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holder

留住外交学院的记忆

留住外交学院的记忆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赵进军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4-30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4157772
版次:1
商品编码:1171079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1
字数:4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在外交学院发展的重要时期,作者有幸置身其中,经历和学到很多以前从未接触、也不曾想到的新鲜事物和人生经历,这是很难得的。许多朋友建议我把在学院的这段经历记录下来,起初我没有同意,后来经过再三考虑,觉得留住在外交学院的这段记忆还是有意义的。于是我便着手把我在一时期写的一些文章、发表的讲话、包括照片汇集起来完成此书,留作对外交学院永远的美好回忆。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些文章和材料中也包括我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担任5年副主任期间的一些讲话和文章,其中也有一些涉及中欧关系、中法关系以及公共外交的内容,也算是这一时期我在外交学院对外交工作和国际形势看法的一个汇总和小结吧。

作者简介

  江瑞平(1958年11月29日---)河北邯郸人,1982-1985年河北大学经济系任教,1988-1997年河北大学日本研究所任职,曾任该研究所副所长。1998年调入外交学院,现任外交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中日经济依存关系“易位”》、《当前日本经济回升的特点与前景》、《发展中的中日经贸关系:态势、机遇与挑战》、《转型中的中日经济关系》、《“头雁”迷失了方向——再谈日本经济病》、《中日关系重新定位》(合作)等。

目录

第一部分筹谋学院长远发展第四届董事会首次会议讲话外交学院是一所独具魅力的大学中央的关怀与外交学院新的发展机遇外交学院沙河新校园落成典礼后接受记者采访第四届“双代会”工作报告本科教学改革会讲话学院兼职教授茶话会暨聘书颁发仪式讲话国际金融系成立大会讲话法国与法语国家研究中心成立仪式讲话外交学院与可持续发展——在上海世博会中日专题座谈会的讲话法属波利尼西亚大学孔子学院揭牌仪式讲话55周年校庆大会讲话2013届现职处级干部岗前培训会讲话2013~2014学年开学典礼致辞2010届毕业典礼致辞外交外事礼仪大赛十周年庆典讲话中组部第十期领导干部英语强化培训班结业仪式讲话外籍专家教师新年宴会祝词为80岁以上老同志集体祝寿活动致辞第27届运动会致辞沙河新校园首次升国旗仪式讲话首届沙河高教园区文化交流月启动仪式致辞驻华使馆武术嘉年华活动启动仪式致辞第三届董事会讲话第三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讲话第三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讲话第三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讲话为《外交青年》题写卷首语致学院2013级新生的信第二部分纵论中法战略友好回望中法建交四十周年前后的精彩画面——采访中国原驻法国大使赵进军中法建交50年启示录习主席访欧开启中欧深化合作的新时代就习主席访法接受强国论坛采访就中法关系接受中新社采访就奥朗德访华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评奥朗德当选法国总统及未来法国的内外政策走向希拉克与中国的文化情缘两会期间接受《欧洲时报》社长采访胡主席“战略之旅”为中法关系创造机遇能源与国际关系——在中法暑期研讨会(丹东)的讲话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在中法暑期研讨会(烟台)的讲话新兴大国崛起及其战略影响——中法暑期研讨会(承德)讲话自主创新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在中法暑期研讨会(弥勒)的讲话中法伙伴关系50年——回忆与前瞻——中法暑期研讨会(哈尔滨)讲话中法梦与和谐世界——在中法暑期研讨会(张家口)的讲话法国的科技政策及中法科技合作从法国引进人才的做法及启示为温明登《昨天和今天的真实中国》撰序……第四部分助力推动公共外交

