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榻雜記/季羨林代錶作品·典藏版(精裝)

病榻雜記/季羨林代錶作品·典藏版(精裝)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季羨林 著
圖書標籤:
  • 季羨林
  • 雜文集
  • 文化隨筆
  • 文學迴憶
  • 思想
  • 經典
  • 精裝
  • 典藏
  • 病榻雜記
  • 人生感悟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8202886
版次:1
商品編碼:11734126
品牌:讀品聯閤(TASTEFUL READING)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12
字數:156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病榻雜記(季羨林經典作品新精裝典藏版):病榻之上的達觀記錄耄耋之年的獨到見解

內容簡介

  季羨林先生作為享譽海內外的國學傢、著名的語言學傢、翻譯傢等,素有“國寶”之稱,然後在病榻上,卻寫下《辭“國學大師”》《辭“學界泰鬥”》《辭“國寶”》三篇文章,摘下頭上的桂冠。
  季羨林先生自2001年底住院後,在病榻上撰寫瞭這些文字,其中包含瞭其對故人的懷念和對生死觀、思想道德等諸多方麵的感想。
  文章中處處洋溢著季羨林先生筆耕不輟的精神,清晰地再現瞭季羨林先生是如何與病魔搏鬥,樂觀豁達地麵對生活。

作者簡介

  季羨林(1911.8.6—2009.7.11),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傢、語言學傢、文學傢、國學傢、佛學傢、史學傢、教育傢和社會活動傢。曆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聊城大學名譽校長、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
  代錶作品:《牛棚雜憶》《天竺心影》《朗潤集》《留德十年》《病榻雜記》《中印文化關係史論集》《佛教與中印文化交流》等。

目錄

001 小引
004 病房雜憶
012 醫生也要嚮病人學點什麼
015 在病中
045 辭“國學大師”
047 辭學界(術)泰鬥
049 辭“國寶”
059 對未來的懸思
061 李恒進大夫
063 迴傢
068 “三進宮”
075 護士長
078 一幕小鬧劇
080 笑著走
082 輸液
084 安裝心髒起搏器
085 中西醫學的結閤問題
088 常建的—首詩
090 漫談“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贈301醫院宋守禮大夫
092 白衣天使新贊
095 座右銘(老年時期)
096 贈301醫院
097 贈中石
098 封筆問題
100 論包裝
102 一個值得擔憂的現象——再論包裝
105 一點關於“美”化的杞憂
107 對廣告的逆反心理
110 給“拆”字亮紅燈
112 從小康談起
114 漫談消費
119 論怪論
121 論“據理力爭”
125 公德(一)
127 公德(二)
129 公德(三)
131 公德(四)
133 真理愈辨愈明嗎
136 同胞們說話聲音放低一點
138 糊塗一點,瀟灑一點
141 難得糊塗
144 我的座右銘
146 我的懷舊觀
149 我的美人觀
154 老年四“得”
156 老年十忌
174 時間
178 老年談老
183 九三述懷
189 九十五歲初度
193 虎年抒懷
200 狗年元旦抒懷
202 漫談“再少”問題
204 泰山頌
206 在“翻譯文化終身成就奬”錶彰大會上的書麵發言

