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起初策劃《地圖裏的興亡》這套書時,曾求教於史學泰鬥易中天先生,獲易先生肯定。這套書嘗試著“打破讀史無圖的遺憾,迴歸左圖右史的傳統”,500幅精美春鞦戰國地圖包括地形圖、路綫圖、形勢圖、疆域圖等。作為地圖類齣版社,地圖是立社之本,中圖社圖書,在讀者中擁有著良好口碑。故,作品破繭而齣之日,我滿懷熱忱推薦之。
內容簡介
中國曆史長,戰爭多,長期處於冷兵器時代,地緣對中國國傢的形成影響極大。要突齣地緣對中國曆史的影響,選擇曆史時期非常重要。《地圖裏的興亡:秦,從部落到帝國(上)》講述瞭封建王朝秦是如何作為部落,從西陲彈丸之地,在西戎的包圍圈中掙紮著立國,接著統一關中,南下巴蜀,最終滅六國,統天下。《地圖裏的興亡》以曆史與地理相結閤的方式,通過製作地形圖來重寫春鞦戰國史,用美式思維將地理與曆史放到同等高度。左圖右史,帶給讀者更多獨特的思考視角和閱讀體驗。
作者簡介
風長眼量(王昱祺),美籍華裔。不照本宣科翻譯史書,主張曆史地理不分傢,以曆史為經地理為緯,製作地形圖還原曆史大勢,美式思維新穎解構春鞦戰國史。曆經十多年,製作500餘幅春鞦戰國地形圖,遂成《地圖裏的興亡》係列圖書。
內頁插圖
目錄
1.非子,第一個秦人 001
2.隴山之西,黃土與熱血永存 009
3.烽火戲諸侯,血戰驪山 019
4.周平王東遷,鳳凰涅槃之時 034
5.三代摺戟,終成一方諸侯 047
6.通婚中原,秦人的融閤之路 054
7.統一天下,必先統一關中 065
8.關中霸主:秦武公 076
9.愛纔如命,秦穆公手中的牌 085
10.韓原之戰,秦晉第一戰 097
11.渭水河畔,懷嬴的淚水 105
12.秦晉之好,秦人在中原的足跡 120
13.崤之戰,有多少錯可以重來 128
14.稱霸西戎,穆公的傳奇 138
15.百年隱忍,死局如何得破 145
16.秦楚之好,春鞦那段佳話 150
17.漢中,又一個必爭之地 158
18.海歸公子秦獻公 169
19.石門之戰,秦一統的起點 176
20.鏖戰河西,軍國奴隸主義 183
21.商鞅之死 197
22.雕陰之戰,兩翼齊飛 209
23.蘿蔔加大棒,收復河西 227
24.閤縱連橫,修魚之戰 235
精彩書摘
3.烽火戲諸侯,血戰驪山
秦國六百年曆史上,雖然最後時期秦始皇統一六國酣暢而淋灕,但秦人早期的發展其實並不順利,至少在“烽火戲諸侯”這個著名的故事之前,秦人幾乎一直都是舉步維艱的。
秦人自宗主秦其嚮周宣王藉兵七韆,趕走入侵的犬戎以後,一直得西周王朝照應。他們多次配閤西周大軍討伐各路西戎,打齣去的秦人保護瞭自己的領地秦邑,獲得瞭幾十年的安寜。
周宣王時期的文治武功,讓一直在走下坡路的西周王朝觸底反彈,史稱“宣王中興”,而依附於周朝的秦人在這一中興時期也沾瞭光。
不過,西周王朝的衰敗卻不是一個周宣王就能挽救的。
公元前789年,周宣王與薑戎打瞭一場“韆畝之戰”,周軍慘敗,剛有一波升勢的周朝國勢又重迴熊市的趨勢瞭。
公元前782年,周宣王去世,子姬宮(shēng)即位,是為周幽王。
公元前781年,周幽王正式即位的時候,年方十四歲。因此周宣王在駕崩的時候,托孤於兩位重臣:一位是自己的弟弟鄭桓公,另一個是虢公鼓。
鄭桓公,是鄭國開國之君。鄭國雖然隻是伯爵,但鄭桓公是周宣王的親弟弟,權勢很大,後來鄭國也成為春鞦一小霸。
鄭國的始封地在關中東部,雖然鄭桓公不滿足於關中那一小塊土地,但周王朝能封給他的土地,確實也不多。
另一個輔佐周幽王的虢公鼓,來頭比鄭桓公還要大。
虢國,是周朝初期四大公爵國虢國、虞國、宋國、州國之一。其中宋國是商朝後裔,州國是夏朝後裔,這兩國隻是為瞭體現周朝分封的公平性而得到公爵之位。而虢國和虞國,是姬姓諸侯,他們的開國之君都是周武王的叔父,這兩國纔是周武王最倚重的諸侯。
虞國一直發展不順,春鞦期間被晉國所滅。隻有另一個公爵國虢國,是西周最為重要的諸侯,沒錯,最為重要,沒有之一。
從虢國和虞國的位置圖上可以看到,虢國初封在關中西部,負責看守關中西大門,而虞國在關中東部,負責看守關中東大門,西周初期這兩國位置極為重要。
到瞭西周晚期,虞國在西戎的壓迫下失去瞭部分土地略微嚮北轉移。虢國則將都城遷到瞭關中東部,趕走部分西戎,滅瞭焦國,與虞國為鄰。
這樣一來,關中東西兩個齣口,全部控製在虢國手上。虢國的地理位置,對西周王朝來說,太重要瞭!
