但是自由氣氛的醞釀底下,這個東西匍匐前進,自己的一個國民公開宣布分裂國土,完瞭還迴來待著沒事,還齣書和人吵假。你能想象嗎?

這個傳統怎麼迴事,應該是從文藝復興以後就是這樣。很多人,一弄就坐著馬車跑到另外一個國傢漫遊去瞭,為瞭躲王室的……

而且還有一點,當然歐洲這種背景很復雜,歐洲對於民主問題和國傢問題的寬容有很多理由,一來當時民族國傢的建立還不完備,它是一個剛剛從過去的傢族王朝過渡的時期。第二,英國有一個相當濃厚的言論寬容傳統,這個傳統我覺得跟英國當年脫離天主教會有關。而且我覺得英國自由寬容的傳統也建立在當時沒有絕對王權,沒有人能說瞭算。所以這依賴於國傢的權力是不是一元化的。

第二,我最近看到法國的一個精神分析學傢談法國的批判知識分子的傳統。今天我們講法國知識分子,通常會想到從佐

拉開始的那一種,薩特站在汽車廠的油桶上演講;福柯的光頭被警察棍打……都是對抗政府的場麵。可是我們往往忽略瞭一個很重要的事件,就是法國知識分子在麵對納粹德軍入侵時的錶現。當時,納粹德軍入侵法國的時候,這些知識分子有多少人投筆從戎呀?像年鑒學派的創始人布洛剋,多英勇啊。布洛剋是打過“一戰”的,他是少尉。“二戰”的時候他其實已 54歲,是成名大學者,美國叫他走,他不去,他跑到裏昂發傳單,搞地下活動,後來被逮瞭。受瞭四個月的酷刑,拔指甲,泡冰桶,拿火燙,蓋世太保最後還是要對他行刑。四個人一排站,站他旁邊是一個 16歲的小夥子,那小夥子年紀輕發抖,他問布洛剋疼嗎?布洛剋說不疼,放心,一會就過去瞭。這就是這位史學大師的遺言。還有那個諾貝爾文學奬得主,法國新小說大傢剋勞戴爾,也是搞地下軍的。這些人是抗德英雄,愛國吧?問題來瞭,同一批人,在世的那一批人有一大部分戰後不久就加入一場運動,支持阿爾及利亞獨立運動。當時很多人就指責這批人是賣國賊,說你們叛國,你們怎麼能夠支持殖民地獨立?同一批人願意為國捐軀,現在怎麼那麼叛國?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法國古典學大師讓·皮埃爾·韋爾南的一段話:當年對我們這批人來講,要讓納粹侵入我們的國土是不可能的事情,一定要奮戰到底;同樣的,你要把我們這種用生命捍衛的權利從阿爾及利亞手中奪走,也是不可能的,這是統一的,一貫的。人傢訪問他為什麼那麼英勇,勇氣來自於什麼。他說勇氣不是來自於情緒性的主體,不是個彆的主體。不是跟某個國傢情緒的連接,也不是來自於一種地方身份。而是一種把自我完全脫落之後進入到普遍領域(普遍律則),那個普遍律則在某一霎那時機底下的爆發就叫做英勇。

時空變瞭,但理念沒有變,原則邏輯沒有變。

今天的中國不一樣,我們把愛國知識分子跟公共知識分子在某種程度上是對立起來的,覺得是兩種不同的人,但剛剛那個例子他們卻是同一種人。

而且愛國不能空洞的愛。當年那幫抗德的知識分子在後來仍然覺得他們是愛國的,就算他們支持阿爾及利亞獨立,他們還是愛國的。為什麼?因為他們相信的是:國傢是有理念的。這個理念是什麼,他們就迴溯到法國大革命,我們這個國傢怎麼建立起來,自由、平等、博愛。這是理念。基於相同的理念我們對抗納粹,基於相同的理念我們支持阿爾及利亞,這是捍衛國傢尊嚴。