精彩書摘

  小引
  半年以前,我已經運交華蓋。一進羊年,對彆人是三羊開泰,對我則是三羊開災,三羊開病。沒有能夠看到池塘生春草,沒有能夠看到樓旁小土山上露齣一絲綠意,更談不到什麼“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麵不寒楊柳風”瞭。我病倒瞭,被送進瞭301醫院。到今天已經一百多天,不但春天已過,夏天也好像早已開始瞭。
  春天是復蘇,是醒悟,是希望,是光明。這幾種東西都是人見人愛的,因此沒有人不愛春天,我當然不能例外。
  但是我有一個怪的想法,想參與春天的到來。春來春去,天地常規,人怎麼能參與呢?我的意思並不是想去乾預,我隻是想利用自己的五官四肢的某一部分去感知春天的到來。古人詩:
  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
  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詩人的春天是嗅齣來的。在過去的91年中,我大概每年都通過我的某一個感官,感知春天的到來,心中充滿瞭喜悅和光明,眼前有無限的希望。偏偏今年齣瞭婁子,沒有能感知到春天的到來,就進瞭醫院。
  我有一個優點(有時也是缺點),就是永遠不讓腦海停止活動。在初進醫院的時候,忙於同病魔做鬥爭,沒有想多少東西。病勢一稍緩,腦海又活動起來瞭。全身讓人感到舒服的地方,幾乎沒有,獨獨思維偏不糊塗。除瞭有時還遺憾春天的逝去以外,腦袋裏想瞭好多好多的東西。特彆是在輸液時,有六七大瓶藥水高高地掛在自己頭頂上,這有極大的威懾力,自己心裏想:這夠你吃四五個小時的瞭。我還想到許許多多彆的事情,包括古代的詩詞。我於是想寫一些文章,不是記錄自己的醫療過程,而是記錄自己想到的東西。結果文章確實寫瞭不少。現在把這些文章收集起來,編成瞭一個集子,名之曰《病榻雜記》,送給讀者。
  我知道,人世間大概還有一些關心我的朋友,他們有的會想道:“季羨林哪裏去瞭?”現在這一本小冊子就可以告訴他們:季羨林還活著,不過是經過瞭一段頗長的疾病的煉獄。現在正從煉獄裏走齣來,想重振雄風瞭。
  在301醫院治病期間,我受到瞭院領導、大夫們以及護士們的愛護,衷心感謝。
  濛新世界齣版社的周奎傑和張世林兩同誌加以青睞,答應齣版,十分感激。書中的照片大都是一直陪我住院的李玉潔女士精心挑選的。
  最近幾年住過四次醫院。
  第一次,2001年12月;
  第二次,2002年8月;
  第三次,2002年11月;
  第四次,2003年2月。
  2003年6月16日於301醫院
  病房雜憶
  住到全國最有名的醫院之一——301醫院的病房裏來,已經兩年多瞭。要說有什麼緻命的大病,那不是事實。但是,要說一點兒病都沒有,那也不是事實。一個人活到瞭95歲而一點兒病都沒有,那不成瞭怪事嗎?我現在的處境是,有一點兒病而享受一個真正病人的待遇,此我的心之所以不能安也。
  我今年已經95歲,幾乎等於一個世紀,而這一個世紀,又非同尋常。光是世界大戰,就打過兩次。雖然第一次沒有打到中國來,但是,中國人民也沒少受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一大撮“浪人”(大傢都會理解,我為什麼隻提“浪人”。實際上不止這些人)乘機占領瞭中國的大片土地,燒殺擄掠,無所不用其極。以至殺人成山,流血成河,中國人民陷入空前的災難中。
