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山的那一邊》是一部獨特的二戰史,大部分來自李德·哈特在紐倫堡對德國高級將領的審訊記錄。李德·哈特全麵、公正地將與布盧門特裏特、倫德施泰特、托馬、剋萊斯特、海因裏希、曼陀菲爾、施圖登特等德國將領的談話匯集起來,刪繁就簡,並在記述中穿插自己的分析和結論。他讓德國將領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進程的敘述者,這就是所謂的“山的那一邊”——指代德軍在二戰中的心理和各項軍事方針,由此《山的那一邊》記錄的不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直接的證據,讀者也能從德國將領的描述中感受當時的真實氛圍,領略戰爭的成敗細節。《山的那一邊》具有相當的可讀性,精彩程度不亞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
作者簡介
李德·哈特爵士(Basil H.Liddell Hart,1895-1970),英國軍事記者、軍事理論傢、戰略學傢。生於法國巴黎。早年就讀於英國劍橋大學。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服役,任步兵團軍官,並曾在戰鬥中負傷。後來加入英國皇傢軍事教育協會。一戰結束後,先後服務於《英國每日電訊報》(1925-1935)和《英國泰晤士報》(1935-1939),從事軍事記者工作。李德·哈特同時也是著名的軍事戰略傢,在軍事學上提齣瞭“間接路綫”的觀念以及涵蓋軍事以外領域的“大戰略”概念,同時他也是現代戰爭“裝甲兵”作戰的鼓吹者。李德哈特與剋勞塞維茲同時被譽為西方戰略思想史中的兩位現代戰略大師。主要著作有:《大戰略——間接路綫》、《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史》、《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沙漠之狐隆美爾》等。1966年被英國皇傢授予爵士勛章。
精彩書評
如果你是李德·哈特迷,就會知識他有多麼喜愛《山的那一邊》!這是一部鐵杆軍事曆史迷的必讀書!
——×××網站評論
李德·哈特的又一部力作!他用采訪德國將領的珍貴機會,深度洞察德國在二戰中的戰略細節和軍事思考。書中德國將領對德國為什麼拖延進攻敦刻爾剋?為什麼進攻波蘭、希臘?與希特勒周鏇戰爭策略到底有多睏難等問題作瞭一一解答。
——×××網站評論
李德·哈特讓這些被俘的德國將軍變得健談,從而成就瞭這部簡潔、易讀、迷人的佳作!書中一些德國將領的開誠布公令人耳一新!
——×××網站評論
目錄
初版序言
本版序言
第一部分 希特勒的將領
第一章 自尋死路的分裂
第二章 澤剋特打造國隊
第三章 布隆貝格和弗裏奇時期
第四章 勃勞希契和哈爾德時期
第五章 古德裏安將軍——初期勝利的締造者
第六章 “陽光下的戰士”——隆美爾
第七章 陰影下的軍人
第八章 “老衛兵”——倫德施泰特
第二部分 走嚮戰爭
第九章 希特勒的崛起
第十章 裝甲部隊的崛起
第三部分 德國將領眼中的戰爭
第十一章 希特勒如何打敗法國和拯救英國
第十二章 兵臨敦刻爾剋時下令“暫停進軍”
第十三章 法國戰事的終結和德軍首次受挫
第十四章 啞火於地中海
第十五章 希特勒入侵蘇聯
第十六章 何以兵敗莫斯科
第十七章 兵敗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
第十八章 兵敗斯大林格勒之後
第十九章 紅軍
第二十章 盟軍進攻意大利
第二十一章 諾曼底失陷
第二十二章 西綫指揮部眼中的刺殺希特勒密謀
第二十三章 希特勒孤注一擲——第二次阿登戰役
第二十四章 希特勒——一位年輕將領的看法
結論
德軍高級將領列錶
譯名對照錶
戰爭是政治的破産(譯後記)
精彩書摘
《山的那一邊》:
第一章 自尋死路的分裂
戰時發生的一切在當時看來和在戰後往往迥然不同,戰後通常可以看得更清楚。領導人物的形象變化之大尤其如此。領袖的公眾形象在戰時常常失真,而且隨著勝負的潮起潮落而沉浮。
戰前,尤其是一度徵服西方之時,希特勒形同巨人,他身兼拿破侖的戰略、馬基雅維裏的狡詐和穆罕默德的激情。德軍第一次在俄國受挫,希特勒的形象就開始減色。至二戰行將結束時,希特勒被視為不懂軍事的魯莽漢,他那些瘋狂的命令和愚笨無知大大成全瞭同盟國的勝利。德軍的一切災難均歸咎於希特勒,德軍的一切成就則歸功於德軍總參謀部。
對希特勒的這種描述顯然是不真實的,盡管其中也不乏某些真實之處。希特勒決非一個愚蠢的戰略傢,恰恰相反,他聰明過人,當然他也逃不脫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命運。
他擅長齣其不意,在戰略心理方麵堪稱大師,並將戰略心理學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早在戰前,他就曾告訴同夥如何在挪威發動大膽的突襲,一舉占領挪威,如何將法軍誘離馬其諾防綫。他比任何將領更清楚,怎樣纔能兵不血刃,先期挫敗抵抗力量,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他洞悉對手的心理,將其玩弄於股掌之中,戰略藝術運用之妙堪稱史無前例。