精彩书摘

  外交学院沙河新校园落成典礼后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赵院长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报的采访。外交学院在新校园为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元帅铜像揭幕举行的仪式很成功,您能不能再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答:我校在新校园伫立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元帅两位伟人并肩铜像对我院有重大意义。对此,我们的主要考虑是:第一,我院的校名是外交学院,是全国唯一以外交两个字命名的大学。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是新中国首任外交部部长,为国家的外交事业作出公认的卓越贡献。陈毅元帅是第二任外交部部长,他有军人的气概和诗人的情怀。他们在担任外交部部长期间,给全世界留下深刻印象,也是我国所有外交外事人员学习的典范和行为的楷模。  第二,两位伟人都同外交学院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1955年,周总理兼外长亲自倡议建立外交学院,并亲笔为我院题写校名。当时,我院十分期盼周总理能担任学院的院长,可能也由于这个原因学院成立初期院长一职长期空置。当年在全院师生心目中,周总理兼外长就是我院的院长。1957年我院举行毕业生典礼,周总理亲自出席并讲话勉励我院毕业生献身祖国外交事业。  1961年,时任副总理兼外长的陈毅元帅被中央任命为我院首任院长直至1969年。在长达9年时间里,陈毅元帅曾多次召集院领导和老教授到中南海研究我院教学,并两次来院调研和指导教学。他多次强调,学院一定要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并形象地比喻说,一个飞行员如技术不好,一上天就会被击落;而技术再好却飞向敌营,这两种情况都不是我们所需要的。  从这些事例可以看出,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元帅确实与我院存在着密切的历史渊源。  第三,为了永远缅怀周总理和陈老总在外交学院发展史上的历史性作用,使一届又一届外交学院的师生真切感受到中国老一辈革命家、外交家的丰功伟绩和耀人光彩,激励我院青年学子为祖国的外交事业勤奋学习、贡献力量,我们在建设新校园时想到,一定要耸立两位伟人的铜像并特别挑选了周总理和陈老总1964年出访斯里兰卡(当时称锡兰)时的一张合影照片。照片中两位伟人胸前挂着外国友人敬献的象征着纯洁与友谊的白色花环,令人一看就知道两位伟人与外交工作息息相关。为此,学院还专门征求了伟人家属和外交战线老同志的意见。之后,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在新校同伫立两位伟人铜像的申请报告,报告很快批了下来。可以说,这组高大祥和、气宇轩昂的伟人并肩铜像在国内是不多见的,很可能是独一无二的。我院为此感到无比骄傲。  我相信,同学们每每瞻仰这组铜像时,心中都会充满激励和感恩之情,都会永远缅怀周总理和陈毅元帅的丰功伟绩,学习他们的高尚品格和外交智慧。  记者:外交学院沙河校园正式启用了,国家全额投资建设这一新校园的考虑是什么?  答: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世界影响力大幅提升。可以说,中国的国家利益已遍布全球。面对这一新的形势,国家对优秀外交人才的需要与日俱增。而位于市区展览馆路的外交学院原有校园、规模和教学条件,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中央从国家利益的全局出发,批准扩建外交学院。这一决定凝聚着党中央、国务院和外交部领导对外交学院的殷切期望和亲切关怀。  记者:外交学院新校园很漂亮,能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新校园的情况?  答:外交学院新校园位于昌平区沙河镇大学园区内,距市中心30余公里。目前完工的是新校园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占地28.8公顷(约433亩)。今年九月新校园正式启用,首批本科两个年级六百余名同学入驻。新校园教室宽敞明亮、设施完备现代、宿舍舒适温馨、图书馆藏书丰富、体育场馆正规完善、初步绿化的校园环境赏心悦目。总之,新校园为同学们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下一步,新校园还有二期工程有待完成。相信到那时,新校园的功能将更加完善合理,将更好地服务教学、科研与培训。  记者:昨天在外交学院大礼堂展示了温家宝总理为贵院亲笔题写的“中国外交官的摇篮”几个大字,您能否介绍一下有关外交学院的人才培养情况?  答:外交学院一向有着光荣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建院五十七年来,外交学院突出自身的外交外语特色,体现为外交大局和外交一线服务的方针,把培养复合型优秀外交外事和外语人才,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共培养出各类学生两万余人,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许多人形象地说,世界上有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就有外交学院走出的毕业生。因此,面对外交学院培养出大批优秀外交人才这一历史,温家宝总理欣然为我院亲笔题写下“中国外交官的摇篮”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这一题词,既完全符合历史事实,又简明扼要、生动形象。题词赢得了我院广大师生和校友的衷心喝彩,使大家感受到来自中央领导的极大关怀和热情激励。同时,这也是对外交学院建校57年来所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  ……

前言/序言


留住外交学院的记忆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留住外交学院的记忆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留住外交学院的记忆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留住外交学院的记忆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留住外交学院的记忆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