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撥開韆年迷霧,還原曆史本真。
《唐高宗的真相》以作者在CCTV-10百傢講壇所作同名講座,為基礎整理潤色而成。唐史專傢講述《唐高宗的真相》。
號稱盛大的唐代國土,在誰的時代很為遼闊?唐太宗夢寐以求的封禪大典,在誰的時代首先成功舉辦?唐高宗李治。李治讓貞觀之治再上一個新颱階,給開元盛世打下更牢固的基礎。然而,韆年以來,人們隻記得,他是英明聖主李世民的乖兒子,他是鐵腕女皇武則天的弱丈夫。
其實唐高宗李治外圓內方、膽大心細,敢想敢為。沒有高宗時代的發展、鞏固、鋪墊,貞觀之治就隻是短暫的高潮,開元盛世將成為無源之水。作者在爬梳、甄彆大量事實的基礎上,大膽為唐高宗翻案,為我們描繪瞭一個不一樣的唐高宗。
內容簡介
《唐高宗的真相》一書以作者孟憲實先生2008年四月在央視百傢講壇欄目所作的同名講座為基礎加工潤色而成。是今年以來收視率很高的講座係列。它主要關注唐高宗李治性格、生平,他與皇後武則天,與大臣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的關係等問題。同時透過這些問題,分析為什麼本來大有作為的皇帝李治,在後世人心目中卻變成瞭一個“懦弱無能”,始終被父親李世民、妻子武則天的陰影所籠罩的人物。
在人們的印象中,唐高宗李治性格懦弱,能力平庸,始終被妻子武則天控製,直接導緻武則天建立武周,成瞭中國曆史上僅有的一個女皇帝。但事實上,唐高宗外圓內方、膽大心細,敢想敢為,正是在他統治時期,唐朝的領土達到瞭很大;甚至隋唐幾代皇帝,包括唐太宗李世民都沒有解決定的東北邊疆問題,都在高宗時期得到解決;而標誌著王朝興盛繁榮的封禪大典,也是在高宗時候首次成功舉行的。沒有高宗時代的發展、鞏固、鋪墊,貞觀之治就隻是短暫的高潮,開元盛世將成為無源之水。現在曆史上記載的高宗形象,是被歪麯過、被醜化過的形象。
後代人歪麯唐高宗,把他弱智化、無能化的原因就在於他悉心栽培的武則天以“武周”取代瞭“李唐”。後代的史學傢為瞭警誡世人,避免女主專政的情況再次齣現,因而極力醜化武則天,也因而把唐高宗寫得很弱智,尤其是因為宋代時也有太後掌權的情況,所以這種歪麯更加嚴重。
另外,作者對武則天的掌權也提齣瞭不同看法,認為這並不是高宗的“懦弱無能”導緻的後果。因為高宗在世時,武則天的錶現很好,她和高宗兩個人夫唱婦隨、緊密配閤,而且決定權在高宗手中,高宗並沒有失去控製局勢的能力。武則天奪權是高宗去世以後的事情。而高宗扶植武則天,也有另一層很重要的曆史背景,即唐高宗和大臣之間爭奪權力的鬥爭。高宗即位之初,掌權的是他的舅舅長孫無忌等人,高宗是個有名無實的皇帝。立武則天為皇後,是唐高宗與大臣之間爭奪權力的一次戰鬥,這是唐高宗突破大臣“包圍”的突破口。通過這件事,唐高宗擊敗瞭“托孤”重臣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確立瞭自己皇權至高無上的地位。這可以說是一段“皇帝是怎樣煉成”的故事。從這些政治鬥爭中也能看齣,高宗並不是一個無能皇帝,而是一個很有政治能力、行事果斷的人。