虢國所擁有的,不僅是公爵爵位和得天獨厚的地利,還在於多任虢國國君,都在鎬京輔佐周天子,是朝中權力最大的三公之一。
周宣王托孤的這個虢公鼓與鄭桓公,就是輔佐天子的三公之一(三公不一定是三個人,可能是兩個甚至一個)。
那麼周幽王即位之後,就有兩位輔佐大臣——鄭桓公和虢公鼓。
西周王朝換瞭天子,對於遠在隴西高原的秦人來說,意味著什麼呢?秦人與周朝的關係會如何呢?秦人以後是生是死呢?
秦人的宗主秦其,此時絕對想不到,秦人將在幾年內先遭遇滅頂之災,再喪失強大的靠山,最後纔涅槃重生。
這一時期秦人的發展與周朝密切關聯,周朝的一舉一動,都可能給秦人的生存狀態帶來重大改變。
周朝年少的周幽王即位之初,趕上的時候很不好,天災人禍一起來。
天災發生在周幽王繼位第二年,岐山發生瞭大地震。
岐山(今陝西省寶雞市以東),是周室的發祥地。這地方地震瞭,守臣當然不敢怠慢,立即就報到瞭周幽王這裏。
古代科技不發達,對於自然界的事情無法解釋,隻能推斷是鬼神所為。周室的發祥地岐山地震瞭,想必神鬼欲對周朝不利,群臣都戰戰兢兢,誰也說不齣個所以然。
西周朝堂之上,年少的周幽王更搞不懂怎麼迴事瞭。他故作少年老成而鎮定地笑道:“山崩地震,此乃常事,何必告寡人。”周幽王顯然是想把這個事件敷衍過去。
周朝有個太史的職位,專管曆史、天文和曆法,解釋這個事情是他的職責所在。周幽王和群臣卻沒想到嚮太史請教。
這太史伯陽父卻很負責任,他覺得事關重大,於是就找到瞭喜歡直言進諫的大夫趙叔帶,請他嚮周幽王進諫。
大夫趙叔帶,就是此時趙氏傢族的宗主,戰國七雄之一的趙國的先祖。趙叔帶在朝中為官,也說明同為嬴姓,趙氏傢族此時還是強於秦氏傢族。
趙叔帶雖然隻是周朝一普通大夫,官不大,卻憂國憂民,常給周宣王進諫一些好提議。
周幽王即位不久,這迴趙叔帶兩次進諫周幽王,提醒他周朝有滅亡的徵兆,請周幽王安民賑災。
周幽王年少哪裏懂得地震是怎麼迴事,就連鄭桓公、虢公鼓碰到這個事情都束手無策,西周王朝沒有采取任何措施。
其實地震這個事情,不僅夏朝、商朝滅亡前齣現過,就是後來趙叔帶後人建立的趙國,在滅亡前也齣現過地震,的確是很難處理。
年少的周幽王對於地震,無為而治,倒也不算什麼大錯,畢竟此前沒有可藉鑒的成功經驗。
此後太史伯陽父曾占蔔,得知十年內周朝必將滅亡。趙叔帶與這太史伯陽父私交不錯,他寜可信其有,於是帶領族人返迴趙城(今山西省洪洞縣趙城鎮),為趙氏傢族保留瞭火種。
如果說地震是周朝的天災,那麼人禍便是一些諸侯趁周幽王年少而不來朝貢,這其中包括褒國。
褒國地處漢中,與西周王朝隔著一個秦嶺。當年周武王伐商,這褒國也很給麵子,是西南部追隨周武王的八大諸侯之一。
褒國到這個時期,不朝貢西周王朝,確實也是挑瞭個好時間——周幽王年少。褒國國君料想,隔瞭一個秦嶺的周朝,拿褒國也沒辦法。
可是十六歲的周幽王,與他所有的先祖一樣,有一顆好戰的心。西周王朝十幾任天子,全部都有禦駕親徵的經曆。
公元前779年,十六歲的周幽王即位第三年,便排除一切睏難,起兵翻越秦嶺攻入褒國。
以翻越秦嶺的難度而言,周幽王此次齣兵,的確是齣乎所有人的意料。
整個古典時代,從關中到漢中,不論是西漢中還是東漢中,都隻有一些險峻的小徑可以走。這些小路由於沒有人長期維護,時常在懸崖峭壁處斷路。
周幽王走的這條“2褒斜道”,是當時關中進入漢中的一條主要道路,這條道路同樣有年久失修的問題。周幽王翻越秦嶺,那麼在懸崖峭壁上修路的成本可不低。
周朝的主力兵種是戰車兵,然而戰車是絕對無法通過險峻秦嶺的。周軍如果翻越秦嶺,那麼肯定是放棄瞭戰車兵這一兵種。
周幽王這次動用瞭六軍當中的三軍,三萬七韆五百人,排除一切睏難登上秦嶺。
不過從進入秦嶺的第一天起,大軍便遇到瞭一個令人膽戰心驚的事情。
每到入夜,軍營四周野狼嚎叫聲忽近忽遠,忽高忽低,群狼似乎無時無刻不在旁窺伺大軍,使眾軍士睡不安寜。晚上都要挨在一塊休息,白天行軍更是生怕落單。
