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城廂掌故

老上海城廂掌故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薛理勇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1-03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上海書店齣版社
ISBN:9787545811117
版次:1
商品編碼:11733219
包裝:平裝
叢書名: 薛理勇新說老上海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5-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13
字數:140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大眾
  《老上海城廂掌故》從上海名稱的來曆、關於上海建縣年份、沙船與上海港、上海城牆與城門、上海拆城和城牆磚、上海縣衙門、上海的校場和舊校場年畫、城外的商業街、上海的善堂、最古老的天主堂、基督教會學校等方麵,講述瞭上海老城廂的掌故風物。

內容簡介

  《老上海城廂掌故》專述上海舊城風物掌故,以資料豐富、敘事清楚、論述流暢為特色。從上海名稱的來曆、上海建縣年份、沙船與上海港、上海城牆與城門一蔔海拆城和城牆磚、上海縣衙門、上海的校場和舊校場年畫、城外的商業街、上海的善堂、最古老的天主堂、基督教會學校等方麵,講述上海老城廂的掌故風物。

作者簡介

  薛理勇,祖籍福建省福清市,1947年齣生於上海。長期任職於上海市曆史博物館,從事上海曆史、中華文化史、風俗史研究。上海市規劃委員會專傢委員會委員、上海食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地名學會常務理事、上海道教協會常務理事等,並擔任SMG紀實頻道嘉賓主持。主編《上海文化源流辭典》、《上海掌故辭典》等。

目錄

前言
上海名稱的來曆
關於上海建縣年份
從青龍鎮到上海縣
沙船與上海港
倭患與上海築城
上海城牆與城門
上海拆城和城牆磚
上海縣衙門在哪裏
上海的校場和舊校場年畫
設在上海的分巡蘇鬆太兵備道
約約乎皮老虎小東門十六鋪
一城煙火半東南——城外的商業街
從馬路工程局到上海城自治公所
中國最早的警察學校和警察機構
為光緒親政而建的萬壽宮
小南門的救火聯閤會鍾樓
上海的南火車站
關於上海江海關的故事
上海的善堂
上海最古老的天主堂
老城廂的基督教教會學校
民立上海中學到上海民立中學
吳馨其人與務本女校
從日涉園到書隱樓
上海名園露香園及顧綉
上海的天後宮
上海的關帝廟
清代老城廂的三大名庵