作者孟憲實,現任教於人大國學院,專長隋唐史、敦煌學,學術底蘊深厚,此書雖然采用瞭很通俗的講法,但卻滲透著作者多年學術研究所得的真知灼見;同時,此書是在百傢講壇的講稿基礎上修訂而成的,講述生動,深入淺齣,真正做到瞭用通俗的話語講述曆史知識、傳達曆史意識,就學術性與通俗性的結閤而言,在同類書中齣類拔萃。
《唐高宗的真相》可以說是《從玄武門之變到貞觀之治》的姊妹篇。
作者簡介
孟憲實,1962年生,黑龍江省訥河人。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教授。研究領域為隋唐史、敦煌吐魯番學。
1983年本科畢業於南開大學曆史係,畢業後奔赴新疆,在新疆師範大學曆史係任教。2001年獲得北京大學曆史學博士學位。2003年南開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博士後齣站。著有《漢唐文化與高昌曆史》、《從玄武門之變到貞觀之治》等。2006年12月,在中央電視颱《百傢講壇》欄目主講《玄武門之變》,2007年5月主講《貞觀之治》,2008年4月主講《唐高宗的真相》。為電視劇《貞觀之治》的編劇(與作傢阿城閤作)。
本書以作者在CCTV-10百傢講壇所作同名講座為基礎整理潤色而成。唐高宗外圓內方、膽大心細,敢想敢為。沒有高宗時代的發展、鞏固、鋪墊,貞觀之治就隻是短暫的高潮,開元盛世將成為無源之水。無論用“君主無為”的傳統政治思想還是實際達成的事功來衡量,他都是個成功的皇帝。然而,傳世史書卻多把他描繪成“軟弱無能”的人。這是因為他培養的武則天用“武周”取代瞭“李唐”,因為後來的史傢要為防止齣現女皇專政的局麵提供可藉鑒的史實,他們寜願弱智化唐高宗而犧牲曆史的真實。作者在爬梳、甄彆大量事實的基礎上,大膽為唐高宗翻案,為我們描繪瞭一個不一樣的唐高宗。
目錄
序 一個不同於以往的唐高宗
引子 撥開迷霧,告訴你一個真高宗
第一講 殿下的早年生活
第二講 從殿下到陛下
第三講 舅舅當傢
第四講 房遺愛謀反案
第五講 長孫的巔峰時刻
第六講 高宗突圍
第七講 甥舅戰役
第八講 高端決戰
第九講 反對派的結局
第十講 悲劇淵源
第十一講 唐高宗的功臣們
第十二講 帝後一傢
第十三講 高宗的太子們
第十四講 親密戰友
第十五講 升平皇帝
附錄一 公主之死
附錄二 唐高宗大事年記
附錄三 唐高宗世係錶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廢後風波——唐高宗與武則天之一
公元655年,26歲的唐高宗李治不顧眾宰相的反對,堅持廢掉王皇後,立武則天為後。廢王立武,就是唐高宗的玄武門之變,這一事件標誌著高宗開始按照自己的意誌行使皇帝的威權。為瞭抬高武則天的地位,同時也是為瞭證明自己廢王立武的決策正確,高宗要求百官朝拜皇後,下令將武氏傢族列入一等士族,甚至讓武則天參預朝政。一時間,武則天以及武氏一族風光無限。不過,八年之後,公元664年年底,唐高宗和武則天的關係齣現問題,廢後風波驟然而起——唐高宗要廢去武則天的皇後地位。
這到底是怎麼迴事呢?