  此後是一個長達幾十年的漫長過程。
  盼星星
  盼月亮
  盼到東方齣太陽
  盼到狗年旺旺旺
  盼到我安然坐在這大病房中,光亮又寬敞。
  現在我的迴憶特彆活躍。上下五韆年,縱橫十萬裏,旮旮旯旯,我無所不憶。迴憶是一種思想活動。大傢都知道,思想這玩意兒,最無羈絆,最無阻礙,這可以說是思想的特點和優點。鬍適之先生提倡大膽地假設,小心地求證。這話是絕對沒有錯的。假設越大膽越好,求證越小心越好。這都是思維活動。世界科學之所以能夠進步,就因為有這種精神。
  是不是思想活動要有絕對的自由呢?關於這個問題,大概有不同意見。中國過去,特彆是在古典小說中,有時候把思想活動稱之為心猿。一部《西遊記》的主角是孫悟空,就是一隻猴子。這一隻猴子,本領極大,法力無邊。從花果山造反,打上天宮,視天兵天將如草芥。連眾神之主的玉皇大帝,他都不放在眼中。玉皇大帝為瞭安撫他,把他請上天去,封他為弼馬溫。他嫌官小,立即造反,大鬧天宮,把天宮搞得一塌糊塗。結果驚動瞭西天佛祖、南海菩薩,使用瞭大法力,把猴子製伏,壓在五行山下,等待唐僧取經時,纔放他齣來,成為玄奘的大弟子。又怕他惡性難改,在他頭上箍上瞭一圈鐵箍。便把緊箍咒教給瞭唐僧。一旦猴子猴性發作,唐僧立即口中念念有詞,念起緊箍咒來。猴頭上的鐵箍隨之緊縮起來,讓猴子疼痛難忍,於是立即改惡嚮善,成為一隻服從師父教導的好猴子。
  寫到這裏,我似乎聽到瞭批評的意見:你不是寫《病房雜憶》嗎?怎麼漫無邊際,寫到瞭緊箍咒和孫行者身上來瞭?這不是離題萬裏嗎?我考慮瞭一下,敬謹答曰:沒有離題。即使離的話,也隻有一裏。那九韆九百九十九裏,是你硬加到我頭上來的。我不過想說,任何人,任何社會,都必須有緊箍意識。法院和警察局固然有緊箍的意義,連大馬路上的紅綠燈不也有緊箍的作用嗎?
  繞瞭一個小彎子,讓我們迴到我們的原題上:《病房雜憶》。“雜”者,亂七八糟之謂也。既然是亂七八糟,更需要緊箍的措施。我們必須在雜中求齣不雜的東西,求齣一緻的東西。決不能讓迴憶這玩意兒忽然而天,忽然而地也,任意橫行。我們必須把它拴在一根柱子上。我現在坐在病房裏就試著拴幾根柱子,目前先拴兩根:
  一、小姐姐
  迴想起來,已經是80年前的事情瞭。那時,我們傢住在濟南南關佛山街柴火市。我們住前院,彭傢住後院。彭傢二大娘有幾個女兒和男孩子。小姐姐就是二大娘的二女兒,比我大,所以稱之為姐姐;但是大不瞭幾歲,所以稱之為小姐姐。
  我現在一閉眼,就能看到小姐姐不同凡俗的標緻形象。中國舊時代贊揚女性美有許多詞句。什麼沉魚落雁,什麼閉月羞花。這些陳詞濫調,用到小姐姐身上,都不恰當,都有點兒可笑。倒是宋詞裏麵有一些麗詞秀句,可供參考。我在下麵舉幾個例子。
  江城子蘇東坡
  膩紅勻臉襯檀唇,晚妝新,暗傷春。手撚花枝,誰會兩眉顰?
  雨中花慢蘇東坡
  嫩臉羞蛾,因甚化作行雲,卻返巫陽。
  三部樂蘇東坡
  美人如月,乍見掩暮雲,更增妍絕。算應無恨,安用陰晴圓缺。
  鷓鴣天蘇東坡
  羅帶雙垂畫不成,殢人嬌態最輕盈。
  酥胸斜抱天邊月,玉手輕彈水麵冰。無限事,許多情。四弦絲竹苦丁寜。饒君撥盡相思調,待聽梧桐葉落聲。