精彩書摘

  《老上海城廂掌故》:
  倭患與上海築城 硃元璋定都南京,江南是糧食的主産區,就不必花很大的財力、人力實行“南糧北調”,漕運基本中止。而硃元璋為瞭圍剿、鎮壓流竄沿海諸島的農民軍,又推海嚴厲的“海禁政策”,阻斷農民軍與大陸的交通。硃元璋在位三十年,在他在位期間,海盜實際上已基本被鎮壓。硃元璋駕崩後,由孫子,即懿文太子硃標的第二子硃允炊繼位,即明惠帝,年號建文。
  建文皇帝召用方孝孺等,訂立典章製度,銳意復古,並削弱藩王的勢力。硃棣是硃元璋的第四子,封燕王,領地在今北京一帶,得知建文皇帝要削弱藩王勢力後,就以“靖難”為名,起兵進攻南京,建文皇帝逃離京城,不知所終,於是硃棣自立為皇帝,年號永樂,不久,他就遷都北平,即北京。於是又遇上“南糧北調”的問題。明瀋德符《萬曆野獲編·捲十二·河漕·先朝設海運衙門》中說: 文皇帝靖難後,初議遷都北京,以饋餉艱苦,乃於永樂五年八月,下廷臣會議海運。議已定,奏請於蘇州府太倉衛設海道都漕運使衙門,左、右運使二員,秩從二品;同知二員,秩從三品;副使四員,秩從四品;經曆照磨各首領官及吏,悉依布政司。各沿海衛、所,俱屬提調。奏既上,太宗如議行矣。又有言不便者,乃命再議。事遂中止。至正統七年三月,又命南京造洋船三百五十艘。由海運赴薊州諸倉。乃知海運一事,先朝未常一日不講究。由於永樂皇帝遷都北京,為解決北方糧食供應不足,就重新討論恢復海上漕運的問題,還決定在太倉設一個“海道都漕運使衙門”,長官官從二品,地位等同省布政使,沿海的軍事單位也由這個衙門提調。不過,也有人提齣太祖皇帝硃元璋頒布的“海禁”令而加以反對,這又將瞭永樂皇帝一軍,所以,這個主管海上漕運的衙門是否正式設立也不太清楚,一直到明英宗正統七年(1442年),“南糧北調”到瞭非解決不可的嚴重程度,纔下令南京造瞭三百五十艘海船。實際上,明朝的“海禁”始終沒有解除,隻準許官方的漕運官船往返於北洋之間,而對民間的航運仍處於高壓的態勢。
  明朝,關於以海運的方式解決“南糧北調”的問題爭論不休,於是,一方麵繼續有限開展海上漕運,另一方麵加緊疏浚和打通大運河,爭取將漕運由海運改為運河運輸,但中央政府對“海禁”的政策始終沒有停止,時禁時弛,以禁為主,這就使中國從元朝已經形成的海上航運業衰落瞭下來,其中不少商人隻得離開中國,到南洋、東洋各地,這也是中國有史以來規模性嚮海外移民的發端。《萬曆野獲編·戶部·海上市舶司》中說: 我朝書生輩,不知軍國大計,動雲禁絕通蕃,以杜寇患,不知閩廣大傢,正利官府之禁,為私占之地。如嘉靖間,閩浙遭倭禍,皆起於豪右之潛通島夷,始不過貿易牟利耳,繼而強奪其寶貨,靳不與直(值),以故積憤稱兵。撫臣硃紈談之詳焉。
  因海禁而跑到南洋、東洋的船商就成瞭“蕃”,而無視國傢海禁法令,繼續在近海貿易的商人又成瞭“寇”,為瞭做生意,“蕃”和“寇”又往往聯閤起來,開展外洋與中國大陸的航運、貿易,這種行為是非法的,用現在的話講就是“走私”。於是主張解除海禁的官吏批評堅持海禁的官吏:你們這是書生氣十足的人,根本不懂政治、軍事,隻知道強行阻止中外通商,就可以杜絕中國商人與外國商人的勾結;而實際上,中國的南洋海域遼闊,靠政府的力量根本無法管控,而商人們在這裏“走私”遊刃有餘。商人們隻是希望通過正常貿易獲得利潤,但我們處處設防,使他們的貿易無法正常進行,為瞭對付官兵,商人隻得自己武裝,一旦與官兵相遇,還能作抵抗,而商船武裝的結果,一旦生意不順利,就會發生搶奪、毆鬥、傷人;更有甚者,地方官兵為瞭自己的利益,又往往嚮外國商人或中國商人收取“保護費”(即引文中講的“靳不與直”),商人與官兵的鬥爭也愈演愈烈,於是,事態又從“武裝走私”發展到“武裝搶掠”,“嘉靖間,閩浙遭倭禍,皆起於豪右之潛通島夷”。
  到瞭明朝嘉靖中期,沿海的倭患到達最嚴重的程度,據記載,僅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的上半年,上海就遭三次倭寇入侵,被掠去財産無數,百姓損失慘重,於是,就在這年的下半年,上海百姓眾誌成城,有錢齣錢,無錢齣力,築起瞭一道城牆。《同治上海縣誌·捲二·建置·城池》中收錄瞭當時上海人顧從禮關於上海築城的奏疏,詳言上海築城的原因,說: 上海,宋市舶司所駐之地。元至元二十九年設縣,治(舊時,政府所在地稱“治”)原無城垣可守。
  蓋一則事齣草創,庫藏錢糧未多;一則,地方之人半是海洋貿易之輩,武藝素有通習,海寇不敢侵犯。雖未設城,自無他患。
  從上海建縣到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已經過瞭二百五十年,情況發生瞭很大的變化,首先,上海已經是相對富裕的縣城,每年的錢糧收入就達四十餘萬,而上海縣治就在濱黃浦一裏之地,海盜闖入內陸後,沿黃浦就直抵上海,經常發生海盜入侵上海的事,“嘉靖戊子(1528年)等年,屢被賊劫燒,殺傷地方鄉官、商人、居民不下百有餘傢。蓋賊自海入,乘潮取掠,如取囊中,皆由無城之故。”顧從禮的奏疏很快就得到批準。
  ……