希特勒常常與他的軍事專傢意見相左,而事實又往往證明他是對的。專傢的失策反襯齣他的高明,使其威望與日俱增。這樣的結果緻使軍事專傢在後來說話沒有分量,哪怕他們對戰況的看法更為正確。在俄國的戰役中,希特勒的缺點壓倒瞭他的天賦,一錯再錯導緻瞭徹底失敗。盡管如此,我們還是不要忘瞭,身為戰略指揮傢的拿破侖也曾為自己的勝利而陶醉,在同樣的地點,犯下瞭同樣的緻命錯誤。
希特勒的緻命傷在於他拒絕"止損",在勝利的機會日趨渺茫之時,仍然執迷於進攻。但這顯然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協約國將領福煦(Foch)、黑格(Haig)和德國最高司令部的決策者興登堡(Hindenburg)及魯登道夫(Luden-dorff)最大的失策。這些人都是職業軍人。德軍在法國的潰敗很大程度上應歸咎於希特勒猶豫不決,遲遲不肯批準從法國及時撤退。這種態度也與當年的福煦如齣一轍。關鍵的區彆在於當年身處戰場的法軍將領(並非比較高明)對福煦並不俯首聽命,而在1944年和1945年,德軍將領卻不敢違抗希特勒的命令。
正是通過探究這種對希特勒的恐懼和德軍最高司令部的內部矛盾,我們纔能對德軍戰略計劃受挫的原因做齣真實的解釋。希特勒的戰略直覺和德軍總參謀部的戰略運籌結閤在一起,本當産生壓倒一切的力量,但是雙方衝突所産生的緻命矛盾卻成瞭他們對手的大救星。
總參謀部體製下所産生的老派將領在戰爭中自始至終是德國戰略思想的執行者。但是在捷報頻傳的日子裏,他們的作用並沒有被充分認識,等到戰爭的格局發生逆轉,他們纔進入公眾的視綫,並被同盟國的人民視為真正可怕的大敵。在二戰的最後一年,德軍總參謀部的代錶人物倫德施泰特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無論在戰事方麵,還是在推翻納粹的政變問題上,人們常問的不是希特勒將如何乾,而是倫德施泰特會有何作為。
人們曾把德軍將領視為韆人一腦、鐵闆一塊,具有驚人的政治能量。這種印象說明瞭為什麼同盟國方麵一直指望德國將領會推翻希特勒,但這種指望最終落空。它也說明瞭公眾為什麼堅信德軍將領和希特勒一樣可怕,應對德國的侵略行為負責。這種看法若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戰尚情有可原,如今早就過時瞭。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軍將領所起的作用甚微,其作用最多就像一個失靈的刹車。
戰爭開始時,德軍將領的效能對希特勒的成功貢獻頗大,但他們的作用被希特勒的成功所掩蓋。當希特勒頭上的光環黯然失色時,在外部世界的眼中,這些將領的作用開始凸顯,但實際上他們在自己國傢裏卻已經是力不從心瞭。
這種情況是由一係列原因造成的。這些將領代錶著保守的秩序,這種傳統對新一代毫無感召力。新一代德國人是在革命精神和對國傢社會主義狂熱的信念中長大的。將領們的任何行動,若是要反對現政權,尤其是反對擅長蠱惑民眾的元首,都難以得到部下的效忠。軍事將領一嚮對公眾事務頗為疏離,希特勒又狡猾地使他們對國政民情懵然無知,緻使其行動受到牽製。另一個因素是,他們嚴守軍紀,對自己在國傢元首前作的效忠誓言難以釋懷。一個自視甚高的軍人卻違背誓言豈非荒唐可笑,這是一種絕對真實的情感,也是緻使其縮手縮腳不敢犯上的最為冠冕堂皇的理由。當然,大難臨頭,卻置同胞和國傢的最高利益而不顧,這通常是因為一己私利從中作祟。從希特勒崛起到德國失敗的12年裏,德軍將領始終力圖排斥來自外界的乾擾,為保持其在軍事領域的專業話語權而作齣不懈的努力。然而,是追逐個人的野心還是割捨一己私利,這對矛盾構成瞭他們緻命的弱點。
鬥爭的第一階段以軍方的絕對優勢而告終,但這種優勢是通過希姆萊(Himmler)纔間接地確立的。希姆萊利用希特勒的恐懼,促使希特勒一舉剪除瞭羅姆(Roehm)上尉和其他褐衫隊(Brownshirt,衝鋒隊又稱褐衫隊,德國納粹黨的武裝恐怖組織——編者注)的骨乾。雖然並不能肯定後者是否真的要推翻希特勒,但他們欲篡奪軍權是確鑿無疑的。這股勢力被消滅以後,希特勒變得更加倚仗將領的支持,後者也得以在軍界重樹自己的最高威望。
……
前言/序言
山的那一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李哈特的書,非常喜歡。價格實惠,很好。薄薄的一本,但是值得細讀
評分
☆☆☆☆☆
較為有名的作品,其對納粹德國的袒護也暴露瞭作者鮮明的立場
評分
☆☆☆☆☆
京東送貨還是比較滿意的,二戰期間的書籍自己一直都在關注,這本德國將軍的書沒看過。希望很精彩。
評分
☆☆☆☆☆
李哈特的書,非常喜歡。價格實惠,很好。薄薄的一本,但是值得細讀
評分
☆☆☆☆☆
李哈特的書,非常喜歡。價格實惠,很好。薄薄的一本,但是值得細讀
評分
☆☆☆☆☆
商品很好,快遞小哥很負責
評分
☆☆☆☆☆
物流快,寶貝好,必須贊!!
評分
☆☆☆☆☆
包裝有點爛
評分
☆☆☆☆☆
比亞馬遜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