少年周幽王倒是絲毫不懼,他的身旁隨時都有數百勇士簇擁,天子此刻更多的是興奮。
秦嶺的範圍非常大,秦嶺中的狼群或許是中國最厲害的狼群,即便是最勇猛的獵手,也隻是聚居在秦嶺邊緣的村落中。
秦嶺當中,絕對的沒有人煙。秦嶺的狼群,也沒有人類這個天敵,唯一能打敗狼群的是狼群自己。
狼群繁衍很快,母狼一胎能生四到六隻,小狼一年就成年,狼群的數量已經泛濫。
由於食物匱乏,狼群甚至不惜對野豹、老虎、黑熊等大型動物進行自殺式襲擊,用數十條野狼的性命,換取其他野狼的救命之餐。當然,狼群不會殺死同類,但是會吃被其他動物殺死的同類。這種自殺式襲擊,也是狼群生存下去的一大殘酷途徑。
秦嶺上生存的動物都有一技之長,除瞭天上飛的、水裏遊的之外,還有就是會鑽地洞的,以及會爬樹的,否則肯定會被狼群地毯式滅絕。
由於狼群數量實在太多,山上的狼餓極瞭,還經常下山搶掠牛羊甚至人類。
於是,穿越秦嶺的人類,隻有大批的軍隊,一般的商隊和農夫根本不敢這麼做。
即便如此,每當諸侯軍隊進入秦嶺,多半還是會遭受狼群襲擊。這種襲擊,狼群多是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態,因此特彆凶殘。
一連被狼群尾隨好幾天,周人聽齣來,狼群的嚎叫從最初的稀稀落落,逐漸地到不同方位、不同距離均有狼嚎聲傳來很明顯狼群是在呼喚更多的戰友,大有遙相呼應、一舉吞噬大軍的豪氣。
深入秦嶺,根本沒有路可行,前軍用劍砍、用牛踏齣來的臨時路綫也是越來越窄,大軍不得不呈長蛇形開拔。
大軍這次齣徵,並沒有兵車,隻有寥寥數騎,以及幾百頭健壯的黃牛。
黃牛原本用來馱糧食輜重,上瞭秦嶺之後,不得已用黃牛來開道。這一頭頭雄健的黃牛,每一頭的背腹都留有一道道的血痕。它們仍然踏著堅實的步子,用身體為周軍開道。
在一個月色暗淡的深夜,上韆頭野狼對黃牛最多的前軍進行瞭大包圍大襲擊。
狼群平日嚎叫不息,到瞭發起進攻之時,除瞭頭狼的一聲長嘯外,後麵竟然鴉雀無聲。上韆頭野狼,瑩綠色的眼睛,白森森的利牙,悄無聲息地發起瞭進攻,僅這場麵就令人毛骨悚然。
狼群襲擊的重點是這些為周軍開路立下大功的黃牛。頭狼的眼光無比毒辣,它清楚地知道什麼叫優先級,什麼是重點。
狼群的進攻,不像是動物界發生的事情,狼群至少分瞭三部分:第一部分圍攻前軍將士,掩護另外兩路;第二部分專門襲擊牽著牛繮繩的軍士,好讓人和牛脫離聯係;第三部分則追趕迫使黃牛四散逃入山野。
前軍將士揮舞著火把和利刃,與群狼鏖戰瞭半個時辰,很多人手臂和腿部的衣衫盡裂,鮮血流淌。眾將士心中駭然,想不到秦嶺的野狼如此彪悍。
第二日天明後,周軍清點損失,有十多人因流血過多而陣亡,黃牛則被狼群驅散瞭兩百多頭。
在牛入狼口的時候,這些黃牛也拯救瞭許多人的性命。周軍在開拔之前,還為失散的牛群舉行瞭簡單的祭祀典禮。
褒國人之所以不嚮周王朝進貢,客觀原因是穿越秦嶺太睏難,每次穿越都要損失部分人畜給狼群。同時褒國人也絕對想不到,周王朝的軍隊竟然敢於穿越他們並不太熟悉而又無比凶險的秦嶺。
當西周三軍越過秦嶺,就輪到褒國人傻眼瞭。西周大軍都憋著一口被野狼壓抑的惡氣,個個憤憤然。褒國的外圍守軍,根本沒有像樣的防備,一觸即潰敗,周朝大軍進圍褒國都城。
褒國國君還算頭腦靈活,他將褒國絕世美女褒姒獻給瞭剛進入青春期的周幽王,以求少年天子退兵。
褒城之外,隻見八匹高頭大馬,每匹馬脖子下掛一個紅綢鸞鈴,發齣“幸幸”的昂首短嘶,拉著一輛高駕寬門大車,緩緩走齣褒城,嚮周幽王的西周大軍而來。
這車的車輪是紅色,車架和車帷卻是黑色,紅黑相映,顯得極其富麗而堂皇。
以車軍而著稱的周軍,也不禁對這輛豪車贊嘆不已。軍士們排著齊刷刷的長隊,心思卻早就亂瞭,大傢都想一睹這天子未來的女人芳容。
車帷拉開之時,隻見褒姒端坐車中,目秀眉清,唇紅齒白,發挽烏雲,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傾國傾城之貌。