  類似的例子還可舉齣一些來,我不再列舉瞭。我的意思無非是想說,小姐姐秀色天成。用平常的陳詞濫調來贊譽,反而適得其反。倘若把宋詞描繪美人的一些詞句,拿來用到小姐姐身上,將更能凸顯她的風采。我在這裏想補充幾句:宋人的那一些詞句描繪的多半是虛無縹緲的美人。而小姐姐卻是活靈活現,真實存在的人物。倘若宋代詞人眼前真有一個小姐姐,他們的詞句將會更豐滿,更靈透,更有感染力。
  小姐姐是說不完的。上麵講到的都是外麵的形象。在內部,她有一顆真誠、熱情、同情彆人、同情病人的心。大傢都知道,麻風病是一種非常凶惡、非常可怕的病。在山東濟南,治療這種病的醫院,不讓在城內居留,而是在南門外韆佛山下一片荒郊中修建的療養院中。可見人們對這種惡病警惕性之高。然而小姐姐傢裏卻有一位患麻風病的使女,自我認識小姐姐起,就在她傢裏。我當時雖然年齡小,懂事不多,然而也感到有點兒彆扭。這位使女一直待在小姐姐傢中,後來不知所終。我也沒有這個閑心去刺探研究——隨她去吧。
  但是,對於小姐姐,我卻不是這樣隨便。小姐姐是說不完的。在當時,我語不驚人,貌不壓眾,隻不過是寄人籬下的一隻醜小鴨,沒有人瞧得起,沒有人看得上。連叔父也認為我沒有多大齣息,最多不過是一個郵務生的材料。他認為我不闖實,膽小怕事。他哪裏知道,在促進我養成這樣的性格過程中,他老人傢就起瞭不小的作用。一個慈母不在跟前的孩子,哪裏敢飛揚跋扈呢?我在這裏附帶說上幾句話:不管是由於什麼原因,齣於什麼動機。畢竟是叔父從清平縣窮鄉僻壤的官莊把我帶到瞭濟南,我因此得到瞭念書的機會,纔有瞭今天的我。我永遠感謝他。
  閑言少敘,書歸正傳。話頭仍然迴到小姐姐身上。但是,在談小姐姐之前,我先粗筆勾畫一下我那幾年的情況。在小學和初中時期。我貪玩,不喜歡念書,並無什麼雄心壯誌,不羨慕彆人考甲等第一。但是,不知道是由於哪一路神仙嗬護,我初中畢業考試平均分竟達到瞭97分,成為文理科十幾個班之冠。這一件個人大事,公眾小事,觸動瞭當時的山東教育廳長——前清狀元王壽彭老先生。他親自命筆,寫瞭一副對聯和一個扇麵給我,算是對我的奬勵。我也是一個頗有點兒虛榮心的人,受到瞭王狀元這樣的禮遇,心中暗下決心:既然上來瞭,就不能再下去。於是,奮發圖強,兀兀窮年。結果是,上瞭三年高中,六次期考,考瞭六個甲等第一。高中最後一年,是在杆石橋那個大院子裏度過的。此時,我已經小有名氣。國文,被國文教員董鞦芳先生評為全校之冠(同我並列的還有一個人王俊岑,後入北大數學係);英文,我被大傢稱為Greathome(大傢,戲笑之詞,不足為訓)。我當時能用英文寫相當長的文章。現在迴想起來,自己都有點兒驚詫。當我看到英文教員同教務處的幾位職員在一起談到我的英文作文,那種眉開眼笑的樣子,我真的不禁有點兒飄飄然瞭。
  上麵這些情況,都是我們傢搬離柴火市以後發生的,此時,即使小姐姐來走娘傢,前麵院子也已經是人去屋空瞭。那一位小兄弟(我)也已杳若黃鶴,不知飛嚮何處去瞭。事實上,我飛得真不能算近。我於1935年離開祖國,到瞭德國,一住就是十年。一直到1946年,纔輾轉迴國。當時國內正在進行戰爭。我從上海乘輪船到瞭秦皇島,又乘火車到瞭北京。此時正是鞦風吹昆明(湖),落葉滿長安(街)的深鞦。離京十載,一旦迴來,心中喜悅之情,不足為外人道也。
  然而小姐姐卻仍然見不到。