國傢的建立應該有道德基礎,政治也分正義與非正義,否則就走形,國傢建立的基礎就變成瓦解自己的毒素。不分是非地愛國,我隻能說你是假的,僞的。

對,他做這些行動的時候,他在用自己的身體、語言,文章示範什麼叫法國。


前言/序言

寫在前麵


2009年,與之閤作六年的《SOHO》小報主持人“轉戰”《信睿》,我亦追隨許洋和李楠,做係列對談欄目,一口氣做瞭四年。倆人是我認識的最專業的業餘編輯。沒有許洋和李楠,沒有《信睿》,不會有連續四年幾十個對談。我對許洋和李楠,以及《信睿》的敬意,不是通過感謝所能錶達。

本次結集齣版的文字,來自我所做對談欄目中第一組“重溫經典”,共收入其中的 12篇。對談者大多是我的老朋友,他們之所長,涵蓋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領域。年齡偏大者如錢永祥,同齡人若高全喜,“小朋友”如蕭翰,都一口應承我的請求,戮力襄助。懷念那幾年每次都多少予人緊迫感的對談時光,我鞠躬感謝他們!

其實在當時便有將這些文字集冊齣版之機,對談第三篇發錶之後,漢唐陽光老闆尚紅科看齣門道,約我一年期滿,由他負責齣版事宜,答應瞭,沒多想。紅科早早把閤同傳來,沒細看。他多次催稿,我多次拖延。一晃過去五年。某時,終於想明白“拖延”的真實原因——每年參加若乾圖書年終評選,漢唐陽光的齣版物每每入選。我喜歡那些書,常常推薦、投票。在我們私誼和少量贈書外,不能再有任何“利益”瓜葛,始對得起我們的友誼和那些被投票的書籍。欠紅科的這筆“債務”,到我不再投票那天,一定償還。

係列對談陸續被齣版界老朋友們看中,紅科之外,有搏非、小吳(興元)、瑞琳、由之、小強,好像還有曉楣,還有更多一般意義的齣版界朋友。既然答應漢唐在先,隻能跟他們錶達歉意。他們的好意,都領瞭,記在心裏。趁此機會,嚮他們錶示感謝!

事後我差不多已決定將對談稿件永遠束之高閣。所以,當徐曉今年再次提起它們時,我不假思索地婉拒瞭。她聽慣瞭我老生常談的理由:世間好文章太多,手中底牌自知,不想給彆人添亂,也不給自己添堵。她說我矯情、自戀。這一指控,對我有極大殺傷力——平生最恨矯情、自戀狂,也就是假大空。為證明自己不是那樣的人,我同意她看稿子,再商量齣版。校改稿齣來瞭,電子版、打印件俱全,我五味雜陳,不知後悔還是高興,百感交集,我除瞭感謝,還能說什麼呢。

對談稿件再次提上日程,我是過瞭些時日纔知道更隱秘“內情”的。原來幕後推手還有一位——煥萍。單說對談欄目這件事,她是我之外,涉水最深的人,她承擔瞭與對談有關的諸多雜 1+12:通嚮常識的道路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1+12:通嚮常識的道路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1+12:通嚮常識的道路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1+12:通嚮常識的道路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我讀過《魯迅文集》,瞭解過魯迅眼中的國民,也想知道彆人眼中的魯迅。

評分

劉蘇裏的書,說的是常識,但懂得人真的不多

評分

哈額我可以去做任務重慶祝願所有朋友圈

評分

書不錯,啓濛讀物。隻是本人讀書不喜歡硬麵書

評分

還是原來的好

評分

京東真是太快瞭 當天下單 轉天早上就收到啦 快遞小哥點贊哦 年後快遞看來還是蠻給力的 速度那是杠杠的 這迴一起買瞭三本 好好讀書啦

評分

很好的一本書,不愧是大傢寫的,值得閱讀

評分

這是一本一直在找到的書,真是好書啊!

評分

包裝完好 書本質感不錯 物流也快 真心不錯的購物體驗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1+12:通嚮常識的道路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