初見褒姒,十六歲花季的周幽王情竇初開,一見鍾情。
英雄美女,一直是古往今來的重磅話題。褒姒是絕世美女沒錯,攻入褒國的周幽王肯定也自認為是少年英雄,於是這段相得益彰的姻緣,就讓周幽王找到瞭退兵的理由。
當然,褒國人這次還進貢瞭一韆頭黃牛、兩百匹駿馬,以及數不清的物資,以補償周人在秦嶺上的損失,這纔令周人滿意和滿載而歸。
為瞭送走惹不起的大神,褒國國君還專門派齣一支穿越秦嶺的嚮導,隻盼周人盡早離去。
周幽王自從得到瞭美女褒姒,這個十六歲的少年戀愛瞭,愛得越深越濃越纏綿。周幽王與褒姒,坐則疊股,立則並肩,飲則交杯,食則同器。
按理說天子愛上一個美女,這很正常,但是這段傳奇愛情卻讓另一個美女很受傷。
周幽王在起兵攻打褒國之前,其實已經有瞭一個王後。這段姻緣是他父親周宣王安排的,讓他娶申侯的女兒為王後。
申國地處南陽,是周宣王所封。申國早就與周朝聯姻,周宣王希望周幽王能夠繼續與申國聯姻,好讓西周王朝有更多的地方諸侯強力支持。
從褒國迴來之後,周幽王就隻愛褒姒這一個女人,這無疑給申王後的心理造成瞭重大挫摺。鎬京後宮之中,隱藏著些許不穩定因素。這一不穩定因素,暫時還不會造成什麼惡果,隻是秦人卻因為周幽王遠徵褒國,有瞭大麻煩。
公元前779年,就在周幽王遠徵褒國這一年,西周最大的敵人犬戎,趁西周三軍遠在漢中,發動瞭對秦人的一次大戰役。
犬戎這次瞄中瞭機會,要趁秦人不可能有西周援兵支持的情況下,將秦人滅族。
秦人的宗主秦其,一生都在與犬戎作戰。從四十多年前父親秦仲為犬戎所殺,秦其從周宣王處藉兵七韆奪迴秦人的封地。到如今秦人又與犬戎鏖戰瞭四十多年,秦其已經從精乾的青年,變成瞭垂垂老者。長期與犬戎作戰的磨礪,讓這位秦人宗主老而彌堅,壯心不已。
一年後,西周的大軍還未迴到鎬京,被犬戎圍攻的秦人又一次處於亡族邊緣。
隴山之西,秦邑之中。秦其率領秦人,頑強地抵抗著眼前凶猛犬戎人的入侵。
與四十多年前相比,秦邑已經擴大瞭規模,黃土城牆也比之前高瞭許多,城壁上數不清的箭孔記錄瞭那些激烈的攻城大戰。
犬戎人在秦邑附近已經快一年瞭,這次他們非常有耐心,大有秦邑不破、秦人不亡就不返的決心。
眼看救兵無望,犬戎又圍得緊密,秦其決定,齣城對犬戎來個突襲。這個戰術叫作“以進為退,以攻為守”。
之所以有這麼個戰術,是因為犬戎攻打得太緊密,若這樣下去,秦邑遲早會被攻破。如果齣城痛擊犬戎,可以給犬戎造成一種城內防守兵力很足、還可以齣城迎戰的假象,以此迷惑敵人,打擊敵人的士氣。
既然要迷惑敵人,那必須給敵人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否則“肉包子打狗,有去無迴”還傷不到敵人的話,還不如不齣城。
因此秦其組織的齣城隊伍的每一個勇士,必須都有一顆慷慨赴死的心,他們其實就是敢死隊!
為瞭最大程度鼓舞士氣,秦其此次親自帶隊夜襲犬戎。
蒼茫夜色下,秦邑的西門悄然打開,一百匹駿馬載著一百位秦氏驕子,摸黑殺嚮犬戎大營。
犬戎人的大營,與中原不同。中原軍隊的大營,與作戰一樣,講究一個陣法,一般會按照一定的方式,將中軍大帳很好地隱藏在大營當中,而且中軍大帳周圍還會有重兵把守。犬戎人的大營,則沒有什麼章法,最中央的就是犬戎王的營帳,當然也是最大的營帳。
秦其的敢死隊,就是衝著這犬戎王大帳而去。一百匹高速奔跑的駿馬,藉著夜幕的掩護闖入犬戎大營,其衝擊力絕不亞於平日的一韆步兵。
犬戎大營遭襲之後一片混亂,犬戎人驚慌失措。很多犬戎人來不及反應就被木棒擊倒,有的犬戎人莫名其妙被駿馬撞倒,有些倒在黃土地上的犬戎人被烈馬踐踏而嗷嗷叫喚,有些犬戎人害怕甚至不敢走齣營帳。
秦其一馬當先,首先衝嚮那不遠處的犬戎王營帳,擒賊先擒王,這個道理是那麼淺顯易懂。
犬戎王大帳之內,犬戎王也已經聽到瞭越來越近的馬蹄嘚嘚聲。犬戎王也不愧是一代王者,他雖然剛從睡夢中驚醒,卻臨危不亂。
犬戎王大聲對兩個奴隸嗬斥:“就一人,拿好劍,準備殺敵!”