  我被聘為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係主任,時間是1946年。1946年和1947年這兩年,仍然教書。此時戰爭未停,鐵路不通。航空又沒有定期航班,隻能碰巧搭乘彆人定好的包機。這種機會是不容易找的。我一直等到1948年,纔碰到瞭這樣的好機會。於是我就迴到瞭闊彆13的濟南,見到瞭我傢裏的人,也見到瞭小姐姐。
  二、大宴群雌
  那一年,我37歲。若以40歲為分界綫的話,我還不到中年,還是一個青少年。然而,當時知識分子最高的追求有二:一個是有一個外國博士頭銜(當時中國還沒有授予博士的辦法);第二個是有大學教授的稱號。這兩件都已是我囊中之物。舊時代所謂“少年得誌”差堪近之。要說沒有一點兒沾沾自喜,那不是真話。此時,工資也相當高,囊中總是鼓鼓囊囊的。我處心積慮,想讓大傢痛快一下。在中國,率由舊章,就是請大傢吃一頓。這對我來說並不睏難,於是我想立即付諸實施。
  但是,且慢。在中國請客吃飯是一門學問。中國智慧(ChineseWisdom)有一部分就蘊藏在這裏麵。傢人父子,至親好友,大傢隨便下個館子,撮上一頓,這裏麵沒有很深的哲學。但是,一旦請外人吃飯,就必須考慮周詳:請什麼人?為什麼請?怎樣請?其中第一個問題最重要。中國有一句俗話:“做菜容易請客難。”對我來說,做菜確實很容易,請客也並不難。以我當時的身份和地位,請誰,他也會認為是一種光榮。可是,一想到具體的人,又須傷點兒腦筋。第一個,小姐姐必須請,這毫無問題,無復獨多慮。第二個就是小姐姐的親妹妹,彭傢四姑娘,我叫她荷姐的。這個人比漂亮,雖然比不上她姐姐的花容月貌,但也似乎沾瞭一點兒美的基因,看上去賞心悅目,伶俐,靈活,頗有一些耐看的地方。我們住在佛山街柴火市前後院的時候,四姐仍然處於醜小鴨階段,但是她和我的關係非常好。她常到我住的前院北屋同我閑聊,互相開點兒玩笑。說心裏話,她就是我心想望的理想夫人。但是,阻於她母親的短見,西湖月老祠的那兩句話沒有能實現在我們倆身上。現在,隔瞭十幾二十年瞭,我們又會麵瞭。她知道,我有幾個博士學位,便嬉皮笑臉地開起瞭玩笑,左一聲“季大博士”,右一聲“季大博士”。聽多瞭,我驀地感到有一點兒淒涼之感發自她的內心。鬍為乎來哉!難道她又想到瞭20年前那一段未能成功的姻緣嗎?我這個人什麼都不迷信,隻迷信緣分二字,有緣韆裏來相會,無緣對麵不相識。我們倆之間的關係,難道還不是為緣分所左右的嗎?奈之何哉!奈之何哉!
  我繼續考慮要邀請的客人。但是,考慮來,考慮去,總離不開婦女這個圈子。群雄哪裏去瞭呢?群雄是在的。在我的親戚朋友中,我這個年齡段的小夥子有二十多個。傢庭經濟情況不同,有的蠻有錢的,但他們的共同情況是不肯念書。有的小學畢業,就算完成瞭學業;有的上到初中;上高中者屈指可數。到北京來念書,則無異於玄奘的萬裏求法矣。其中還有極少數人,用小學時代學到的那一點兒文化知識,在社會上鬍混。他們有不同的麵孔:少爺、姑爺、舅爺、師爺,如此等等。有如麵具一般,拿在手裏,隨時取用。現在要我請這樣的人吃飯,我實在臉上有點兒發紅,下不瞭這個決心。我考慮來,考慮去,最後桌子一拍,下瞭決心。各路英雄,暫時委屈,我現在隻請英雌瞭。
  我選定濟南最著名的大飯店之一——聚豐德,定瞭幾桌上好的翅子席(有魚翅之謂也)。最後還加瞭幾條新捉到的黃河鯉魚。我請瞭二十來位青年婦女,其中小姐姐姊妹當然是心中的主客。宴會極為成功,大傢都極為滿意。我想,她們中有的人生平第一次吃這樣的好飯,也許就是最後一次。我每次想到那種觥籌交錯、杯盤齊鳴的情況,就不禁心滿意足。
  ……

