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活到100岁:名医谈疾病》围绕十大重要器官的慢性常见病,梳理了栏目近三年来的精华内容,集中了上海各大医院的相关科室专家,讲解这些慢性常见多发病的防治知识、全新治疗趋势,给出科学的慢性病诊疗建议。
精彩书摘
《活到100岁:名医谈疾病》:
04心肌梗死后,受伤的心脏需要静养吗专家介绍·张敏医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冠心病的综合防治。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五下午。
李先生今年53岁,是一家国企职工,平时应酬多,生活不规律,吸烟几十年了。平时身体还算硬朗,但某天在繁忙的工作中突发心前区闷痛难忍,伴大汗淋漓。同事将他及时送到医院,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医院及时抢救并开通了梗死的血管,放了心脏支架。一周后,李先生顺利出院。
但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让李先生心有余悸,出院后患了“运动恐惧症”。他想自己是心肌梗死的患者,虽然得到了及时的救治,但毕竟心脏已经梗死过了,受伤的心脏能经受得住运动的考验吗?于是李先生出院后过得相当小心,服药规律,还特意办理了大病提前退休,平时在家卧床休息,静养为主。一个月后,李先生常常感到胸闷,心前区刺痛感,对身体上的任何不适焦虑不已,并出现食欲减退、全身乏力、动则气促的表现。为此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心内科我的专家门诊就诊。查心电图、心脏彩超及血清学检查心功能都在正常范围,不考虑血管再梗死及心力衰竭导致的症状。以我多年从事心脏重症监护工作及对大量心肌梗死患者长期随访的经验,其实像李先生这样的患者在我的专家门诊上非常常见,很多患者对心肌梗死后如何运动的理解存在误区。
心肌梗死后可以运动吗为了防治心血管疾病,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联合美国心脏、肺和血液研究所(NHLBI)组织专家组,根据近年来的多项临床证据,制订了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健康生活方式指南,目的在于评估心血管事件风险、调整生活方式、控制血脂和肥胖等,体育锻炼成为预防冠心病及心肌梗死后再梗死及心脏不良事件的重要环节。大量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以减少冠心病和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得益于其对血脂、脂蛋白、血压和血糖控制的获益。大型观测机构的研究数据显示,较高强度的体力活动可降低许多慢性疾病包括冠心病的发病率并延长寿命。并且体力活动量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负相关。最近一项分析估计,积极体力活动可使冠心病发病率降低6%,平均寿命增加0.68岁。其机制是体力活动可以通过调节血脂和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小贴士:研究发现体力活动可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其作用机制中约27%与降压作用有关,19%与其降低传统血脂水平有关,16%与其降低新型血脂水平有关。在一般情况下,成年人冠心病患者有氧运动建议是每周3~4次,平均每次持续40分钟,中等及以上强度的体力活动。研究发现约消耗12个代谢当量的运动量才能影响血脂和血压水平,对健康形成有利的影响,即每周至少需要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如快步走等,更多的运动量会带来更多的获益。
心肌梗死后如何控制运动量研究表明,心肌梗死后的患者适量循序渐进的体育锻炼同样可以促进心脏的康复,使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再梗死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下降28%。同时,运动还有助于情绪调节,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心肌梗死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明显减少,这有助于改善患者由于情绪因素导致的非特异性症状,比如心前区刺痛感、胸部烦闷不适等。
对于心肌梗死后患者的运动锻炼应掌握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因为过量过早的运动可能会诱发心力衰竭的发生。适度合理、循序渐进地运动,可增加心血管储备能力,减少心肌耗氧量,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增加心肌毛细血管密度。运动后机体儿茶酚胺水平降低,室颤阈值升高,降低心律失常和猝死危险。运动量以不引起气喘、心悸、头晕等为指标。如果运动后脉搏大于休息时20次/分钟,收缩压降低大于15毫米汞柱,运动应减量;如果脉搏增加不大,运动量可适当增加。适合心肌梗死患者的一些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如无严重并发症的心肌梗死患者运动后无不良反应,心肌梗死1~3个月后推荐逐渐达到上述ACC/AHA指南所要求的运动量。
李先生在我门诊随访多次后,我对他的运动锻炼做了详细的指导,建议他适度活动,放松心情。李先生听从了建议,学习了太极拳,并坚持每天早晨去公园里散步,循序渐进,运动量逐渐增加。3个月后,李先生的种种不适症状完全消失。
……
前言/序言
活到100岁:名医谈疾病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