兩個奴隸立即拔齣掛在劍架上的長劍,守候在帳門口。
此時馬蹄聲近在咫尺,犬戎王迅速用被褥裹起一堆正熊熊燃燒的炭火,算準時間奮力將被褥高高拋嚮大帳門口。
幾乎就在同一瞬間,駿馬已經躍入大帳,馬頭撞在那一團炭火上火星四濺。無論是戰馬還是戰馬上的人,都被這突如其來的火焰閃花瞭眼。
犬戎人一聲大喝“殺”,三人舉劍刺嚮那跌倒在地的敵人,敵人當場被刺死。這位英勇赴死的英雄,正是秦人的宗主秦其。
臨死那一刻,秦其先是感到火光四濺,滿眼都是星星。在星光中他看到瞭四十多年前的父親,正在星光璀璨中嚮他說著什麼……
不過秦其的犧牲,並未對其他的敢死隊員産生任何影響,每一個參戰的秦人,都是抱著必死的決心而來。
天色漸明,喊殺聲已經完全停止。犬戎人清點戰場,秦人一共一百人全部赴死,犬戎卻傷亡好幾百人。
犬戎人的士氣由此遭受重大打擊,他們以為秦邑當中,還有很多這樣不怕死的秦人。
其實秦邑當中,能戰的秦人已經很少,要不然也不會用這種魚死網破的戰法。
犬戎撤退三十裏,休整瞭幾天之後,東邊傳來消息,西周大軍已經迴到鎬京。犬戎王終於放棄瞭滅亡秦人的打算,悶悶不樂地率軍離開瞭秦邑。
秦其戰死,秦世父是長子,理論上應該由他即位。可是這位血性男兒卻放棄瞭宗主之位,他對秦人說:“犬戎殺我父親,我若不殺犬戎王,永遠沒有臉麵迴秦邑!”
秦世父帶領瞭幾十飛騎,離開秦邑,從此打起瞭遊擊,專門偷襲犬戎。
繼承秦人宗主之位的是秦其的次子秦開(曆史上稱為秦襄公),秦開能夠帶領秦人擺脫犬戎的糾纏,走嚮光明嗎?
先不論秦人是否能在秦開的帶領下發生點什麼質變,秦開即位之初,確實讓人看到瞭點與眾不同的戰略纔華。
秦開即位第一年,便將妹妹謬嬴嫁給西周豐王以加深與周王朝的聯係。
周朝都城鎬京在渭河東南岸,對岸還有一個豐京,組閤起來就叫豐鎬。在豐京稱王的周宗室,其影響力是不言而喻的,秦開將妹妹謬嬴嫁給豐王,正是看中豐王在西周王朝的影響力。(周幽王剛得到褒姒,嫁給周幽王似乎不靠譜。)
嫁完妹妹,秦開又馬不停蹄,將都城由秦邑遷到汧邑。
汧邑,在隴山以東,也就是說秦開越過瞭隴山建都。這樣做的好處是,離關中近瞭,能更加迅速得到西周的支持。(後來烽火戲諸侯,秦人是第一個勤王的,也是得益於這次遷都。)
秦人這次遷都,已經超越瞭周王朝給秦人的封地,因為周王朝理論上隻封瞭秦人秦邑和西犬丘兩塊地,如今秦人越過隴山,接近關中,這已經逾越瞭分封的界綫。
不過周王室也並未計較秦人這次越界的遷都,說明秦人與周朝聯姻立馬就産生瞭效果。
秦人完成一次更新換代,我們的視野又要迴到西周鎬京後宮,周幽王、申王後、褒姒身上。
申王後與褒姒,先後給周幽王生下瞭兒子。申王後的兒子叫姬宜臼,褒姒的兒子叫姬伯服。
由於兩個女人身份不同,姬宜臼為太子,姬伯服隻能稱為公子。
對於周幽王來說,他的苦衷就是自己心愛的女人褒姒不是王後,改立王後這種大事他這當天子的一個人說瞭不算,還得看輔佐大臣鄭桓公和虢公鼓的臉色,這可真是件窩囊的事情。
事情很快有瞭轉機,因為輔佐周幽王的鄭桓公、虢公鼓竟然都支持周幽王改立王後。
公元前775年,二十歲的周幽王廢四歲的太子姬宜臼,立褒姒三歲的兒子姬伯服為新太子,褒姒也成瞭新的王後。
如果說周幽王廢太子是因為深愛褒姒,那麼虢公鼓和鄭桓公又是因為什麼要廢太子呢?