前言/序言


《季羨林散文精選》 一部思想的漫遊,一場心靈的滌蕩 在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星空中,季羨林先生是一位獨樹一幟的璀璨星辰。他的一生,融匯瞭深厚的學術造詣與真摯的人文關懷,他的文字,更是跨越瞭國界與時空的藩籬,直抵人心最柔軟的角落。這本《季羨林散文精選》,正是季老人生智慧與情感的結晶,它不是某一特定時期的記錄,也不是某個單一主題的鋪展,而是一幅壯闊的思想畫捲,一次深刻的心靈之旅。 本書收錄的散文,如同季老先生的學術研究一般,涉獵廣泛,卻又主題鮮明。他以其特有的溫潤筆觸,將東方古典的深邃智慧與西方文明的理性光輝巧妙融閤,展現齣一種超越狹隘民族文化的博大胸懷。閱讀這些篇章,我們仿佛與一位睿智的長者並肩而行,聽他娓娓道來,從古老的梵文經典談到當下的社會現象,從個人的生活感悟聊到人類的共同命運。他的文字,沒有空洞的理論說教,也沒有矯揉造作的情感宣泄,而是充滿瞭對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對生命本質的深刻洞察,以及對人類未來的殷切期盼。 文字的清泉,滋養乾涸的心靈 季羨林先生的語言,如同山澗的清泉,純淨而甘甜,又如春風拂麵,溫暖而和煦。他善於運用樸素而生動的語言,描繪齣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刻畫齣細膩入微的情感波動。無論是對往昔歲月的迴憶,對故土風情的描繪,還是對親朋故舊的追思,他的文字都飽含著深情,卻又不失理性。他從不迴避生活中的睏苦與無奈,但他總能從中提煉齣積極的力量,傳遞齣樂觀的生活態度。 在《季羨林散文精選》中,您會讀到他對童年時光的溫情迴憶,那些在江南水鄉度過的青蔥歲月,那些與祖母、母親相處的點滴,都化作瞭文字中最動人的詩篇。他筆下的故鄉,不再是簡單的地理名詞,而是承載著濃濃鄉愁的溫暖港灣,是滋養他精神成長的沃土。同時,他也毫不避諱地講述瞭他在異國他鄉的求學經曆,那些在德國留學期間的艱辛與收獲,那些與同學、老師的交往,都展現瞭他作為一位學者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以及作為一個人跨越文化隔閡的包容胸懷。 智慧的光芒,照亮人生的迷茫 季羨林先生的智慧,並非深藏於象牙塔中的書齋理論,而是融入瞭他對生活方方麵麵的深刻理解。他的散文,就是他思考的痕跡,是他與世界對話的記錄。他以一種超然的視角,審視著人生的悲歡離閤,探討著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在本書中,您可以讀到他對“道”的理解,那種順應自然、無為而治的東方哲學智慧,如何在現代社會中依然具有指導意義。他會引導您思考,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如何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安寜,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節奏。他也會分享他對知識的看法,強調學無止境,以及知識對個人成長的巨大推動作用。但他更強調,知識的獲取,不應僅僅是為瞭功名利祿,而應是為瞭更好地認識世界,更好地服務社會。 此外,季老先生對人生境遇的洞察,也同樣令人受益匪淺。他經曆過時代的風雲變幻,也承受過人生的跌宕起伏,但他始終保持著一顆平和豁達的心。他會以一種不動聲色的方式,講述生活中的苦難,但字裏行間卻透露齣一種化解痛苦、超越睏境的力量。他的文字,如同明燈,照亮瞭人生道路上的迷茫與睏惑,給予讀者前行的勇氣與信心。 跨越時代的思考,永恒的人文關懷 季羨林先生的散文,之所以能夠穿越時空的阻隔,觸動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在於他始終堅持著深厚的人文關懷。他關注的,不僅僅是個人的命運,更是整個人類社會的福祉。 在本書中,您會讀到他對東西方文化的比較與思考,他並非簡單地站在某一方的立場,而是努力尋求文化之間的共通之處,倡導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與互鑒。他以一種平等、尊重的姿態,審視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並從中汲取養分,為構建一個更加和諧的世界貢獻智慧。 他對社會現象的觀察,也總是帶著一種溫和的批判與深刻的反思。他不會刻意批判,而是通過對生活細節的描繪,讓讀者自己去體會其中蘊含的問題。他的文字,總是引導讀者去思考,去質疑,去尋求更美好的可能性。 更重要的是,季老先生的文字中,始終彌漫著一種對生命的熱愛與對人的尊重。他欣賞那些平凡而偉大的普通人,他理解那些在生活中掙紮而又不屈不撓的靈魂。他的文字,總能喚醒讀者內心深處的共鳴,讓我們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暖聯結,以及生命本身的價值與意義。 《季羨林散文精選》:獻給每一個渴望理解生命、感悟人生的人 這本《季羨林散文精選》,並非一本單純的讀物,它是您在喧囂世界中的一處心靈棲息地,是您在迷茫人生中的一盞智慧明燈。翻開它,您將走進一位偉大思想傢的內心世界,您將聆聽一位智者的人生感悟,您將汲取一種跨越時代的文化營養。 無論您是在尋找知識的滋養,還是在渴求精神的慰藉,亦或是在探索生命的真諦,這本《季羨林散文精選》都將是您不容錯過的珍貴之選。它以其雋永的文字、深邃的思想、廣博的視野,為您打開一扇認識世界、認識自己、認識生命的全新窗口。在季羨林先生的文字世界裏,您將獲得一次深刻的心靈洗禮,一次意義非凡的人生體驗。 讓季羨林先生的智慧之光,照亮您前行的道路;讓他的文字清泉,滋潤您乾涸的心靈。在這本書中,您將找到那些隱藏在生活細微之處的深刻哲理,那些被時光淹沒卻依舊閃耀著光輝的人生智慧。這不僅僅是一次閱讀,更是一次與偉大靈魂的對話,一次對生命最真摯的敬意。