前言/序言

  漢字很有趣,“邑”在古文字中寫作,上麵的“口”錶示一個有圍牆相圍的區域,下麵的“巴”像—個跽跪的人,閤在一起就錶示有許多人居住在一起的安居樂業的城鎮、城市。古代,戰爭頻繁,有的部落或侯國可以通過戰爭擄掠奴隸,搶奪財富,為瞭保衛自己的“邑”,人們就在邑的四周建造高大、牢固的城牆,所以,“城”的本義就是邑的城牆,後來引申而指城鎮、城市。“城裏為邑,城外為郊,郊外為野”,有瞭城牆就有瞭界綫,城的裏麵纔是“市區”,城的外麵就是郊區,遠離城裏的地方就是窮鄉僻壤。
  城市的人口、經濟是會不斷發展的,如城牆不倒的話,那麼,邑的區域隻能局限於城裏,人們隻有衝齣城牆,到近郊發展。在漢語中,“廂”本來是指建築中位於正殿、正堂兩側的偏殿、偏房,如民居中客堂兩側的房屋或房間稱之“廂房”,“邑裏為坊,邑外為廂”,“廂”就是城外人口密集並有一定商業活動的區域,當然,所謂的“城廂”就是指城和廂,也就是城裏和城外人口居住集中的區域,這一點一定要聆清。
  上海是元至元二十九年,即公元1292年置縣的,由於許多原因,上海在建縣後的二百餘年並沒有築城,所以上海是一個“有邑無城”的邑城,也是一個不設防的城市。明朝中期,中國近海倭患嚴重,明嘉清三十二年(1553年)上半年,上海多次遭倭寇搶劫,掠去財産無數,損失慘重,於是纔開始築城,並於當年築成。上海城牆周九裏,於是,一道城牆就確定瞭上海邑和郊,邑和廂的區域。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軍收復颱灣,標誌著沿海反清武裝被肅清,兩年後,康熙頒“弛海禁”令,結束瞭中國自明初開始的近海禁運政策,上海港的中心,即東門外與黃浦江之間的狹長地塊成瞭繁忙的碼頭作業區和商業區,時人作竹枝詞詠“一城煙火半東南,粉壁紅樓樹色參;美酒羹肴常夜五,華燈歌舞最春三”,在上海邑城外的東南部形成瞭“廂”,上海的城市麵積不斷擴大,城市人口不斷增長,城市經濟不斷進步、發展。
  上海也是近代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城市,在1843年12月17日上海開埠後十年,上海的外貿總量超過廣州而成為中國最大的港口城市,上海也是西方列強在中國最早設立租界的城市。西風東漸,使上海從一個中國傳統的城市蛻變為“十裏洋場”,上海也是一個移民人口最多的城市,華洋雜處,五方雜處,變異的速度遠大於遺傳的能量,在上海開埠五十年後,上海就逐漸發展成為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國際性的大都會。人們津津樂道於燈紅酒綠,光怪陸離的“十裏洋場”,上海的老城廂逐漸被人們淡忘。實際上,在上海城市發展曆史上留下瞭無數可歌可泣的故事,直到今天,老城廂還保存著許多文物古跡,這些都是上海曆史、文化的組成部分,記錄,發掘曆史就是要尊重自己祖先的曆史和文化傳統。希望這本小書,能為發掘,研究,傳承上海文化起一點作用。
老上海城廂掌故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老上海城廂掌故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老上海城廂掌故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老上海城廂掌故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還好還好還好還好。。。

評分

送貨快,品相佳,很滿意。

評分

對於對上海地方史感興趣的可以購買一套。

評分

東西不錯,物有所值,贊一個。

評分

喜歡一切舊上海典故。

評分

挺好

評分

這本書非常有意思,值得一讀

評分

還湊閤吧!!~

評分

上海人看有親切感。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老上海城廂掌故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