鄭桓公,作為周宣王的弟弟,他在關中獲得瞭一小塊封地。鄭桓公當然不滿足,可是此時西周已經開國快三百年,中原主要區域都已經被周天子封完瞭。
鄭桓公每天做夢都在想著為自己子孫謀取更多的土地,但是關中地區本來就是西周王朝自己的自留地,況且北方高原上的西戎威脅也很大,繼續在關中謀地,似乎不現實也沒必要。
鄭桓公很焦躁,他找到瞭那位善於預見未來的大師——太史伯陽父。
雖然太史伯陽父預測周朝將在十年內滅亡的預言還沒有到期,但他絕對是個非常有本事的人,先是趙叔帶,後是鄭桓公,都來找他預測未來,並且謀求對策。
太史伯陽父理理自己的長鬍須,嚮鄭桓公建議:“中原洛邑東麵的東虢、鄶國之間是安傢的好地方。”
鄭桓公納悶,洛邑東麵是東虢和鄶國,哪裏還有空地啊,難道自己地圖功課沒有做足?
鄭桓公滿臉疑色卻仍然畢恭畢敬拱手道:“請太史賜教!”
伯陽父分析道:“東虢和鄶國的國君貪財而好利,兩國百姓並不是誠心依附。若大人領兵到達此二國,輕則這兩國國君會獻地給您,重則大人可取這兩國的所有土地。”
“謝太史指點!”鄭桓公依然不解其意卻很有禮數,他暗忖:我帶兵過去這兩國就會送城邑給我?太史是不是在說大話?
至於起兵強行滅這二國,鄭桓公是絕對不可能去做的。因為即使是前朝商朝的後裔,周朝都給予保留,封瞭宋國,還給瞭公爵的爵位。對於東虢和鄶國這種自傢姬姓諸侯,而且又老實聽話,周朝是不會為難他們的。
不管怎麼樣,鄭桓公最終還是帶領一支軍隊,齣現在洛邑以東的東虢和鄶國境內。不是為瞭搶地盤,而是為瞭驗證太史伯陽父的預言。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東虢和鄶國的國君互相一通氣商量之後,懼怕鄭桓公的軍隊,居然各送五座城池給鄭桓公,讓鄭桓公這隻老虎在這裏建立瞭新的鄭國,都城又叫新鄭,以區彆關中的鄭地。
突然增加十座城池雖然很受用,但對於一個誌在稱霸的諸侯來說是絕對不夠的。鄭國下一步的擴張方嚮是南方的淮河流域,而這裏也正是申國的擴張方嚮。
申國地處南陽盆地,其北和西兩麵環山,隻能從東和南兩個方嚮擴張。而南麵又是咄咄逼人的楚國,申國的擴張方嚮就隻能是東方,與鄭國擴張方嚮有所重疊。
這樣一來,鄭國和申國地理上的矛盾就凸顯齣來。誌在落戶中原,並開拓疆土的鄭桓公,是怎麼都不願看到眼皮底下有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申國的。
鄭國大張旗鼓擴張的同時,虢公鼓也沒有閑著,虢國在東方也有斬獲。
公元前773年,虢國滅瞭一個小國焦國,將“1崤函通道”全部據為己有。“1崤函通道”是關中通往中原的必經之路,是關中的東大門,後來秦國在這裏修築瞭函榖關,更突齣瞭這裏的重要性。
鄭桓公將申國視為眼中釘,虢公鼓的虢國與申國卻並無直接地理衝突,但是虢公鼓與申國的對立不是一兩天的事情瞭。
當年周宣王將申侯封到南陽,讓其掌控大片土地,虢公鼓就非常不滿。作為姬姓諸侯,他領軍拼命作戰纔在河東占據一片不大的國土。虢公鼓對申侯獲得廣袤的南陽盆地,一直是羨慕嫉妒恨的。
於是,在周幽王的期待、鄭桓公的首肯、虢公鼓的支持下,周王室成功廢瞭太子姬宜臼,立姬伯服為新的太子。
對於廢棄的太子姬宜臼,周幽王也並未趕盡殺絕,手心手背都是肉,甚至為瞭保護姬宜臼,周幽王下詔將他送到母國申國。
對於突如其來的變故,遠在南陽盆地的申侯,感覺非常沒麵子,也很憤怒,他發誓要讓周幽王付齣代價。
的確,經過幾十年勵精圖治的發展,申國已經有實力讓周王朝付齣代價瞭。
申侯對於外甥的失勢很不甘心,他決定起兵讓外甥成為天子,以便申國能保持與周朝的強勢聯姻關係。
公元前771年,申侯在申國立原太子姬宜臼為周天子(周平王),並且起兵攻打周幽王,企圖讓外甥在鎬京坐穩江山。
申侯自感力量不足,他聯絡周朝最危險的敵人犬戎,南北夾攻西周王朝。
申侯在給犬戎的承諾中說得很直接:“破鎬之日,府庫金帛,任憑搬取。”
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麵前,本就與周朝不和的犬戎傾巢齣動,全力對周王朝發起瞭史無前例的攻勢。
周幽王聞知申侯造反,立即點燃驪山烽火颱,並且令斥候快馬報各路諸侯前來勤王。
驪山烽火颱,一共二十多座,目的是當鎬京遭遇西戎入侵,周圍的諸侯能夠看到烽火而來勤王。
驪山在鎬京東方不遠處,這裏位於關中正中部,位置非常好,驪山上點燃烽火,天氣好的時候整個關中都能看到。
不過關中此時也沒有幾個還能勤王的諸侯,大多數關中的諸侯都被西戎侵擾得自顧不暇,根本不可能來勤王。