用戶評價

评分

這套書的裝幀確實是極盡考究,精裝的質感拿在手裏沉甸甸的,翻閱時那種紙張的韌性和油墨的細膩感,都讓人倍感舒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選用的紙張並非那種漂白得過分、刺眼的白,而是帶著一種溫和的米白色,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覺得疲勞。封麵設計簡潔大方,沒有過多花哨的裝飾,卻透著一種沉靜的力量,非常契閤季羨林先生那種大傢風範。我一直很喜歡這種實體書帶來的儀式感,仿佛每一次翻開,都是一次與智者的對話。這種用心的製作,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享受,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尊重,是對作者及其作品最真摯的緻敬。在如今快節奏、碎片化的信息時代,能靜下心來讀一本這樣的書,本身就是一種奢侈,而這套書的呈現方式,更是將這份奢侈感提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它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擺放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道風景。

评分

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感受,是一種穿越時空的寜靜。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一個遠離塵囂的世界,與季羨林先生一同漫步。他的文字有一種撫慰人心的力量,能夠化解生活中的焦慮和不安。他對於生命、對於時間、對於人生的思考,既有哲人的深度,又不失個人的溫度。他會寫到他對故鄉的思念,對親友的懷念,這些真摯的情感,讓我覺得他是一位非常真實、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大師”。他的文字裏充滿瞭對生活的熱愛,即使麵對睏難和挑戰,也能保持一種樂觀豁達的心態。這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對於身處壓力之下的現代人來說,是一種極大的鼓舞和啓發。讀完之後,會覺得內心更加平和,對生活也有瞭新的理解。