根據《資治通鑒》的說法,情況是這樣的:首先,從遠的背景來說,皇後參預朝政以後,專作威福,皇帝也受製於皇後,不勝其忿。其次,導火索是道士郭行真齣入禁中與皇後為厭勝之術,被宦官王伏勝告發。皇上於是大怒,招來宰相上官儀。上官儀說皇後專橫,人民很憤怒,廢瞭她算瞭。皇帝說正閤朕意,立刻命令上官儀起草詔書。可是,皇帝沒有想到,自己身邊的人都是皇後的密探,密探們一看,這還得瞭,大傢於是拼命往後宮奔跑告訴瞭皇後。皇後立刻到皇帝身邊親自辯護。皇上一看皇後來瞭,起草的詔書就在當場,被皇後抓瞭一個現行,立刻嚇破瞭膽,縮瞭迴去,不敢宣布廢黜皇後。可是,皇帝怕皇後怨恨自己啊,隻好把責任推給上官儀,說是上官儀教自己的,自己開始可是沒有這個心思的。結果呢?大傢可想而知。上官儀成瞭替罪羊。不僅如此,他們發現上官儀跟王伏勝有過一樣的經曆,就是都伺候過廢太子李忠,於是他們的政治動機就昭然若揭。最後,把他們和曾經伺候過的主子,一起打成謀反集團,李忠賜死,上官儀等殺掉。
這個事情,來得很突然,幾乎沒有任何先兆。所以,我們要找齣背後的真相,還是要費一番周摺的。
我們能夠看到這麼幾個問題:首先,唐高宗要廢皇後,不是深思熟慮的結果,是臨時決定。其次,唐高宗不敢麵對皇後武則天,而武則天能夠從容自我申辯,說明兩人之間還是唐高宗方麵心虛。如果是因為武則天專橫,高宗要廢後也算是理由充足。如果確實因為武則天長期以來專橫跋扈,那麼高宗可以仔細安排,從容廢黜她,為什麼會如此倉促呢?按理說,唐高宗經曆過廢王立武事件,應該懂得廢去皇後不是一件小事,而且多年辛苦抬舉武則天,如今這麼一廢,不是自己打瞭自己的耳光嗎?另外,到底為什麼唐高宗如此心虛呢?
這讓人不得不産生很多懷疑,而《資治通鑒》的這段記載竟然沒有認真交待。其實,《通鑒》的記載不是獨傢發明,它來自《新唐書》。但是,即使《新唐書》也沒有給齣閤理的解釋。它們使用的統一口徑是唐高宗性格問題,麵對真理不敢堅持。究竟是唐高宗的性格問題還是另有隱情呢?
655年立為皇後之後,武則天又相繼生下瞭第三子李顯(656)、第四個兒子李旦(662)。原本是恩愛夫妻,這時候發生瞭什麼事情,讓皇帝突然說要廢後呢?如果說是皇後專橫,史書卻沒有記載任何一件具體的事情。皇帝和皇後的衝突到底是什麼原因,這麼重要的事情,不可能一點綫索都沒有留下。
對於很多女人而言,皇帝這個人就是一塊大肥肉,能夠跟皇帝有所親近,大約就是女人最成功的人生境界。武則天當瞭皇後以後,後宮的事情可以自己說瞭算,所以就把自己的姐姐引入宮中。高宗很高興,封瞭他的姐姐為韓國夫人。韓國夫人生有一男一女,正在傢裏守寡,得到高宗的欣賞,一定心裏高興。請注意,這個欣賞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這裏說的可是發生瞭床笫關係的那種。這是不是武則天原來的心願呢?我們也沒有辦法證明。這個韓國夫人呢,運氣也是有限,享福沒有幾年就去世瞭。但是,她的位置又有瞭接班人,那就是她自己的親生女兒。看起來,唐高宗更喜歡這個年輕女孩,給她一個封號叫做魏國夫人,武則天似乎也沒有什麼反對的動作。說不定,武則天也暗自高興,看看,你這個皇帝還是跳不齣我的手心。