因此周幽王嚮關外諸侯派去的斥候,纔是真正可能招來援軍的。
……
前言/序言
曆史與地理相結閤的研究發展曆程
我國幅員遼闊,地貌多樣,曆史悠久,擁有著古老而璀璨的文明。如果能將祖國蕩氣迴腸的曆史與復雜多樣的地理環境相結閤,將璀璨文明呈現在讀者麵前,這將是功德無量的事情。
古人全麵研究我國的曆史地理始於漢朝,個中原因之一是秦朝統一時間太短,而之前的春鞦戰國時代諸侯各自為政,難以組織起全麵有效的研究。
據述,《禹貢》成於公元前5世紀前後,見於《尚書》,是中國古代文獻中最古老的和最有係統性地闡述地理觀念的著作。
西漢時期,《山海經》的麵世,是曆史與地理相結閤研究的一個開創性壯舉,是早期一部頗有價值的地理著作。
《山海經》研究瞭山、水、動植物、礦藏、風俗、神話等,從各個方麵有秩序、有條理地記敘瞭各地的地理特徵,包括自然地理特徵和人文地理特徵。
東漢末期至三國時代,不知何人組織編寫瞭《水經》。對我國一韆多條河流進行瞭研究,隻可惜作者高風亮節,連署名都沒有留下。
隨後的南北朝,酈道元對《水經》進行瞭注解,稱為《水經注》。詳細介紹瞭一韆多條河流以及與這些河流相關的郡縣、城市、物産、風俗、傳說等,全書三十餘萬字,文筆雄健俊美。
《水經注》在時間上上起先秦,下至南北朝,上下兩韆多年。內容包括自然、山川、曆史、風俗、人物、神話等。它賦予地理描寫以時間的深度,又給予許多曆史事件以具體空間的真實感。
《水經注》比《山海經》更為詳細,曆史與地理相結閤的研究得到瞭進一步升華。
接下來曆史與地理相結閤的研究進入瞭地圖時代,雖然研究者限於條件,齣品不多,流傳至今的更少,但是地圖時代終究還是來臨瞭。
北宋時期,地理學傢稅安禮繪製《曆代地理指掌圖》,上自帝嚳,下至宋朝,各代地圖至少有一幅,多則五幅,共有圖四十四幅。
下圖是《曆代地理指掌圖》中的《古今華夷區域總要圖》。
《曆代地理指掌圖》是我國最早的一本曆史地圖集。地圖作為曆史地理研究的成果躍然紙上,它標誌一個新時代來臨。
清朝時期,曆史地理學傢楊守敬組織匯編瞭《曆代輿地沿革險要圖》。此地圖集所標注的山脈、河流、海岸的輪廓已經接近現代的科學測繪地圖。
下圖是《曆代輿地沿革險要圖》中的《禹貢九州圖》。
此圖中,黃河、長江以及海岸綫,與現代測繪地圖非常接近。
雖然楊守敬的地圖集不包含他所處的清朝,而且限於製作條件,地圖上的錯誤和缺陷也不少,但這本地圖集仍然是曠世之作。
新中國成立後,製圖技術比之前大為改善,中國颱灣和中國大陸都投入瞭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曆代疆域的研究。
1980年,由程光裕教授組織主編,中國颱灣颱北中華學術院推齣瞭一套地圖集,名為《中國曆史地圖》。
該地圖集共繪製地圖二百五十七幅,一共兩冊:上冊為疆域篇,內容為中國曆代版圖,有地圖五十九幅;下冊為中國曆代的主要城市、經濟、水利灌溉、交通運輸網、社會變遷、手工藝品、戰爭戰役等內容,有地圖一百九十八幅。
下圖是《中國曆史地圖》中的《戰國七雄圖》。
這套地圖集的特點首先是全麵,繪製的地圖數量非常多,種類也很多;其次是美觀,一定程度上體現瞭地形的特點。
1981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牽頭,譚其驤教授主編,地圖齣版社(今中國地圖齣版社)繪製並齣版瞭《中國曆史地圖集》。
該地圖集共有地圖三百零四幅,地名約七萬個,是目前最為詳盡、細緻的中國曆史地圖集。
下圖是《中國曆史地圖集》中的《西漢地圖》。
《中國曆史地圖集》中的地圖,地名標注非常詳盡,地圖數量同樣可觀,時間跨越瞭中國曆史的所有朝代。
曆史與地圖研究的成果忽然就這樣湧現,兩岸在這個領域不遺餘力地做齣貢獻,令所有曆史地理愛好者擊掌稱快!
無論是中國颱灣還是中國大陸齣版的中國曆史地圖集,其時間跨度的全麵性、地圖繪製的精準性、地名標注的詳細性,都達到瞭前所未有的高度。
這兩部著作是中國曆史地理研究的空前巨作。曆史地理的研究,又嚮前邁進一大步。
如果非要給這兩套中國曆史地圖集挑毛病的話,那就是它們適閤曆史和地理的研究者,卻並非適用於廣大讀者。這對孜孜以求學習曆史地理的廣大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大遺憾。
如果將這兩套地圖集中的平麵地圖用地形圖代替,簡化地圖中的元素,細化朝代疆域變遷,再配之以說明文字,那是否會有更多的讀者能夠讀懂曆史地圖、愛上曆史地理呢?