评分

我原本對“雜記”這個詞有些模糊的期待,以為會是零散的文章集,但讀過之後,纔發現這是一種非常獨特的敘事方式。季羨林先生以一種極為個人化的視角,將他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巧妙地編織在一起。他的文字,沒有驚濤駭浪般的戲劇性,卻有著如溪流般潺潺的生命力。每一篇都像是一個小小的窗口,讓你窺見一個時代、一個角落,或是作者內心深處的一隅。他觀察生活細緻入微,對人情世故的體察也極為深刻,字裏行間透露齣的智慧,不是那種故作高深的理論,而是融化在生活點滴中的感悟。讀他的書,總會有一種“原來是這樣”的豁然開朗,或者是一種“我也有同感”的溫暖。他能用最樸素的語言,觸碰到最深層的情感,這是他作為一位語言大師的獨特魅力。即使是些日常的瑣事,在他的筆下也變得意味深長,引人迴味。

评分

季羨林先生的學識淵博,這在他的作品中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令人驚喜的是,即使是討論一些相對嚴肅的學術話題,他也能處理得遊刃有餘,既有深度又不失可讀性。他不像很多學者那樣,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堆砌成晦澀難懂的文字,而是能用一種通俗易懂、引人入勝的方式來呈現。我尤其欣賞他對於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理解和尊重,這種跨文化的視野,在今天的社會尤為寶貴。他能夠在比較中展現各自的獨特價值,而不是簡單地進行優劣判斷。這種開放包容的態度,讓我深刻地體會到瞭“和而不同”的真諦。讀他的書,不僅能增長知識,更能拓展視野,提升人文素養。他不僅僅是一個學者,更是一個文化的擺渡人,連接著不同的文明,傳遞著真摯的情感。

评分

這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書,每一次翻閱都會有新的發現和感悟。季羨林先生的文字,就像陳年的佳釀,越品越有味道。他能夠將看似平淡的生活細節,挖掘齣深刻的哲理,這種功力實在令人佩服。他對漢字的演變,對古代文化的考究,信手拈來,卻又不是枯燥的學術講解,而是充滿瞭趣味性和啓發性。他總能用一種彆開生麵的方式,來解讀那些古老而又神秘的事物。我尤其喜歡他那種幽默的筆調,常常會讓人會心一笑,又在笑聲中體會到深層的意蘊。他讓我們看到,學問並非遙不可及,智慧也並非深不可測,它們就藏在日常的觀察和思考之中。這套書,不僅僅是一次閱讀體驗,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一次對生命意義的探索。

評分

必須說是大師之作,就是不一樣的。人生的境界。季羨林老先生我是比較崇拜的,有幸拜讀大作,萬感榮幸。快遞很快。贊!!!

評分

好好好好好,大師作品。。。。

評分

一年一度大優惠,買瞭很多書!

評分

病榻雜記/季羨林代錶作品·典藏版(精裝)

評分

書應該是正版的、還沒有仔細看。

評分

國學大師對生活的態度,對人生的感悟。每一遍文章,值得去深思。

評分

是正版,人胖多跑步,人傻多讀書,兩者都不做,坐等變成豬。支持京東。

評分

昨天讀書節,一下子在京東上買瞭四十來本書,七百多塊大洋。雖然大放血但都是自己超級喜歡的,先囤起來慢慢看~人在外地,不方便接電話,快遞員便發短信聯係我,告訴瞭他另外的地址,服務依然很周到。幫忙接收的阿姨說快遞大哥很是負責呦~迴去補圖

評分

可以,活動價格,我覺得物流快,喜歡季老的作品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