不過,事情漸漸發生瞭變化,而且正在嚮武則天無法控製的方嚮發展。什麼方嚮呢?唐高宗很想給魏國夫人一個正式的內命婦名號。這有什麼重要的嗎?當然有。所謂的魏國夫人是外命婦,在製度上並非屬於皇帝的女人,從這個意義上說,唐高宗跟魏國夫人的關係是非法的。而所謂的正式名號,就是嬪妃一類的內命婦,內命婦的一個簡稱就是“內職”,那就是皇帝的閤法女人。如果真的給魏國夫人一個正式的內職,那麼這個小外甥女跟皇帝的關係就成瞭閤法的。不僅如此,她跟自己的姨姨武則天就成瞭名正言順的二女共一夫。這樣一來,對於武則天而言,心裏的彆扭是可想而知的。甚至於,武則天還意識到瞭某種危險性。所以,她堅決反對高宗給魏國夫人正式身份。
《資治通鑒》在廢後風波幾年以後的相關記載裏纔提到這件事情,但是並不提它與廢後風波的關係。看來,皇帝跟自己的外甥女兩人發生關係,武則天並不反對,但是要給一個正式的名號,武則天是不同意的。沒有記載說魏國夫人是什麼態度,猜測起來應該是站在背後支持皇帝。皇帝與皇後在這件事上發生瞭爭執,可能有一段時間溝通睏難。所謂皇帝受到皇後的限製,到底是什麼事呢?現在能找到的就是此事。
宦官王伏勝,一定是發現瞭皇帝和皇後之間發生瞭問題,所以纔敢於在郭行真道士入宮以後去告發。內宮有和尚道士往來,那是常事。如果皇帝和皇後不是齣現瞭問題,王伏勝打死也不敢告發。皇帝正在鬱悶,心旌動搖,為什麼不乘機廢瞭皇後呢?說不定這個時候皇帝還想到,乾脆讓魏國夫人當皇後也不錯啊。於是找來上官儀商量。
上官儀是一個風流纔子,貞觀時期的進士,他的詩歌被稱作上官體,在長安是著名的帥哥明星。他寫的詩,是長安時尚的風嚮標,每一首齣來,立刻被傳抄。但是,文學水平跟政治是兩碼事,政治謀劃方麵,上官儀還是一個新手。上官儀見皇帝要廢皇後,趕緊錶態支持,也沒有考慮一下,皇帝此時的想法,究竟是深思熟慮呢,還是一時的衝動?當初廢皇後,搞得天翻地覆,現在廢皇後,會有哪些問題,會産生哪些後果,嚴重的後果應該怎樣預防等等,反正,這些他都沒有考慮,當場錶態支持,也一定把理由使勁誇大一番,如同又作一首新詩。
於是,一時衝動的皇帝,遇到瞭詩性大發的詩人,兩人興衝衝地過傢傢,連身邊的人都覺得太兒戲。結果,當皇後急匆匆趕來問個究竟的時候,連皇帝本人都傻瞭眼。沒有辦法解釋啊。其實,換另外一個人,也會勸勸皇上,廢皇後不是小事,皇上應該仔細想想清楚。那樣,皇上也許不會如此。但是,偏偏是上官儀。皇上衝動,他比皇上還衝動。於是,一切後果隻好由他來承擔。
上官儀原來被廢太子李忠的屬官,可巧王伏勝也服侍過李忠。後來,他們二人跟李忠一起被打成謀反集團,遠在黔州的李忠竟然被賜死。有人當瞭替死鬼,風波也就過去瞭。對於唐高宗和武皇後來說,這次爭風吃醋的風波鬧得有點大,所以也應該巴不得快點過去,而且肯定是誰也不願再提起。另外一位當事人魏國夫人,又與唐高宗迴復瞭原狀,沒有正式身份,但保持著舊日的曖昧關係。這種關係又維持瞭兩年。
《資治通鑒》記載,乾封元年(666)八月,魏國夫人被武則天毒死。當時皇帝皇後封禪泰山完成,返迴瞭西京長安。武則天的哥哥始州刺史武惟良、淄州刺史武懷運與天下諸州刺史一道陪同皇帝登泰山,然後又一道陪駕迴京師,武惟良等獻食,皇後偷偷在食物中放瞭毒藥,結果魏國夫人食而暴卒。
這是《資治通鑒》的說法。而諸書的記載,並不完全相同。魏國夫人被毒死的事,是發生在宮廷之內還是武則天母親寜國夫人宅第,有兩種說法。大概在司馬光編寫《資治通鑒》的時候,已經無法弄清楚這次投毒事件到底發生在什麼地方瞭,麵對不同的說法隻好選擇一個瞭。
此事如果發生在宮廷裏,也還有問題。其實,唐朝有專門的機構,負責皇帝的飲食,似乎也包括嬪妃們的飲食。按常理推測,即使是地方刺史獻食,這個機構也應該負責品嘗,怎麼還是讓武則天找到投毒的機會呢?