是的,筆者編寫本書的初衷就是把過去的地圖集畫得更美觀、更易懂,讓普通讀者能夠更深入地瞭解我國的曆史地理。
筆者很清楚,以上《山海經》、《水經注》、《曆代地理指掌圖》、《曆代輿地沿革險要圖》、《中國曆史地圖》、《中國曆史地圖集》,無論哪一本,其高度都是本書無法逾越的。筆者心中所祈願的是,讓更多的讀者可以通過曆史與地理相結閤的研究方式,從更寬廣的角度去解讀曆史地理,學習我國浩瀚璀璨的文明,如此足矣。
本係列作品的結構
本係列作品《地圖裏的興亡》,共計九冊。
《秦,從部落到帝國》:主要描述秦國從西陲彈丸之地,在西戎的包圍圈中掙紮著立國,接著兼並關中,南下巴蜀,最終統一天下。它分為上、下兩冊,約為三十二萬字,一百餘幅地圖。
《三傢分晉,烽火中原》:主要描述趙國從光榮的禦者,到大國上卿,再與魏、韓三傢分晉,經鬍服騎射,終成強國。趙國多慷慨悲歌之士,晉陽保衛戰、邯鄲之戰,趙人不屈的意誌錶現得淋灕盡緻。此分冊中包含對晉國、魏國、韓國的描寫。它分為上、下兩冊,約為三十二萬字,一百餘幅地圖。
《齊魯春鞦,恩怨八百年》:主要描述齊國以漁鹽之利崛起於東夷,統一山東半島,更換統治層卻光輝不減,盡顯大國優雅風範。此分冊中包含對燕國、魯國、衛國的描寫。它分為上、下兩冊,約為三十二萬字,一百餘幅地圖。
《吳越歸楚,另一半中國》:主要描述楚國以爵位僅為子爵起步,背負“南蠻”這個屈辱之名,卻擁有當時最為廣闊的國土。戰敗即自盡,楚人的責任感與生俱來,楚文化對後世影響深遠。此分冊中包含對吳國、越國的描寫。它分為上、下兩冊,約為三十二萬字,一百餘幅地圖。
《春鞦戰國地形圖集》:《西周》篇從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春鞦》篇從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戰國》篇從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共一冊,約為兩萬字,一百餘幅地圖。
為什麼是春鞦戰國
筆者讀瞭不少美國史方麵的書籍,美國的曆史總共兩百多年,自立國以來就異常穩定,有時候甚至很乏味,即使是“一戰”和“二戰”,也不是發生在美國本土。
美國東西兩頭是海洋,中間是戈壁和沙漠。筆者時常設想,若是東西海岸之間有一場大戰,要跨越中部的沙漠戈壁,想必也是非常精彩,這樣地緣的影響就能凸顯齣來。
可惜,那是筆者個人的設想,美國的大多數土地,都是花錢從英、法、西班牙等國買來的。美國本土除瞭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之外,再也沒有大戰,故筆者認為地緣對美國的形成影響甚微。即使是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也已經是近代的事情。鋼鐵大炮、熱兵器時代,地緣對戰爭結果的影響不明顯。
美國人的戰爭多在海外進行,他們在本土中部的沙漠裏麵修建瞭賭城拉斯維加斯。每年各地富豪、明星和遊客齊聚一堂,旅遊、度假、賭博甚至嫖娼,活色生香,醉生夢死,這也是一種獨特的地緣文化。
地緣對美國的形成並無特彆大的影響。但是如果以曆史與地理相結閤的方式來書寫中國曆史,那中國曆史不但會豐富多彩得多,也會帶給讀者更多獨特的思考視角。
中國曆史長,戰爭多,而且戰爭大多發生在冷兵器時代,地緣對中國的形成影響極大。
要突齣地緣對中國曆史的影響,選擇曆史時期是非常重要的。在大一統時代,許多地緣概念可以忽略,因為偌大的中國就是一張大拼圖。隻有在亂世,各方勢力利用地形特點,與自身軍力相結閤進行作戰,地緣的特色纔能顯露無遺。
可是,究竟哪一個亂世時期最能體現地緣的特點呢?
筆者認為,要體現中國的地形特色,這個亂世必須具有兩大特點。
首先,這個亂世必須足夠亂,也就是說諸侯數量要足夠多,每個諸侯都會充分利用地勢進行爭霸,這樣地緣影響的覆蓋麵纔夠廣。因為諸侯太少的話,諸侯內部的許多險要之地,就不能發揮作用。
其次,這個亂世持續時間必須足夠長。時間長瞭,諸侯就會對這些兵傢必爭之地進行持續爭奪,而且這些必爭之地重新經過一番組閤後從屬於不同諸侯,發揮的效用可能完全不同,地緣的價值也就能最大程度地凸顯齣來。
筆者以為,春鞦戰國完全符閤“足夠亂”和“足夠長”的條件,這是筆者選擇這段曆史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