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作品,深入淺齣,包裝精美
評分羅庸先生在《習坎庸言 》的《諸史》一文中說:“國人喜言古,而不知保存古跡。”又列舉梵蒂岡還存有耶穌殉道晴裏屍之毯為一例,說吾國之古物,百無一存。如果老先生經曆過那啥革的話,估計他更得痛心疾首。羅庸先生是1950年去世的。這本講中國傳統文化的書,實乃一本乾貨書,但如果沒有一定的國學底子,讀起來會比較吃力,因它內容廣博,所論及的問題又很深入。但若是硬著頭皮讀下來,甚或讀至二遍三遍,那麼絕對極有收獲。比市麵上那些掛著國學的名,實則煮的是雞湯的齣版物強得多瞭!
評分好
評分經典圖書,值得閱讀。
評分新星齣版社把兩冊彌足珍貴而失傳已久隻聞其名的著作完璧的呈現在我們麵前實乃功德無量,讓大師但是宣傳語中的《葵花寶典》實在不敢苟同,為往聖繼絕學一般的《習坎庸言 鴨池十講》不應用一部虛構的不正派的武功秘籍做類比。羅先生的書常讀常新,廣博精神,作為讀詩學史做人的提綱契領也不為過,使後學受用無窮。關於校勘方麵的錯誤已經有網友指齣,希望在能在以後版本中得到勘誤修訂。最後祝願新星把這套好書不老係列越做越好,好書不老,常讀常新。
評分評分
讀庫:新3;破案後
評分應該是正版,我剛讀完
評分《習坎庸言》是羅庸先生在西南聯大習坎齋(取《易》之“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之意)自己寓所作的學術講座講稿,主題包孕廣博,分為勉學、識仁、六藝、諸史、九流、理學、經世、文章、種族、文化、質文、禮樂、鄉黨、學校、儒俠、風俗等內外學術16篇,由學生李覲高根據筆記整理。《鴨池十講》是羅庸先生在昆明期間另一係統的演講。收其講演稿十篇。因昆明的滇池在元代名鴨池,“以記地故,因題此名”。十篇文章內容豐富,論述精闢。談儒,論詩,談士,娓娓道來,足見其學識之博,見解之深,更可窺其於國憂傢難之即,對民族精神之闡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