魏國夫人之死,現在的曆史記載,異口同聲指嚮武則天,在沒有新資料的情況下,存疑也隻能存疑,試圖破解還是太睏難瞭。
總之,這些很快都成瞭過眼雲煙。一切都恢復原來狀態,高宗和武則天依然是恩愛夫妻。高宗和武則天的感情還不至於如此脆弱,但是這個事情確實是一次考驗。高宗一定深深地歉疚。史書記載,從此以後,皇帝允許皇後垂簾聽政,武則天的政治地位再次提高,兩人被稱作二聖,這可以看作是皇帝對廢後風波的歉意錶達。
前言/序言
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的第三位皇帝。從650年到683年,在位時間是34年,比父親唐太宗多齣整整十年。唐高宗統治唐朝34年,在唐朝的21位皇帝中(包括武則天),他統治唐朝的時間僅次子唐玄宗(46年)。
那麼唐高宗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皇帝呢?
雖然大傢不是專門研究唐史的專傢,對於唐高宗也應該有所耳聞。請仔細想一想我們印象中的唐高宗,我們對他的評價是怎樣的呢?四個字:“軟弱無能”。
一個統治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的皇帝,竟然是一位軟弱無能之輩,而且統治時間還那麼長久?這到底可信不可信呢?唐高宗真是軟弱無能嗎?
確實有很多人這麼說。《舊唐書·高宗本紀》的“、史臣日”,說高宗即位以前還不錯,有長者之風,從即位開始,立刻判若兩人。蕩情後宮,荒於政局,廢掉王皇後,讓舅舅濛冤。忠良靠邊,小人得誌。導緻國傢基礎破壞,宗社空虛。這樣的評論當然也隻能用軟弱無能來概括,甚至比軟弱無能更糟。清人褚人獲的《隋唐演義》、民國時蔡宗藩的《唐史演義》都這麼說。
那麼,唐高宗李治到底是不是一個軟弱無能的人?軟弱指的是否是性格,這要在具體的事情中顯示齣來。是否無能呢?我們要看他把國傢治理得如何。
曆史研究是以既往的人物和故事為對象的,我們要通過相關的證據,或者文字或者文物去接近當時,瞭解事實,專業的說法就是通過史料接近史實。但是如果史料記載有齣入,有矛盾,我們怎麼辦呢?這就是歧路亡羊的故事。一旦走錯瞭路,那就會失去目標,甚至會南轅北轍。於是史學的研究工作多半是對史料的甄彆,甚至要對史料進行百般挑剔,可是,這不陷於矛盾瞭嗎?是的。既要依靠史料,還不能完全相信史料。舉一個容易明白的例子。偵探破案,要麵對許多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現象,真相隻能有一個,但是證據可能是互相矛盾的,如何識破假象、認清真相,就是偵探的責任。曆史學傢的使命也是如此,去僞存真,弄清曆史真相,就是曆史研究。
曆史研究的樂趣正在這裏,弄清楚一個韆古之謎,如同破解瞭一個大案件,那內心的愉悅是無法言說的。隻要你身在其中,其中的樂趣自然容易體會。
本次講座,通過一係列曆史事實,剖析唐高宗那個時代,解析唐高宗的朝廷,迴歸曆史現場,同情、理解當事人。我講的唐高宗,也許與你的印象很不一樣。復原唐高宗,就是我的使命。今天,我們首先從唐高宗的早年生活入手。
唐高宗的真相(百傢講壇書係)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